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23年老電影《心靈捕手》,用選擇解答了現代人的迷茫和困擾

2020-12-24 於三皮兒

說到演員羅賓·威廉士,很多人會先想到《死亡詩社》中的「另類」船長老師,電影中最經典的畫面,就是當他要離開學校時,學生們站在課桌上大聲地說:「哦,船長,我的船長」。

這一幕讓很多觀影者,內心湧起了一陣沸騰和振奮。那是一種只有在青春時才能體會到的成長與突破。

如果說《死亡詩社》給年輕的孩子心中種下了自由的種子,那麼多年以後由羅賓·威廉士主演的電影《心靈捕手》則把更加複雜的人生課題展現給了觀眾。

《心靈捕手》講述的是問題青年威爾的成長故事。威爾是個來自波士頓南區的孤兒,他生活貧困,經常和朋友一起打架生事。但他又具有極高的數學天賦,可以輕鬆地解開了藍勃教授出的數學難題。

在一次打架襲警後,威爾即將面臨牢獄之災。幸而得到了藍勃教授的求情才免此一劫。但是前提條件是,威爾要跟藍勃教授一起研究數學,並且接受心理治療。

這讓他的人生發生了徹底的改變。但因為從小被虐待的經歷,威爾一直對心理治療師有很強的防範心理。

直到遇到了羅賓·威廉士飾演的心理學教授尚恩後,他們從一開始的不信任,到後來威爾在尚恩的懷中痛哭,威爾內心中積壓多年的恐懼和無助,才得以釋放。

在尚恩的治療中,威爾不僅擺脫了童年的影響,也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心靈捕手》自1997年上映以來,歷經23年,豆瓣評分8.9分,之所以會成為一部經典電影,是因為觀眾可以在威爾的迷茫生活中看到讓自己同樣深感迷茫和深受感動的地方。

在電影中你可以看到童年陰影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重,也能看到愛情中不懂得表達的痛苦,還能看到朋友間真誠而感人的友情。

但電影最終要探討的問題是關於人生的選擇。

藍勃教授和尚恩代表人生選擇截然不同的兩方,是按照別人的期望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者,還是按照自己的選擇成為別人眼中的「失敗者」呢?

這是對年輕威爾的考驗,也是對每一個處於人生岔路口上迷茫之人的考驗。

而在命運的十字路口,我們又該如何去抉擇呢?

01.年輕時的逃避,意味著迷茫,只有面對,才能有所改變

在電影中,威爾是一個天賦極高的人,他可以輕易解出連藍勃教授都無法解出的數學題,可以輕鬆背出書中的內容把哈佛學生懟的無話反駁。

那些哈佛學生每年花費一萬五學到的東西,他用一塊五就可以從圖書館學到。這就是他身上所具有的天賦,這樣的天賦註定他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但是面對藍勃教授幫他安排的高薪工作面試,威爾卻寧願選擇和朋友一起在工地搬磚也不願接受。

當尚恩問威爾,以後想做什麼的時候,威爾無法真心給出答案。

這是因為連他自己都沒有答案,面對未來,他一無所知。

其實,威爾和大部分的年輕人一樣,對於未來感到迷茫,他不知道自己以後該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一想到未知的未來,他寧願沉浸在現有的生活中。

所以,他和自己喜歡的姑娘戀愛,和自己的朋友喝酒吹牛。在別人眼中被浪費的天賦和時間,在他看來無所謂。

誰的青春不曾被揮霍呢?但其實,這是一種逃避行為和對自己人生的辜負。

威爾並不在乎的天賦,卻是他人終其一生也無法得到的。如果沒有這個天賦,他也許會和查克一樣,一直生活在南區,每天搬磚,和好友偶爾看球賽,過著如果自己明天醒來五十歲了,依然做著同樣事情的人生。

這樣一眼看到頭的人生,是大部分人的人生,既現實也無奈。

可威爾不一樣,他有常人沒有的天賦,他有更多的選擇在自己的手中,他可以利用自己的天賦,讓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而不是默默地過著迷茫的人生。

人生只有在逃避的時候,最迷茫無助,當你選擇了面對,那就意味著改變和新生。

02.自覺地選擇人生,找到方向和目標

威爾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人生中的兩個貴人幫助他面對考驗。

如果說,藍勃教授發現了威爾的天賦和才華,那麼,尚恩則是看透了威爾的脆弱與恐懼。他們各自從不同方面給予威爾幫助,希望威爾能成功,能夠收穫幸福。

藍勃教授是數學界諾貝爾獎—菲爾德獎牌的獲獎者,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不得不說,藍勃教授就是人們眼中的成功者。

