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變成人」黑科技落地,小i機器人云端大腦 iBot OS實現三重創新

2021-02-25 李瀛寰

最近寰寰姐家裡來了一個小狗掃地機器人,的確智能。它會自動繞開障礙物,一路清掃。更重要的是,當它快沒電時,它自己會「走」到充電站,直接停靠充電。

但只可惜的是,小狗掃地機器人還不會「聽話」,不能用語音控制。我們更想要的未來場景其實是這樣的:當你覺得家裡不乾淨時,跟角落裡的掃地機說:「家裡有點兒髒?」掃地機立刻開始運作。

鑽進被窩前跟床頭燈打聲招呼「我該睡了」,燈就會自行熄滅。讓家用電器能夠聽懂「人話」,這樣過去只會出現了科幻電影裡的場景,如今已不再是夢想,黑科技正在落地。

11月6日,智慧機器人技術提供和平臺運營商——小i機器人,在第17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正式發布了創新性的智慧機器人雲作業系統(iBot OS),這是一款能賦予硬體終端「智能交互」能力的作業系統。只要植入該系統,從單片機到人形機器,所有的硬體終端都能變成智慧機器人,擁有一顆來自雲端的「大腦」。

當下,機器人產業正處於風口,從硬體層面來看,機器人硬體並不複雜,諸多企業都可以實現,但機器人的核心就是智能交互,這卻是軟體能力。這次小i機器人以15年的積累推出雲端大腦 iBotOS,能夠將一個普通的電子產品變成智慧機器人,實現真正的智能交互,這對推動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仔細剖析來看,iBot OS實現了跨平臺通用性、智能交互以及智能成長三重創新,這是對過去機器人產業的全新升級。




跨平臺通用性:把所有普通設備都變成智慧機器人

作為一個通用的機器人作業系統,iBot OS的最大價值在於,它能把一個普通設備變成智慧機器人。

iBot OS系統具備全面的跨平臺性和強大的硬體適配能力,不但可以獨立運行在單片機上,也兼容x86和Arm等主流硬體平臺,能夠橋接ROS、Linux、Windows和Android等各種作業系統。iBot OS可被廣泛應用於智慧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家電、智能汽車、智能醫療等眾多領域。

博覽會現場,小i機器人副總裁梅莉現場演示了裝載iBot OS系統的掃地機器人,她表示:「如果沒有加上我們的人工智慧技術,他就叫掃地機,加了我們這個人工智慧技術,他就叫掃地機器人。這個作業系統先進就在於,我們把所有東西已經全部集成在裡面了,所以你接上這個作業系統,你們家任何一個電子產品就變成一個助理,智能的機器人。」

加速機器人的應用落地,正是iBot OS發布的意義所在。在工博會現場,小i展示了銀行專業服務機器人、娛樂機器人、社區智能服務機器人、智能掃地機器人,這些植入iBotOS的機器人,可以在各行各業出任各種角色,為人類服務。

iBot OS的發布,使得這顆具有智能交互能力的「大腦」可以被嵌入到家用電器、車載、玩具、實體機器人等一切終端設備中,使之具備來自雲端的思考和智能交互的能力。

讓機器實現「七十二變」,在各種場景中為人類提供服務,這才是發展智慧機器人的本意。比如醫療上的微創手術機器人,教育類的考試機器人、學校裡的導引機器人,家政類的養老護理機器人,甚至一盞燈、一個毛絨玩具,一個鑰匙扣,都可以通過植入iBot OS,成為能聽懂人話,會思考,有情感、能與人類進行自然交互的有著各式各樣外形的「人」。

基於跨平臺的通用性,讓所有機器變成人,可以說,iBot OS系統抓住了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本質。


自然交互:打破「智能」瓶頸

如文章開頭所講,當前已經有不少電子產品具備了初步的智能功能,但啟動產品還需要用手來啟動,並不符合人類對於智慧機器人的期待。

iBot OS系統的另一大創新就是真正用語音去控制機器,亦可以通過手勢、甚至眼神等自然交互的方式去控制機器。 通過語音,每一個用戶都可以控制這個電子產品,在辦公室就可以通過微信語音命令它,在家則可以直接用語音進行控制。梅莉說:「就像預約了一個助手,在微信裡和你交互。比方設備壞了,他會說我壞了,你幫我挪動一下吧,他跟其他的不同就是你把他看成是個人,他有人工智慧技術在。

