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不二:心平氣和,心結氣結,心小氣小,心寬氣足,心正氣正!

2021-01-18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自古至今,從心學到科學,從學術到修行,關於生命運轉的規律,一直都有兩種理論。一是能量學說,二是意識學說。能量學說,認為一切的不同,都是能量的屬性和強弱不同。意識學說,認為一切的不同,都是意識的頻率和強度不同。

後來發現,這兩種學說,其實就是一種,也就是心氣不二,心和氣,意識和能量,是一個東西,意識(信息、精神、信念、心念、神識)調動能量,甚至就等於能量。意識強度,等於能量強度。心力、念力、意志力等詞語,充分說明了意識和能量之間的關係。

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對於正在練氣的朋友們,大有幫助。我的大部分讀者,都是通過閉目靜坐,來練氣養氣,這當然是很好的方式。但是,每天只有那麼一兩個小時的時間,要想取得好的效果,這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要想辦法,時刻都在修養練氣。這就是修心。

心氣不二的規律,練心就是練氣的問題,我在其他文章裡,也都提到了。我講的休息,《真正的休息,不只是睡覺!》,我講的修心,《修心的三個方式,值得一生去修!》,我講的意念,《意念調動能量,最樸素也最精微的宇宙規律!》。這些文章,都說了類似的話。但說得不夠直接,不夠明顯。

因此,本文要明確的說,心氣不二,練氣就是修心,修心就是練氣。其實,我早就知道了這個規律,但自己一直沒有太深的體會,所以不能直接說。現在我感覺到了,如果我工作時,非打坐的時間,保持很好的心態,平靜放鬆不焦慮,打坐練氣時效果會更好。

不過,這裡有很多誤區。比如,我心情很好,精神很好,這看起來是一種很好的狀態,但是你去打坐,卻不容易靜下來,坐不住,為什麼呢,因為你腦子裡是興奮的,腦子裡很清醒,這樣很難靜下來。

實際上,長期打坐,腦子會越來越清醒。上面又說越清醒,越坐不住,這看起來像是一個矛盾。為什麼有矛盾,還是我們的心理習慣,欲望習氣沒有減少。我們一般人,是能量越足,能力越強,欲望也就越大。這是普遍規律。以男性來說,能量越足,生理方面越強,你若就此放縱,那就前功盡棄了。

你要養生,要修行,就必須克服這個。一方面要能量越來越強,另一方面要欲望越來越少,這樣才能聚精會神,才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更快的恢復健康,才能在修行上取得成績。養氣,是在節約或增強你的能量,修心,是減少你的欲望,減少能量消耗,相當於增強能量。

心氣不二,是正確的。修心和練氣,是一碼事。但切入點不同。練氣,以生理為主,心理為輔。修心,以心理為主,生理為輔。但最後會殊途同歸。從生理角度入手,是相對容易的,適合大部分人。從心理入手,相對困難,適合少部分悟性極高的人。

從實際情況看,氣短、氣虛的人,都是容易焦慮、緊張,不夠大方,心態不夠開放的人。也就是心小氣小。自嘲一下,我給自己取名叫大方,除了姓方、年齡大而不老之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覺得自己很小氣,提示自己要大氣。堅持自我調理以後,好了很多,但受習氣的局限,還是不夠大氣。

什麼叫大氣呢,我們常說大氣層,宇宙大氣,這是真正的大氣。古代練氣之人,形容大氣的境界,叫氣壯山河,氣沖斗牛、氣象萬千、氣衝霄漢、氣貫長虹等。這個不是瞎說的。心動氣動,你心懷天下,心中有宇宙,這是心很大,自然氣很大。這不是叫我們去空想、妄想。而是告訴我們一個最樸素的道理,世界這麼大,宇宙這麼大,你不要在一些芝麻綠豆大的事情上糾結。

心結則氣結,氣結則血瘀。你不糾結,氣就不會集結,氣良好的循環,不會有廢物的過度聚集,也就不會長東西。體內長東西,就是心結引發氣結,氣結導致肉結。心大,不光是不糾結,你的情緒也會好很多。大事小事,好事壞事,不往心裡去,哈哈一笑就過去了。

