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予人基礎視覺美感的那一定是由線條勾勒出來的畫面,線條一般都是與美術相關聯,但何嘗又不是視覺所能接納的幾何圖像,有實體的物件正眼看上去都具有線條,不規則的、規則的、直的、彎的,這些線條往往給人帶來視覺感受以及豐富的體感,雖說在微觀世界下,很多物件的表面都是由不規則欺負顆粒所組成,但人體感官無法精確的感應到這些,所以以人為主感官收接收的線條型號就有跡可循,顯微鏡下的線條就是另一番境界。如若涉及到建築或家具的線條,多數人的印象可能就是橫平豎直,直來直去,因為這樣剛毅的直線,才支撐得起穩固這一人們常規觀念下的理解。但實際上古典家具在使用線條不拘於固化思維,製作理念更多的是為美感以及實用性做出考慮,彎弧就可能不穩定的不利因素也在榫卯結構的作用下徹底煙消雲散。
古典家具存在許多彎弧曲線,最讓人熟知的那一定就是圈椅。圈椅的製作思想就飽含古人對於天圓地方的理解,天圓地方與古代陰陽學息息相關,這裡不做過多探究,只需知曉圈椅這大弧度靠背扶手形意「天圓」,長方形的椅盤與四足語為「地方」。要說這圈椅大圓弧椅圈靠背扶手俗名為「栲栳樣」,扶手則是「月牙扶手」,依其線條取名亦是講究之舉。而且這也並不是為講究而講究,其穩固性以及實用性絲毫不吝,圈椅之所以能成為名具可不僅僅只是彎弧線條而出挑的外觀,更多的是當你坐上圈椅,依勢而靠,人體背後倚著椅背,雙手可以很自然地放在椅圈之上,可以有效提供整體支撐,而且大弧度的圓弧曲線可以很好的貼合人體背部,不會長生空位和硌角。所以古人製作帶大圓弧彎曲線的家具也並非只是為了講究,也考慮了家具的本質,就是讓使用者舒適。
細緻點來說,圈椅的椅圈也僅僅是家具身上的一個構件,且構件較為突出,除了圈椅外還有別的家具有這麼明顯的圓弧線條構件嗎?答案是肯定有的。博古架因大小不一,高低交錯的寶格而聞名,其格局以及器型就有些灑脫不定方圓的意味,而這圓弧框架中設以大小不一的寶格自然是正常的,圖中的博古架亦是如此,整個寶格框架採用圓形彎材,使之整體看上去有圓融之意象。
除了博古架,像一些出名的家具構件,如霸王棖也可作彎弧線條之狀,霸王棖雖其名霸氣,但實質為連接腿足與家具面的一種構件,形象接近於霸王舉鼎的手臂,故得「霸王棖」之名,圓弧形的霸王棖與方直有序的畫桌類家具結合,使得硬朗至於又不失柔和之態,頗有文人意趣。
坐墩與圓凳也是不得不說的家具,二者做面結尾圓形,彎弧曲線圍繞成圈,而且腿足部分也都帶有圓弧線條,也應該不能說腿足,圓凳多是有明顯的三、四、或五、或六的彎足,而坐墩則是更貼近彎弧的腔壁,在古代還有著繡墩之稱,因古時候女性多在坐墩上鋪置覆蓋錦繡一類的織物作為墊子,所以取其名。
總的來說帶弧線條的古典家具真的非常之多,額外盤點還可以想到圓弧頂蓋的首飾盒、炕桌或者羅漢床的鼓腿彭牙等等,線條可以說是古典家具突出象徵的一種符號,彎弧線條在賦予家具靈動之意的同時,又讓古典家具不失實用性,有點升華的概念,讓其不平凡成為非凡,家具的圓弧線條予人的不僅是幾何美感,更有一種不脫離現實的美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