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第2遍才知道,電影《寄生蟲》原來有這麼多的伏筆?

2020-10-22 王子涓涓


韓國電影《寄生蟲》,一開始聽說這部電影以為是恐怖類的電影。畢竟電影的名字聽起來就讓人有一種頭皮發麻,毛骨悚然的感覺。這部電影在豆瓣評分達到8.7,可以說是一部優質電影。而且這部電影還成功獲得了多個獎項。

獲得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獲得第77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獲得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四項大獎。



那麼,這部電影究竟好在哪裡呢?

看完第1遍《寄生蟲》,可能很多人只關心故事的曲折性以及故事的大結局。但是當你看完第2遍之後,才會發現電影中原來有很多的伏筆?這些伏筆為故事的進一步推進作了很好的鋪墊。

一般懸疑類電影都會埋伏筆,就像小說中的埋伏筆是一樣,為情節推動做鋪墊。在看電影《無雙》的時候很多細節也沒有注意,看第2遍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很多細節已經為故事的結局做好準備。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這部電影中,到底有什麼樣的伏筆呢?

1.鏡頭伏筆

窗戶鏡頭的多次出現,體現出底層人的生活環境惡劣。

電影的開頭運用了上下平移的鏡頭,開始鏡頭是對著一扇簡陋的窗戶,隔著窗戶模糊不清的窗戶看著外面的世界。接著鏡頭由窗戶向下平移,電影的主人公開始出現。看似普通的鏡頭,體現了導演的用心。

一開始就讓觀眾了解主角所處的環境,看著窗外模糊不清的世界,暗示底層生活者的心理世界。代表著窮人看不清這個社會。這個鏡頭引出了整個故事的發生背景。

2.單純」二字的伏筆

金基宇的朋友敏赫來找他,讓他接替自己做家教。在介紹女主人時,用一個詞作為強調,那就是「單純」。如果沒有強調這二字的話,後面很多情節的發展,可以說都進行不起來。

畢竟如果女主人不單純的話,根本不可能輕易被欺騙,只有「單純」二字才可以解釋的過去。換句話說是女主人笨,說什麼她都相信。這個詞很重要,給金基宇行騙的對象作了人物設定,才會有後面一而再,再而三事件的發生。

3.一句話給結局作了伏筆

金基宇拿著妹妹PS的學歷證書準備去女主人家做家教。臨走時他對家人說了這樣一句話,說明年一定要考上這樣的大學,這樣就不算是偽造文件的詐騙罪了。

而故事的結局,金基宇恰恰以這樣的罪名被判處了緩刑。


4.「假裝」二字的伏筆

男主人家的兒子多頌行為古怪,喜歡表現。姐姐認為這是弟弟的人設,說他喜歡假裝有藝術氣息而已。

金基宇聽了之後,讓姐姐多惠用「假裝」寫一篇作文。「假裝」二字可以說也是電影中重點字眼。畢竟金基宇一家人都在假裝。為了擺脫貧窮,他們正在假裝另一個人的身份。

5.樓梯燈的伏筆

電影中男主人第1次亮相時,從樓梯走上來時,樓道的燈一個一個的閃亮了,這也是一個 伏筆。為劇情的轉折做了鋪墊,看到後面就知道,原來這是有人刻意這樣做的。

6.金基婷說的黑匣子

金基婷假扮美術老師第一次去女主人家上課,拿著孩子的畫對女主人說了一段很專業的話。(雖然後來她對家人說,這是她在網上搜來唬弄她的。)她說孩子是不是經歷了什麼事情?他心中有一個黑匣子。必須要將這個黑匣子打開才是關鍵。孩子重複的畫看似無意,其實也是故事的伏筆。看到後面才知道原來他畫的就是地下室的男人。

7.熟人介紹的套路

電影中女主人一直在強調熟人介紹。因為這樣,所以用著特別放心。這也是除了單純之外,她不起疑心的另外一個原因吧。

原來的保姆是原房東介紹的,金基宇是敏赫介紹的,然後把妹妹介紹過來,妹妹又將爸爸介紹過來。爸爸介紹媽媽過來。一系列有關係的人物出場順序,離不開「熟人介紹」這四個字。