做事,只要不是大體力、快節奏的事,哪怕連續做,人也不會很累。但有一個關鍵點,就是不能帶有情緒。這個是有相關的科學研究。這個很好理解,情一起來,心理活動一來,呼吸氣息就變了。這個昨天的文章,已經寫到了。嚴格來說,我的文章,反覆講,多角度講,其實都只講了一件事,就是心和氣,心氣不二。

為什麼要多角度的講,是要加深大家的觀念,讓大家的認識,沒有明顯的盲區,不至於在這裡理解了,換個角度就不理解。有人會有疑問,心大氣大,那大了以後,是不是會更加分散,不就不能聚精會神了嗎?這看起來又是矛盾。

很多事都有矛盾。如果沒有矛盾,世界上哪有這麼多問題。比如打坐時,又要坐直,又要放鬆。那你一坐直,身體就繃緊了,還談什麼放鬆。如何解決呢,只能是先坐直,在坐直的情況下,再慢慢去放鬆。不管坐直還是放鬆,都是為了讓氣更好的通過。

同樣的道理,身體虛病的人,都是氣短、氣虛、氣滯的人,這類人的身心,都是很緊的,這就是為什麼要放鬆。你把心放大放寬,就是松。大和寬就是松。心裡鬆了,氣就不緊了,就比較容易通過,更有利於你集氣。有些人心裡不松,為了集氣找氣感,心理髮緊用力推送,反而效果差。

你原來的身心是緊的,意味著體內的廢氣不容易排出去,外來的空氣也不容易進來,關鍵是體內的能量之氣,循環起來比較困難。要松才能通。松,體現在生理上,主要去松大關節。體現在心理上,就是心要大要寬。

心大,可以大到什麼程度呢,可以無限大。意識有很多層級,一級比一級大和深。最淺的是表意識,也叫顯意識。我們常說的意識,就是指這一種。再往上就是潛意識,潛意識人人都知道,夢裡的就是潛意識。再往上是阿賴耶識,這個是遺傳信息,存在於基因裡,佛家叫福田,是種子信息。

螺旋能量的秘密,看懂了就知曉天機!

再往上還有一層,叫做無垢識。也就是心經裡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宇宙中最原始的信息。阿賴耶識,是人這個物種的原始信息。無垢識,沒有物種的區分,是宇宙中最原始的信息。這是最大的意識層級。你的心大到這種程度,你就成佛成神了。

從實際情況看,智慧、仁德、勇敢的人,都是心大氣大的人,這類人修行養生,效果很快很好。每個人可以看看自己的性格缺點,你不夠勇敢,就暗示自己要勇敢。不要糾結一城一地的得失,不要糾結於自己的症狀指標,可以觀察它,但不要糾結。只管堅持去做。修心練氣,調息放鬆。本文由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原創首發,微信公眾號同名!

