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單位的生態取決於正職與副職的默契配合

2020-12-27 騰訊網

一個單位的發展進步,班子的團結至關重要,特別是正職與副職們的配合,更是決定單位建設成敗的關鍵。

一個單位正職與副職們配合默契,工作效率就高,單位的精氣神就好。否則,不僅影響團結,還會影響單位的全面建設。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如果一個單位的正職和副職們配合不能實現心齊氣順、無縫對接,而是一人拿著一把號,你吹你的曲,我奏我的調,相互之間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下邊就會拉幫結派、團團夥夥,就會上行下效,產生破窗效應。

每個人都不在同一個頻道上,單位就會成為一盤散沙,人心就會渙散,所屬人員幹事創業的激情就會減退,單位的全面建設就會陷入瓶頸。

所以,一個單位的正職和副職們,要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力往一處用,雙向齊發力,擰成一股繩,集體領導,群策群力,單位的建設才會蒸蒸日上、碩果纍纍。

那么正職與副職之間該怎樣密切合作呢?

真正的「一把手」

一、正職對副職,要當「一把手」不當「一把抓」

正副職之間的合作,是一種特殊的上下級關係,要搞好這種類型的關係,正職起著「領頭羊」的作用。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正職帶好頭,副職沒理由。

正職對待副職,要尊重信任,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相信他們一定能配合自己把工作幹好。

對待副職要講究分寸,不要過分強調副職的從屬地位,要當好「一把手」,不當「一把抓」,不要刻意強調「一把手」的地位,因為「一把手」的地位是集體維護起來的,不是個人爭取得來的,不要事事都「一竿子插到底」,而要給副職留有能力發揮的空間,把副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在單位的建設中各負其責、大展身手。

正職不能當「光杆司令」,而應強調自己與副職合作的強烈願望。要讓副職全面了解自己的做人做事風格,行使職權、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工作特點。要讓副職全面了解自己當前和今後的任務與計劃。要及時向副職通報上級有關的文件精神和決策部署。要與副職一起討論當前計劃和長遠規劃,在人力物力的分配使用,幹部骨幹的調配問題上要及時交心通氣,做到一桿秤把準、一碗水端平。

要熱情支持副職履行其分管工作職責。對副職職權範圍內的事情,要儘量少加幹預,只要不違背原則問題就要讓他們放手去幹,既節省了自己的精力,也能騰出時間思考本單位全面建設的重大問題。

對副職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建議要重視,好的建議要及時採納,不合適的要做好解釋說明,不搞個人說了算。

要了解副職的愛好,關心副職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人心都是肉長的,你的關心和支持,副職會銘記在心,也會使出全身心的力量,配合你的工作。

這樣,不用「一把抓」,正職也會成為真正的「一把手」。

助手的作用

二、副職對正職,要當「好助手」不當「遛彎官」

我們經常聽說一句話:副官,副官,吃飽了遛彎。我認為這是消極的態度,是一種混日子的表現。

作為副職,就要當好正職的參謀和助手。

要當「好參謀」,不做「說嘴官」。

作為單位的副職,手中或多或少都有點權力,也有著重要的話語權。不能把你分管的工作當作自己的「獨立王國」,更不能當成制約正職的籌碼。要有權不越權。有權就要用好,用你的權力維護正職的權威,用你的權力為單位創造業績。

要當「穩壓器」,不做「傳聲筒」。

作為副職,要在你分管的領域兢兢業業地工作,創造輝煌的業績,不能只當正職的「傳聲筒」,要把正職交給的工作按照標準要求完成好。

副職有時不注意會出現越位情況,特別是在單位根子很深,資歷很老的副職,工作也很突出,很容易發生越位現象,對重要的事情擅自決定,這是很不應該的,也會產生很嚴重的後果。因此,重要事情一定要請示匯報,不要擅自決定,否則……。

要當「補牆磚」,不做「落井石」。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當正職出現決策失誤,造成不良影響和後果時,這時候不是看熱鬧的時候,是該副職站出來補臺的時候。

