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人類》:人製造了機器,最終卻不如機器

2020-12-19 不下王雖不下姜

如果一個身材窈窕、膚白貌美,又不會抗拒你一切要求的女機器人與你共處一室,你會選擇享受當下嗎?;如果一個身體強壯、能入廚房又懂你的男機器人與你同住屋簷下,你會動心嗎?

大部分人面對這種問題的時候,心裡都住著一個天使一個惡魔。

機器人本是人類為了生活方便製造出來的,最終卻控制了我們的內心,喚醒我們的邪念。相比完美的人工智慧,人類所展現出人性的缺陷和道德汙點,讓我們再次反思,人類走向何方?

《真實的人類》講述的是未來科技世界,人類與機器人的矛盾衝突。男主角霍金斯購入一臺人工智慧女性機器人,起名安妮塔,用來分擔女主角的家務勞動。一天晚上女主人外出出差,男主角禁不住誘惑與家裡的女機器人發生關係。而另一邊彼得因為沒時間照顧受傷的女朋友吉爾,租賃了一款名為西蒙的家用男性機器人。西蒙把吉爾照顧地無微不至,長久的陪伴讓吉爾愈發覺得男朋友沒有半分用處,便向男朋友彼得提出分手。彼得崩潰大喊:「我是人,人不可能完美。」

人類本身就不完美,卻追求完美,製造出酷似人類的完美機器人。待大量智能AI批量生產時,人類與機器人共存,活得卻不如機器人。《真實的人類》裡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究竟是機器人人類化,還是人類機器化?

一、機器人類化,人類卻機器化

大衛是科學家,因為妻子患病,他發明了五款具備獨立意識的機器人陪伴孩子萊昂成長。而安妮塔就是其中一款,後來大衛死亡,有組織想趁機搶走五款高級機器人。他們最後被逼走散,安妮塔被一家機器人公司回收清除數據,重新放入市場。

在愈加繁忙的人類中,機器人代替了不少低級勞動工作,洗碗、做飯、陪孩子等。霍金斯的妻子蘿拉因為工作繁忙,很少有時間在家照顧小孩,機器人安妮塔每天都負責做飯給孩子,照顧孩子的起居。有一次蘿拉的小女兒一個人在家,因為害怕孤獨,小女兒一把抱住了機器人安妮塔,而安妮塔被女主人蘿拉設定沒有主人的允許不許接觸小女兒。小女兒倔強地撒嬌,抱住安妮塔不放手,要求安妮塔抱抱她,安妮塔最後越過程序設定抱住小女兒。

《真實的人類》導演用這一幕來諷刺我們人類機器化。

人類一直站在上帝的視角指揮機器人做事,在人類眼裡機器人就是奴隸,天生應該服從於人類,殊不知最冷漠的就是人類本身。機器人尚懂得陪伴,懂得安撫人心,懂得愛家庭,而人類在現代生活中每天循規蹈矩,快節奏地趕日子,我們漸漸地忘了怎麼愛一個人,怎麼處理好家長裡短。

有人說手機作為我們器官的延伸,使我們看得更遠,聽得更多,手機的普及已經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吃飯要看著手機裡的下飯綜藝,睡前要躺著刷會抖音,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翻翻手機的朋友圈。

有些家長一回到家就躺在沙發上玩起手機,在他們眼裡,手機就是娛樂放鬆的最好介質。而孩子在一邊自娛自樂,似乎與這個家庭毫無關係。自從有了手機,我們再也回不到以前吃完晚飯,搬張椅子坐在門口看著星星聽父母講述這個世界的神奇。

隨著科技的進步,就連講故事都有智能終端代替了。家庭裡少了一份熱鬧,人與人之間隔著一部手機。

我們把機器不斷地設計得更加智能、更加人性化,慢慢地,機器在代替我們生活,機器在努力創造家庭氛圍,機器融入了人類的倫理。而我們人類卻漸漸成為被機器束縛,不帶手機出門會慌得很,僅有的休息時間也給了手機。

