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講述打工人的片子火了,網友:這就是我的故事

2021-03-04 一條

 「打工人」紀錄片《我們四重奏》,

是今年平遙影展的最爆款,

豆瓣7.9,網友評價:

這就是我「未曾經歷或註定要來的人生」。

影片講述了小鎮青年在大城市奮鬥的悲歡離合,

主角是四組普通人:

文藝青年許多,業餘時間想排一出話劇,

打工仔小海最大的願望是找到一個「合適的」女朋友,

珊珊和家亮相愛四年準備結婚,卻為彩禮爭吵,

2017、2018年,他們都生活在京郊的一個打工村裡,

被導演王磊的攝影鏡頭捕捉,

歷經三年,

片子從5分鐘短片發展成了88分鐘的電影。

我們專訪了王磊關於片子背後的故事, 

 「生活雖然在原地打轉,

自述   王磊  

撰文   宋遠程  責編   石鳴

《我們四重奏》劇照

2020年10月19日晚,在平遙國際電影展最受歡迎影片的頒獎現場,賈樟柯站在臺上,用一如既往的溫和語氣說道,「這個門廳,我站在這裡很有感觸,我經常在下午的時候一個人站在那個入口,因為那個入口掛著費穆先生的像。我經常看……(哽咽)」
這是本屆影展最令人動容的時刻。而王磊當時就在賈樟柯身邊,作為獲獎者之一,他手中握著剛剛被授予的獎盃。

《我們四重奏》劇照

首映前,《我們四重奏》幾乎沒有什麼關注度。以至於很多媒體心安理得地忽略掉媒體場,直到口碑大爆後,才趕忙四處尋求下一場放映的入場券。
在首映場的映後,王磊在臺上逐個介紹了劇組成員。除了製片人、片中角色許多、剪輯和兩位攝影師,還有一位負責素材整理的姑娘,「這就是我們團隊的全部成員了。」

王磊在平遙影展映後

2017年8月1日,北漂青年王磊在京郊拍下了《我們四重奏》的第一個鏡頭。當時,他只想拍一部五分鐘的短片,但隨著在當地認識的朋友越來越多,他決心把它拍成一部長片。

那是一個位於北京郊區的小村莊,本地居民一千多人,卻居住著2萬多名外來務工者。從市區過去那裡,路上要花掉兩個小時。

往北十公裡便是首都國際機場。每隔幾分鐘,就有飛機的轟鳴聲從頭頂呼嘯而過。王磊曾把片名取作《飛機下的蛋》,「生活在那裡的人看飛機有點像看待夢想,夢想和現實的距離看似非常近,但是也有不可逾越的距離。」

音樂人許多,是影片出場的第一個角色。1999年,許多懷揣著音樂夢想來到北京,上了迷笛音樂學校。他覺得「玩搖滾樂很好,有一把吉他就可以了」。

初到北京,他常常去街頭、地下通道賣唱。一次,朋友孫恆拿著吉他,在工地為工友唱了一首《一個人的遭遇》,唱的是工友小吳的親身經歷。那一瞬間讓許多深感觸動,「我好像突然想明白了,這裡才是我唱歌的地方」。

2002年勞動節,他和孫恆、王德志等人成立了新工人藝術團。三年後,他們來到北京郊區的村子,在這裡進一步建起了學校、圖書館和博物館,並時常為工友們組織一些文藝活動。

王磊拍攝紀錄片期間,許多正在組織排演話劇《我們》。這是一個「非虛構戲劇」,臺詞都是通過跟演員訪談才寫出來的,「大家說的話直接成為了臺詞,自己講自己的故事和生活。」

而話劇本身的改編和取材,就是基於片中第二位角色小海的經歷。

小海

生於1987年的小海,本名胡留帥,筆名「小海」是為了向詩人海子致敬。他常常給工友背誦海子的詩,並會在自己的詩歌中提及那個「長著絡腮鬍子的哥哥」。

快上高中的時候,由於家裡供不起那麼多孩子念書,成績不太好的小海最先退學,初中沒畢業就開始打工了。

從2003年開始,小海不斷輾轉全國各地。他上過廣東的流水線,做過北京798的餐廳服務員,「在車間裡、在機臺旁、在廢紙產品單上嗚咽」。

在車間與工廠工作時,小海覺得自己處於一種「嚎叫」的狀態,每日枯燥的生活讓他瀕臨崩潰。就在這時,他無意翻開了一本《唐詩三百首》。看到「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句,仿佛被電擊到一樣。