8.原保姆被趕後的反應

原保姆被誣陷有病,所以找理由打發走了,她走的時候,提著箱子緩緩走下。面色凝重,還回頭望了一眼。臉上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停頓了幾秒點,為後面的情節做了鋪墊。看了劇情才知道,原來她老公還在地下室,她怎麼能放心走?真是很細節的伏筆。

9.「二人份」的伏筆

男主人提到前保姆的時候,說她什麼都好,就是飯量有點大,頓頓吃二人份。聽的時候,以為是因為她胖才吃兩人份,看到後面才知道,為她老公的出現埋下了伏筆。

10.前保姆的老公會摩斯密碼

本來以為男主人兒子會摩斯密碼,會知道事情的真相,但是摩斯密碼其實是故事結局的伏筆。當所有人都不知道爸爸去哪時,摩斯密碼揭開了真相。

影片中除了伏筆之外,還有很多強烈細節對比。

電影中一開始有喝醉的人在金基宇一家地下室的門前小便。本來說要把他轟走,但是爸爸說還是算了。畢竟有時候人窮志短,說話也缺少底氣。

敏赫作為富人代表出現時,底氣十足將那個人吼走了。兩幅畫面將窮人的底氣和富人的底氣做了強烈的對比。

後來當金基宇一家在富人家全部就業的時候,他們的底氣明顯變足了。再次看到在門前小便的人時,直接跑過去給他潑了一盆冷水,這也是由窮變富之後的心理對比。

前保姆之前的穿著體面貴氣,金基宇還誤以為她是夫人。之後她被趕走之後,變得落魄不堪。兩種外形的截然不同也是一種對比。讓人不禁反思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這種強烈對比,也正好點了電影的主題。窮人變成富人家的寄生蟲,離開了宿主之後,他們就原形畢露,變成自己本來的樣子。

敏赫送給金基宇的聚財石在一場暴雨之後,居然在水中浮了起來?暗示了他們雖然表面上有了財富,但一切終究都是假的,虛幻的,不切實際的。

結尾中又再次出現了這個石頭,在水中沉了下去。假的石頭是不會沉下去的,也說明了後面發生的事是假的,金基宇夢見自己變成富人買了現在男主人家工作的房子。石頭的浮和沉是一種對比。

女管家的秘密被發現的時候,她跪在地上祈求,模樣十分可憐。但是當她發現金基宇一家秘密的時候,又立刻變得理直氣壯起來。這樣強烈的對比也極具諷刺性,讓人覺得可笑又可悲。

電影的對比畫面還有很多,比如,富人住在高處,窮人住在低處,富人在娛樂,窮人在廝殺。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通過多處伏筆,為故事更好的發展做了基礎,也讓故事顯得更加合理。看完之後才發現,電影是通過喜劇方式表現出悲劇。電影故事情節性非常強,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引人入勝。除了好的故事之外,電影的鏡頭感也很有特色,另外電影中事物還有隱含的深意。這就增加了電影的深度。

