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玖霖
90後妹子鄒玖霖從2018年開始進入一線扶貧,她在鎮黨委書記鄒丹的帶領下,和同事們共同探索出來的扶貧工作「爐觀經驗」被全縣推廣。今年3月,她通過層層選拔,成為全國六名扶貧青年典型代表之一,且作為湖南唯一代表,被邀請參加聯合國成立75周年青年大會,向世界宣講中國脫貧攻堅的好故事和好成績。
鄒玖霖與貧困戶兒童談心
「樓上住人,一樓可以工作,現在有抖音工作室等三家扶貧企業入駐。」8月10日,在婁底市新化縣爐觀鎮易地搬遷扶貧安置點,現任共青團新化縣委副書記兼爐觀鎮黨委掛職副書記的鄒玖霖正忙著帶領前來監督檢查的脫貧攻堅普查工作隊成員走村入戶。
經六輪全英文面試,她被選派聯合國演講
「聽到入選的消息時,我很開心。這不僅是我個人的榮譽,更是對所有在基層扶貧的幹部和群眾的認可。」8月10日,30歲的鄒玖霖說,今年3月,她收到了共青團湖南省委的消息,經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批准,她入選中國青年代表團,將赴美國參加聯合國成立75周年青年大會。
鄒玖霖的入選可是經過了層層考驗。
「今年2月,團中央發通知,要求各地推薦會英語的90後扶貧幹部,通過考核後將可以代表中國去聯合國參加青年大會。」鄒玖霖回憶,英語過了專業八級的她鼓起勇氣毛遂自薦。
當時,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正如火如荼,家裡還有兩個年幼的小孩,她通常晚上10點後才有時間書寫、修改中英文兩個版本的個人簡歷和扶貧工作情況。此後,每天早上,爐觀鎮辦公樓裡都會傳出鄒玖霖的英語朗讀聲。
「在省裡經過了三輪全英文面試,到團中央又經過了三輪全英文面試。」鄒玖霖介紹,面試的問題主要圍繞扶貧工作經歷、為什麼去扶貧、扶貧工作中有何貢獻、為何想參加這次青年大會、你將會怎樣講述中國扶貧故事等問題而展開。「精準扶貧工作是當前最重要的工作,這對年輕人,尤其是青年黨員有著不一樣的意義。我不希望自己是一個旁觀者,而是一個參與者、見證者。當我回憶青春時,不會覺得白過。」
只是原定3月30日的行程,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已經推遲,至今未定,但鄒玖霖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每天都要背誦英文發言稿,完善發言材料。「每一句話、每一個用詞、每一個細節,都要仔細斟酌、反覆琢磨。」鄒玖霖說,「我想通過我這幾年的扶貧工作經歷,來講好中國的扶貧好故事和好方法,將中國的扶貧成效展現在全世界人民面前。
鄒玖霖常爬山路去秦人社區貧困戶家走訪
「傻姐」變「樂姐」
「我們山上的竹筍,以前沒人要,現在有人要了,賣得很好。」新化縣奉家鎮秦人社區居民奉祥高興地說,「以前下山沒有路,走山間小路要近2小時,現在修了馬路只要15分鐘,我女兒去上學也更方便了。」
這個改變就跟鄒玖霖有關。
2018年初,鄒玖霖被團縣委派往奉家鎮秦人社區擔任駐村隊員兼第一書記,成為全縣唯一一名90後女第一書記。
奉家鎮秦人社區地處邊遠山區,當地貧困戶陳遠新的妻子奉小小(化名),患精神病多年,近年來病情已惡化到傷人傷己的地步,人稱「傻姐」,陳遠新更是寸步不敢離開。當時,他們的兒子尚在念高中,家中非常困難。
得知這一情況後,鄒玖霖帶著村支兩委和工作隊員幫他們聯繫了定點醫院,並墊付了半年生活費。在醫院,「傻姐」享受了國家扶貧政策免醫藥費、住院費,出院以後,還能享受每月200元的看護費。「她住院期間,我特意買了衣服送給她,誰知她竟然胖了穿不下,我只好換了大碼再送給她。」鄒玖霖說。
妻子病情好轉了,陳遠新也加入了村裡的茶葉種植合作社,還依靠國家危房改造政策將房子修繕一新。「傻姐」一家樂開了花。
由於歷史原因,秦人社區一組和二組一直沒有通公路,村民去鎮上購物、辦事來回步行需要近4個小時,山裡的物資也運不出去。
鄒玖霖與社區幹部、扶貧隊員一道,在沒有任何項目資金支持的情況下,多次到村民家做工作,發動村民自籌資金、義務出工出力、無償提供自留地共同修路。在社區和扶貧隊的發動下,有的貧困戶主動捐款,有的村民賣了豬牛捐款,還有的村民拆掉了自家半邊廚房為修路讓出地方。
如今,一條5.85公裡的毛坯公路已經拉通。
她手機號被標註為「快遞來電」
奉家山地處高海拔地區,盛產高山紅心薯,但幾乎家家戶戶都拿來餵豬,甚至爛在地裡沒人收,只有少部分被做成紅薯幹自家吃。
有一次,鄒玖霖在貧困戶奉大姐家嘗到由炭火烘烤而成的高山紅薯幹,不由得問:為什麼不做出來賣?奉大姐一臉愁容:賣給誰呢?