如小i機器人總裁朱頻頻所說,iBot OS整合了業界最為領先的自然語言理解、語音識別、語音合成、人臉識別和跟蹤、物體識別、體感交互、室內定位和導航視覺等多種智能人機互動能力。同時,還提供智能聊天、多種常用知識和應用(天氣、餐飲、股票等)、以及多種垂直領域的知識庫和語義庫。

小i機器人從2001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於智慧機器人技術(即,機器人「大腦」部分)的研究和開發,在自然語言處理、語義分析與理解、知識工程、智能大數據等方面走在行業前列。2006年,小i從在線虛擬客服開始,以不斷創新的產品和服務體系,為超過1000家大中企業、幾十萬小企業及開發者提供服務,全球用戶已超過5億,能夠為廣大企業輸送來自雲端的類人智能交互能力。

對此,全球智慧機器人領銜分析師Tom Austin評價稱,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做智慧機器人技術,但實際應用方面,小i機器人實現的功能非常多,可排在國際前三。

雲端大腦:智能成長能力

所謂智能、所謂機器人,是需要不斷成長的,就好比我們人類從小到大的不斷成熟一樣。具備學習、成長能力,這也是我們對機器人的期待。

基於雲端獨創的知識管理和學習平臺,iBot OS可以讓機器人具有隨時學習、分享新的知識和語義理解的能力。朱頻頻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就如嬰孩一樣,這個系統可以讓機器人不斷「發育」,今天他能夠聽懂人話,自行走路,明天他可能就可以讀書、表達自己的情感。

這才是機器人應該有的未來。

就以人臉識別功能來說,前不久,一則趙薇老公被「冒充」的新聞讓人們有點「談臉色變」。事情是這樣的:趙薇的老公黃有龍被告上法庭,原因竟是其司機靳某騙過公證處的人臉識別系統,以委託人的身份賣掉了趙薇家一處千萬的豪宅,而整個過程黃有龍並不知情,是遭人「冒充」。

這條新聞一下子讓「人臉識別」成為焦點,人臉識別的準確性和安全性,再次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人臉識別到底是不是高科技?人臉識別的技術不夠先進?

趙薇老公之所以被「冒充」,就是因為過去的人臉識別系統太靜態了,真正的智能人臉識別是動態的、是成長的。

基於iBot OS系統,可以對人臉跟蹤模塊跟蹤到的人臉進行識別,確定用戶的身份,以便後續進行針對性的個性化交互處理。甚至這一系統還可以進行情緒識別,以識別通過攝像頭捕捉到的人臉的情緒狀態,也可以根據用戶的對話信息,實時分析用戶的情緒狀態,調整機器人本身的對話策略。

前端識別之後,可以將信息直接上傳到,通過跟雲端平臺對接,賦予機器人大腦,使機器人具備思考功能,再結合後臺的動態、智能資料庫能力,從而確保人臉識別的可靠、安全。有了iBot OS系統,想必趙薇老公被「冒充」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就會大大降低。

總結:機器人智能雲端大腦推動萬物互聯

iBot OS系統是全球第一個能給所有的硬體--從單片機到人形機器,包括檯燈啊,毛絨玩具啊等等終端賦予大腦,同時,因為採取「雲+端」交互的能力,iBot OS系統可以不斷成長、發育,像一個真正的人一樣會不斷成熟。

2015年,是實體機器人元年,機器人比意料的更快的來到我們身邊。人類即將進入萬物互聯時代,萬物需要符合人類需求的天性,自然的交互取代不自然的交互,人類與物的溝通不再有障礙,這需要萬物都有一顆聰明的「大腦」,而這正是小i機器人成立十多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

作為引領行業發展的智慧機器人雲作業系統,iBot OS為龐大的終端製造商及開發者提供了機器人創新應用場景的能力支持。iBot OS的三重創新之下,也必然會推動中國智慧機器人產業的做大做強,推動智慧機器人的普及、智能時代的到來。

