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並軌,30年後銀行退休每月養老金會比事業單位高嗎?

2020-12-22 騰訊網

2014年10月,我國實施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後,大家參加的都是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相應的養老金待遇計算公式也是一樣的。

我們所說的養老金計算公式一樣,僅僅是參加養老保險產生的養老金待遇一樣,對於以前的繳費年限實際上還是有所差別的。

參加養老保險產生的養老金待遇,只有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兩個部分,養老金待遇的基本原則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

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年度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實際上是本人歷年繳費指數的平均值。

繳費指數一般在0.6~3之間,又等於當年的繳費基數之和除以當年的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比如說繳費當年的社平工資是5000元,年度社平工資就是6萬元,如果我們按照3000元基數繳費6個月,當年的繳費指數計算之後就是0.3。

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也被稱為養老金計發基數,由人社部門統一確定。退休上年度的社會平均工資的繳費口徑和計算養老金口徑可能不同。比如說山東省過去以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為口徑計算養老金繳的基數上下限,現在則是以全口徑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為口徑。但是2020年公布的養老金的計發基數則按照6573元計算,比社會平均工資口徑高近1000元。

繳費年限是具體到繳費月份,每一個月都可以轉化為0.0833年。

個人帳戶養老金的計算公式:

個人帳戶養老金=退休時個人帳戶的餘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退休時個人帳戶的餘額,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每月記入以後,每年又按照國家公布的記帳利率記帳而成。主要跟繳費基數的高低密切相關。

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是國家統一公布的一張表,60歲是139個月,50歲是195個月。

綜合以上因素,如果單純比較2014年10月以後繳費的養老金的話,相同繳費年限下,繳費基數越高越划算。

一般來說銀行的工資很高的,多數是按照300%的基數繳納社會保險,這種情況下養老金計算出來的結果是頂格的。

機關事業單位納入養老金計發基數的錢數,只有基本工資、績效工資、津貼補貼等很少的一部分。像一些住房補貼、精神文明獎、創城獎等獎金獎勵待遇,沒有納入養老保險的繳納基數,一些財力充足且有歷史慣例的地方在退休後還是會繼續發放這樣的待遇,因此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後收入並不能單純只看基本養老金。

另外,機關事業單位還建立了職業年金制度,是按照個人4%、單位8%最高比例繳納的;銀行多數也建立了年金制度,但是相應的領取條件也是不一致的。

所以,兩者比較是非常困難的。而且未來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比如說目前我們推動的延遲退休就是這樣。未來養老金的計發,是否會出現晚退激勵機制也未可知。不過總體而言,未來會越變越好的。而且未來養老金的水平會逐漸平均化,社會養老保險只會提供最基礎的養老保障,不會提供太高的待遇的。

