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俗語叫:「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這句話說的是在農村蓋房子的一些講究,其實在農村蓋房子有很多講究,下面就來看一下這句話該如何理解?有沒有道理呢?
門朝南子不寒
這句話的意思是蓋房子的時候門要朝南,大家都知道南面朝陽,採光好,家裡陽光充足更適宜人居住。農村人常說:有錢不置東南廈,意思是如果有錢的話,堅決不要蓋東房或者南房,就是坐東朝西或者坐南朝北的房子。
這樣的房子幾乎一年四季都見不到陽光,特別是坐東朝西的房子,背對著陽光。每到夏季的時候,房子裡特別悶熱,外面的風吹不進來,裡面的熱氣又散不出去,特別是農村,家裡還容易潮溼。如果到了冬季陽光也曬不進來,這樣的房子住在裡面肯定會不舒服的。
如果長期住在東房或者南房裡面,冬天寒冷夏天悶熱,到了冬季,小孩就會感到寒冷,「不寒」的意思就是不冷,如果想要不冷,就要住在朝陽的房子裡,也就是朝南或者朝東的房子,因此才有了「門朝南,子不寒」的說法。
不過「子不寒」這三個字也可以理解為「子不窮」,以前人常說「寒門出貴子」,這裡的寒門意思就是窮人家,因此「門朝南子不寒」也可以理解為:住在朝南的房子裡,對子孫後代好,不說容易出貴子吧,但至少會不窮。
古人眼中的不窮,也就是有吃的,有穿的,還能住得舒服不生病,如果長期住在悶熱潮溼又寒冷的房子裡,那肯定達不到「不窮」的標準了。
樹通軒人丁散
先來看一下到底什麼是「軒」,這個字有兩種意思,一種就是指古代一種圍起來的車,就和大官們做的轎子差不多。另一個意思就是指:有窗的廊子或者小屋子,在古代一般指的是書齋的名字,或者茶館的名字等,比如聽雨軒,意思就是避雨的一個小亭子。
而「樹通軒人丁散」這句話裡的軒,一般是指帶圍牆的小院子,也就是農家院。「樹通軒」意思就是院子裡有大樹,大樹比房子還高。如果院子裡的樹太高,就會遮擋住陽光,即便是朝南的房子,陽光被遮住後,與其它朝向的房子也沒什麼區別了。
院子裡有大樹不僅會遮擋陽光,而且樹根還會不斷生長,甚至會影響房子的安全。種過地的人都知道,大樹的樹冠有多大,它底下的根就有多長,因此樹根不斷生長,還會導致房屋倒塌,這樣的話自然就「人丁散」了。
其實「門朝南」和「樹通軒」這兩句都說出了陽光的重要性,門朝南可以曬到陽光,樹通軒就遮住了陽光,因此能曬到陽光的房子就會「子不寒」,如果曬不到陽光的房子就會「人丁散」,有句話叫萬物生長靠太陽,其實人也是一樣。
因此「門朝南子不寒,樹通軒人丁散」還是很有道理的,這句話也是說出了陽光對房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