從此,詩歌成為小海發洩情緒的出口。他開始大量創作打油詩,也聽搖滾樂,並想方設法接觸到張楚,然後被引薦給許多。他突然覺得自己並不孤單,就像「夢想照進了現實」。

小海在老家

2017年,他來到許多所在的村子,進入一家二手服裝店打工,並加入了當地的文學小組。在這裡,人們白天是家政嫂、工人、店員,晚上則是純粹的文學愛好者。不久,小海出了自己的詩集。
而片中的小海,除了豐富的精神生活外,也正在受到愛情的折磨。「在愛人身上我已經感覺到永恆了,我死後在我身體的另一側,一襲紅裝的就是她了。」

為了顯高,小海不得不塞了厚厚的鞋墊去相親

他迫不及待地想談一場戀愛,但交往中的北京女生卻性格古怪,叫他「跳梁小丑」,全然不顧小海的深情。

面對這場可能沒有結果的「愛情」,小海也不得不認真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他回到老家相親,卻因為條件不夠,連對方的臉都沒見到。

家亮和珊珊

排演話劇期間,王磊認識了演員珊珊。她和男友家亮是一對相識四年的情侶,也在當地租住,白天則去市區上班。兩人本在甜蜜地籌劃婚禮,但一紙彩禮清單卻突然給新郎家亮潑了一盆冷水。在火車站,父親掰著指頭算如何能湊出這一大筆錢,一旁的家亮一言不發。隨後,家亮又在婚禮舉辦地的事情上被騙,兩人再次爆發爭執。好不容易等到婚宴當天,他們又得去應付那些鬧婚的親戚。本該喜氣洋洋的婚禮上,一對新人卻是強顏歡笑。

小芸

最後一名角色,是一個在當地打工子弟學校上學的小姑娘小芸。她因為學籍的問題,不得不隨父母在2017年底離開大都市,回到家鄉。
「 他們的生活永遠沒有在群體裡、 在社會場域、 甚至在物理空間裡面沉澱下來、嵌入進去,而總是在跳躍中維持。」社會學家項飆把這些出身農村、在城市打工的人比作做蜂鳥,「必須高頻度地振蕩翅膀,把自己浮在空中」。小海在文學小組的朋友範雨素說,「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我裝訂得極為拙劣。」這也是他們中很多人的心聲。

打工文化博物館內

但生活會繼續。片子拍完兩年後,許多依然在繼續自己的事業,珊珊和家亮快有了孩子,而小芸也已經順利升上初中了。曾經,搖滾夢與詩歌是小海的生活支柱。現在,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討論文學,讓夢想以戲劇、音樂、幫助工友等其他形式實現,「自己的焦慮真正得到了疏解」。

他寫道,

也許飛機會把轟鳴變成毒氣,
我依然要帶著一個工人的勇敢與決絕,
穿過暴風驟雨…… 」

片子裡的四個人物,分別是關於夢想、愛情、家庭和下一代教育的問題。這和年輕人來到大城市打拼,所經歷的成長階段是息息相關的。在我們剛接觸的時候,許多正在組織話劇前期的排練,同時也招募一些當地的村民作為演員。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他也逐步把話劇排練了出來。小海30歲左右,最大的願望就是尋找到自己的愛情。他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寫詩,一直覺得自己跟鮑勃·迪倫,約翰·列儂差不多。
他是我們最後才決定要拍攝的。之前沒有拍攝,是因為我覺得他承載的意義可能沒有那麼明確。但是他本人是個活躍分子,自來熟、又很愛表達,所以常常會出現在我們的鏡頭裡。他看起來是一個喜劇人物,貢獻了很多笑點,但是喜劇人物也有很悲傷的故事。小海代表了在大城市打拼不得志,但又不得不強顏歡笑的一批人,他從頭自嘲到尾,但最後他哭出來那一刻會讓很多人動容。珊珊和家亮,他們一個是滁州人,一個是徐州人。他們在一起相處4年,準備結婚。但因為巨額彩禮、婚禮習俗等現實問題,雙方也發生了一些爭執。
他們倆屬於生於八十年代之後的「新工人」。他們來北京打拼,在生活上 、人際關係上,都和農村很不一樣了,但是依然無法擺脫很多傳統觀念的束縛。 

最後那個小女孩,其實是我們拍攝的第四個女孩。她當時是六年級,性格也比較內向,不是那麼愛表達。跟拍她的女攝影師是那個學校支教的美術老師,拍的同時也給他們上課,才慢慢建立了信任。

