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任何動植物都離不開水。地球上有70%多的面積都是被水所覆蓋的,而我們人類每天也都需要喝水,這也是保持身體健康必不可少的。當我們感冒了,醫生也常會叮囑我們要多喝溫開水。在古代的時候,也有很多和水相關的老話,比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等等。那你可聽過「引水入門,家敗人丁散」這句俗語,其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在過去農村裡建房的講究比較多,而這句俗語則是和建房息息相關。對於這句俗語,有些人有誤解,其並不能簡單從字面來理解。有的人認為其說的是把外面的水引入到室內,那這樣就不吉利。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如果意思如此簡單,那也太小看了古人的智慧了。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說在建房子選址時要慎重,不能把房子建在低洼處,尤其是房內的地勢不能比大門外的低,這樣是非常不利的。這一點在過去是非常忌諱的,現在有些老人還是這樣,都是避諱室內地面比大門外的地面低。這是為什麼呢?
在十多年前,家門口的小馬路要翻修。當時先鋪了一層小石子,然後才開始鋪水泥,可是因為水泥鋪多了,修好以後才發現室外的高度比室內的水平高度還要高。這樣就有了一定的落差,當時父親就很忌諱這一點,既然室外的馬路修好了,不能降低高度,那就從新把房間內的地面用混泥土加高了。當時對此也不理解,認為是迷信思想。但聽了村裡老人的解釋之後發現,古人這樣做是有道理的。
聽老輩人說,建房子是很忌諱室內比室外低的,這樣是不吉利的。古人認為水也是財富的象徵,以前人常常會把水缸裡裝滿水,就是因為這樣寓意著聚財。而在修建房子時一樣是很注重格局的,布局合理的房子,人在裡面才會住的安心。如果室內比室外還要低,這樣就會有落差了,人從外面進入到室內,就感覺是人往低出走,這個是和「人往高處走」這一點背道而馳的,這個是不吉利的。同時還有一方面的原因,室內過低,這樣外面如果下雨了,發洪水了,水就很容易從外面流入到室內來。或者是室內有水了,也不宜流出去。這就是古人未雨綢繆的思想,防範於未然。
比如以前的房子都是蓋瓦的,有很多的房子就會漏雨,這樣地面就會有積水,是非常不利於積水流出去的。而這樣的情況下地面就會比較滑,人也容易摔跤。同時長時間地面處於潮溼狀態,對地基也不利。另外長期集水的地方容易滋生細菌。很顯然這樣對一些身體抵抗力差的老人、小孩是不利的。所以,古人這話是有幾分道理的,是在提醒我們要注意居住環境乾爽,讓屋子地面稍微高出室外地面,這樣也是為了便於保持宅地乾爽,打造一個宜居家宅。(圖片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