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夜宿山中,這首詩句句寫時間流逝,卻隻字不提時間

2020-12-23 品詩賞詞

很多詩人喜歡遊山玩水,不提王維晚年隱居在終南山,也不說李白經常到山中尋找隱士,就連喜歡安靜的杜甫也曾登臨泰山,寫下千古流傳的不朽詩篇。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青山綠水之間可以修身養性,雖然不是仙境,卻足以讓人忘憂。唐代就有一位詩人夜宿山中,第二天竟然不想下山。

宿石邑山中

唐代:韓翃

浮雲不共此山齊,山靄蒼蒼望轉迷。

曉月暫飛高樹裡,秋河隔在數峰西。

韓翃,字君平,唐代大曆十才子之一。他在天寶13年考中進士,寶應年間在淄青節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從事,後隨侯希逸回朝,閒居長安十年。建中年間,因作《寒食》詩,「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被唐德宗所賞識,因而被提拔為中書舍人。

韓翃的詩作筆法輕巧,寫景別致,在當時傳誦很廣,詩歌多抒寫送行贈別、或唱和吟詠。這首詩是作者後期在汴宋、宣武節度使幕府時期,途徑太行山,夜宿石邑時所作。全詩寫「宿石邑山中」之所見,而時間的推移乃從景物的轉換中透露出來。

石邑為太行山餘脈,高數十丈,首句就描寫了其直插雲天的氣勢,「浮雲不共此山齊」,空中的白雲漫無目的地輕輕飄動,可是不管它遊到哪裡,都不能與此山平齊。本來山峰有高有低,這浮雲卻始終跨不上山峰,可見其高。詩人一開始就寫法奇特,引人入勝。

詩人先寫仰望所見,接下來繼續寫山地綿延廣遠,「山靄蒼蒼望轉迷」。山林裡雲霧蒼蒼,遠望反更迷離。 「蒼蒼」二字,在這裡也有遼闊廣遠的意思,因此接以「望轉迷」三字,表現出暮色臨近,使人望而生迷。

「迷」者,既有為山所圍,不辨再有何物之感;也因為遠望,越遠越覺得茫然一片,不像在近處那樣爽然在目。前兩句恰如王維《終南山》裡的首二句,「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也寫出了山高而遠的崢嶸磅礴氣象。

由浮雲尚可見,到山靄蒼蒼,時間漸入暮境,詩人卻流連忘返,也讓讀者感到山中的夜景如此迷人。後兩句更是精妙傳神,「曉月暫飛高樹裡,秋河隔在數峰西。」拂曉時分,一輪彎月暫時飛隱到高樹之中,秋夜的銀河更是遠隔在數峰以西。

「月飛」,表明月兒在不停地升高。既然山高,樹也必然高,可是這月卻只能飛到樹裡。秋河,即銀河。銀河西沉,暗示時間正悄悄地飛逝,可是銀河如月之「暫飛高樹裡」一樣,也只有隔在山峰之西,意即它們皆低於此山。

唐汝詢說:「暫飛、隔在,四字奇絕」。但之所以奇絕,是因為無論是「暫飛」,還是「隔在」,從首句到末句都在寫山之高、山之廣。浮雲、山靄、曉月、秋河,不管在高處或低處,在遊動或在停棲,一切都低於此山,都不能跨越此山。

縱觀韓翃的這首詩,他夜宿山中,這首詩句句寫時間流逝,卻隻字不提時間。首句描寫山中白雲環繞,暮色沉沉;次句已是夜幕降臨,山靄蒼蒼、令人迷茫。第三句更是暗示出不知不覺間,天已拂曉,朦朧的月亮也懶洋洋地正躲在樹叢中;最後一句也描繪出天色漸亮,銀河慢慢消失。