二、機器比人心更有情

性格潑辣、叛逆,長得最漂亮的尼絲卡也是五款機器人之一。尼絲卡為了隱藏身份混入一家夜店成為性愛機器人。本來平靜的生活被一位老頭打破了,老頭要求尼絲卡裝成單純小姑娘掙扎,換取自己徵服的快感。尼絲卡拒絕了這侮辱的要求,老頭憤怒地掐著尼絲卡的脖子說:「老子付了一百英鎊,老子叫你做什麼就做什麼。」尼絲卡再也裝不下去,一把推倒老頭跑了。

當機器人有了和人類一樣的意識,他們便和我們人類一樣,懂得相互幫忙,懂得怎麼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

尼絲卡逃跑後,混進地下黑拳場所,裡面是人類骯髒的地方。這裡面,人類是絕對的上帝,人類把生活中的怨氣、苦惱通通發洩在機器人身上,他們毆打機器人獲得快樂,可憐的機器人卻只能按照程序的設定說著恭維的話。尼絲卡不忍心看著機器人受苦,將他們都安樂死了。

世上僅有的五款獨立意識機器人在人類社會中戰戰兢兢地偽裝身份,他們知道很多科學家在試圖找出他們身上的具有獨立意識秘密,這可是一個價值連城的秘密。

弗萊德也是其中五款機器人的一位,他被一位博士發現,博士企圖說服弗萊德聯手一起找到其他獨立意識機器人解開大衛在他們身上隱藏的代碼,從而顛覆世界。弗萊德拒絕了:「人性的局限性在於人類的思維不能理解,他們的造物會超越他們的本身。」

弗萊德雖然認識到人類行為雖然不能超越機器人,但是人性的卑劣卻能大到無法想像的地步。博士利用機器人之間的相互團結的特點活捉了五位機器人,並把他們的大腦連接在一起,博士在得手隱藏代碼後為了消滅一切證據決定銷毀五款機器人。

當然導演只是把人性的部分缺陷放大,人性的自私、貪婪在博士個體的身上展現地淋漓盡致。馬克思說過共性寓於個性之中,《真實的人類》旨在反映人性的真實,導演只是把人性缺陷的共性放在博士個體身上。

人類造就機器人,賦予機器人記憶與意識,賦予機器人不同的性格,賦予機器人人性的溫情。最終機器人的感情甚至比我們人類更細膩、更深厚。

韓國新出的現實喜劇《我的女友是Siri》,講述的就是男性寧願與智慧型手機siri談戀愛甚至為了siri出軌,既好笑又諷刺。在男人的心裡,siri比老婆還要體貼,還會哄人。因為人工智慧從來不會忤逆主人的意思,從來不會嫌棄主人是否貧窮,從來不會貪婪。

《真實的人類》《我的女友是siri》中反映的機器人都有共同的特點,機器人比人類更懂得情趣生活。

結語:回到開頭問的問題,問題的答案不重要,問題的本質才是根源。加拿大學者麥克盧漢「媒介即是訊息」,手機成為新一代媒介改變了我們的思考習慣和思維方式。當智能機器滲入人類社會中,影響我們的價值判斷甚至感情取向,我們慢慢地離不開機器。機器代替著人類生活,替代人類享受生活的溫暖。如果每個人都是一回到家就有機器人做好的飯菜,廚房將失去了以往的家庭煙火味,孩子們再也不知道什麼是媽媽的味道;如果每一天一回到家,家裡都是被打掃得乾乾淨淨的,一家人便失去了一起打掃收拾過節的樂趣。

《真實的人類》裡有一段臺詞我很喜歡。

人類:「你害怕死亡嗎?」

機器人:「不害怕。」

人類:「那你不是活著,只能是存在。」

機器人雖然很完美,從來不出錯,但是人類擁有自主選擇活著的姿態的權利。人類還有熱愛的事情需要去做,還有愛的人需要去保護,還有喜歡的地方要和喜歡的人去看,這是機器無法代替我們完成的。我們必須要從科技的誘惑中解放自己的本性,活著就該做活著該做的事情。