相關焦點

  • 心善·心寬·心正·心安·心誠·心怡。
    心善·心寬·心正·心安·心誠·心怡。 心善 善良是養生的一大營養素 一個人行善事 能經常幫助弱者 使他人擺脫困境
  • 《菜根譚》:心存良知,以慈悲之心,成浩然正氣
    國學文化《菜根譚》:以慈悲之心,保留內心良知,才能感化眾生。「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是三字經開篇之中的一句話,然而很多人對於這句話都持一個反對或者懷疑的態度,認為甚至有的人認為人性是本惡的。其實人內心的善惡,以及一個人所表現出來的狀態,其實是取決於內心的良知。
  • 心的三修:心寬,心靜,心正!
    文/飛魚《肖申克的救贖》裡說:「心若是牢籠,處處為牢籠,自由不在外面,而在於內心。」人生中所有的痛苦,都是由心而生。所謂「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心生。」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心寬,心靜,心正,那麼執念太深,就會讓自己過得很痛苦。
  • 東夏教育·正氣養生——常懷感恩之心,為生命積蓄正氣
    ②我學到了常懷感恩之心,感恩我們的國家,感恩祖先,感恩古聖先賢,感恩革命先烈,感恩山河大地,感恩一切萬物……以前的我只會感恩對我有幫助的人,看不到背後默默付出的人,現在我明白了,原來我們心安理得享受著的一切,背後是有無數人在默默付出著,感恩你們。
  • 心善、心寬、心正、心靜、心怡、心安、心誠
    心正,是透明的開誠布公;心靜,是笑看風雲的舒暢和洗心革面的超然;心怡,是心中總懷一種樂觀向上的獨特情愫;心安,是知足常樂的最大內涵;心誠,是人們最終必須追逐的一種高風亮節。心正心正,正大光明。心正是沒有任何的私心雜念,比較憨厚耿直的固然凸現。
  • 12.性理摘要(徐瑞麟·編著).為人應以志意心身四字為指南針/ 四季志意心身/ 四界格言
    意用意當人者,和藹不斷,一味心平氣和,從容自得,即有拂意之事,亦樂不自禁,惟誠意之學,不敢間斷,如此為人,何患不造賢關也,乃陽中之微陰,沒後身居天府,何其樂哉。心用心當人者,指心不正言,即是岔恨居心也,其人遇事,竟動心思,全無一點正氣,滅禮棄義,不讓不忍,恨怨惱怒,罔知所戒,此等為人,終墜苦海之中,而難登道岸也,可不戒哉。
  • 我的心真的好累,有氣無力!
    [3]與人說話的時候,要學會心平氣和。即使有再大的怒氣,也不要大喊大叫,因為你的大聲,除了擾亂自己的心神,並不能讓事情變得更好。歇斯底裡的吼叫徵服不了別人,卻只會讓你在瘋狂中失去理智。1、緊緊相擁,卻很冷,但你無動於衷。2、修養的花兒在寂靜中開過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裡結實。3、最精美的寶石,受匠人琢磨的時間最長。
  • 國是心中國,心是中國心!
    資料圖片(來源:共青團中央微信)「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一曲《我的中國心》讓所有海外遊子對祖國的眷戀之情升華到沸點時至今日,這首歌1984年央視春晚,張明敏首次登臺演唱《我的中國心》並一舉成名。(圖片來源:新華社微信)說到《我的中國心》為什麼會在當時成為影響深遠的愛國歌曲,甚至作為經典傳唱至今,張明敏回憶說,這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有很大關係。這首歌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正值鄧小平和時任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就香港問題會談,香港還沒回歸,但無論作詞還是還是作曲,都浩然正氣,字字軒昂。
  • 心善人正,就是大富大貴
    心地善良可以創造福氣心有多善福有多深,越是善良的人越是能迎來好福氣。女人心地善良相貌會越來越好看,讓人心生歡喜,可以給家庭帶來財運,男人心地善良可以拓寬自己的財運,感召自己的好人緣,心越善福越多,路越寬!心善之人必有厚報,善心要發自內心,不能帶有任何的功利性。
  • 心善心寬,心正心安!
    心寬, 心寬意味著對外在世界的相容。 心正, 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只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做人, 你就能吃得香、睡得穩 相反, 貪心太大,私慾無邊。