詩人如此讚美山之高遠,更含蓄地表達出時間流逝之快,看來他對於此次石邑山中之「宿」,應該頗為滿意。

相關焦點

  • 湯顯祖夜宿江船,這首詩句句寫景,卻顯得超然世外
    明代也有一位大才子,不願與流俗為伍,下面介紹的是湯顯祖夜宿江船,這首詩句句寫景,卻顯得超然世外。江宿明代:湯顯祖寂歷秋江漁火稀,起看殘月映林微。波光水鳥驚猶宿,露冷流螢溼不飛。詩人夜宿江船,一覺醒來,只見「寂歷秋江漁火稀」。秋江寂寂、夜色深沉,漁船上燈火點點。一陣江風吹過,詩人不禁打了一個冷顫,卻睡意全無。「起看殘月映林微」,他乾脆披衣走出船艙,目光遠注,首先觸入眼帘的是天空橫斜的殘月,光色清淡昏蒙,正映在遠處的樹梢上。作者將視線由地上移到天空,又從天空回到地上。
  • 《極樂迪斯科》怎麼延緩時間流逝 延緩時間流逝方法一覽
    在遊戲中玩家需要在奇幻都市中破解一宗謎團重重的案件,本次小編帶來了極樂迪斯科延緩時間流逝方法,想要了解的玩家不妨進來看看。 極樂迪斯科延緩時間流逝方法 玩家只需... 《極樂迪斯科》如何延緩時間流逝?
  • 《極樂迪斯科》怎麼延緩時間流逝 延緩時間流逝攻略教學
    導 讀 【九遊攻略】極樂迪斯科怎麼延緩時間流逝?
  • 為什麼珍惜時間?這五句格言告訴你原因!
    這句是出自《樂府詩集·長歌行》中的一句名言,告訴我們,如果在青春年少的時候不珍惜時間,去努力拼搏,那麼等到老了的時候,留給自己的也就只有後悔與悲傷了。這就告訴我們,在青春年少的時候一定要珍惜時間,不要隨意浪費時間,把自己有限的時間去用到拼搏奮鬥上,去努力成就自己的事業,否則真等到了老的時候,那麼,自己也就只能去後悔了,因為時間一去不復返,自己就算想再拼搏奮鬥也沒有時間了,畢竟時間不等人啊!第二句,「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第二句名言出自一首詩,是唐代大書法家和詩人顏真卿寫的《勸學》。
  • 究竟是什麼魅力,讓這首唐詩被日本推崇備至,並寫進教科書?
    01、在唐朝一個深秋的夜晚,有一個不得志的士子,獨自夜宿在姑蘇城外的船舶中,恰逢亂世的前途渺茫,加上如同浮蓮的漂泊不定,讓他在這個深秋的夜晚輾轉反側,遠處,寒山寺中傳來的鐘聲,更是讓他萬般惆悵!言外之意,在日本,寒山寺的名號十分響亮,而這首詩,就連孩童都會背誦,不僅僅對詩句喜愛和重視,不少日本人還來到中國去瞻仰詩句中提到的「寒山寺」、「楓橋」,這還覺得不過癮,乾脆在日本東京建造了一個「山寨版」的寒山寺,將《楓橋夜泊》刻成了詩碑,放在裡面。不僅如此,在明朝嘉靖年間丟失的寒山寺大鐘,也是一名叫做山田寒山的日本人,在1906年重新鑄造一口青銅大鐘,送到了蘇州寒山寺。
  • 他是最「尷尬」的詩人,整首詩只寫了一句,這句詩卻流傳千古!
    詩詞可是大家的老朋友了,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詩句,也有因為喜愛它們而記住並喜歡上的詩人、詞人。嚮往「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這種俠義精神,就會喜歡上瀟灑不羈的李白;嚮往浪漫愛情的姑娘們就會因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而喜歡上才華橫溢的柳永;身處困境時,喜歡蘇軾的人,就會使用「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 這5句唯美詩句,一聽就醉了
    選取幾句我特別愛的詩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心中的詩詞之美,你可以不同意,也可以噴我,反正我也不會改: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出自唐朝元稹的《離思五首·其四》人天生都有趨美性,不論是對一處美景,還是女人對帥哥的愛慕,或男人對美女的愛慕,我們走在大街上,那些衣著光鮮的小姐姐,總是能吸引方面十幾米的所有目光。
  • 時間如沙,迅速流逝
    時間是殘酷的,這點毋庸置疑。你感覺自己還是青春飛揚的時候,十多二十歲的小年輕就已經叫你叔叔阿姨了。父母還認為孩子會永遠承歡膝下時,孩子已經遠走高飛了。年輕的情侶期待愛情能夠「海枯石爛,至死不休」時,愛情卻隨著時光的流逝慢慢消逝。記得二十多歲的時候聽張靚穎的歌《我們說好的》,覺得就是一首傷感的分手情歌。可是現在來聽就品出了其中的無奈——世事無常,人生百變。
  • 遠離故鄉的王勃獨自隱居山中,寫一首傷春之作,道盡了一生的委屈
    初唐著名詩人王勃的這首《春莊》,那就是一首很典型的傷春之作,整首詩無一字不憂愁,無一字不傷感,寫得很是悽美,字裡行間流露出了詩人對於人生的無奈,寫盡了一生的委屈。王勃寫這首詩時正好遠離故鄉,一個人獨自隱居在山中,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但是對於詩人來說,他依舊傷感,畢竟像他那種充滿理想的青年,那是希望可以去建功立業,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又是處處碰壁。王勃是絕對的天才詩人,短暫的一生猶如漆黑夜空中划過的流星,照亮了那個時代,他的每一首詩都是難得的經典之作。
  • 朱元璋留下200首詩詞,3首他早年寫的詩詞,展現了他的雄偉志向
    從這兩首詩來看,作者都是寫的菊花,而朱元璋的詩比黃巢寫的還要霸氣、豪橫。朱元璋直接將菊花比作自己,抒發自己與各大諸侯抗衡的豪邁之情。這首詩中的「不發」指的就是當時謀臣給他提出的「緩稱王」之策,而「發」指的就是花兒盛開,抒發自己一展宏圖的美好願望。
