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建房講究多,俗語「引水入門,家敗人丁散」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1-01-18 網易

2019-02-28 15:47:39 來源: 裝飾設計老撕雞

舉報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任何動植物都離不開水。地球上有70%多的面積都是被水所覆蓋的,而我們人類每天也都需要喝水,這也是保持身體健康必不可少的。當我們感冒了,醫生也常會叮囑我們要多喝溫開水。在古代的時候,也有很多和水相關的老話,比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等等。那你可聽過「引水入門,家敗人丁散」這句俗語,其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在過去農村裡建房的講究比較多,而這句俗語則是和建房息息相關。對於這句俗語,有些人有誤解,其並不能簡單從字面來理解。有的人認為其說的是把外面的水引入到室內,那這樣就不吉利。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如果意思如此簡單,那也太小看了古人的智慧了。這句老話的意思是說在建房子選址時要慎重,不能把房子建在低洼處,尤其是房內的地勢不能比大門外的低,這樣是非常不利的。這一點在過去是非常忌諱的,現在有些老人還是這樣,都是避諱室內地面比大門外的地面低。這是為什麼呢?

  在十多年前,家門口的小馬路要翻修。當時先鋪了一層小石子,然後才開始鋪水泥,可是因為水泥鋪多了,修好以後才發現室外的高度比室內的水平高度還要高。這樣就有了一定的落差,當時父親就很忌諱這一點,既然室外的馬路修好了,不能降低高度,那就從新把房間內的地面用混泥土加高了。當時對此也不理解,認為是迷信思想。但聽了村裡老人的解釋之後發現,古人這樣做是有道理的。

  

  聽老輩人說,建房子是很忌諱室內比室外低的,這樣是不吉利的。古人認為水也是財富的象徵,以前人常常會把水缸裡裝滿水,就是因為這樣寓意著聚財。而在修建房子時一樣是很注重格局的,布局合理的房子,人在裡面才會住的安心。如果室內比室外還要低,這樣就會有落差了,人從外面進入到室內,就感覺是人往低出走,這個是和「人往高處走」這一點背道而馳的,這個是不吉利的。同時還有一方面的原因,室內過低,這樣外面如果下雨了,發洪水了,水就很容易從外面流入到室內來。或者是室內有水了,也不宜流出去。這就是古人未雨綢繆的思想,防範於未然。

  