=================

讀者可以在百度百家、騰訊新聞、今日頭條、搜狐新聞、網易新聞、新浪博客、新浪微博等各大專欄查看李瀛寰的文章更新。

「李瀛寰」(ID:yinghuanlee),是覆蓋超過1000w人的Wemedia聯盟成員之一,2013年十佳自媒體、2014年年度最有影響力自媒體。

轉載、合作請聯繫微信:wkd772856958


相關焦點

  • 乾貨滿滿丨一文回顧小i機器人2020 WAIC高光時刻
    備受關注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已於7月11日在上海圓滿落幕,大會首次採用了「雲端峰會」的模式,實現了「百臺同播、千網同發、億人同觀」。本屆大會匯聚了諾貝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中外院士以及百度、騰訊、特斯拉、小i機器人等國內外龍頭企業的550多位嘉賓參會,共商人工智慧賦能全球治理,建設共同家園。
  • 十大最令人期待的黑科技,機器女僕要嗎?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黑科技,有些簡直讓人不敢相信!那麼,下面這些未來最讓人期待的黑科技,你知道幾個呢?
  • 向蘋果索賠100億,小i機器人的8年馬拉松訴訟
    「Siri竊取了小i機器人的技術」,「美國頂級科技企業蘋果公然抄襲中國」,「蘋果在中國將面臨禁售和斷供」,這些標語近日層出不窮,而且竟然都有了成真的可能。中國法院曾3次審判牽涉其中的智慧財產權案,其中兩次審判都入選了年度案件。最後,最高法甚至啟動了鮮少啟動的審判監督程序再審,來最終對判決糾正。
  • @所有人,小i機器人新版官網上線啦!
    為進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全面展現小i機器人「小我利他」企業文化內涵,打造一站式客戶服務的良好體驗和豐富的產品場景展示,小i機器人新版官網(www.xiaoicom)正式上線啦!  接下來小i就從內容服務、資訊動態、產品體驗三大升級亮點出發,與您一起開啟新版官網的體驗之旅!
  • 【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來襲】石黑浩最佳機器女主角+DARPA挑戰賽冠軍機器人領銜
    人工智慧方面,值得關注的分論壇有兩個,分別是由鄭南寧院士和KevinLynch教授聯合主持的機器人智能感知與先進控制分論壇、以及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李德毅院士做開場報告的人工智慧開啟機器人新紀元分論壇。
  • 機器紀元丨 機器人是人類價值的延續
    機器人呆滯的機械外形與靈巧的工作形態形成趣味反差,而劇照略顯壓抑的黑白色處理又讓人預測影片並非簡單的「人機和諧」劇情。實際上,這種頗具深意的刻意處理是正是主創的巧思,以此暗示這部科幻巨製背後的人文反思與創新。
  • 口腔市場激增至萬億規模,「微雲人工智慧」用雲端大腦和機器人改進...
    36氪近期接觸的「微雲人工智慧」,是一家以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的醫療智能公司,擁有自己的雲端大腦決策系統和智慧機器人末端,以及智能工廠,為世界範圍內的醫生和患者提供數位化牙科工業全系解決方案,致力於構築數位化牙科產業生態鏈。
  • 當《星球大戰》裡的機器人走進我們的生活 | A.I.+機器人分論壇
    並表示希望通過這樣一次行業集中論壇,聚焦機器人產業鏈上下遊連接,推動更多機器人領域企業實現業務創新升級,打造一個機器人技術產業和商業交流的平臺。對機器人市場發展的趨勢和機遇了展開深入交流,共同探討未來人工智慧發展大勢,並針對人工智慧發展、機器人落地應用如何逐漸落實到細分領域,智能家居,兒童教育,商用領域等焦點問題進行了解讀、分享。
  • 博世的雲端電池究竟是什麼黑科技?
    博世的雲端電池究竟是什麼黑科技?X依然科技十足,比如與博世合作開發的雲端電池技術。由丁磊先生創辦的華人運通公司,是一家專注於未來智能交通產業的創新型出行科技公司,成員來自於傳統汽車、IT網際網路、大型國際供應商、國際研究機構等22個行業,碩博佔比將近65%。從創始團隊到底層研發,再到展現給外界的技術實力,華人運通都是頂流,而與博世的合作,也讓外界對高合HiPhi X有了更多期待。
  • 挺進雲端AI訓練&推理雙賽道!獨家對話燧原科技COO張亞林:揭秘超高...
    成立18個月推出其首款雲端訓練產品 「雲燧T10」及軟體全棧「馭算」,今年9月宣布「雲燧T10」落地商用,如今首款雲端推理產品正式量產發布。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不可能做到如此迅速,況且燧原科技最先選擇的雲端AI訓練晶片,還是AI晶片領域公認的最難的「山頭」。
  • 挺進雲端AI訓練&推理雙賽道,獨家對話燧原科技COO張亞林:揭秘超高...