做為副職,應該及時想辦法進行補救,消除影響,在不大影響你個人的時候,也適當地替他當一回「補牆磚」,千萬別當「落井石」,因為在一個單位,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當自己在工作中出現失誤的時候,千萬別甩鍋,要勇於擔當,不要把責任推給客觀因素,要從主觀上多擔責任。

如果你不敢擔責、不想擔責、不願擔責,以後你的工作就沒有來回轍。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副職要維護正職的威信,尊重正職的經驗和知識,主動向正職匯報工作完成情況,可能出現的問題,協助正職開展工作,特別是在正職工作緊張的情況下更應如此。

好好通氣

三、正職與副職之間,要當「通氣筒」不當「倒腳員」

正職與副職遇事要多通氣、多溝通、多交流,應就有關計劃、下達的指示和工作完成情況互通,應當經常交換意見,開誠布公地評論工作中的得失。

相互之間要時常檢查自己的缺點,多利對方的優點。正副職之間愈是赤誠相見,愈有助於搞好團結合作。

在部屬和他人面前,正職和副職之間要特別注意相互尊重、副職應強調服從領導,尊重領導意見。正職要愛護關心副職,支持幫助副職正確行使權力。

本單位出了問題,當上級領導批評正職時,副職在上級領導面前也應主動做自我批評,實事求是地承擔部分責任,這樣更有助於搞好正副職之間的合作。

再有,就是正職和副職之間要分工明確,但正職不應把自己最重要的工作職責交給副職,更不要在上級說副職的不是,出了問題不要把責任都推到副職身上,這樣,不但影響了團結,還影響了正職在上級領導面前的形象。

正職與副職之間的合作十分重要,它關係到集體的團結,關係到個人的成長進步,更關係到單位建設的高質量發展。

為此,正職與副職之間, 就像是一條船上的蕩槳者,雙方的命運綁在了一起 ,一方有難,另一方也逃不掉,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 ,船沉了,大家誰都活不了。

