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回顧一下哈蘇相機歷史上那些著名經典的產品,不知道你是否曾成為過「它們」的主人?
第一臺民用相機 – 哈蘇1600 F
哈蘇推出的首款民用中畫幅單眼相機,標誌著當初致力於軍事攝影的哈蘇進入了大眾攝影領域。首創模塊化的相機結構,使得鏡頭、取景器與膠片盒均可拆卸並替換,引領當時相機設計的潮流,直至今天仍在沿用這種設計,也為後來膠片機重獲新生成為「數位相機」埋下伏筆。
高達 1/1600s 的快門速度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轟動,成為熱議話題,在攝影史上畫上了不可磨滅的一筆。後續在 1600F 基礎上推出的相機,雖然降低了快門速度,但是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一些不足。
精湛之作 – 哈蘇500 系列
1957年哈蘇推出革命性產品500C,是哈蘇 500 系列的首臺相機,首次採用葉式鏡間快門,最高快門速度 1/500 秒,快門精度和快門壽命比此前的產品有明顯提升,鏡間快門的最大好處是實現了全程閃光同步,比起此前 1600F 的 1/30 秒閃光同步,實在是質的飛躍。
1965年推出的500EL,在 500C 的基礎上增加了連體電動卷片馬達,實現每秒 1.2 張的自動過片,可以讓攝影師更加全神貫注到拍攝當中。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時使用的就是哈蘇 500EL,拍下了攝影史上最負盛名的太空影像。
從1970年起,哈蘇 500 系列開始改進,並且更加精密化,在1996年推出了 503CW 相機,擁有 TTL 自動閃光功能,首推滑動反光鏡系統,每次快門上弦時,反光鏡在回落的過程中會向下滑動約 3 毫米的距離,在搭配使用長焦鏡頭時,整幅影像能夠在取景器中得到完整的展現。
501CM 則在 503CW 的配置上減少了 TTL 功能,是整個哈蘇中畫幅相機中性價比最高的相機,曾被評為世界十大物超所值的相機之一。至今,哈蘇 500 系列仍然有不少用戶在使用。
超廣角相機 – 哈蘇 SWC 系列
真正讓全球攝影界認識到哈蘇相機,可能還得數哈蘇 SW (Super Wide)超廣角相機。20 世紀 50 年代以前,由於非球面技術還未開發,廣角鏡的像差和畸變校正一直是光學領域的技術難題,為了解決廣角鏡的問題,哈蘇另闢蹊徑採取旁軸取景,取消反光鏡,使鏡頭後鏡組儘可能靠近焦平面,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可以看到 SW 系列的機身比起同期哈蘇相機要更薄一些。
哈蘇 903SWC 和 905SWC 就是當時廣角相機的經典之一,配備卡爾.菜司 Biogon 38mm 鏡頭,SW 系列相機沒有線性變形,解像力高,中心畫質與邊緣的一致性高,達到了當時廣角相機的新境界,被攝影圈內愛好者稱為一位近乎完美的「夢中情人」。
905SWC 於2001年8月推出,配備了新型的 Biogon CFi 38/1:4.5 超廣角鏡頭替代1954年推出的 CF 38/1:4.5 。與前一代 903SWC 相比,905SWC改進了人體工程學設計,全新的手動對焦系統手感更佳;二是改進了 PC 閃光燈插孔、濾鏡和遮光罩連接;三是鏡筒內壁及機械部分表面採用了最新研製的特殊塗層,眩光控制較 CF 鏡頭更勝一籌,反差有所提高;四是改進了鏡頭製造材料, CF 鏡頭的鋁合金改為碳素纖維和不鏽鋼材料。
葉片快門的主彈簧使用 Nivarax 材料,使鏡間快門壽命由原來的3.5萬次提高到5萬次以上。
16 : 7 的寬幅相機 – XPan
1998 年在德國科隆攝影器材博覽會上,製造中畫幅相機 50 餘年的哈蘇推出了第一臺 135 相機,這是哈蘇第一款旁軸取景、聯動測距、手動調焦,可更換鏡頭的 135 膠片相機,由哈蘇和日本富士合作設計。
雖然名為 135 相機,但 XPan 並不是一臺普通的 135 相機,他最大的特點是除了可以拍攝 24mm × 36mm 的膠片之外,還可以拍攝 24mm × 65mm 的寬幅照片,照片比例為 16 :7,相當於普通膠片寬度的兩倍,XPan 沒有透視變形,其全景功能在於增加影像寬度,而不是簡單的壓縮影像高度,效果相當特別,因此也是膠片玩家鍾愛的一款相機。
電子化潮流 – 哈蘇 200 系列
經過在 2000 系列相機在電子化方向的探索,200 系列的電子化程度越趨成熟,205TCC 是哈蘇電子控制焦平面快門的第一代頂級相機,為了配合多個部件的調控,機身、鏡頭、後背經過全新設計,鏡頭內置測光資料庫,並在接口處有四個電子接點。205TCC 能夠適配 F 型電動卷片器,實現 1.3 秒/張的自動過片。
