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寰寰姐家裡來了一個小狗掃地機器人,的確智能。它會自動繞開障礙物,一路清掃。更重要的是,當它快沒電時,它自己會「走」到充電站,直接停靠充電。
但只可惜的是,小狗掃地機器人還不會「聽話」,不能用語音控制。我們更想要的未來場景其實是這樣的:當你覺得家裡不乾淨時,跟角落裡的掃地機說:「家裡有點兒髒?」掃地機立刻開始運作。
鑽進被窩前跟床頭燈打聲招呼「我該睡了」,燈就會自行熄滅。讓家用電器能夠聽懂「人話」,這樣過去只會出現了科幻電影裡的場景,如今已不再是夢想,黑科技正在落地。
11月6日,智慧機器人技術提供和平臺運營商——小i機器人,在第17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正式發布了創新性的智慧機器人雲作業系統(iBot OS),這是一款能賦予硬體終端「智能交互」能力的作業系統。只要植入該系統,從單片機到人形機器,所有的硬體終端都能變成智慧機器人,擁有一顆來自雲端的「大腦」。
當下,機器人產業正處於風口,從硬體層面來看,機器人硬體並不複雜,諸多企業都可以實現,但機器人的核心就是智能交互,這卻是軟體能力。這次小i機器人以15年的積累推出雲端大腦 iBotOS,能夠將一個普通的電子產品變成智慧機器人,實現真正的智能交互,這對推動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仔細剖析來看,iBot OS實現了跨平臺通用性、智能交互以及智能成長三重創新,這是對過去機器人產業的全新升級。
跨平臺通用性:把所有普通設備都變成智慧機器人
作為一個通用的機器人作業系統,iBot OS的最大價值在於,它能把一個普通設備變成智慧機器人。
iBot OS系統具備全面的跨平臺性和強大的硬體適配能力,不但可以獨立運行在單片機上,也兼容x86和Arm等主流硬體平臺,能夠橋接ROS、Linux、Windows和Android等各種作業系統。iBot OS可被廣泛應用於智慧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家電、智能汽車、智能醫療等眾多領域。
博覽會現場,小i機器人副總裁梅莉現場演示了裝載iBot OS系統的掃地機器人,她表示:「如果沒有加上我們的人工智慧技術,他就叫掃地機,加了我們這個人工智慧技術,他就叫掃地機器人。這個作業系統先進就在於,我們把所有東西已經全部集成在裡面了,所以你接上這個作業系統,你們家任何一個電子產品就變成一個助理,智能的機器人。」
加速機器人的應用落地,正是iBot OS發布的意義所在。在工博會現場,小i展示了銀行專業服務機器人、娛樂機器人、社區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掃地機器人,這些植入iBotOS的機器人,可以在各行各業出任各種角色,為人類服務。
iBot OS的發布,使得這顆具有智能交互能力的「大腦」可以被嵌入到家用電器、車載、玩具、實體機器人等一切終端設備中,使之具備來自雲端的思考和智能交互的能力。
讓機器實現「七十二變」,在各種場景中為人類提供服務,這才是發展智慧機器人的本意。比如醫療上的微創手術機器人,教育類的考試機器人、學校裡的導引機器人,家政類的養老護理機器人,甚至一盞燈、一個毛絨玩具,一個鑰匙扣,都可以通過植入iBot OS,成為能聽懂人話,會思考,有情感、能與人類進行自然交互的有著各式各樣外形的「人」。
基於跨平臺的通用性,讓所有機器變成人,可以說,iBot OS系統抓住了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本質。
自然交互:打破「智能」瓶頸
如文章開頭所講,當前已經有不少電子產品具備了初步的智能功能,但啟動產品還需要用手來啟動,並不符合人類對於智慧機器人的期待。
iBot OS系統的另一大創新就是真正用語音去控制機器,亦可以通過手勢、甚至眼神等自然交互的方式去控制機器。 通過語音,每一個用戶都可以控制這個電子產品,在辦公室就可以通過微信語音命令它,在家則可以直接用語音進行控制。梅莉說:「就像預約了一個助手,在微信裡和你交互。比方設備壞了,他會說我壞了,你幫我挪動一下吧,他跟其他的不同就是你把他看成是個人,他有人工智慧技術在。
如小i機器人總裁朱頻頻所說,iBot OS整合了業界最為領先的自然語言理解、語音識別、語音合成、人臉識別和跟蹤、物體識別、體感交互、室內定位和導航視覺等多種智能人機互動能力。同時,還提供智能聊天、多種常用知識和應用(天氣、餐飲、股票等)、以及多種垂直領域的知識庫和語義庫。