他希望具有天賦的威爾也能像自己一樣成功,時刻逼自己一把,把放棄和失敗從自己的人生中清除出去。

而尚恩則希望威爾能真正認識到自己想要的人生後,做出自覺地選擇,而不是按照他人期待的樣子生活下去。

因為尚恩就過著這樣的人生。

尚恩和藍勃是大學同學,原本比藍勃聰明的尚恩,現在卻只是一個社區大學的老師。在藍勃教授的眼中,尚恩是一個失敗者,因為他浪費了自己的天賦。

但是尚恩卻以自己為傲,與藍勃所謂的成功相比,他更喜歡和自己的妻子相濡以沫,雖然他的妻子去世了,但是他卻從不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

因為這是他發自內心的自覺選擇,而不是被迫而為。即使成為了別人眼中的失敗者,尚恩也並不在乎,因為他知道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麼樣的,他知道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其實,藍勃和尚恩代表了現實中對於成功定義的兩種答案,一個代表現實中的成功,受人尊敬,有地位,有金錢;一個代表理想中的成功,隨心生活,不做現實的傀儡。

是做他人眼中期待的「成功者」,還是做自覺選擇生活的「失敗者」?這是需要威爾做出選擇的人生難題。

但不論威爾選擇了哪種答案,其實都沒有錯。只要這個選擇是發自內心的,而不是無意識的隨波逐流,就說明他的人生不再處於迷茫之中,他開始有了自己人生的目標和方向。

03.選擇勇敢邁出第一步,決定了你沿途不同的風景和終點

在電影的結尾,威爾選擇放棄了藍勃教授介紹的工作,獨自一人開車去尋找自己深愛的女孩,很明顯,他選擇了做自覺選擇生活的人。

威爾的迷茫是每個年輕人都會經歷的迷茫,而且童年的經歷,更讓威爾無法坦然地表達內心的真實情感,因為害怕被拋棄,他總會選擇在別人厭煩自己前,先把別人拋棄。

可以說,威爾是一個並不懂得愛和選擇的人。在一段真摯的感情面前,他總是表現的生硬無情,縱然心中深愛對方,也無法輕易說出「我愛你」三個字。

不過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尚恩。尚恩告訴他該如何去選擇自己的生活。

而答案就在尚恩和威爾在河邊的第一次經典談話裡,尚恩說:

「所以問你藝術,你可能會提出藝術書籍中的粗淺論調,但你不知道西斯丁教堂的氣味,你從沒站在那兒觀賞美麗的天花板。問戰爭,你會說莎士比亞的話,『共赴戰場,親愛的朋友』,但你從沒接近過戰爭,從沒把好友的頭抱在膝蓋上,看著他吐出一口氣。問愛情,你會引述十四行詩,但你從沒有看過女人的脆弱,她能以雙眼擊倒你,感覺上帝讓天使為你下凡,她能從地獄將你拯救出來,擁有對她的愛直到永遠。經歷這一切,經歷癌症,你無法體會在醫院睡整整兩個月,握著她的手,因為醫生看到你的眼神就明白,會客時間的規定對你無效,你不了解真正的失去,唯有愛別人勝於自己才能體會。」

其實,威爾的經驗大部分來自於書籍,他不曾親自去感知生活中的情感,他甚至不曾離開過波士頓,他運用書中的內容來填補生活中的空缺。

但是這樣的經驗是片面的,人只有通過自己的雙手去觸摸,通過自己的眼睛去看,通過自己的心去感受,才能體會到真正的愛與美。

最終,威爾理解了尚恩的話,他選擇邁出勇敢的第一步,不再藏於書中的經驗和過去的經歷,這一刻,威爾人生的真心選擇是去坦誠地愛一個人。

現實中,有很多人像威爾一樣,有著自己不願面對的過去,有著對未來的迷茫,有著對愛的恐懼和逃避,面對這麼多的困擾和迷茫,到底該如何過好這一生呢?