四個人物之間會有一些交叉,也會彼此融入到對方的故事中。這個片子叫《我們四重奏》。因為「我們」正好是片中他們自己組織拍攝和排練的一個話劇。他們的命運與夢想交織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像四重奏一樣的篇章。

他們其實和我們都是一樣的人,只是暫時住在京郊而已。小女孩的父親是做展會搭建的,他天天給那些高大上的展覽、會議搭建場景,珊珊和家亮也都在市裡的影視公司上班。他們明白我們在做什麼。

最開始只有我一個人拍,後來覺得一個人不夠用,於是我的助手也開始作為一個主要的攝影師。隨著人物拍得越來越多,兩個人也不夠用,過了兩個月左右又有一個男孩加入,最後是我們三個人去拍4組角色的故事。

小芸在家鄉

很多觀眾反映影片的聲音還不錯,但其實我們沒有獨立的收聲人員。我個人對聲音比較敏感,所以當時是我提出要求,就是不管是什麼情況下,至少要保證我們的主人公要一直都帶著小蜜蜂,再加上機頂的麥克,這樣至少能保證兩路聲音。片子的成本遠遠超過了之前的計劃。原來我自己當時有幾年的積蓄,有個幾十萬,我就覺得這個錢怎麼拍也夠了,但是後來發現根本不夠,因為戰線拖得太長。我們要保證每一組拍攝器材的統一性,再加上有60多T的素材,需要備份很多份,所以硬碟又花了很多錢。

小芸曾就讀於北京同心實驗學校

而且在整個過程中,也有很多差旅開支。原來我們認為在北京就能拍攝完成,但是人是流動的,比如我們會回到珊珊和小女孩的老家拍攝。還有許多和新工人樂團,他們發起「大地民謠」巡演,去了很多的城市和鄉村,每次行程大概有一個半月左右,我們也跟了他們兩年。最後其實拍攝了11個省,得有三四十個城市。

小芸的故鄉雲南昭通

我們的素材量非常龐大,大概有600個小時左右,我和三個姑娘,用了5個月時間,才把這些素材看完了一遍。當時做了一份素材列表,打在A4紙上,接近2000頁。成片我們大概調整了12版。片子首映之後,有些觀眾會覺得那些角色有一些表演的性質。其實沒有什麼表演,基本都是紀實。我們有海量的素材,所以在擇優的過程中選擇更多,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就容易產生戲劇效果。2017、2018年這兩年,我們大概拍攝了161天,幾乎每天都和他們在一起。有的時候,機器開機放在那不動,我們的人會閃開一會。
珊珊和家亮看彩禮清單那場,我就把機器放在那,中途出去抽了兩次煙。所以才能拍攝到一些特別真實的狀態。

小海在橋上撕紙的鏡頭,那個是小海提前告訴我們,他心情不好的時候經常去那裡。那天我們跟著他去了,於是就拍到了。

我覺得,和角色最大的互動就是不互動。當我們深入參與到日常生活中,讓他們習慣了我們的存在,他們自然就會把我們忘記了。

我出生在遼寧瀋陽鐵西區的工人村。那兒是一個工人聚集地,我父母都是工人。

王兵導演作品 《鐵西區》

大概10歲左右,家裡有了第一臺錄像機,當時很多有門路的人都會從南方帶回來。這種錄像機對孩子來講還有很多禁忌,但越不讓看我就會越覺得神秘。
16歲生日那一天,爺爺送給我一臺三碟連放的VCD機。後來就瘋狂地去看不同的電影。王兵導演的《鐵西區》我也看過,初看沒什麼感受。這些年又看過幾次,才意識到,這不就是我身邊的日常生活?

《鐵西區》片頭

在片頭有一輛火車駛過火車道,沿途經過了很多工廠,那就是我的家人工作的工廠。在豔粉街拍攝的那些故事和人物,包括他們說話的方式,我都非常熟悉。
當時基本確定了自己非常熱愛電影,也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當上導演。但沒有人會覺得那樣一個地方能出導演。大學我學的是攝影專業,算是「曲線救國」,因為它至少是跟影像有一點沾邊的。

王磊攝於汶川

2007到2010年,我在《人民日報》旗下的《京華時報》,做了三年的攝影記者。我是跑突發新聞的,正好這三年也發生了很多國家大事,比如說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大連的化工廠爆炸等等。當時我都在現場。這三年的經歷讓我可以很冷靜地去看待人生,包括這個時代。
《我們四重奏》拍攝的是「外來務工者」這個題材,它也體現了時代變革中,我們如何在逐步變好。我覺得應該去記錄這些小人物為了生活更加努力的過程。