    作者 | 國仁 心緣編輯 | 漠影智東西12月21日報導,剛剛,燧原科技推出首款雲端推理計算卡「雲燧i10」及推理引擎「鑑算TopsInference」。成立18個月推出其首款雲端訓練產品 「雲燧T10」及軟體全棧「馭算」,今年9月宣布「雲燧T10」落地商用,如今首款雲端推理產品正式量產發布。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不可能做到如此迅速,況且燧原科技最先選擇的雲端AI訓練晶片,還是AI晶片領域公認的最難的「山頭」。
  • ​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深圳開幕 高文院士:城市大腦2.0可...
    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雷鋒網聯合承辦,鵬城實驗室、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峰會一直致力於打造國內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跨界最廣的學術、工業和投資平臺。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 高文在題為《城市大腦2.0-邊端雲處理分工的人工智慧賦能系統》的報告中,談到了以云為中心的城市大腦1.0及其現狀。
  • 國內AI龍頭對話「機器人司令」:人工智慧是對大腦的延展
    11月4日,在廣東舉辦的2020企業創新生態圈大會上,雲從科技創始人周曦與波士頓動力創始人馬克·雷波特現場展開了一場深度對話,闡述了他們眼中周曦指出,雲從所做的正是探尋一種方法讓人的體力、經驗、時間得到釋放,也就是把大腦的邏輯重編一遍,讓機器獲得感知、認知和知識,幫助人類做出決策。
  • 百度把黑科技發布會開到央視,主持人連連感嘆:文科生都看懂了
    小度助手、百度大腦,紛紛邁入6.0時代。這就是「萬物智能——百度世界2020」大會的精彩看點。而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百度還和央視新聞首次合作「組CP」,在1000平方米、全部以屏幕搭建的演播室來了一場黑科技的超級科普。話不多說,一起一文看盡百度世界2020大會展現的最新黑科技進展。
  • 除了大白,《超能》還有黑科技
    例如,一些學生在開發新一代汽車車門把手的原型,這種把手可以從光滑表面變成凸凹不平的表面,避免迎面而來的自行車撞上車門。作為人與機器連接方式之一,這麼多年也一直在科學界被不斷探索。項目希望通過大腦來控制飛行器,以讓更多的人能夠飛行,現在這個項目已經取得巨大進展。飛行員的腦電波被帽子上的電極所測量,當飛行員有明確的控制命令腦電波,被腦機接口讀出而發出命令。
  • 藍芯科技談機器人視覺
    移動機器人通過搭載Eagle可採集環境三維空間信息,再通過算法幫助機器人實現無標識化室內導航,即「3D視覺導航」。除了導航,Eagle還將提高機器人的避障性能。可以說,Eagle系列的研發重點是實現移動機器人的「腿眼協同」。WuKong系列是藍芯科技基於結構光技術自研的3D視覺傳感器,同樣包含了軟硬體部分。
  • 燧原科技發布首款人工智慧推理產品——「雲燧(R)i10」
    上海2020年12月21日 /美通社/ -- 燧原科技今日發布首款人工智慧推理產品 「雲燧i10」。這是一款面向雲端數據中心的高性能推理卡。雲燧i10是單槽位標準卡,支持PCIe 4.0,FP32算力達到17.6TFLOPS,BF16/FP16算力70.4TFLOPS。
  • 箱式倉儲機器人 智慧物流時代的新主角 ——專訪深圳市海柔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宇奇
    至10月份,陳宇奇團隊在CeMAT展會上接觸到多層穿梭車和箱式自動化立體倉庫(miniload)解決方案,突發靈感,想到結合移動式貨架機器人和箱式立體庫,形成箱式移動機器人,即把Kiva和多穿結合起來,以料箱到人的方式替代貨到人。在陳宇奇的記憶中,他們當時的想法是將搬運貨架的Kiva的顆粒度優化至更細,「從搬運貨架變成搬運箱子,」他說,「從理論上看,整套系統的效率也會變得更高」。
  • 武漢灝存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熊鵬航:一個手勢實現遠程控制
    武漢灝存科技有限公司的這項技術,除了可以讓市民獲得更逼真的遊戲娛樂體驗外,還可能廣泛應用在AR/VR/MR、醫療仿真、機器人、無人機、智能穿戴等領域。總結教訓創業再出發在創立灝存科技前,熊鵬航先後就職於雷諾集團和東風雷諾信息技術部,他利用下班和周末的私人時間,和幾個小夥伴們進行語音控制、手勢識別等人工智慧領域的開發。
  • 5G加速度,技術融合是產業創新的核心技術推動力丨i黑馬聯合寬帶...
    晨山資本合伙人王志颺在主題分享中表示,5G將開啟萬物智聯的代際革命,是未來5年最大的技術變化和創新熱點。過去20年裡,技術解決了人與人連接的問題,人們的吃穿住用行被高度數位化和線上化;而工業、金融、城市、能源等產值規模巨大的傳統產業領域,被新技術改造得相對較少,「只要有1%的效率提升都會產生千億級別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