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紀元丨 機器人是人類價值的延續

2021-02-13 大風投資

由好萊塢多棲明星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主演的科幻片《機器紀元》將於近日公映,影片今日曝光一組主題為「機器人的私密」黑白劇照,一步步展示了影片中機器人從工廠車間的工作檯上的零碎部件到「類人」的完整形態,從櫥窗擺設到深入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全過程。機器人呆滯的機械外形與靈巧的工作形態形成趣味反差,而劇照略顯壓抑的黑白色處理又讓人預測影片並非簡單的「人機和諧」劇情。實際上,這種頗具深意的刻意處理是正是主創的巧思,以此暗示這部科幻巨製背後的人文反思與創新。
《超體》是對人類大腦的開發,《機器紀元》是人對機器人的依賴

科幻片向來的一大主題就是探尋人類社會更高效的運轉可能性,最常見的手法是開拓人類自身的潛能,提高人作為勞動力的技能和工作效率。有一種常用的科幻理論是說人類現在的大腦使用率不過10%,還剩90%的潛能未開發利用,那麼通過開發剩下的未被開墾的90%大腦,讓大腦使用率達到20%、30%甚至100%,人類將變得無比強大,這成為提高社會運轉效率的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此類電影的代表作就是今年剛上映的呂克·貝松新作《超體》。然而,這種人類大腦使用率只有10%的科幻預設早已被科學家證實是荒謬之言,所以,電影創作者們又升級科幻設置,想到了將肉體脆弱的人與堅不可摧的機器相結合,拍出了《機械戰警》,機械的堅韌性與人類的智力相結合,提高人類的工作效率。但科學再次給出了否定的答案,「機械戰警」沒有存活的可能性,最終只能指向最具可實現性的方案——智慧機器人。

從庫布裡克1968的影史經典《2001太空漫遊》到雷德利·斯科特1982年的科幻聖經《銀翼殺手》,無一不是以機器人協助人類社會的運轉。跟前人們的名作一樣,《機器紀元》也認同人類社會的未來運轉需要機器人的協助,只不過《機器紀元》走得更遠了一步。《2001太空漫遊》裡,機器人是輔助人類進行宇宙作業的高端工具;《銀翼殺手》裡,機器人被隔離在外世界從事奴隸的勞動、危險的探險工作及其他星球的殖民任務。這些科幻大作裡,機器人還是一個被「異化」的身份,只從事特定的任務;到《機器紀元》,機器人已經完全融入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幾乎與人類有同等的「公民」身份。劇照中,機器人散布在大街小巷裡,生活在各家各戶的屋企中,他們在病房把病榻上的少婦照顧得安適舒心,在泳池裡輔助嬰兒安全遊泳戲水,在郊外工廠協助社會生產……《機器紀元》明確指出未來的人類社會對機器人的極大依賴性。

《星際穿越》去外太空探索,《機器紀元》在地球開拓新大陸

除了對人類社會提高運轉效率的探索外,科幻片還有一大主題是關於人類空間的延拓。具有開拓精神的人類先鋒們不安於已經棲居太久的大陸,他們不斷地想跳出自己已知的小空間,去探尋更廣闊的未知時空;於是,當現代天文學的發展已經證實在地球之外還有更逛過的無限宇宙空間以及可能性之後,開發外太空就成為您科幻探險片的流行主題。

從丹尼·鮑爾2007年的《太陽浩劫》到近期將於國內公映的克里斯多福·諾蘭最新科幻片《星際穿越》,無一不是勇敢的地球人踏上漫漫宇宙探索路。然而,《機器紀元》卻跳出窠臼,並未通過開發外太空去延拓人類生存空間,高度智能化的機器人通過自己的探尋,挖掘出適合生存的新大陸。這批機器人突破了設定在自身程序裡的「不能自我修復」原則,變成了主宰自己存亡命運的新型高級智慧機器人,他們在這個地球上開拓了新的生存空間,探尋到了屬於自己的世外桃源——一個遠離人類社會的新大陸。

跳出《我,機器人》的「人機敵對」,揭示「機器人是人類價值的延續」

從終極意義上來說,幾乎所有的科幻電影最終的目標指向都是人類價值傳承的問題。在《機器紀元》之前,幾乎所有的科幻片裡,機器人與人類不是敵對的關係,就是主僕的等級關係,最多是平行的共存關係。在科幻名作《我,機器人》裡,機器人與人類的關係更是跨越了三個階段,從一開始的主僕等級關係,到後來其一個突出者叛變轉而變成敵對關係,最終誤會解除,變成人機分離、井水不犯河水的平行共存關係。

