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動畫』太難選擇了,世界動畫與日本動畫內是兩方面,日本動畫內部又有tv與劇場版的兩個級別。
於是我所寫的是個人榜中的『日本電視動畫十佳』與『世界動畫電影十佳』。
(至於為什麼這麼寫,當然因為我懶啊,之前列過,這次只需要加一點小感想就好了)
(另外,都是我個人的主觀感受。)
慢慢來,從日本電視動畫十佳開始:(其實是8+2,有兩位的形式上與『每一集完整長度的tv動畫』有區別,故放入Specially Mentioned中。)
1.三月的獅子
原作已經是絕對的珍品,改編中的化學反應也是相當出眾。我對改編情況最大的喜愛來自於——動畫的時間流逝與我漫畫的閱讀體驗重合了...
另外,SHAFT請來名倉靖博做layout和美術設計,水彩式的美術簡直太般配了。
2.Heart Catch 光之美少女
最燃Precure!作畫演出實力已經極高(馬越軍團賽高!),但最重要的是山內重保的腳本,在子供向作品中展現出立意高遠的人文關懷。
3.高達G之復國運動
富野高密度分鏡腳本演出賞心悅目,唯一的問題是篇幅不足導致有一點趕。而風評不佳的原因,大致是當今的觀眾對於富野節的接受能力不夠...某種意義上富野的動畫都是兒童益智動畫呢(逃)
4.桌球
其實是湯淺的動畫桌球,而松本大洋的桌球是存在於書裡的、某種意味上獨屬於書的。不得不說,湯淺改編的取捨是相當好的,立意歸於對桌球的熱愛,而作品則成為優秀的群像劇。不過松本的天才性某些地方還是壓倒了湯淺,無所謂,總之是天才性。
(Specially Mentioned 4.5)日本動畫(人)博覽會
這個是WEB,所以放到4.5。
自由創作這種事情,從企劃上就已經是正中喜愛了啊...從結果上來說確實是從各方面都有驚喜之處,不過說是展現日本動畫的未來,可真正的情況又和這個企劃的氣質不太相同,我只能說是展現了庵野秀明理想中的日本動畫的未來...
5.四疊半神話大系
這回也是湯淺的四疊半,而且湯淺濃度更高,對作品對魔改達到正面效果。畫面上從mind game的手法和可看性作出完美平衡後的結果大致如此、而演出則難能可貴地在彰顯自我的同時加強了劇情。不過其實覺得原作底子不如桌球。
6.武士弗拉明戈
作畫相當不裕,但是演出相當高超了——竟然能把觀感給救回來。在此等無奈畫面的境地下,能夠入選純粹是靠著腳本的魔力。Q娃奧特曼等等全都雜燴難度相當高,對於英雄的解構卻是全面又毫無贅餘。構成從形式到內容都相當精彩,反正我是停不下來。
(Specially Mentioned 6.5)Pingu in the City
每一集7分鐘,想一想還是在6.5吧。
企鵝家族最難能可貴的是超脫語言的『企鵝語』和由企鵝所形成的體態上的幽默。此次日本改編對作品的這種精髓的把握相當好。當然相比本作我更喜歡定格,當然這並沒有多少影響。
7.Star Driver 閃亮的拓人
五十嵐卓哉以青春味將榎戶洋司的少革結構引導到全新的方向,高強度作畫狂歡與時髦的演出則將畫面上升到新的境界。颯爽!!!
8.新幹線變形機器人
它具有本時代動畫缺少的某些東西,op中說『進化、それは時代に逆らって起こす革命!』,這就是對作品的最佳註解了。
世界動畫電影十佳
1.狼屋
定格動畫技法碾壓。在屋子中三維的定格與二維平面在不斷拆解中進行互動,實驗趣味極高。而這種手法又與恐怖的歷史夢魘相得益彰。
2.輝夜姬物語
高畑勳的絕唱,動畫中的罪與罰。
另外的感受:田邊修是天才、男鹿和雄無敵。
3.倖存的生命
楊老爺的真人與定格混合。低成本下選擇用剪紙定格和真人特寫,效果卻相當不錯。可惜的是最後落到俄狄浦斯上還是俗了一些,這個其實...完全無所謂。
4.起風了
作品表面上看是在講飛機、講飛行,但全作的情感卻早已落地...返璞歸真之作。
(Specially Mentioned 4.5)在這世界的角落/在這世界(更多一些)的角落
列入specially mentioned是因為最終加長版竟然去年12月20日上映...所以看不到最終成品。
5.男孩與世界
優美的畫面之下,是多麼悲傷與惆悵的一部作品。童真之眼看到的世界是萬花筒的精彩,作品卻將憂愁以此展現得淋漓盡致。
6.魔術師
不談別的事情,光是能把雅克·塔蒂未完成的作品做出來我就相當開心。當然,本作的質量也是極高,魔術師說世上沒有魔術師,但是他自己用行為變出了更為高級的魔術。
7.先知
詩歌改編動畫,從一開始就贏了。整部作品抓住了詩歌的意蘊,充滿著浪漫古典主義的美感。
8.昆蟲物語
史雲梅耶的八部半。
另外看世界動畫第一人(之一)資金捉襟見肘真是對動畫的未來感到唏噓。
9.我失去了身體
從動畫角度來說不太合格,動態問題相當嚴重。但是作品的光輝在於瀰漫著的憂傷氛圍,作品在心中刻出一刀,而這傷口在觀看過程會越來越難以癒合...
10.艾特熊和賽娜鼠
美術絕贊,溫馨美好的童話。
當然對於動畫短片,我閱歷實在是不夠...就不好意思談論這些了。
以上,純私感。
配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