  • 《孟子》:養浩然正氣 俯仰無愧 心地光明
    夜裡怕鬼,是很多人都有的心理現象,這一方面緣於人們小時候聽的鬼故事、看的鬼電影,另一方面則伴隨有民間鬼神信仰的成分,陽明則認為這是人們平日裡不能「集義」,心不安理不得所致。當然,本文所論,不在如何對治心鬼,而在由此引出孟子的「浩然之氣」。只要養得一身浩然之氣,豈止在夜裡是一個不會怕鬼的人,更是天地間俯仰無愧的大人。
  • 用「心」引航 入「心」致遠
    用「心」引航 入「心」致遠 2020-12-30 17:01:26   來源:安青網
  • 寶寶過了嬰兒期變小氣了,父母不要責怪,別傷了孩子的心
    文/可馨育兒 案例1:鄰居的樂樂弟弟來找2歲的天天玩,樂樂看到沙發上有個玩具小鴨子就想要去玩,可天天立馬搶過來說:「這個我要玩。」媽媽又給樂樂找了個玩具小汽車,想讓天天和樂樂一塊玩。沒想到,天天又把小汽車也搶了過來,並說:「這個是我的,不讓你玩。」
  • 心正而行,無所畏懼
    全心祝福社會各界朋友們和海內外所有寶林人諸事圓滿,六時吉祥! 霜凍天氣寒徹骨,可是我不覺得寒冷,因為我的世界擁有親愛的朋友們和海內外所有寶林人,輕輕道一句:親愛的朋友們,親愛的寶林人,我愛您們!有您們的日子一切都不是事。因為您們就是福星!祝願大家新年大吉!牛年牛市!牛氣沖天!
  • 心正一切正,心邪一切邪
    從太子和乞丐兩人身上我們了解:只要我們的心好,一切果報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福德會像太子的樹影一樣永遠跟隨;如果心不好,一切果報和命運都是不好的,就像那個乞丐,即使別人想幫你也幫不到。  如何才能把心修好呢?佛法就是我們的最佳選擇。如果我們依靠佛法,把內心修得充實而正確,即使物質條件非常匱乏,人生際遇不如人意,我們也能夠生活得很幸福。
  • 「比幹剖心」的民間傳說
    妲己心生一計,於十五日夜請軒轅墳內眾妖狐變成仙子、神仙、仙姬來鹿臺赴宴,享受天子九龍宴席,迷惑紂王。席上,狐狸騷臭難聞。功夫淺薄的妖狐竟露出了尾巴。宴席上的紂王叔比幹看得十分真切,宴後將此情告知武成王黃飛虎。經查,眾妖狐都是軒轅墳內的狐狸精。比幹便與武成王黃飛虎領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將狐狸盡行燒死。比幹還揀未燒焦的狐狸皮製成一件襖袍,嚴冬時獻於紂王,以懾妲己之心,使其不能安與君前。
  • 把心留住(張佃永)
    人的最深處是心,最珍貴處是心,心的最美處,是靜默如初的平靜而充實、寬厚而善良,純粹而豁達,溫暖而堅強。                 (一)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無限繽紛,太多的物質、太多的事情、太多的利益、太多的感情,常常會讓人在時間裡變化、在名利前顛覆。跟著感覺走,很容易迷失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
  • 《大學全解》06: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那要想修養好自己的品德,使自己言談舉止做好,做的符合規律,「先正其心」,先要端正自己的內心,我們的身體由什麼來指揮?由心來指揮。我們的身從外相看,由頭部、頸部,軀幹、還有我們四肢手腳。從內看,有五臟有六腑,有這個七經八脈。這些器官能相互配合好,靠誰呢?
  • 早讀:做人要心正,待人要心誠!
    文 |  星星河 · 主播 | 金竹 · 攝影 | 芸芸 · 編輯 | 一白做人,要心正,心若不正,品必不正。待人,要心誠,心若不誠,無人同行。心正的人,深得人心,心誠的人,收穫真情。 人活一輩子,堂堂正正,腳下才有路,真心實意,身邊才有情。心正心誠,留下好名,給自己積攢人脈,為成功鋪好道路。
  • 心善、心寬、心正、心靜、心怡、心安、心誠(00136期)
    一個人堅信自己活著,於他人有益,甚至是他人的生活支柱,這就會成為自己的一種精神鼓舞,會使人輕鬆愉快。一個樂善好施的人,心理穩定、平衡,神經和內分泌調節功能會處於最佳狀態,遠離抑鬱症、神經衰弱等疾病的困擾,人就會健康長壽。心寬:人心寬,不僅意味著對外在世界的承納和相容,而且意味著內在世界開放,表明自己與周邊世界相處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