在《機器紀元》裡,人機關係以及對機器人的存在價值的認知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機器人既不是人類的機械奴隸,也不是人類的假想敵,更不是與人類身份對等的平行共生者;從人類價值傳承的宏觀角度而言,以上的傳統思維不免鼠目寸光,《機器紀元》給出了一個極具創新性又高瞻遠矚的答案:機器人是人類價值的延續。這一思維創新博得了歐美評論界的一致稱讚,它可謂機器人科幻片的一大進步。這種先鋒思維不但拓展了科幻電影的價值維度,而且初步建構了一個更具未來啟發性的世界觀。

相關焦點

  • 專訪《機器紀元》導演:未來機器人眼中的人類, 就像現在人類眼中的動物
    《博客天下》:你拍《機器紀元》的契機是什麼?滿意最終的呈現嗎?有沒有遺憾?加貝:我想拍一部與眾不同的人工智慧電影—講述人類自身的價值觀、進化史以及未來境遇。《機器紀元》不僅有機器人,也有人文哲學思考,我比較滿意,但也有遺憾,我們沒有在中國廣袤的沙漠和高樓林立的城市裡取景,希望以後有機會補上吧。
  • 《機器紀元》曝"機器人的私密"劇照,人機戀顛覆科幻經典
    跟前人們的名作一樣,《機器紀元》也認同人類社會的未來運轉需要機器人的協助,只不過《機器紀元》走得更遠了一步。《2001太空漫遊》裡,機器人是輔助人類進行宇宙作業的高端工具;《銀翼殺手》裡,機器人被隔離在外世界從事奴隸的勞動、危險的探險工作及其他星球的殖民任務。
  • 機器紀元 Autómata (2014)
    類型: 科幻 / 驚悚製片國家/地區: 西班牙 / 保加利亞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4-11-28(中國大陸) / 2014-10-10(美國)片長: 93分鐘(中國大陸) / 109分鐘(美國)又名: 奧圖瑪塔(臺) / 機器軍團 / 機械軍團 / Automata機器紀元的劇情簡介 · · · · · ·  21世紀中葉,地球環境遭到巨大的破壞
  • 《機器紀元》開啟全新科幻大片時代!
    好萊塢巨星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主演的科幻巨製《機器紀元》今日(11月28日)登陸全國各大院線,成為今年內地銀幕最後一道科幻大餐,究竟獲得差評還是好評
  • 【新片推薦】關於《機器紀元》你還不知道的13件事!
    ▌《機器紀元》13個你不知道的幕後故事「人機共存」的社會形態催生出一個新的種群——人機一體的「人機共生」生物,人類和機器人共生在同一個身體中,化身生物機械。2.科幻片《機器紀元》中展現了「人類的黃昏 機器的黎明」,而機器人的黎明正是來自於擁有了自主情感意識。3.
  • 【搶票】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機器紀元》28日上映 微信搶票提前開始!
    現在開始,添加奧斯卡影城官微,參加微信互動答題,即有機會搶到上映首日《機器紀元》影票!今年最後一部進口大片,千萬別錯過!本片由西班牙鬼才導演加貝·伊班內茲潛心執導,講述了30年後的地球上,人類對資源的貪婪攫取遭遇反噬,最終走上了衰敗之路,「人類黃昏」不可避免地降臨,然而,人類的這一危機卻給另一群體帶來了希望——機器人們迎來了屬於他們的「機器人的黎明」。人類和機器人矛盾共存的特殊社會形態使得一場潛伏的種群大戰一觸即發。
  • 班德拉斯:多面"佐羅"登陸中國 《敢死隊3》後開創《機器紀元》
    暨在《敢死隊3》中「賣萌」之後,安東尼奧·班德拉斯獨挑大量的《機器紀元》將於近日引進。
  • 尼爾機械紀元遊戲測評
    真的爭議太大,尤其是在四吧,喜歡的覺得神作,不喜歡的覺得垃圾,最後在地平線零之曙光和尼爾猶豫,最後不情願還是選了尼爾(不是那個甲級戰犯 狗頭),雖然怕被噴,但我還是認為尼爾機械紀元是款好遊戲……尼爾最大的敗筆是它有很多內容沒有劇情開發,比如晶片的配法,pod程序的應用,武器升級後技能的變化,劍技的組合,戰鬥的方式……導致很多人只關注劇情和音樂,純粹的當作角色扮演玩,甚至有人開極簡跑地圖看劇情
  • 【11月28日排片】《機器紀元》2014最後一部科幻巨製 開啟跨物種激情戀曲
    11月28號排片 影片名稱時間放映廳點映:《機器紀元》/《撒嬌女人最好命》/《狂怒》/《馬達加斯加的企鵝》/《星際穿越》/VIP專屬 20:00 土豪廳《撒嬌女人最好命》19:20二號廳《機器紀元》
  • 尼爾機械紀元
    《尼爾:機械紀元》故事背景設定在遙遠的未來,講述在被摧毀的地球上由人類的敵人外星人派來的機械生命體與人類方派出的人造人"尤爾哈"部隊進行戰鬥的故事 。遊戲進入中期之後,很多機器人都在模仿人類生活,但是這樣的行為真的有意義嗎?原始的生存欲望促使著人類發展,機器人模仿人類行為,產生愛情、養育後代這是對生的欲望,但是機器人作為機器,是近乎永生的存在。人類卻不得不面對衰老直至生命終結,機器人沒有生死的界限,也就無所謂了發展,而這一切究竟想表達什麼?似乎每個人都有他自己心中的答案。