小i機器人從2001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智慧機器人技術(即,機器人「大腦」部分)的研究和開發,在自然語言處理、語義分析與理解、知識工程、智能大數據等方面走在行業前列。2006年,小i從在線虛擬客服開始,以不斷創新的產品和服務體系,為超過1000家大中企業、幾十萬小企業及開發者提供服務,全球用戶已超過5億,能夠為廣大企業輸送來自雲端的類人智能交互能力。
對此,全球智慧機器人領銜分析師Tom Austin評價稱,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做智慧機器人技術,但實際應用方面,小i機器人實現的功能非常多,可排在國際前三。
雲端大腦:智能成長能力
所謂智能、所謂機器人,是需要不斷成長的,就好比我們人類從小到大的不斷成熟一樣。具備學習、成長能力,這也是我們對機器人的期待。
基於雲端獨創的知識管理和學習平臺,iBot OS可以讓機器人具有隨時學習、分享新的知識和語義理解的能力。朱頻頻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就如嬰孩一樣,這個系統可以讓機器人不斷「發育」,今天他能夠聽懂人話,自行走路,明天他可能就可以讀書、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才是機器人應該有的未來。
就以人臉識別功能來說,前不久,一則趙薇老公被「冒充」的新聞讓人們有點「談臉色變」。事情是這樣的:趙薇的老公黃有龍被告上法庭,原因竟是其司機靳某騙過公證處的人臉識別系統,以委託人的身份賣掉了趙薇家一處千萬的豪宅,而整個過程黃有龍並不知情,是遭人「冒充」。
這條新聞一下子讓「人臉識別」成為焦點,人臉識別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再次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人臉識別到底是不是高科技?人臉識別的技術不夠先進?
趙薇老公之所以被「冒充」,就是因為過去的人臉識別系統太靜態了,真正的智能人臉識別是動態的、是成長的。
基於iBot OS系統,可以對人臉跟蹤模塊跟蹤到的人臉進行識別,確定用戶的身份,以便後續進行針對性的個性化交互處理。甚至這一系統還可以進行情緒識別,以識別通過攝像頭捕捉到的人臉的情緒狀態,也可以根據用戶的對話信息,實時分析用戶的情緒狀態,調整機器人本身的對話策略。
前端識別之後,可以將信息直接上傳到,通過跟雲端平臺對接,賦予機器人大腦,使機器人具備思考功能,再結合後臺的動態、智能資料庫能力,從而確保人臉識別的可靠、安全。有了iBot OS系統,想必趙薇老公被「冒充」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總結:機器人智能雲端大腦推動萬物互聯
iBot OS系統是全球第一個能給所有的硬體--從單片機到人形機器,包括檯燈啊,毛絨玩具啊等等終端賦予大腦,同時,因為採取「雲+端」交互的能力,iBot OS系統可以不斷成長、發育,像一個真正的人一樣會不斷成熟。
2015年,是實體機器人元年,機器人比意料的更快的來到我們身邊。人類即將進入萬物互聯時代,萬物需要符合人類需求的天性,自然的交互取代不自然的交互,人類與物的溝通不再有障礙,這需要萬物都有一顆聰明的「大腦」,而這正是小i機器人成立十多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
作為引領行業發展的智慧機器人雲作業系統,iBot OS為龐大的終端製造商及開發者提供了機器人創新應用場景的能力支持。iBot OS的三重創新之下,也必然會推動中國智慧機器人產業的做大做強,推動智慧機器人的普及、智能時代的到來。
=================
讀者可以在百度百家、騰訊新聞、今日頭條、搜狐新聞、網易新聞、新浪博客、新浪微博等各大專欄查看李瀛寰的文章更新。
「李瀛寰」(ID:yinghuanlee),是覆蓋超過1000w人的Wemedia聯盟成員之一,2013年十佳自媒體、2014年年度最有影響力自媒體。
轉載、合作請聯繫微信:wkd772856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