相關焦點

  • 任正非:正職是狼的標準,副職是狽的行為!
    任正非有一次在英國代表處的講話中談到正職與副職的定位問題。 如何選好部門正職與副職,正、副職是否可以有不同的培養標準與選拔標準? 我認為副職一定至少要精於管理,大大咧咧的人,不適合做副職。副職一定要通過精細化管理,來實施組織意圖,這就是「狽」的行為。 正職必須要敢於進攻,文質彬彬、溫良恭儉讓、事無巨細、眉毛鬍子一把抓,而且越抓越細的人是不適合做正職的。
  • 體制內常務副職必是二把手嗎?為何這個單位的常務副職卻是三把手
    體制內常務副職必是所在單位的二把手嗎?常務副職素來有「最牛副職」之稱,但有個單位的常務副職卻只能排老三,反而是另一個副職高居榜眼,還能與正職享受同高配、同級別的政治待遇,你知道是哪個單位嗎?行政機關中設常務副職的單位並不多,除了省級以下人民政府和省市兩級人大常委會領導班子中設常務副職外,其餘主要集中在常委單位和公檢法三家。就普遍情況來說,常務副職排名在單位正職之後、其他副職之前,是單位領導班子中名副其實的二把手。
  • 副職臨時主持工作?把單位原來分工推翻,重新分工,符合規定嗎?
    副職主持工作當然可以推翻原來的分工,但一般人不會這麼幹,畢竟重新分工動了其他副職的奶酪,如果轉不了正那得有多尷尬。 01.在正職暫時空缺的情況下,組織部門可以宣布讓排第二的副職臨時主持工作。
  • 工作中副職拉幫結派,我是正職怎麼辦?掌握四個字,一切都不是事
    人在職場特別是在體制內,副職想跟正職鬥,十有八九沒有好下場,因為正職有太多方式和手段來對付副職,副職蹦噠的越高,結局往往越慘。無數事實已經證明這一點。那麼,副主任拉幫結派,作為正職應該怎麼處理?按照以下幾個步驟走,多半可以搞定。
  • 富滇銀行一級分支機構公開選聘19名正副職
    一、公開遴選崗位類別及職數(一)昆明轄區一級分支機構正職3名;(二)州市分行副職6名(昭通分行、紅河分行、西雙版納分行、香格裡拉分行、瑞麗分行、麗江古城富滇村鎮銀行各1名);(三)昆明轄區一級分支機構副職10名。
  • 天底下最難做好的位置:副職?——看《紅潮風暴》有感
    我們現在就拆解一下這部電影,了解一下「搭班子」的陷阱和要點,尤其你是副職,不管你是副行長還是副總。問個問題先,為什麼副職難做?答案是「副」這個字的筆劃多,十一划,「正」字才五劃。「筆劃」多就難寫、就要費心思。「副」字什麼意思?一口田一把刀。
  • 石竹君小小說原創作品|副職老陳,請大家欣賞!
    小小說:副職老陳文|石竹君近幾年,信訪工作在每個機關事業單位的重要性逐步提升。這不,老陳所在的單位也單獨設置了信訪辦公室四個人的編制,正副職再加上一個科員一個辦事員開張營業了。身為副職的他 ,自然深曉問題出在哪個環節。不是流行一句話嗎?看破不說破,才是成人最大的善良。何況他只是副職,信訪工作都由科長直接安排給科員或辦事員,並不經過他這個副科長,所以他也樂得清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正所謂:「難得糊塗」。但大領導出了一道諭旨,老陳立馬尷尬了。啥樣諭旨呢?聽老陳慢慢道來。
  • 副職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怎麼辦?牢記一句話,人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
    人呢,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以為當個副職就很了不起,就高人一等,認為誰都要給自己三分薄面。帶著這種思維去處事,現實回敬的往往是失望。反過來,心態放平,立足崗位履職盡責,也許會更坦然。老領導當年幹副職經常說一句話,我當副職就是當好副手,領導認可我,願意交任務給我,我就多幹點,努力把工作幹好,領導不認可我,認為我不值得信賴,那麼我就少幹點,大不了站在旁邊看戲,我還樂得輕鬆。老領導番話,我認為值得好好參考揣摩。不管體制內外,身為副職,必須要清楚自己的定位。
  • 賞《隱秘而偉大》,看齊副局長如何當好副職的,這三把刷子是關鍵
    反而是丁方和那個會長的女兒和扮演者水平不在一個檔次,很明顯拉低了這部劇的整體水平。不過,今天 要跟大家分享的不是誰的演技如何如何,而是說說在職場裡,作為一名副職管理者如何在職場中站穩腳跟。這樣一個崗位,沒在單位或企業裡做過事的的人,是很難理解齊副局長的。因為事情都需要他來安排,還要負責,做好了是局長和下屬的,做不好反而就是他的責任了。有一個場景,一直追劇的朋友可能印象深刻,那就是在莫幹山,警署負責文化界的大會安全與保衛工作,其中還有保密局的介入,可後來事情辦砸了。
  • 任中層副職兩月後,90後女教師晉升百年名校副校長? 網友:嗯? 校方...
    (原標題:任中層副職兩月後,90後女教師晉升百年名校副校長? 網友:嗯?校方:不拘一格降人才)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常州市武進區知名小學湖塘橋實驗小學的一名女教師任中層副職僅僅兩個月後就晉升副校長,疑似「火箭式提拔」。校方回應稱此舉為大膽啟用年輕幹部,任用流程符合組織程序。
  • 縣直事業單位差額編制能提拔鄉鎮副職嗎?
    關於企事業單位領導調任行政機關的政策依據,去年新頒布的公務員法第七十條有明確解釋,不清楚的可以去查,在此不作多述。常規理解,事業編提拔調任行政機關必須是全額撥款性質編制。那麼,縣直事業單位差額撥款編制能否提拔到鄉鎮任副職轉公務員身份?答案是肯定的。
  • 當編劇也有了「副職」…
    當然,也可能出現一個編劇帶一群副編劇的盛況。畢竟副職嘛,既能幹活,又能背鍋。正職只能有一個,副職可以有一堆。2、一旦「副編劇」蔚然成風,以後編劇署名還可能進一步細分為「總編劇」「副總編劇」「編劇」「副編劇」「執行編劇」「「執行副編劇」「常務副編劇」等新職務,署名混亂,名目眾多,「編劇」的署名含金量將被稀釋,這對於真正的編劇來說並不公平,觀眾甚至無法明白究竟誰才是真正的「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