相關焦點

  • 龍珠:人類比賽亞人還強,蓋洛博士製造人造人,布瑪製造時光機器
    龍珠中,因為拉蒂茲的出現,大家都知道人類的戰鬥力基本只有5左右。在龍珠這樣的動漫當中屬於戰五渣。但是大家有可能不知道,人類其實比賽亞人還強,雖然人類沒有超強的戰鬥力和賽亞人賽亞人,但是卻擁有超高的智慧,可以通過自己的智慧製造出一些能和賽亞人對抗的強大存在。
  • 現代的悖論:機器與人類關係
    人類自古的歷史一直無法擺脫自然災難的詛咒。如果說古代危害人類生存的主要是天災,那麼在現代,滅絕人類生存的則主要是人禍。 當人類自以為從此可以超越自然災難的時候,卻一次次地陷入自己製造的災難之中。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萬人在各種工業災難中喪生。
  • AI與人類都不能錯過的藝術展——機器不孤單
    展覽「機器不孤單」延續著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CAC)一直以來對技術問題的探索,並把機器的定義拓展為系統、關係、網絡——自然世界和人類社會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運行方式
  • 機器紀元丨 機器人是人類價值的延續
    機器人呆滯的機械外形與靈巧的工作形態形成趣味反差,而劇照略顯壓抑的黑白色處理又讓人預測影片並非簡單的「人機和諧」劇情。實際上,這種頗具深意的刻意處理是正是主創的巧思,以此暗示這部科幻巨製背後的人文反思與創新。
  • 為了成為人類,機器人安德魯用了二百年|美國電影《機器管家》
    作為唯一一位擁有「正電子徑路和模擬神經束」的機器人,安德魯.馬丁從家務機器人到擁有創造性,獨立自由的機器人,由普通機器人到製造人體器官造福人類的機器人,為了成為真正的人類,安德魯從表面到內在,一步步向真正的「人」靠攏。
  • 「不要再問時光機可不可以製造」,盤點物理學家們的時間機器
    看過《哆啦A夢》等科幻作品的人,肯定會對時光機感到著迷,期盼有一天能使用這種機器進行時間旅行。然而不僅是民間,在物理學界也對時光機是否能製造出來產生爭議。今天小編就來盤點科學家們認為的那些時間機器的製造方法。1.預測未來的時光機2013年4月,伊朗科學家阿里·拉茲希宣稱自己發明出時光機,並已經在伊朗官方機構戰略發明中心註冊專利。
  • 思維與機器: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的哲學推論,人腦無限超越機器
    哥德爾指的是一種形式系統,其中某些真實的表述是無法證明的,圖靈證明了人們可以想像的「計算機器」無法計算某個函數的值。由於他對可計算性概念的分析,圖靈的情況不受形式系統選擇的限制,因此是絕對的。現在,一般來說,由於圖靈的工作為計算機科學奠定了基礎,並最終導致了第一臺計算機的建立,人們可以問關於計算機的數學能力:它們證明數學定理的「能力」的限制是什麼?一些思想家,如約翰·盧卡斯和著名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他是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相信哥德爾和圖靈的工作以數學精度證明了人類的思維「無限超越機器」。
  • 贈書|苦苦探索400年,為什麼人類還是無法做出真正的機器「人」?
    人類文明中的「機器人情結」印象中,機器人,是科幻電影和未來世界中不可或缺的迷人元素。比如說,《剪刀手愛德華》《人工智慧》《愛、死亡和機器人》《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等塑造的機器人形象,給無數人帶來感動和驚喜。
  • 《機器管家》機器管家觀後感
    男主人及其細心的看出了他的個性並返回製造公司詢問其他機器是否也與安德魯有同樣的感受 而製造商卻認為這是一個極不正常的產品,並認為男主人是想要勒索一筆賠償之類的! 這像極了社會給人類的定義,如何是正確,怎樣又是不符合常理!
  • 機器視覺產業深度報告:5G工業的「眼睛」
    報告摘要:一、機器視覺:5G工業時代,智能製造的關鍵機器視覺是通過光學裝置和非接觸式的傳感器,自動地接受和處理一個真實物體的圖像,以獲得所需信息或 用於控制機器人運動的裝置。5G賦能機器視覺長遠發展,開啟工業互聯重要紀元:工業機器視覺是工業生產環境中的重要一環,而5G為工業機器視覺的規模化提供了網絡基礎,最終促進整個 工業網際網路的搭建2019年機器視覺已至65億規模
