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寄生蟲》常常拿來和同題材《燃燒》作比較。相同的是兩部電影都是高分之作,也都有很好的口碑。不同點在於《燃燒》比較偏文藝藝術氣息,很多內容比較含蓄,隱含,有很多的留白部分,讓觀眾自己尋找答案。而《寄生蟲》在劇情上相對於《燃燒》而言,已經很直白很多,更注重故事的曲折性和節奏感。
今天我們就來從故事的邏輯性方面,來談談《寄生蟲》這部電影中存在的漏洞。
電影主要講述了住在地下室的窮人一家想方設法,甚至不擇手段住在富人一家的故事。電影把這類人比喻成寄生蟲,在舒適的環境裡生活,慢慢地失去了奮鬥的意識,點出了電影的主題。
看電影時一直有彈屏問,怎麼到現在都沒有看到寄生蟲?寄生蟲在哪?寄生蟲是比喻,當然看不到了。
片中女主人讓金基宇當家教,付給他工資時明明把錢少給了,嘴上卻說多給了。這實際上證明女主人其實並沒有想像地那麼單純。
第2次是基宇讓自己的妹妹到女主人家做美術老師,扮演美術老師傑西卡。後面她演的實在是太像了,不論是氣質,還是語言上,或者是服裝方面,幾乎看不到一絲的破綻。其實也太過完美也是一種漏洞。
畢竟窮人裝富人不可能完全沒有漏洞。
第3次是男主人在車上發現了傑西卡留下的內褲,目的是故意陷害女主人家司機。
男主人將內褲帶回家和妻子一起商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他們一致懷疑是司機的私生活混亂。男主人的推理更進一步,說車上應該會留下耳環或者頭髮一樣的東西。
但是為什麼妻子沒有懷疑老公?雖然前面講過妻子單純,但是現在車上發現了這樣的東西,懷疑老公也是正常情理之中。而且他們也沒有懷疑美術老師傑西卡。
在正常情況下,豪車子裡面應該會有黑匣子之類的東西,可以看到事情的經過。
電影中窮人一家為了能夠來富人家工作,想盡辦法將保姆趕了出去,還說保姆有肺結核。女主人也相信了,還不告訴自己聰明的老公,原因是怕老公責備。
為了故事的順利進行,這樣的內容聽起來有些牽強。畢竟保姆在這家工作4年了,對保姆的信任卻比不上一個剛剛過來上班的司機的話,並不太符合一個人的認知心理。而且如果保姆有病,平時也應該會發現蛛絲馬跡,不會盡聽一個人的片面之詞。
男主人說最討厭越界的人,基宇的爸爸瘋狂的在越界邊緣試探,幾次都問到他和夫人的感情,明顯感覺到男主人有些不高興,而且男主人還說他身上的氣味很難聞,卻一直沒有辭退他的意思。
基宇爸爸遞給男主人一張偽造的名片,希望將自己的老婆也弄進夫人家來工作。男主人卻沒有查這家公司的底細,輕易地相信了他。
記得基宇爸爸開車的時候,差點撞上前面超車的車,當時他說了一句髒話,明顯感到男主人的神情不對,已經對他有一絲嫌棄和懷疑了。
電影中男主人為了給兒子過生日,一家子去野營。金司機(基宇爸爸)也在家,他為什麼沒有送富人一家野營?電影這裡沒有給出合理解釋。
基宇一家趁男主人一家不在家的時候,在他們家大吃大喝。難道他們家沒有監控嗎?電影後面又提到前保姆剪斷監控,證明原來的監控一直是正常的,但是就是沒有人看,而窮人一家也從來沒有害怕過。這樣聽起來也不是很合理。
前保姆發現了基宇一家是詐騙團夥,拍了視頻說要發送給主人。
但是他們兩家不應該是同一條船上的人嗎?如果前保姆把視頻發送出去了,自己在地下室養老公的事情不也被發現了嗎?
應該商量一個最好的對策,兩家繼續隱瞞才對,而不是互相殘殺。
富人家的兒子參加過童子軍,所以懂摩斯密碼,我還以為孩子會講出這個驚天的秘密。其實這條線索只是一個煙霧彈,在電影中並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當窮人一家來富人家工作的時候,孩子曾經說了這樣的話,說司機,保姆,還有美術老師,身上的氣味很相似。這麼明顯的話,女主人一家卻沒有懷疑過他們,所以也不是很合理。
基宇一家正在富人家大吃大喝時,富人一家因為下雨提前回來了,窮人一家只能像蟑螂一樣四處逃竄。他們是一直淋著雨走回家的,他們工作後應該有錢了呀,難道不可以坐車回家嗎?
他們一家就業,就等於有了4份收入,應該可以搬離原來簡陋的地下室,為什麼還要一直住在那裡呢?
結局中男主人的兒子昏厥了,讓金司機幫忙送兒子,而司機的女兒也受傷了。現場還有很多人,他們都是開車來的。難道不可以送嗎?出現混亂場面時,富人的朋友明明有衝上來幫忙,還受了傷。
其中還有一個細節,我想解釋一下。
基宇被前保姆的老公砸倒之後,富人女兒找到了他,並背了起來送去急救。很多人認為她去地下室不就發現了門後面的秘密通道了嗎?
如果不注意看電影可能不容易發現,我也是看了兩遍之後才注意到這個細節的。原來前保姆的老公出來之後,又再次將地下室的暗門推上,然後再走出來復仇的,這是個很短的鏡頭,大概只有一秒左右。不留心真的不容易發現。
電影結尾時基宇的爸爸犯罪之後又躲進了地下室,誰也沒有找到他。他明明去地下室的時候拿了酒柜上的一個關門的工具。柜子上應該會沾到指紋,或者有血跡,結果卻沒有被發現,這一點也顯得不合理。
一般簡單的故事需要在細節上下功夫,比如《燃燒》。故事看上去很簡單,節奏也很緩慢。細節部分卻非常抓人眼球,這點為電影加分很多。比如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情節也很簡單,講述了母親對父親的等待式的愛情。僅僅是這一點,卻從不同方面突出和渲染了這段感情。
而故事性的電影一定要在故事的邏輯性和合理上下功夫。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觀眾的眼球。比如印度電影《調音師》,反轉性很強。比如《瘋狂的石頭》,故事很有看點,又符合現實邏輯。
以上不合理部分,只是我個人的推測而已。總的來說這部電影故事情節比較精彩,有很多的暗喻,電影主題思想比較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