想了解聖彼得堡就不能忽略它的宮殿,在沙俄時期聖彼得堡的王公貴族都修建自己的宮殿,但對於咱們旅行者來說,必去的宮殿有三個: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冬宮,男性化的彼得夏宮和女性化的葉卡捷琳娜宮。
夏宮的金色洋蔥頭
今天去的夏宮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發生在二戰時期的真實故事,希特勒在發動對列寧格勒的總攻時曾口出狂言。要在列寧格勒最著名的Astoria Hotel,也就是咱們的胡錦濤主席出訪聖彼得堡時所住的飯店舉行慶功儀式,隨著戰事的變化,希特勒打算在夏宮舉行新年勝利慶祝會。
這下可激起了蘇聯全民的民族恥辱感,在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期間,史達林下令炸毀這座宮殿,以阻止德國人的慶祝活動。嘿!我就奇怪了?
怎麼俄羅斯人的民族恥辱感不是轉化到奮力抗爭法西斯軍隊身上,而是轉化到炸掉自己歷史遺蹟上來?而且轉化出來的力量還如此巨大?直到今天夏宮裡還有當年被炸毀後一片破落景象的照片。經歷了戰爭的摧殘的夏宮在二戰後經修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
夏宮下花園的金色雕塑
重新修復的夏宮是位於聖彼得堡西南差不多30公裡的面向美麗的芬蘭灣的金色宮殿。夏宮是彼得大帝在歐洲留學期間深受凡爾賽宮影響而決意修建的,目標是超過凡爾賽宮,至少花園和噴泉要超過凡爾賽宮。
不過以我個人觀點,單從建築角度來說,凡爾賽宮給我的震撼要超過夏宮,雖然彼得大帝最重視的花園確實好看,但不能不說自然環境的功勞佔比很大。
如果夏宮不是建在芬蘭灣岸邊的森林裡,真不敢說今天夏宮的知名度還會不會這麼高。美麗的波羅的海,迷人的芬蘭灣,緊挨著岸邊的森林讓夏宮有點「尤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味,讓夏宮若隱若現地安坐於芬蘭灣岸邊。
六月的俄羅斯天氣還很涼,樹葉的顏色有點類似於北京四月份剛長出樹芽時那種嫩綠,而不是已經進入夏天的那種墨綠色。不得不說,夏宮有今天的知名度一半以上的功勞都得算在彼得大帝選址這個環節,沒有美麗的芬蘭灣僅從建築角度講,我想夏宮頂多就是個沙俄貴族的別院而已。
不信大家和我一起向芬蘭灣望一眼,我們都知道風景的顏色如果太靠色,自然會把整體的視覺感受降低,就像世界最知名的美國東北部深秋的紅葉,為什麼那麼美?
不就是因為在蒼松翠柏和藍天的映襯下,火紅的樹葉像燒著了一樣從中間竄了出來,視覺的立體感、衝擊力對眼球真是個挑戰,究其原因不外乎景色中巨大的色差形成的震撼力。
芬蘭灣
咱們再看一下眼前的景色,常理之下應該是這麼一副景色,由湛藍的天空、蔚藍的大海加上墨綠色樹葉覆蓋的森林組合出來的畫面,顯然在色差上不會給人帶來強烈的衝擊力。
但夏宮絕妙就絕妙在建於芬蘭灣畔,芬蘭灣海面的顏色是我意想不到的黑色,沒錯!就是黑色!晶亮的黑色!海面上空的雲壓得低低的,森林裡的參天大樹頂著嫩綠的樹葉仿佛要衝破雲層,晶亮的浩瀚黑色加上灰白厚實的雲層,在一片嫩綠的樹葉包裹下,金色的夏宮洋蔥頭頂部一下就扎入你的眼球,色彩之豐富色差之迥異絕對讓你的視網膜有種承受不住的美感。
還有一個視覺之外的感受,就是六月俄羅斯特有的清冽空氣,吸入體內那種重重的感覺,那種新鮮空氣進入身體由內而外的置換感,視覺的衝擊力加上空氣的通透力讓身心一下又從外而內地受到「重創」,所有的感覺、所有的景色瞬間就讓大腦的海馬體感動得有種仿佛馬上要化了一樣的特殊享受。
太可惜了,身邊沒有相機,太可恨了,俄羅斯機場人員,為什麼要偷走我的相機!等我第二次拿著相機來到聖彼得堡時是在冬天,這時夏宮的樹是枯黃色的,很多金色的雕塑都被包裹起來。
我順著下花園一直走到芬蘭灣,刺人的海風硬邦邦地打在臉上,疼得我真想把臉撕下來扔別人頭上去。涼爽變成了寒冷,嫩綠變成了枯黃,唯一不變的是黑色的芬蘭灣海面和金白相間的宮殿。
冬天這裡的景色和夏天真是天壤之別,誰要是想去聖彼得堡我的建議一定要在夏天,那個讓極晝一直陪伴著你遊覽的俄羅斯盛夏。
好了,吐槽完畢,咱們還是說回夏宮來吧,如此美麗的景色別讓我的牢騷毀於一旦。當年隨著彼得大帝的戰略擴張,在版圖不斷擴大的基礎上,心態也明顯發生了變化。
為了彰顯俄羅斯作為名副其實的大國地位,彰顯沙皇俄國的國力,1714年開始興建夏宮,佔地近千公頃的夏宮是由瑞士人多梅尼克·特列吉尼設計的,建成以後成為是歷代沙皇的郊外行宮,後經歷代沙皇對它進一步雕琢、潤飾,使得它更加美麗、迷人。
如果您喜歡本文,如果您支持原創拒絕抄襲,請幫忙點一下右下角的「在看」。
本公眾號每一篇文章的內容和圖片都是原創,希望大家能給予鼓勵和支持。
願與大家一起走遍七大洲四大洋領略世界美好,再次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