其實,這就是電影《心靈捕手》想要告訴我們的。

結尾,威爾開車行駛在去尋找史凱蘭的公路上,沿路空曠自由,沒有任何阻礙一路暢行,這條公路就好像人生路一樣。

自由的人生其實掌握在你的手中,這條路並不崎嶇,也不擁擠,只有當你選擇直面空虛與迷茫,選擇勇敢地往前邁出一小步,選擇用自己的行動去感知生活,也許你看到的風景和到達的終點就會不一樣了。

相關焦點

  • 一部23年的老電影《心靈捕手》,用選擇解答現代人的迷茫和困擾
    這一幕讓很多觀影者,內心湧起了一陣沸騰和振奮。那是一種只有在青春時才能體會到的成長與突破。 如果說《死亡詩社》給年輕的孩子心中種下了自由的種子,那麼多年以後由羅賓·威廉士主演的電影《心靈捕手》則把更加複雜的人生課題展現給了觀眾。
  • 電影《心靈捕手》不要讓別人的過錯,世界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人生
    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心靈捕手》並不是一部單純的劇情片。雞湯電影永遠都是影片市場上的常客,審美疲勞的觀眾們早就對各種政治正確的雞湯片厭倦了,但這部電影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它沒有選擇向觀眾們說盡天下詞,而是講述了一段平凡的人生。
  • 《心靈捕手》:真正的心靈捕手,能相互看透彼此
    初次觀看電影《心靈捕手》,我最大的收穫便是感動。《心靈捕手》講述的是問題少年威爾因驚人的數學天賦,受到麻省理工學院藍勃教授的賞識。然而藍勃教授的幫助不僅沒讓威爾感激,卻受到威爾的抗拒。藍勃教授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求助於大學同學尚恩。經過尚恩的耐心溝通,威爾才開始心靈轉變,並改變自我的故事。
  • 豆瓣8.9分《心靈捕手》:一部可能治癒你一生的電影
    後來衍生到了電影當中,於是自然誕生了治癒系電影,《心靈捕手》正是這樣的一部典型治癒系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的天才清潔工的故事。威爾有著過人的聰明才智,但卻是個叛逆少年,整天只知道喝酒、抽菸、打架。一次偶然的機會,麻省理工教授郎博發現了威爾的天賦,開始嘗試『救贖』威爾,故事就此展開。
  • 同樣是教育題材,《摔跤吧爸爸》和《心靈捕手》,你喜歡哪一部?
    可以這樣評價《摔跤吧爸爸》「一貫的印度和阿米爾汗風格。在印度這個大前提下,故事原型確實偉大,但對於電影來講,卻還是差於諸如《心靈捕手》傳達給觀影者細膩的情感表達層次。不過還是好電影一部。」在電影《心靈捕手》裡,羅賓威廉士塑造的心理教授尚恩,他權威、脆弱、充滿愛心
  • 豆瓣8.9《心靈捕手》:直面人生慘澹,成就最好的自己
    正如波士頓環球報所評論的那樣:《心靈捕手》是好萊塢一縷少見的清新空氣,這部電影有著智慧、誠懇和正確的目標。誠然,影片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它傳遞給我們最大的痛楚是:「苦難」人生這一課題,誰也逃不掉,只有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我們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 心靈捕手:朋友啊朋友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是由格斯·范·桑特執導,羅賓·威廉士,馬特·達蒙等主演的一部勵志電影。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Will Hunting)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的故事。威爾在數學方面有著過人天賦,卻是個叛逆的問題少年,在教授藍勃、心理學家桑恩和朋友查克的幫助下,威爾最終把心靈打開,消除了人際隔閡,並找回了自我和愛情。影片於1997年12月2日在美國上映。
  • 青澀的馬特達蒙,對於自己心靈的捕獵《心靈捕手》
    青澀的馬特達蒙,對於自己心靈的捕獵《心靈捕手》 不屑一顧的威爾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獨家記憶和故事可是他是不幸的,他有三次被收養的經歷,在本該得到愛的家庭得到的卻是虐待和拋棄。於是20歲的他選擇了包裹自己,不需要被人理解,也不需要理解別人,他滿嘴髒話,打架,偷竊,抽菸。被教授藍波發現自己的數學天賦後,慢慢的在心理學教授尚恩的開導下,他開始敞開心扉,勇敢面對過去,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 電影《心靈捕手》——找尋自我本身
    《心靈捕手》是一本書裡提到的,書中僅一筆帶過,略微提到了幾個字。
  • 對電影《心靈捕手》的解析
    一、從這部電影看心理諮詢       《心靈捕手》是一部由格斯.
