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整理:葫蘆娃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片以錄像帶的方式傳入內地,在各城市(尤其是小縣城)遍地開花,成為整整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當時香港賭片風靡一時,其中的巔峰之作,就是周潤發主演的《賭神》。
片中「賭神」高進叼牙籤、轉戒指的招牌動作,在當時都引來無數影迷的爭相效仿。他在片中的出場背景音樂,被無數次使用,他的背影照片,至今都是眾多玩家在各遊戲平臺的頭像。
但事實上,很多人並不知道,賭神原型確有其人!他,就是德州撲克圈最有名的華人牌手Johnny Chan,生於廣州,成長於香港和美國,因為贏錢速度非常快而被尊稱為「東方快車」。
今天葫蘆娃就來好好跟大家說說這個經常穿著「陳」字戰袍出現在牌桌上的真正傳奇人物。
在父母開的餐館裡他學會了打德撲
Johnny Chan,原名陳金海(國內很多人更習慣稱他陳強尼),1957年出生於廣州,1962年隨家人搬到了香港,在那裡度過了他的童年時光。
1968年,Johnny Chan一家移民美國,居住在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年僅11歲的Chan當時唯一會說的2個英語單詞就是yes和no。不管別人對他說什麼都只會這麼回答,甚至根本就不清楚對方到底在問什麼以及這樣回答是否恰當。
作為學校裡唯一的一個中國學生,剛開始學英語的Chan因為口音問題沒少遭到其他男孩的嘲笑和戲弄,但這些經歷卻讓他變得更堅強。儘管有語言方面的障礙,他還是喜歡學校,並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他學得最好的科目是數學,因為數學是通用的,不需要英語也能學好。
1973年,Johnny Chan和家人搬到了德州撲克的起源地——德克薩斯州(這是不是就叫做命運的巧合呢~~~)。在德克薩斯州的休斯頓,Chan的父母開了一家名叫「Hoe Sai Gai」(應該是粵語「好世界」的意思)的餐館。
亞洲的傳統是孩子們要幫家裡幹活,Chan也不例外。他每天要工作很長時間:拖地板,掃廁所,收拾桌子,甚至有時要下廚做菜。家裡的每個人都要出力。從那段生活中Chan學到的最有用的東西就是有關於金錢的:掙錢,投資,儲蓄,保證資金的安全。花錢容易掙錢難。當你沒錢的時候,掙錢更難……
就是在父母開的餐館裡,Johnny Chan第一次學會了打德州撲克。當時許多來餐館吃飯的顧客都喜歡談論撲克,周末晚上打烊後,餐館的顧客、服務員以及Chan的家人就坐在一起玩牌,從0.5/1的限注德州撲克,到Dr.pepper,baseball,Mexican square,Hold』em Omaha等各種撲克遊戲。牌局通常持續一通宵,運氣好的晚上,Chan能贏20塊,這對十多歲的孩子來說可是一大筆錢。
由於起步階段就學習了各種不同的玩法,所以後來在那些混合遊戲的比賽中,Chan也能遊刃有餘。
Johnny Chan的牌技通過家庭牌局的訓練中逐漸提升,他很快參加到休斯頓的一些私人牌局中,玩得更多,也玩得更嚴肅了。由於Chan經常在當地的撲克牌局中獲勝,以至於有的人因為不想輸錢給他,甚至騙他說牌局取消了。
Johnny Chan早年的照片
改變人生的拉斯維加斯之旅
16歲時,Chan已經贏了不少錢,並建立了自己的資金儲備。當時有家公司組織拉斯維加斯的旅行,4天三晚,只需要支付2500美元,就能享受往返飛機、酒店、食物、飲料等等VIP級別的服務。
Chan用贏來的錢支付了費用,和朋友一起第一次去了拉斯維加斯。
在回憶那段經歷時,Chan說:「一到Landmark娛樂場,我就在自己的襯衫上弄了個VIP的標籤,昂首挺胸的走進去,直奔21點牌桌。一個主管看了我一眼,注意到我的標籤,他馬上問道:Mr. Chan,您想玩多大的?他沒有問我的年齡也沒有看我的身份證。在70年代的拉斯維加斯,娛樂場根本不關心你的年齡,他們唯一感興趣的數字是你準備玩多大的。我拿出了身上所有的2500美元。」
「我在晚上7點坐到了21點牌桌前,不過感覺不咋地,15分鐘後,我跑到了雙骰牌桌那,還是不咋地。7:30,2500美元和我說拜拜了。」
就這樣,Johnny Chan只用了半個小時就在拉斯維加斯破產了。
「我的心情和我的資金一樣都破碎了。我感到沮喪,憤怒,無助,尷尬。你能想像的到,當你沒錢的時候,你的VIP地位是多麼的嘲諷啊。所有的事情都一團糟,根本不是我計劃的那樣。更糟糕的是,旅程還有三天啊。我決定出去走走,這也是我唯一能幹的事情了。在這個炎熱的維加斯的夏天,我在市中心走了一圈又一圈,我TM的根本不在意天氣,即使當時下雪了,我估計我也不會注意的到。」
垂頭喪氣的Johnny Chan無意間走進了Golden Nugget娛樂場,突然發現那裡竟然有人在玩德州撲克!