  比如以前的房子都是蓋瓦的,有很多的房子就會漏雨,這樣地面就會有積水,是非常不利於積水流出去的。而這樣的情況下地面就會比較滑,人也容易摔跤。同時長時間地面處於潮溼狀態,對地基也不利。另外長期集水的地方容易滋生細菌。很顯然這樣對一些身體抵抗力差的老人、小孩是不利的。所以,古人這話是有幾分道理的,是在提醒我們要注意居住環境乾爽,讓屋子地面稍微高出室外地面,這樣也是為了便於保持宅地乾爽,打造一個宜居家宅。(圖片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俗語:引水入門,家敗人丁散,是什麼意思?家裡不能引水了嗎?
    「引水入門,家敗人丁散」,這是一句農村人天天掛在嘴邊的俗語,水為生命之本,據說人如果不吃飯可以撐七天,可是不喝水卻只能撐三天。既然水對我們來說如此重要,那麼為什麼農村人會害怕把水引進家門呢?這個問題可以從現實和風水兩個方面來解釋。
  • 農村俗語「房在堂中夾,家敗人丁亡」,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臨淵羨魚,不如歸家結網」,在農村俗語一次次向人們訴說著生活的道理!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俗語這農村悠久的文化,在老農口中薪火相傳!行走在鄉村古道,感慨世事無常,光陰飛逝,曾經懵懂少年,被歲月摧殘了模樣,卻難掩心中對故鄉的依戀!
  • 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老輩人大智慧,有道理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俗語「五樹進宅,人窮家敗」是啥意思?老輩人大智慧,有道理。農村俗話諺語相當多,每一句俗語都是很精簡,字數不多,朗朗上口,便於記憶,又能給後人帶來各種生活上的提示。這些俗語警句也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總結出來的,都是經歷過多少代人生活的經驗獲得的結論,又被一代代人口碑相傳留給了後人。
  • 農村建房有講究,俗語「大房門前小破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
    國慶到來,在這個國慶長假裡很多人都利用放假時間回到了農村,在農村老家跟父母團聚。農村雖然交通各種資源沒有大城市便利,但是很多農村山美水美,空氣新鮮,農村房屋建設居住也更加舒服。並且這幾年我們很多地方的農村房屋建設越來越多,人們對於建房是有一定要求的。
  • 農村俗語「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有句俗語叫:「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這句話說的是在農村蓋房子的一些講究,其實在農村蓋房子有很多講究,下面就來看一下這句話該如何理解?有沒有道理呢?樹通軒人丁散先來看一下到底什麼是「軒」,這個字有兩種意思,一種就是指古代一種圍起來的車,就和大官們做的轎子差不多。另一個意思就是指:有窗的廊子或者小屋子,在古代一般指的是書齋的名字,或者茶館的名字等,比如聽雨軒,意思就是避雨的一個小亭子。
  • 農村建房有講究,俗語說「西高累折腰」有道理嗎?進來聊聊
    建房為農村裡農民的大事,畢竟居有定所是生活的基本要素,很多家庭窮苦一生,只為能蓋一座新房,隆重程度並不亞於娶妻生子。農村建房有許多講究,比如擇吉、掛紅、地形的選擇都有嚴格的說法。「西高累折腰」就是一句有關建房的尋常俗語。
  • 農村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財散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們很多農村地區都建設起了一棟又一棟漂亮的房子。房子是人們居住的地方,同時也是人們日常勞作以後可以依靠和休息的主要場所。這幾年隨著農村村民們收入逐漸增多,農村當中房子建設的也越來越漂亮。然而對於農村建房,老一輩的人們都普遍認為,建房子前是需要提前考量和規劃設計的。
  • 農村有句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這話是啥意思呢?
    在農村,不少人都喜歡講俗語諺語,大家對俗語諺語也都不陌生。其實平日生活中,我們總能有意無意的說出幾句俗語諺語,或者從別人口中聽到一些俗語諺語,這些俗語往往能夠起到點明說話的中心內容中心思想的作用,使得平常的語言交流有了「起伏」的感覺。
  • 農村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財散走」,啥意思
    導讀:農村蓋房講究「大口對小口,家敗財散走」有道理嗎?為什麼?農村蓋房子是大事,而房屋不僅要從選日子開始,還要選好地基,地基選好之後,房屋結構也很重要,我們中式建築主要受到「天圓地方」的思想,房屋講究方正,這樣從建築學上來說可以最大限度利用房屋空間,避免邊邊角角阻擋房屋空間,今天我們要講的是房屋結構中的「大口」與「小口」。
  • 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是什麼意思,原來並非迷信!
    俗語形成與起源,實際上是來自田野,是勞動人民生活經驗,它也代表著簡單的思想和道理。因此,無論是聊天還是寫作,您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隨著時間的流逝,俗語成為人人追捧的語言!今天我們大家來討論和討論,這則俗語就是「大口對小口,家敗人財散」啥意思,祖先的話有道理嗎?實際上,這是關於蓋房子的俗語。大多數農村人民的房屋是自建房屋,建造他們喜歡的房屋非常有趣,也很高興。在農村建房要注意房屋結構的布置,儘管有些人不在乎,但工人們會告訴主人門有多高以及門的位置。
  • 農村建房俗語「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啥意思,蓋房有何講究?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在家蓋新房。由於農村自然的地理條件影響,農村房子基本上都是蓋一棟一棟的。而且土地相對來說比較寬,很多農村人們在村裡都蓋了一棟漂亮的房子。然而對於蓋房而言,農村老人常說「大門若朝西,寒夏受人欺」,這是什麼意思,蓋房有什麼講究?
  • 農村俗語「家有三喜出能人,宅有四實人富貴」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家有三喜出能忍,宅有四實人富貴」,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前不守塘,後不開窗」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前不守塘,後不開窗」,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房上加房,門口開塘,家敗人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房上加房,門口開塘,家敗人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蓋房子也是有講究的。特別是以前,一些人在蓋房的時候,首先是選好一個好位置,而他們選用的位置也是經過高人指點以後才動工程。而在蓋房屋的時候也是一次成型,什么正屋啊、側屋啊、大門啊也要一次建設好。
  • 農村俗語:「人住扛轎屋,災禍接連出」,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其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廣大農村的影響深遠又全面,尤其是五零、四零以前的老輩人對其深信不疑。其實,這也不為怪,因為大部分俗語都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農耕生活中逐漸總結而成的經驗。在那個認識水平有限的年代裡,經驗是萬能的,它指導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因此,村裡人一般都會遵循老輩人傳承下來的各種經驗,比如農村建房。就以這句俗語「人住扛轎屋,災禍接連出」來說,主要講的是,村裡人在蓋房時需要遵循什麼、避開什麼。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廣大農村流傳著許多俗語,這些俗語由上一輩的人口語相傳,傳到我們這一輩時,大家如果不去仔細推敲,未必能真正理解,不能理解的原因,就連我們上一輩的人,也未必各個都能明白。而我們做這個系列的初衷,就是想重拾傳統俗語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方便下一代更好地傳承。
  • 農村建房興起,俗語「建房不建口袋房,財源進口無處藏」啥意思?
    隨著這幾年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現在大部分農村地區交通、通信、衛生等等基礎服務設施逐漸完善。然而人們也通過外出打工逐漸發家致富。這幾年我們農村地區也陸陸續續建起了一棟又一棟漂亮的新房。而在農村人們對於建房是比較有講究的,農村俗語「建房不建口袋房,財源進口無處藏」,這是什麼意思?
  • 農村建房有講究,俗語「前包後窪,不孤就寡」啥意思?看完明白
    在我們農村每家每戶都建設一棟又一棟漂亮的房子,而每一棟房子的大小、朝向、位置以及周邊的環境都不一樣。房子是人們居住的常說,同時也是人們遮風擋雨的港灣。房子在人們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因此對於農村而言,人們建設房子是有很多講究的。
  •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大屋摞小屋,三年二年哭」,是啥意思呢?這句話的意思是禁止在原有老房子的基礎上再從上面加蓋一層,容易導致老房子承受不了太大的重量導致老房子變得不結實,甚至出現倒塌的危險,輕則破財,重者人亡,三年兩年哭。
  • 農村俗語「大口對小口,家敗財散走」啥意思?大口是什麼?
    小的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聽爺爺奶奶們坐在熱炕頭討論農村的古往今來,每當聽到一些比較有哲理的故事的時候,老人們總是用一種比較簡單的話語來進行總結,小的時候對這種話語不了解,長大以後才知道這簡短的話語就是咱們的農村俗語,農村俗語涵蓋了農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折射出的道理也是先人們經過千百年的實踐總結出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