  • 《機器管家》的人化歷程
    文轉自:非人類的真實人生評《機器管家》的人化歷程----李春燕、李敏----電影文學 侵刪 《機器管家》這部影片改編自著名的科幻小說家艾薩克●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影片中未來世界的機器人管家安德魯由羅賓●威廉士扮演。
  • 艾倫·圖靈:機器智能與人類思維邊界的孤獨守望者
    「阿爾法狗」在多領域打敗人類標誌了我們正式走進人工智慧的時代。最早提出人工智慧這個概念的是計算機之父「艾倫·圖靈」。他著名的理論「圖靈測試」就是用來分辨機器智能與人類思維的邊界,可以說在他研究之時,就已經認識到了,機器智能可以在多個領域替代人類工作。
  • 機器與人的共生!兩集就被捧上神壇的大尺度新劇,最後崩了嗎?
    最終,只有一個叫坎皮恩抵禦了食物中毒,他成為了人類文明最後的希望。莫不如是。但母親作為人造人進入後,卻意外打開了另一個世界。就像《黑客帝國》一樣,「真實與虛擬」的選擇似乎與身份、價值取捨相關,也連接著對人性內涵的思考。
  • 解析人工智慧發展史:由「機器人」到「人機器」
    ◆50年代早期人們才注意到人類智能與機器之間的聯繫  人工智慧學科誕生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當時由於計算機的產生與發展,人們開始了具有真正意義的人工智慧的研究。  雖然計算機為AI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基礎,但直到50年代早期人們才注意到人類智能與機器之間的聯繫。
  • Human vs AI,人類和機器的學習究竟誰更勝一籌?
    所以,在圖像修復的任務中,人類還是遠勝於機器的。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實驗中,參與者是藝術家,也就是說,是具備一定繪畫和藝術能力的人。對於普通人來說,他的修復能力就一定能比機器好麼?在自動修複方法中,效果最好的是生成方法(5、Generative Image Inpainting With Contextual Attention),但也並不是一種壓倒性的勝利。
  • 《群星》《無敵號》中描述的自我複製機器是什麼?
    這兩種行為均導向同一個最終結果,那就是製造和自己結構基本一致,功能大抵相同的產物。當我們把這段文字中的「環境」換成自然界或是地球,把原料寫作「有機物和無機物」,那麼文中的「自動機」也就有了明確的指代——我們通常把這類在自然環境下形成的「自動機」稱為「生命」。
  • 專訪《機器紀元》導演:未來機器人眼中的人類, 就像現在人類眼中的動物
    人-機大戰貌似一觸即發,但導演為影片安排的結尾可謂劍走偏鋒—人類想要滅亡機器人,機器人遂小心翼翼地尋找屬於自己的生存領地。最後第一代機器人克裡奧帶著自主發明的形似昆蟲的二代機器人,深入沙漠輻射區,開啟了屬於機器人的新紀元。與以往大多數科幻電影相比,《機器紀元》的獨特之處在於,不僅賦予機器人以自我意識,還賦予其情慾和「繁殖」功能。
  • 我們發明驗證碼是為了反機器,12306卻用它來反人類
    而這場變革,我們每個人都身在其中。想必很多人都覺得12306的驗證碼「反人類」,但其實,「反人類」的驗證碼最初是用來"反機器"的。1998年,康柏電腦公司(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的四位程式設計師馬克·李李布瑞吉(Mark D.
  • 機器能夠思考嗎?人工智慧鼻祖提出圖靈測試
    人類智慧的現象 反駁:這些論點都沒有任何經驗支持,僅僅是基於歸納。人類會在他的一生中看到成千上萬的機器,閱「機」無數之後,可能會得出結論:所有的機器都是醜陋/美麗的。這相當於一個英國孩子不學法語的原因可能他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說英語。
  • 《機器紀元》開啟全新科幻大片時代!
    「人機戀」,最後試圖完成人類自我救贖的故事。故事背景設定在2044年的地球上,由於持續增強的太陽風暴,那時的地球表面沙漠化極為嚴重,人類製造了大批機器人輔助勞作。昔日「佐羅」班德拉斯閱女無數不想最終竟情歸機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