  • 王勃一首簡單的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短短4句就盡展才華
    今天小赫赫要與大家分享的是王勃一首經典的寫「愁」之作——《山中》。長江悲已滯,萬裡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這首詩作於唐高宗鹹亨二年(672),在這之前,王勃由於一篇鬥雞的「新聞稿」——《檄英王雞文》惹怒了唐高宗,後者認為這是王勃在擾亂朝政。就這樣,王勃被發配到了當時的荒涼之地——西蜀。
  •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為什麼說,這才是真正的《詩詞日曆》?
    記得第一回有這樣一段文字:「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為伴,虎豹為群,獐鹿為友,獼猿為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峰洞之中。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中國古代以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照順序相配來計算時間,第一個是「甲子」,滿六十為一個循環。這兩句出自本文開頭這首詩。這是一位隱居在終南山的隱士所寫。
  • 拼湊出來的集句詩,這首詩念幾遍就能背了,寫得水平如何?
    由於這句話所表達的情感實在是精闢,所以歷來都有被拿去使用,比如明代小說《歡喜冤家》中有「他眼也不轉看著元娘,越看越有趣,正是情人眼裡出西施」的描寫;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七十九回裡也寫「情人眼裡出西施,西施眼裡出英雄。」而說到把它歸在詩詞裡的,要提清代詩人黃增的《集杭州俗語詩》: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裡出西施。有緣千裡來相會,三笑徒然當一痴。
  • 《信條》沒問的問題:時間流逝是錯覺嗎?
    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說:在我看來,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意識感受,以及我們用來斷言物理世界現實的理論(這一理論無比準確)之間存在嚴重的分歧。所以,問題變成了這樣:是物理定律(或我們對這些定律的闡釋)需要調整適應,以解釋我們對時間流逝的意識體驗;還是神經科學需要找到方法,通過解釋消除我們對時間流逝的主觀體驗?布萊恩·葛林極富表現力地捕捉到了這一困境:時間的基本特質,人類意識理解它就像肺部吸入空氣那麼容易,科學是否無法把握它呢?
  • 美到窒息·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古詩詞中的唯美桃花詩句
    詩句描繪的是一幅染上人的感情 色彩的桃含紫、柳發青的春日圖。詩句從正反兩面刻畫了一位滿懷春 思,滿腹愁緒的主人公形象。前句的美景反襯他的鄉愁,桃花愈美,鄉 愁愈濃。後句用象徵離別的柳正面敘寫他的斷腸。詩句寫得工麗華縟, 擬人手法高明,感情色彩濃鬱,有較高的藝術水準。註: 可憐,可愛。水逐桃花去,春隨楊柳歸。
  • 小學生作業又火了,看完他這些「原創詩句」,我已忘記原句是什麼
    猜測他應該是沒有理解清楚這道題目的意思,不僅僅是要讓他寫出含有這些「詞語」的句子,而是還要在句子中保留詞下詞語完整的意思。但是他寫的這5個句子,雖然也能找到題目中的5個詞語,但是它們的意思卻已經完全沒有了。
  • 周日音樂廳之《六月船歌》,一首讓我體會到了時間流逝的音樂
    畢竟挺有意思的——話說在1875年,但是聖彼得堡雜誌《小說家》的編者邀請柴可夫斯基每月為該雜誌寫一首與當時月份有關的鋼琴曲。所以這套樂曲總共有十二首,每首都是以「月份+標題」的形式命名。在這十二首樂曲之中,有的輕鬆明快,有的抒情委婉。但它們卻都是描寫了俄羅斯的風光並蘊含了柴可夫斯基對於大自然的熱愛。
  • 時間流逝的人生感悟句子
    時間流逝的人生感悟句子1、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2、人生不售來回票,一旦動身,絕不能復返。
  • 三首描寫寒冷天氣的經典詩句,讓人久久回味
    柳宗元筆下的山水詩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把客觀境界寫得比較幽僻,而詩人的主觀的心情則顯得比較寂寞,甚至有時不免過於孤獨,過於冷清,不帶一點人間煙火氣。這首《江雪》正是這樣,詩人只用了二十個字,就描繪了一幅幽靜寒冷的畫面:在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
  • 鄭板橋用56句詩句,68個「春」字寫春天,讀來就像民間歡快的小曲
    而詩人們也摩拳擦掌起來,紛紛為這感人的季節寫詩賦詞,似乎想憑藉著筆下的溢美,來把這美好的春光留住。關於春天的詩意詞句爭奇鬥豔,既有白居易的「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也有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其中,鄭板橋也寫了一首相關的詩,名字就叫《春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