是啊,大山孕育了豐富的物產資源,但是同樣阻隔了與外界的交流,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老弱病殘,又不懂現代信息技術。
鄒玖霖和村支兩委迅速在湖南省電商扶貧平臺上註冊了一家扶貧小店,同時利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並發動親朋好友進行推廣。「我們當上了免費店小二,一邊聯繫農戶,一邊聯繫買家,還成了城區免費快遞員。」鄒玖霖回憶,那一段時間,因為送貨頻繁,她的電話被人標記為「快遞來電」,「這是我扶貧路上的快樂標記」。後來,她與鄰鎮的一家紅薯粉廠籤訂了保底收購協議,徹底解決了後顧之憂。
那一年,工作隊賣出了紅薯幹3000餘斤,為老百姓增收6萬餘元。
此外,她還組織社區致富帶頭人前往外地考察學習,帶動產業扶貧。比如,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共吸納34戶貧困128人入股;白茶產業採取「合作社+企業+基地+農戶」形式,優先為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提供保底回收,帶動當地百姓致富。
「爐觀經驗」全縣推廣
「爐觀鎮犀牛村王某,2014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脫貧,2019年人均純收入0.97萬元。」
「犀牛村熊某,2014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脫貧,2019年人均純收入1.3萬元。」……
打開爐觀鎮的「一超過、兩不愁、3+1保障」資料登記表,貧困戶脫貧的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以及住房安全保障、醫療保障、教育保障、安全飲水等情況登記得清清楚楚。
這正是2019年6月,鄒玖霖被任命為爐觀鎮黨委掛職副書記後,在鎮黨委書記鄒丹的帶領下,和同事們共同探索出來的扶貧工作「爐觀經驗」。該經驗已在全縣推廣,並得到省、市、縣各級領導一致稱讚。
「之所以推出這個辦法,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些老弱病殘戶無法客觀表述扶貧期間享受的政策及各類保障。」分管全鎮脫貧攻堅工作的鄒玖霖說,為了客觀準確反映真實情況,她要求對所有貧困戶和邊緣戶、非貧困戶低保戶、脫貧監測戶等重點戶做好「一超過、兩不愁、3+1保障」佐證材料。由重點戶手寫自述材料,對家庭基本人員情況、收入來源情況、兩不愁、3+1保障、滿意度等問題進行詳細說明,還用入戶圖片形式直觀展示該戶吃穿不愁、住房安全、飲水保障、產業發展等底線考核情況。
同時,她組建了由自己任隊長的脫貧攻堅業務小分隊。小分隊進入各村、社區,進行完善基礎資料、交叉督查、考核考評分、反饋問題、交辦清單等工作,被當地幹部群眾稱為脫貧攻堅「飛虎隊」。
爐觀鎮駐思禮溪村工作隊隊長伍志紅說:「創新的工作方法切實可行,操作性很強,讓我們工作隊在扶貧工作中,思路更加清晰,工作更加順暢,效率更高。」2019年,在湖南省三方評估檢查中,爐觀鎮以零問題提交得到了檢查組的高度讚許。
瀟湘晨報綜合今日女報、這裡是湖南
【來源:瀟湘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