  • 《真實的人類》:人製造了機器,最終卻不如機器
    待大量智能AI批量生產時,人類與機器人共存,活得卻不如機器人。《真實的人類》裡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究竟是機器人人類化,還是人類機器化?一、機器人類化,人類卻機器化大衛是科學家,因為妻子患病,他發明了五款具備獨立意識的機器人陪伴孩子萊昂成長。
  • 機器人與人類的未來,攜手前行還是反目成仇?
    他的一對兒女為父親提供了一個機器人來照料他的日常生活。弗蘭克一開始無法接受這個冷冰冰的機器人,在經歷了初期的磨合後,弗蘭克和機器人慢慢變成了好朋友。為了贏得圖書管理員詹妮弗的好感,機器人跟著弗蘭克為愛上演了一出奇案。
  •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主演的科幻片《機器紀元》搶票活動開始咯!
    這位曾經搭檔過安吉麗娜·朱莉、詹妮弗·康納利、麥當娜等等絕世佳人的西班牙男子,最後卻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搞ji~不是基佬的ji不是家畜的ji而是機器人的機!不為什麼,真愛!就是這麼任性!2044年,又是一個如《星際穿越》般末日的到來,而承載著全人類最後希望的支柱卻是機器人。
  • 為了成為人類,機器人安德魯用了二百年|美國電影《機器管家》
    在《雙百人》中,機器人學三大定律的理論也貫穿小說始終。電影《機器管家》中機器人安德魯首次亮相時的自我介紹也提到了這三大定律。機器人學三大定律的內容是: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   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三、在不違背第一法則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 《機器管家》機器人與人
    機器人管家這部電影,個人以為可以分兩部分看,第一部分作為相關題材,藉機器人之口導出機器人法則作為對阿西莫夫的致敬(不說致敬,認可是有的)。第二部分通過幾代人與機器人安德魯的相處(潛移默化,細微處的變化)逐漸發展演變成機器人安德魯想要作為一個被認可的人類而直面生死。(「思考自由,想要自由」,自由似乎就是安德魯一切變化的開始),從「換代升級」到「徹頭徹尾」。
  • 機器人進化史:人類作為造物主的驕傲和恐懼
    經過了工業革命的薰陶、電影的問世,20世紀初期科幻作品進入到了第一個黃金時代,冷冰冰的機器充斥其中,各路作品中恨不能把血肉之軀的人類全都刪除,只剩下機器。        在20世紀30年代之後開始的科幻「黃金時代」中,有關機器人的科幻作品日益增多,期間的機器人可是真正意義的「人形鋼鐵」。
  • 《機器管家》你好,機器人
    聽April Rain 的《One Is Glade To Be Service 》,被裡面《機器管家》的節選對話打動。看完了電影,又在瀏覽器搜索看了幾篇影評。影評中我更認同的是《變人》這篇影評,另一篇影評中提到片名Bicentennial Man(機器管家)應該作「兩百歲的人」更好。但我並不這麼認為,可能是因為我更理性一點也不浪漫吧。
  • 推薦一款遊戲《尼爾機械紀元》
    《NieR:Automata》講述了機器人 2B、9S 和 A2 的故事,以及他們為奪回遭強大機械生命體佔領、由機器驅動的反烏託邦而進行的戰鬥
  • 【今日上映】地球危機《壞姐姐》《撒嬌女人》尤物四起,人類的《推拿》感動上蒼最後進入《機器紀元》(為了串題目也是蠻拼的……)
    《機器紀元》上映日期:2014-11-28導演:加貝·伊班內茲主演: 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 迪倫·麥克德莫特 / 梅蘭尼·格裡菲斯適合人群:科幻迷 驚悚片愛好者推薦指數:三星半【《機器紀元》簡介】  21世紀中葉,地球環境遭到巨大的破壞,人類文明和信仰不可遏止地崩塌。
  • 機器人代替人類並沒有那麼鞏怖
    機器人代替人類並沒有那麼鞏怖昨天的那篇文章,指出了在未來可能大多數人的工作都會被機器人代替,大多數人也將失去某種程度上的「經濟價值」。 不可否認的,在未來,由於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提升,當機器人學會了深度學習之後,具有比當前人類更為完善的運作流程,但畢竟機器人還是由人設計、製造出來的,暫時很難達到失控的階段,更多意義上來說,機器人應該是作為人類的輔助或者朋友,幫助人類提升社會生產的效率,為人類創造更好的生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