片子最後,小海相親沒有下文,和家裡的老人在院子裡抽陀螺。我覺得人生也好、生命也好,都是一種輪迴。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地打轉,也在試圖突破這種旋轉。通過這個片子,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生活雖然在原地打轉,但依然充滿了希望。


《這四萬張照片,每一張都讓人心疼》

《廣東姐弟在6層別墅供百尊佛像:每天被他們瞪著,自然就變佛系了》

相關焦點

  • 打工人火了,「打工人電影」誰是全球最佳?
    第2993期文化產業評論「打工人」火了,關於社畜們的工作與生活困境無疑是人們當下關注焦點。在多部關於打工人的國內外電影中,哪一部票房最高?哪一部口碑最好最受觀眾歡迎呢?好萊塢打工人電影中,講述黑人護理工與白人富翁跨越階級與膚色成為朋友的《觸不可及》,豆瓣評分9.2,全球票房高達4.27億美元;由威爾·史密斯主演、講述推銷員單親老爸逆襲的《當幸福來敲門》,豆瓣評分9.1,全球票房3.07億美元。在國產打工人電影中,講述老傭人與少爺感人故事的《桃姐》,豆瓣評分8.3,作為一部文藝片的《桃姐》非常難得的取得了7000萬的票房成績。
  • 《千與千尋》是一部講述很多內容的片子
    獲得第7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等十項大獎,可以說這絕對是宮崎駿動畫電影中最好的一部。本片講述了千尋與父母去新家的路上走錯路誤入一個神秘隧道去到一個破舊小鎮,千尋父母在大塊朵碩後變成了豬,千尋被一個叫白龍的人所救,白龍告訴她要找湯婆婆工作才可以不被變成動物。
  • 《姜子牙》《一點就到家》國慶檔這5部片子,你最期待哪一部?
    2,我和我的家鄉 10月1日這是一部全明星陣容作品,幾乎影視圈裡所有大佬都參與了這部片子。這和去年《我和我的祖國》屬於同一系列片子。這部片子由5個故事組成,《天上掉下個UFO》《北京好人》《最後一課》《回鄉之路》《神筆馬亮》每個故事都有一個單獨的導演,其中《神筆馬亮》中,沈騰和馬麗的合作,讓網友們想起經典電影《夏洛特煩惱》,估計也只有在《我和我的家鄉》裡,才可以看到這樣的組合了。
  • 這些關於打工人的電視劇70%你都看過
    這是一個家庭裡三個表姐妹的青春故事,她們在同一時間以成年人的身份走進社會,感受到社會的殘酷。每人都發現自己要面對一個超高難度的命題,可她們不屈不撓,不但要用智慧給出完美答案,還要違抗父母的意志,個性和理想是她們前往的彼岸。
  • 打工人是哪裡的梗 「打工人」這個梗是怎麼火起來的
    打工人是哪裡的梗近日,「打工人」成為了即社畜、打工仔之後,展示當代年輕人在社會奮鬥、努力工作的新詞彙。它沒有社畜顯得那麼慘,也沒有打工仔顯得那麼卑微,一個「人」字,透露出小人物在平凡生活中的不懈追求。
  • 《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一部講述人類情感的故事的動漫
    《海洋之歌(Song of the Sea)》:一部講述人類情感的故事的動漫。《海洋之歌》這部動漫相對於這個作者之前的動畫來說,有了很大的進步。這部動漫的藝術上更加的嫻熟,而且相比於這個作者之前對於文明的唏噓,這部動漫更多的是對人類情感的進一步挖掘。
  • 打工人梗為什麼爆火 2020最新打工人語錄 早安打工人每天一句說說
    今天「打工人梗為什麼會爆火」突然登上微博熱搜,然而還有很多2G小夥伴不知道打工人究竟是什麼梗,隱藏看的一臉懵。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解釋一下打工人是什麼意思,這個梗是怎麼火起來的。  打工人是什麼梗  「打工人」最初火起來是劇組有人調侃黃子韜是勤勞的「打工人」,結果黃子韜本人理解成了「打—工人」,並表示「我怎麼可能是打工人的人?」然後這個梗就火了。
  • 在中國爆火的幾部韓劇,網友:只有這一部是火得一塌糊塗!