「我根本不知道娛樂場還有撲克可以玩!我以為這裡就是21點、雙骰、輪盤什麼的。我要知道能打撲克,我才不會把錢都輸在Landmark娛樂場呢。」
「我觀察了一會牌局,覺得我能贏,他們實在打的糟透了。但是……我沒錢了。我絞盡腦汁,突然想起信用卡裡還有200塊的額度。但可這是Du場,有誰聽說過Du場接受信用卡嗎?沒辦法,我走到前臺準備施展魅力來談談看。」
「Excuse me Miss,我的卡…,前臺直接打斷了我,你有多少額度?信用卡公司告訴我們,要額外收您19%的手續費。難以置信,我才不關心手續費呢,我有錢了!」
Johnny Chan拿著200塊,回到撲克桌前,坐到了10/20有限的桌子上,換了兩沓紅色的5塊錢籌碼,開幹。
幾乎沒有停頓地玩了整整三天之後,最後Chan贏了3萬美元。
在描述當時的感覺時,Chan說「:你可以想像一下,70年代啊,一個10幾歲的孩子兜裡揣著3萬美元。我腦袋裡全是汽車,珠寶等等那些我想買的東西。我急切的想回到酒店告訴我那幫哥們到底發生了什麼。」
贏了錢的Johnny Chan準備回家了,可Du場經理們是不會允許一個人揣著大把的現金飛走的。
「一個DU場主管跟我說:『Mr.Chan,我們為你準備了一間大套房,食物,飲料,還有各種表演的門票。』考慮到我的VIP地位,考慮到我的尊嚴,考慮到我已經休息過來了,我接受了他們的安排。我打敗了那些玩家,只不過再來一次而已,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吧,對吧?」
可惜事實並沒有他想的那麼簡單,最終Chan將贏得的錢全都輸光了,帶著破產和深深的挫敗感回家了。
Johnny Chan知道自己能贏那些傢伙,因此對自己非常憤怒。可這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他沒有從中得到教訓。直到他又在幾次這樣的旅行中輸了之後,才真正意識到,他問題在於自我控制。
這件事之後,Johnny Chan回到了休斯頓,繼續讀高中,然後進入休斯頓大學就讀酒店和餐飲管理專業,繼續在餐館工作,當然也繼續到處打牌。
但生活還是不一樣了,畢竟他曾經在拉斯維加斯贏了一大筆錢。「我的專業讓我一年能掙3萬美元,可我在Golden Nugget娛樂場不用一個星期就能贏這麼多錢。我知道我終將回去,問題僅僅是何時回去,如何回去。」
21歲時,Johnny Chan輟學了,決心搬到拉斯維加斯做一名職業牌手。當他把這個決定告訴父母的時候,他們震驚和憤怒到了極點,「拉斯維加斯是罪惡之城,你到底在想什麼?」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一名Du徒,Chan的父親對他說,「如果你要走,就永遠別回來。」
「爸爸,你會後悔說出這些話的。終將有一天我會成為世界冠軍,並且非常富有。我會做到的,這就是我想要的。」
「東方快車」是如何煉成的
在Johnny Chan剛剛成為職業牌手時,很多玩家會因為他的亞洲面孔而低估他的水平,畢竟那時候拉斯維加斯的華人牌手是非常少見的。
儘管在撲克上具有相當的天分,但Johnny Chan的壞脾氣卻差點毀了他的撲克生涯。早期在打牌時,他常常因為情緒失控作出錯誤的決定。由於破產了好幾次,甚至不得不找些廚師、荷官之類的工作來賺取打撲克的資金。
當時許多撲克專業人士都認為,這個風格激進的亞洲年輕人,需要學習什麼時候停下來。撲克教父Doyle Brunson也說,Chan必須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氣。
Doyle Brunson
站在灶臺掂大勺可比坐在牌桌玩籌碼難受多了,在經過很多次的失敗之後,Chan總算學會了控制自己,保持冷靜,合理的看待那些必然的損失。
20世紀80年代,Johnny Chan開始在德州撲克界嶄露頭角。
1981年,在Bob Stupak舉辦的美國撲克錦標賽中,Chan進入了決賽桌,並且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內擊敗了同桌的另外9名選手斬獲了職業生涯首冠。這幕驚豔的表演也為他贏得了「The Orient Express」(東方快車)的稱號。
1984年的Johnny Chan
之後狀態神勇的他接連斬獲了3條WSOP金手鍊,父母也逐漸改變了對他的看法,開始認可並支持他。值得一提的是,他在1987年、1988年WSOP世界撲克錦標賽主賽事中連續獲得冠軍,這一壯舉令他聲名遠揚。
1987年Johnny Chan奪得WSOP冠軍的圖片
大家都知道,德州撲克是一個「技術+運氣」的競技項目,為此,很多人會舉例子:你看,大規模的德州比賽,能進入最後一桌的都是高手——這說明了光靠運氣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最後一桌的冠軍,則是很少有人可以蟬聯的——這說明了光靠技術也是沒有用的,還得加上運氣。
而Chan就是一個連續兩屆獲得冠軍的人,並且是在全世界最頂級的德州撲克比賽——WSOP的主賽事上!