201F 是200 系列的最簡單型,最高快門速度為 1/1000秒,唯一優勢是能夠使用大光圈鏡頭以及加裝 F 型電動卷片器。
202FA 是 200 系列性價比最高的機型,與203FE相比,主要差別是快門速度降至 1/1000 秒。
205FCC 是 200 系列的第二代頂級相機,長曝光快門可達 34 分鐘,自動曝光模式下也可以達到 90 秒,有自動測光功能,電子化程度達到當時哈蘇的新高度。
V 系統的新生 – 哈蘇 CFV 數碼後背
為了讓哈蘇經典的相機系統可以一如既往的保持其與時俱進、且增加他們在現代環境下的實用性,哈蘇 CFV-50c 數碼後背讓哈蘇得以重獲新生。忠實的 V 系統相機用戶,使用這些相機的時間甚至可以追溯到1957年,現在通過 CFV-50c 可以使用哈蘇提供的最新成像技術,同時仍能夠分享到 V 系統相機的經典設計與攝影體驗。
CFV-50c 採用了全球第一款在成像技術上產生重大飛躍的中畫幅 CMOS 傳感器,讓攝影師能夠通過 V 系統設備依舊獲得驚人的圖像品質。
長時間曝光、高檔位 ISO、數字矯正功能等等的這一系列功能可保證攝影作品的成像素質,更多的是,此功能還可以讓您體驗到 Carl Zeiss 鏡頭獲得的終極影像品質,近距使用時尤為明顯,而且可以輕鬆快速地在 Phocus 中進行調整。
旗艦地位 – 哈蘇 H系統
進入新世紀,哈蘇在數碼設備的技術上實現了全面突破,2002年推出的新一代H系統,不僅滿足了傳統膠片拍攝,同時也成為數位相機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相機。
哈蘇於2004年呈獻首臺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中畫幅數碼單眼相機H1D,在當時有效像素已達2200萬,為了展現出更強而有力的畫質,電池的續航實力超群,可進行長達8小時的拍攝,而且發熱量僅是同類數碼系統的一半,這樣便極大地降低了熱噪聲。
2016年推出的全新H6D系列,突破影像創作極限,搭載高達一億像素的傳感器,賦予了相機優越的細節捕捉能力以及寬廣的色彩閾值及動態範圍,帶來無比銳利的實時取景體驗,打造極致細膩的的影像,可以將你視線捕捉的景象十分真實地呈現在圖像上。
強大的圖像傳輸功能再配合哈蘇打造的圖像處理軟體Phocus 3,方便隨時查看成像質量,是為呈現出更加完美圖像的助力引擎。符合人體工學的簡約設計,不但帶來視覺上賞心悅目的體驗,而且在觸覺上帶來了更加平衡的感受。
今天給大家推薦幾款適合記錄的膠片機。
(我的推薦理由是:便攜/適合新手/¥1500以下。不同需求的請自動略過,略略略~)
01.Canon Autoboy Luna
price:300-500
✘
luna也是我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臺傻瓜機,非常適合我這種對照片質量不高,但隨時能從口袋裡掏出來的人群~
這個系列還有多種型號,定焦變焦各取所需。最可愛的是能在照片上印上祝福語,英文日文都可。
*推薦/☆☆☆☆☆
\\
02.奧林巴斯 u系列
price:500-1000
✘
新入手的olympusu系列也有大量不同焦段的機型,即使這幾年u2、u3被炒得很火,但也不得不接受其實出片效果差別也不大的現實。
依照個人喜好入手即可啦~也是我現在的隨身機,作為口袋機十分足夠。
*推薦/☆☆☆☆☆
\\
03.
奧林巴斯 半格系列
price:500-800
✘
自帶排版的半格相機也是力薦!!一個膠捲就能拍72張~
全機械的膠片機,小巧的外觀,紮實精緻的做工也是吸引了大量膠片玩家。缺點是倒卷的時候的技巧需要好好把握...不然就會像我一樣漏光...
*推薦/☆☆☆☆
\\
04.
Canon A-1
price:800-1200
✘
曾入膠片機入門榜單榜單Top10的佳能A1。如果你比較注重操控性,那選它肯定沒錯的~
沉甸甸的金屬機身比較壓手,穩定性很高。機械感十足的外觀也吸人眼球
*推薦/☆☆☆☆
\\
05.
Canon WP-1
price:800-1200
✘
不只是拍出來的照片,還是外觀都很有意思。
最重要的是,這是一款防水膠片機,出廠測試都經過5個大氣壓試驗(水下5米),比較適合夏季海邊遊玩使用。
*推薦/☆☆☆☆
\\
from:camera springs
06.
賓得espio系列
price:300-500
✘
*推薦/☆☆☆☆☆
\\
這個系列在賓得中非常出名,對焦速度快~性價比也是極高的一款網紅機。
不過espio 160被水原希子帶得特別火,價格有點虛高~也可以選擇同系列的140哦!
/
對於使用膠片機這件事,比起手機數位相機麻煩一百倍。
但也因為要經過種種見到成像前的步驟,也才讓熱愛膠片的人越來越多吧~
以上,不是什麼了不起的膠片機推薦。如果能對正準備入坑的你一點點幫助那就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