這部電影有好故事,好演員,還有好的導演,引發觀眾人性的反思,這樣有深度的電影自然也會有好的口碑。

相關焦點

  • 看第2遍才知道,電影《寄生蟲》原來有這麼多的伏筆?
    獲得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四項大獎。那麼,這部電影究竟好在哪裡呢?看完第1遍《寄生蟲》,可能很多人只關心故事的曲折性以及故事的大結局。但是當你看完第2遍之後,才會發現電影中原來有很多的伏筆?這些伏筆為故事的進一步推進作了很好的鋪墊。一般懸疑類電影都會埋伏筆,就像小說中的埋伏筆是一樣,為情節推動做鋪墊。在看電影《無雙》的時候很多細節也沒有注意,看第2遍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很多細節已經為故事的結局做好準備。
  • 你有多想看《寄生蟲》??
    差不多十年前,大陸影迷還經常過去香港,看一些火熱刺激的。漸漸地,本土電影院提供的節目多了,大家世面打開了,對白花花的東西,也不再有那麼強烈的好奇欲望了。不過,二哥還是趕在上個月,去HK刷了《寄生蟲》和《好萊塢往事》。這兩部電影都有引進大陸的消息,但二哥等不起,深圳出關,走起。
  • 配樂&音效|看奧斯卡最佳的《寄生蟲》,聲音對電影有多重要!
    在第92屆奧斯卡中,《寄生蟲》拿下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四項大獎,創下韓國歷史上第一部奧斯卡電影、奧斯卡歷史上第一部非英語最佳影片記錄。在此之前,《寄生蟲》還獲得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這也是韓國電影首次拿下金棕櫚大獎。
  • 深度:透過《寄生蟲》,體會奉俊昊給予亞洲電影的啟示
    導言:美國時間2020年2月9日晚,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在洛杉磯好萊塢杜比劇院如期舉行。當晚,韓國電影《寄生蟲》可謂大放異彩,這部電影以強勁的勢頭一舉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原創劇本四個獎項。這部電影還在奧斯卡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即成為了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片。
  • 深度:透過《寄生蟲》,體會奉俊昊給予亞洲電影的啟示
    導言:美國時間2020年2月9日晚,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在洛杉磯好萊塢杜比劇院如期舉行。當晚,韓國電影《寄生蟲》可謂大放異彩,這部電影以強勁的勢頭一舉奪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原創劇本四個獎項。這部電影還在奧斯卡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即成為了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片。
  • 《寄生蟲》:電影情節上的一些漏洞,你看出來了嗎?
    韓國電影《寄生蟲》常常拿來和同題材《燃燒》作比較。相同的是兩部電影都是高分之作,也都有很好的口碑。不同點在於《燃燒》比較偏文藝藝術氣息,很多內容比較含蓄,隱含,有很多的留白部分,讓觀眾自己尋找答案。而《寄生蟲》在劇情上相對於《燃燒》而言,已經很直白很多,更注重故事的曲折性和節奏感。
  • 《寄生蟲》:電影情節上的一些漏洞,你看出來了嗎?
    韓國電影《寄生蟲》常常拿來和同題材《燃燒》作比較。相同的是兩部電影都是高分之作,也都有很好的口碑。不同點在於《燃燒》比較偏文藝藝術氣息,很多內容比較含蓄,隱含,有很多的留白部分,讓觀眾自己尋找答案。而《寄生蟲》在劇情上相對於《燃燒》而言,已經很直白很多,更注重故事的曲折性和節奏感。
  • 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寄生蟲》刷屏了!!!電影源於生活,生活卻比電影更加離奇!最近電影報導都被《寄生蟲》這部電影屠版了!!!它共獲得59項獎項。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寄生蟲》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國際影片獎,並且創造歷史成為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片。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出租房,以為披薩店摺紙盒為生的基澤一家四口,在長子基宇隱瞞真實學歷,去住著豪宅的樸社長家擔任家教後,因此引發的兩家人的種種變化。
  • 看奧斯卡電影《寄生蟲》,你就會知道韓國貧富差距有多大