相關焦點

  • 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並軌,是企業向事業並軌嗎?
    事業單位如何向企業並軌?1991年以前,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都是實行的用人單位養老制度,由用人單位撥付退休費直至去世。按照這種養老保險制度,實際上企業要負擔很大的責任,特別是要保障企業長久運行。企業倒閉怎麼辦?萬一經濟運行不好怎麼辦?如何保障退休人員待遇的穩定呢?
  • 養老金並軌後,企事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持平?看懂這兩個原因,再說
    同樣是退休,為何"企業退休"和事業退休"養老金會有這麼大差距?2024年10月並軌結束後,養老金會持平嗎?工齡10年以下的發放60%的工資;工齡10到20年的發放70%;工齡20到30年是80%;工齡30到35年是85%;工齡35年以上是
  • 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2025年退休的,待遇會降低嗎?專家:不會
    但是因為改革後,事業單位人員繳費基數遠遠高於企業普通員工,並且設立了職業年金補充養老保險。所以我覺得,2025年,事業單位的退休工資待遇不會降低,肯定比現在退休的要高。002 十年過渡期2014年10月,事業單位養老金制度並軌改革,對於並軌前參加工作,並軌後退休的「中人」,國家設置了10年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退休的人員,實行「保低限高」的養老金計發辦法。
  • 退休制度由雙軌到並軌,體現的是養老制度的歷史性變革
    所謂退休的雙軌制,主要是在在2014年9月30日之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用繳納社會保險,退休後是按照本人的在崗時的工資總額和工作工齡的長短,參照一定的比例來計發本人的退休金,由於他們在崗時的工資待遇全部是由財政來負擔,退休後雖然要比在崗時的工資減少10%左右,但是其開支的渠道還是由財政來支付。
  • 工齡都是30年,事業單位養老金4000,企業退休只能領1500?
    退休老人經常會討論自己的養老金。最近,小編看到有網友稱自己的母親在企業勤勤懇懇工作了30年,2011年退休後養老金每月只有1500元左右;而自己的姑姑在事業單位工作,同樣是30年工齡,2011年退休,養老金卻高達4000元。企業與事業單位的養老金能差這麼多嗎?
  • 養老保險退休從雙軌到並軌,有什麼實質區別?看完心裡有數了!
    養老保險的退休,從雙軌到並軌,主要是企退人員和事退人員之間的區別,涉及到養老保險、養老金等多個方面,快跟保叔一起看一看!一、 「雙軌制」是什麼?早在上個世紀末,企業職工就實行了社會化的養老保險制度,而機關事業單位在2014年10月之前,一直實行的是原來的退休制度,就是由單位自己負擔退休人員的退休費。因此,當時同時存在兩個制度,被大家稱為「雙軌制」。二、後來的「並軌」又是什麼?
  • 國家一視同仁,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養老金待遇真的一樣嗎
    養老金並軌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會吃虧嗎?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養老保險制度並軌。養老保險制度並軌,也就是企事業單位職工實行同樣的養老保險制度,都是需要滿足15年的繳費年限,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才能逐月領取養老金。
  • 企事業單位退休養老金並軌了嗎?看看養老金並軌究竟是如何做?
    關於養老保險的並軌,其實很多老人存在一種誤解。很多老人總認為養老保險制度並軌就是大家養老金的平均,這肯定是不現實的。我們已經從過去的平均主義大鍋飯制度中解脫出來,怎麼又可能再搞平均主義呢?目前,我們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並不是徹底打翻過去的固有體系,而是在尊重過去退休制度的基礎上,逐漸統一到新養老保險制度。1991年,我國實施企業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標誌著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的復建。1995年、1997年、2005年我們不斷完善有關的養老金制度,實行了統帳結合的養老方式,建立了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養老機制。
  • 事業單位人員2025年以後退休的人員,退休金更高嗎?
    事業單位人員2025年以後退休,退休金待遇更高嗎?事業單位人員在2025年以後實際上都完全變成了事業單位的新人,因為已經過了10年的過渡期。事業單位在2014年10月份以後開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的時候,那麼這個開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以後,那麼就被認定為是事業單位的重任了,因為在2014年之前退休的人員是事業單位的老人,那麼2014年以後退休的人員是事業單位的中人,那麼到2024年以後退休的人員就被認定為是事業單位的新人。
  • 海南2020年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延續並軌時繳費年限掛鈎調整標準
    從2016年,參加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根據各自退休時間分三檔定額調整,到2017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定額調整並軌,統一按照每人每月定額進行增加,體現公平的定額調整,2020年已連續二年定額增加標準提高。2、繳費年限保持不變。
  • 2024年以後退休的企、事業單位、機關幹部的養老金還有區別嗎?
    導讀:2024年以後,企業與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計算方式是一致的。但是退休後的待遇仍然存在差距。差距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養老金的差距。二是職業年金的差距。三是退休後統籌外待遇的差距。一、2024年以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計算有啥變化2014年10月,養老金並軌。國家把2014年10月1日到2024年9月30日作為中人的10年過渡期。在10年過渡期內退休的人員,統稱為「中人」。「中人」養老金釆取新、老兩種對比計算的辦法,計算養老金待遇,限高保低。
  • 什麼是養老金並軌制度?它能縮小企事業單位養老金的差距嗎?
    老爸心裡特別不平衡,自己是企業高管,辛苦奮鬥了一輩子,養老金才5000多,人家一個事業單位的副科級退休,養老金就8000多,感覺太不公平了,而且不是說養老金並軌了嗎?怎麼差距還越來越大了呢?自2014年10月1日起,國家出臺了《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制度,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養老金並軌制度,這個制度的出臺,旨在縮小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
  •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2025年退休,同樣需要計發過渡性養老金
    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是從2014年10月1日開始的,按照社保法的規定,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人員,養老保險的最低繳費年限達到15年,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可以辦理退休,那麼很多人,特別是2014年10月1日之後參加工作的人員,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是達不到15年的。
  • 2020年新局勢,企業與事業單位平起平坐?養老金並軌「成功」
    眾所周知,具有編制的單位和企業單位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在養老制度上有著明顯的差距,造成了絕大多數人都願意選擇具有編制的單位,但現在這個人數可能要降低了,降到正常的人數。因為2020年的退休養老金制度發生了不小的改革!
  • 在農村交養老保險,一年交5000元,交滿15年後每月領多少?
    農村養老保險,也就是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簡稱新農保。還有城鎮居居社會養老保險,簡稱城居保。這兩類保險是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相對應的,職工養老保險,就是那些有工作的、有單位的人退休後可以獲得養老金,而新農保和城居保則是針對沒有工作的這部分人群。
  • 養老金並軌就是實現人人相等的養老金嗎?看看養老制度的演變
    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企退和事退差異較大,主要還是養老制度歷史演變的原因,導致了養老保險待遇雙軌制。不過,經過幾十年養老制度的分分合合,我們的養老制度終於又併到了一起。
  • 養老金還是雙軌制,退休人員養老金能拉平嗎?這3點要考慮一下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退休人員養老金這個話題。我們每位退休人員領的養老金都不一樣,特別是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跟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去對比,我們大家確實發現存在很大的差距。那麼有人說這是養老金雙軌製造成的,同樣是40年工齡,那麼企業退休每個月領的養老金可能是3000元,而事業單位退休養老金每個月可能就領4000塊錢,甚至會出現成倍的差距。
  • 養老金並軌後,企業退休人員漲得會快一些嗎?多長時間能翻倍?
    有人說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的待遇偏低,只有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一半左右。近年來,國家推動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養老金的並軌行動正式實行。因此,有人認為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該翻倍了。實際上,養老金增漲也要考慮社會現實的,不可能迅速實現翻倍。
  • 養老金並軌,所有人的養老金會按照統一標準發放嗎?
    有不少人對於養老金並軌,持這樣的觀點,即認為養老金並軌後,所有人的養老金按照統一標準發放,這是對養老金並軌的誤讀。 所謂養老金並軌,就是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實行一樣的保險制度。逐步縮小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與企業職工之間的差距。
  • 取消養老金雙軌制是民心所向,那麼養老金並軌後有何好處?
    然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依舊採用國家財政完全撥付,於是就造成了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在養老制度上的不同。可以說,養老模式在1978年前後基本是相同的。1986年後,國家建立了退休養老基金,在國營企業實施勞動合同制度,這就是養老保險基金的前身。國家在1991年決定,企業人員繳納養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