不過他本人對此表現出了東方人特有的謙虛,把這些勝利歸功於其他玩家對於亞洲選手打法的陌生。
而1988年WSOP決賽的最後一手牌也堪稱慢打經典,Johnny Chan在對陣Erik Seidel時,翻牌便擊中8,9,T,J,Q的順子,但他並沒有急著進攻性下注,而是引誘對手一點一點加注,直至最後在河牌時Erik Seidel上套all-in,順利拿下了比賽。
| 時長:02分59秒 |
在隨後的1989年WSOP中,Johnny Chan眼看就要得到三連冠了,卻在決賽中非常遺憾的輸給了Phil Hellmuth,只獲得了第二名。他是最後一個連續贏得WSOP主賽事的牌手,許多人都認為他很可能將這個榮譽永遠保持下去。
2005年,Chan在WSOP主賽事中擊敗Phil Laak,成為第一個獲得10條金手鍊的選手。目前他跟Doyle Brunson一樣,以10條金手鍊的數目居於排行榜第2名,僅次於Phil Hellmuth (11)。
2002年,Johnny Chan作為第一位華裔牌手,入選撲克名人堂。
被誤解的橙子情節
熟悉Johnny Chan的都知道,他打牌時喜歡在自己面前放個橙子。
「幸運橙」其實是「掩味橙」
很多人都以為Chan這樣做是因為他相信橙子是「幸運」的象徵,所以當年他贏得兩連冠之後,其他選手也開始帶各種水果到牌桌上,希望能獲得好運。
可實際上,Chan只是把橙子當作了天然的空氣清新劑,用來掩蓋住牌桌上令他煩惱的煙味(通常很多比賽都允許抽菸)。
有趣的是,曾經Chan也是個一天四包煙的菸民,但職業撲克教會他:好的身體非常重要。撲克遊戲需要保持高度注意力,而且持續的時間很長,身體不好會限制你在牌桌的發揮。
70年代,很多美國人都抽菸、喝酒、吃垃圾食物,而且不運動,Chan也和他們一樣。可幾年後,他的身體在變差,這些壞習慣影響了他在比賽中的發揮。所以他決定改變生活習慣,戒菸戒酒,健康飲食,多做運動。直到今天他仍然保持著這些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天保證充分的睡眠。
與電影的邂逅
Johnny Chan因其高超的撲克技藝,以及由撲克而帶來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成為了編劇與導演眼中的大紅人。
1989年王晶導演、周潤發主演的電影《賭神》,其中的主演高進就是以Johnny Chan為原型進行塑造,而他賭錢時候的一些小動作,比如摸戒指、叼牙籤等,都被借鑑到這部經典的香港賭片中,成為家喻戶曉的招牌動作。
高進的標誌性轉動「賭神戒指」的習慣就是來源於此。
電影截圖
Johnny Chan在1988年決賽的驚險一幕也被經典德州撲克電影《Rounders》(中文名《賭王之王》)所借用。
據說當年JohnnyChan之所以會同意「Rounders」引用那手牌,是為了滿足他的小女兒見到馬特·達蒙的願望。她告訴她父親,既然電影製作人想引用那個鏡頭,說不定他們也很想讓Chan也在電影裡客串一把。果不其然,最終Chan在電影中飾演自己,與馬特·達蒙有了一場對決。
Johnny Chan和喜歡玩德州撲克的馬特.達蒙也因這部電影成為老友
在2009年在國產電影《撲克王》中,他又客串了一把主演古天樂的撲克師傅。
儘管出演了多部撲克題材的影視作品,不過Johnny Chan強調:「真實的撲克王之戰,並非電影中那樣依靠天賦異稟、特異功能或出千致勝,贏錢主要憑藉經驗和實力,要事前做足功課,摸清對手特性,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撲克以外的生活
除了在電影裡跑龍套以外,牌桌下的Johnny Chan在拉斯維加斯的Stratosphere酒店擁有快餐專營權,同時他也是各種俱樂部和遊戲製作商的顧問,還一直夢想開一家自己的俱樂部。
另外他還曾經為Card Player雜誌、Trader Monthly雜誌寫稿。
2005年,Chan與Mark Karowe合作,出版發行了「Play Poker Like Johnny Chan」(《像Johnny Chan一樣打牌》)一書。
2006年,他的另一本書「Million Dollar Hold'em: Winning Big in Limit Cash Games(《百萬美元德州撲克:在限注現金遊戲中盈利》)也開始發行。
(本文內容綜合整理自網絡報導,部分內容獨家翻譯自:www.johnnychan-poker.com,轉載請註明出處)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