    本期影評----《寄生蟲》電影《寄生蟲》由韓國國寶級導演奉俊昊執導,影片一上映,就橫掃各大重量級的獎項。世人都不知道爸爸逃去了哪裡,仿佛從人間蒸發了一般。只有哥哥基宇知道,他在夢中買下了那棟大房子,把爸爸救出來,一家人團圓。然而,現實裡他能否成功,答案不言而喻。
  • 韓國電影《寄生蟲》有哪些細思極恐的細節?
    《寄生蟲》的知友推薦在被安利過 100 遍後,知乎君花了 2 個小時看完,到現在,已經過了三天,仍然無法從電影情節中自拔。出彩的地方太多了。因此,我整理了一些電影中容易被忽略卻極其重要的細節,和大家一起討論——(以下內容涉及劇透,沒看過的建議先 Mark )韓國電影《寄生蟲》有哪些細思極恐(值得品味)的細節?
  • 華而不實的《寄生蟲》
    該片獲得了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金棕櫚獎,成為第一個在法國電影節上吃螃蟹的韓國第一人。隨後,又橫掃第92屆美國奧斯卡電影節,一舉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和最佳原創劇本幾個大獎,更是創造歷史,成為奧斯卡金像獎上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的非英語的影片。
  • 韓國電影寄生蟲結局是什麼意思? 韓國電影寄生蟲30個彩蛋分析(2)
    但足夠打開一部全新的《寄生蟲》。以下內容涉及嚴重劇透。沒看的可點「在看」後收藏,看了的可盡情閱讀。1為何片頭有6次鐘聲?不要以為這跟電影無關。「如果你發現六次鐘聲都從同一個地方出來,那麼就該換一家電影院看了。」奉俊昊如是說。2開頭將近一分鐘定格的玄機?
  • 一部隱喻甚多的精彩韓國電影《寄生蟲》,你看明白了嗎?
    前幾年有段時間,沉迷於韓國電影,陸續看了《共同警備區》、《太極旗飄揚》、《新世界》、《卑劣的街頭》、《殺人回憶》、《恐怖直播》、《辯護人》等等精彩影片。幾乎是看一部覺得甩我們國產電影一條街,看完以後,我們國產電影已經被甩在幾十條街以外了,而且幾乎看不到趕超的希望!
  • 「寄生蟲」刪掉的十分鐘
    Sir第一時間看完後,非常滿意。實在……刪得好!不必遺憾。這10條刪減片段,再次證明了屢獲大獎的《寄生蟲》,有多麼精妙和考究。刪一分則少,增一分則多。但也正是刪掉了這些90分,才讓《寄生蟲》折取了更高的桂冠。氣不氣人。人家丟掉的,都比你留下的好。
  • 豆瓣9.7最適合冬天看的劇,《請回答1988》第8集原來有這麼多伏筆
    這部劇是我最喜歡的韓劇,此前已經表態過很多次一定會更新完,但因為真的太忙所以碼字過程中總會被打斷,故此才耽擱了許久。不敢保證一定能及時更新,但保證一定會寫到最後一集大結局。廢話了這麼多,是想與真心喜歡我文字的朋友們分享一下這一集創作的心路歷程。接下來就是第八集的劇評了,希望大家踴躍點讚評論轉發呦!
  • 有關電影《寄生蟲》中出鏡的皇家禮炮,你所不知道的事情竟然有這麼多?
    第 92 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
  • 《寄生蟲》有這些伏筆,原來結局早已註定
    韓國電影《寄生蟲》斬獲奧斯卡四項大獎,分別為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它是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李善均、趙茹珍、崔宇植、樸素丹等主演的劇情片。電影講述了一家生活在地下室的無業游民,一家四口,靠給披薩店摺紙盒賺錢。
  • 《降魔的2.0》埋了這麼多伏筆,只剩5集真講得完嗎?
    都說快樂不知時日過,追《降魔的2.0》的時候確實有這種感覺,因為一集就那麼四十來分鐘,一會玩玩梗搞搞笑,然後再來段驚悚一些的,緊接著催催淚,偶爾再發發糖,高潮部分再燃一下,不知不覺間20集就這麼看完了!
  • 二刷韓國巨作電影《寄生蟲》,才懂寄生蟲其實代表更加隱秘的真相
    只是韓國優秀的電影這麼多,二刷《寄生蟲》就明白了這部影片為何讓100萬網友在豆瓣上給出8.7的高分。而這才是寄生蟲背後更為隱秘的真相。孰對孰錯,你真的看懂了嗎?不論是看什麼電影,作為觀眾的第一反應就是評判電影中的人物。這個人是邪是正,是惡是善,在大多數的電影中都是明確的。畢竟正派和反派是每部電影中都會出現的兩個陣營,但是在《寄生蟲》中,這種陣營的邊界卻被無限模糊。
  • 韓國電影寄生蟲彩蛋有哪些?韓國電影寄生蟲結局是什麼意思?
    《寄生蟲》前半場透過對話與空間環境與人物反應,精準勾勒出社會階級的差異,電影最厲害的設計在於片中沒有一個壞人,或者說沒有典型的壞人形象;不同階級的人對同一事本來就不會有相同的看法,因為生存環境不同,在意的事情的眉角自然也不會相同;影片中基澤稱讚樸太太是個善良的人,妻子卻覺得有錢人才有資格表現善良、餘裕(餘裕-有多餘的心力去關心他人),低階人民耍點惡毒手段不代表他們不善良,只是想在困境中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