  • 電影推薦《心靈捕手》
    該電影講述的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藍波在席上公布了一道困難的數學題,卻被年輕的清潔工威爾解了出來。
  •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孩子,這不是你的錯』
    《心靈捕手》作為一部經典的心理學題材電影,曾獲得1998 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馬特·達蒙和羅賓·威廉士因出演此片分獲奧斯卡最佳演員和奧斯卡了最佳男配角獎項
  • 電影《心靈捕手》:當心靈被愛觸摸的那一刻
    一、作品簡介電影《心靈捕手》採用好萊塢古典敘事手法,流暢且煽情得宜。作品主要講述了放蕩不羈的天才威爾通過與心理醫生尚恩的情感互動,威爾逐漸坦露其對於外界的排斥和自己悲慘的童年經歷,並慢慢地願意敞開自己的心扉去接納身邊的任何事物。
  • 從《心靈捕手》與《弱點》,解讀兩位問題男孩的異同
    困惑間,於我而言,《心靈捕手》不僅是解決我心理困頓的良藥,而且還能給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帶來很大的幫助。《心靈捕手》講述了天資聰穎的問題少年威爾,在麻省理工學院解決了藍勃教授的數學難題,進而受到了藍勃教授的青睞。藍勃教授為了挽救威爾,他讓心理醫生尚恩幫助威爾打開心扉,改變自我的故事。
  • 《心靈捕手》:天才不該墮落
    兩年後,憑藉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年僅27歲的達蒙不僅拿到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還和自己的死黨本•阿弗萊克一同斬獲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下面這段視頻就是兩人當年獲得奧斯卡的頒獎視頻。看完視頻,有沒有想要去看電影的衝動呢。
  • 《心靈捕手》---一部非典型心理諮詢的電影
    電影和心理總是密不可分的,今天讓我們一起看電影,聊心理。 無論是紀錄片,還是劇情片,電影是講故事,必然有心理的線索。但真正講以心理諮詢為主題的電影其實不好拍,因為諮詢的設置一般並不符合電影的設置,例如在有限時間內的不斷的衝突,加上理解心理諮詢類電影需要觀眾對心理學一定的素養,而對劇本和導演的專業素養就要求更高了,所以以此為主題的片子不好拍,往往也不討喜,寧可拍精神病人的內容,或是催眠的故事,容易拍出張力和戲劇化的衝突。
  • 豆瓣8.9《心靈捕手》:溫暖的療愈,用心理元素講述的暖心故事
    《心靈捕手》是由著名導演格斯·范·桑特執導,1997年12月2日首映。影片講述一個幼時遭受虐待的數學天才從問題少年,開啟自我找尋,接納和救贖的心路歷程,並最終找回自我與愛情的故事。作為一部經典的心理學題材電影,一上映就廣受好評,曾獲得1998年的第70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和最佳原創劇本獎;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等獎項。
  • 《心靈捕手》:在圍城裡的相互救贖,三個角色和自己的和解
    ——桑恩 《心靈捕手》是一部由格斯·范·桑特執導,羅賓·威廉士,馬特·達蒙等主演的勵志劇情電影。該片在1997年12月2日首映後引起一波熱潮,次年,該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 《心靈捕手》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Will Hunting)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的故事。
  • 《心靈捕手》觀後感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電影叫《心靈捕手》。在茶叔心目當中,它的勵志程度與《肖申克救贖》和《當幸福來敲門》不分伯仲。生活在貧民窟的男主單身獨居,在麻省理工大學當清潔工,有個開著二手破車的底層好兄弟。他們一起喝酒泡吧,一起跟抽菸、紋身、打鼻環的女孩開下流玩笑。麻省大學的一間階梯教室裡,數學教授正在給同學們布置一道數學題。
  • 《心靈捕手》感人至深,發人深省
    電影《心靈捕手》,由格斯·范·桑特導演,1997 年拍攝完成。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逆襲成為天才數學家的故事。威爾作為學校的清潔工,在一次意外中看到數學教授公布的一道數學難題,這道難題沒有學生能解但最終卻被威爾解了出來,數學教授蘭勃因而發現了威爾在數學方面的驚人天賦。但不巧的是,威爾出生在一個狀況不良的家庭,導致他內心叛逆,變成了一個問題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