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玩膠片也有十多年了。我現在主要用135拍照,大部分時間用的都是旁軸。雖然這也不是我第一次用哈蘇(之前有一臺500CM),但現在讓我用中畫幅還是有點彆扭。
我以前從未聽說過哈蘇SWC,在網上偶然發現了一臺,樣片倒是挺吸引人的,我就買了一臺打算拍拍看。
SWC系列最早的是1959年的「Super Wide C」相機,經過了許多代的改進發展到現在。後期的一些型號在市場上很少見,還好我夠幸運,從英國一個私人賣家那裡買到了一臺。
Hasselblad 903 SWC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我買下了這臺相機,賣家還給了我五卷膠捲試機。一開始用起來有點不習慣,拍了幾卷後逐漸熟悉了一些,越來越喜歡它那精簡而又巧妙的設計。總之903 SWC拿在手裡很舒服,拍照也很方便。
903 SWC的攝影風格
與傳統的單反、雙反或是旁軸相比,這款相機對焦並不是很容易。一般都是架在三腳架上使用,因而拍攝也會受到限制。
我認為紀實和新聞攝影是903 SWC最擅長的兩個領域,但要是有合適的配件,拍風景、建築和肖像也很方便。
為了方便,我一般都把相機掛在脖子上,一隻手端著相機,以免磕碰。測光表和備用膠捲放在衣服外側的口袋裡,方便拿取。
903 SWC的使用
每次用903 SWC拍攝的時候,我一般都是先架好三腳架,把底座牢牢固定在球頭上,然後再安裝相機,安裝時保證相機水平。
我拍黑白拍的比較多,所以經常使用黃色濾鏡來突出雲層。濾鏡的工作原理是使藍天變暗,使明暗對比更強。安裝好遮光罩後,就可以開始設置相機的參數了。先是所需的EV(曝光值)組合。從測光表上讀出讀數,然後手動調節相機光圈快門。
關於鏡頭
這款相機最有特色的就是那顆極其銳的蔡司BIOGON CF 38mm f/4.5鏡頭,是一顆不可拆卸鏡頭。光圈快門的調節環都在鏡頭前端,標有橙色的數字,既能分別單獨調節,也能聯動調節,只需要按下旁邊的一個小按鈕就可以。
關於對焦
通過旋轉鏡頭上的對焦環來調焦。上面也有景深標尺,也可以使用範圍對焦(超焦距對焦),手持拍攝掃街的時候非常實用。
完全可以估焦拍攝,很好用。但我還是安了一個哈蘇眼平取景器(RMFX 72530)和一個對焦屏。
使用的時候把快門按鈕下邊的一個小開關撥到「T」檔,把快門速度調至B門,這樣就可以通過RMFX取景器取景了。哈蘇的RMFX和對焦屏成像非常清晰,而且對焦準確。用起來其它取景器一樣:觀察、構圖、對焦、拍攝。
實際拍攝
把相機設置好,對好焦,就把對焦屏啥的取下來,裝上膠片後背。
我一般使用soft shutter,它和位於機身右上方的快門按鈕聯動,這樣能有效減小機震。
其它
我的建議是最好帶一個測光表,要麼就用「陽光十六法則」。因為機身根本沒有自帶的測光系統,連取景器都沒有。
說到取景器,SWC配備了一個可拆卸的光學取景器,可以在取景器內直接讀取和調整曝光設置,不需要將眼睛從取景器上移開。確實很方便,但是我發現有時後也會遮住圖像的底部,影響構圖。
這麼一臺奇葩的相機一開始用起來肯定會很彆扭,但你一旦習慣了這種非正常的取景和構圖方式,SWC絕對是拍攝利器。
我建議至少帶兩卷膠捲,以備不時之需。最好是再準備一條肩帶,因為這款相機用久了還是會有點手酸。除了這些,還推薦使用外接對焦屏和取景器,這對更精確的對焦肯定很有幫助。
更多樣片
寫在最後
全機械、方形構圖、沒有取景器、沒有測光表。這些都註定了SWC並不適合每個人。剛開始用的時候對焦肯定拿捏不準,難免會虛焦,但用的時間長了慢慢就會熟悉這種拍攝模式,當然這也需要大量的練習。Hasselblad 903 SWC–我的全套設備
一開始用這臺相機也許只是出於獵奇的心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用的越來越多,它現在讓我更專注於觀察,而不是像其他型號那樣繁瑣的設置。SWC提供給了我一種膠片攝影的新模式,一種看世界的新途徑。一旦使用習慣了,用起來真是非常舒服。每次使用我都能學到點新東西。
對我來說,這是我用過的最好的膠片相機之一,我很高興能擁有這款經典的哈蘇中畫幅相機。
原文:CAMERA REVIEW: THE HASSELBLAD 903 SWC
翻譯:是洋芋不是芋頭
編輯:是洋芋不是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