    每集都是有笑有淚,這部劇不只講述愛情,可以說在這部劇裡,友情和親情是比愛情更加著更多筆墨描寫的故事。看這部劇,有時高聲大笑,有時會放聲大哭,仿佛這裡面的人,發生的事都與我們息息相關,裡面的每個角色都是非常的飽滿,有自身獨有的特點與魅力,他們每個人都像是我們觀看者的朋友,到最後接近尾聲,曲終人散時,我們會向失去朋友一樣悵然若失。
  • 朱梓驍蹭打工人熱度後火速闢謠,網友:戲精上身
    朱梓驍蹭打工人的熱度,網友:戲精上身最近打工人的梗突然爆火,不同於前段時間「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次打工人的梗爆火源自于格子間裡的精英白領突然意識到 自己跟車間裡的工人並沒有什麼不同,高樓大廈的金碧輝煌其實也不屬於自己,是對自己平庸人生無可奈何的調侃,一種自嘲。
  • 在這一部片子裡面,時空是在穿梭著的,靈魂在交換著的!
    導語:這部動畫片子是我看的片子的裡面為數不多的好的動畫片子了,它能夠去把一份愛情拍的真的很是精彩的,而且這一份的愛情裡面包含了就是個靈魂去互相地交換還有時空去穿梭的因素的,讓人就是去聽起來很完整的。而且這一個片子裡面有著多條數目的線了,而且能夠去講得清楚一些的主要的線,並且同時也是去通過一些的細節描寫去引出了很多的支線,講清楚了除了這一些的主要的線之外,反而沒有使得這一些的支線去顯得雜亂,並且去很是襯託出了這一些的主線。今天我要講的這一部動畫片就是你的名字了。
  • 中國打工人簡史:從《外來妹》《北京人在紐約》到《打工人語錄》
    這個稱呼就是火遍全網的「打工人」,而這三個字原本與「坐辦公室」的白領們沒有任何關係。  而對於這一人群,以前可是有著諸如「都市麗人」,「職場精英」等說法的。  打工人一詞是如何在職場人中火起來的?  對這些打工人來說,有一個關鍵詞是「落差」。  有一部曾經家喻戶曉的現象級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就生動地展現了這種落差。  北京人王起明原本是一個「住在三裡屯附近」的音樂家,隨妻子來到了紐約。  出境之後的繁華夜景與燈紅酒綠讓他激動。  但很快,一腔的激情瞬間被現實打入谷底。
  • 【頭條】推薦一部線上看,一部影院看的好片子.
    這是一部線上看的好片子這是一部影院看的好片子近日,有一部國產電影悄悄的登上了院線,沒有聲勢浩大的宣發,
  • 網飛說,這10部片子是他們最受歡迎的自製電影
    片子豆瓣評分7.1,算是還行但並非最佳的水平,有網友評價其為網飛流水線電影,相信主演「錘哥」克裡斯·海姆斯沃夫是大多數人關注片子的主要原因。 2、蒙上你的眼 Bird Box
  • 這又是一部差點因為片名錯過的好片子!
    爸爸》《三傻大鬧寶萊塢》《我滴個神》國產片《驢得水》泰國《天才槍手》日本《墊底辣妹》就要給你推薦一部名字很樸素...恩...普通... 的動畫片!!!《公牛歷險記》雖然譯名簡單但是這片子的背景可大有看頭!
  • 打工人語錄火了,你是貧窮與忙碌的打工人嗎?
    最近打工人語錄在網絡上爆紅,沒有困難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打工賺不了幾個錢,但是多打幾份工可以讓你沒時間花錢。打工人的自嘲背後是對生活無奈的積極與樂觀,加入打工人團隊汲取對抗生活艱難的力量,但是作為打工人,我們一定要思考一個問題:你是貧窮與忙碌的打工人嗎?
  • 早安打工人梗是什麼意思? 打工人梗爆火的背後說明了什麼
    不知何時起,一句句鏗鏘有力的「打工人宣言」,開始在朋友圈裡流傳。與之類似的,屬於勞動者的網絡熱詞爆梗我們都見過不少:例如從日本傳來的「社畜」,樸實有力的上班代名詞——「搬磚」……這些詞精準有力,火得有理有據。「打工人」也同樣是個好詞。「打工」一詞最早出現於香港,是指「受僱於人」,為「從事受薪工作」的口語表達,詞義中性,不褒不貶。
  • 猜火車 Trainspotting,這是一部影響不太好的片子
    我來給你們講一些看完渾身顫抖、無法自拔、久久不忘的電影!渾身顫抖:題材要引人入勝,故事高潮迭起,亦或驚心動魄,讓我為之驚奇或驚嚇。影片要一次次擊中觀眾的內心深處,讓其隨之不由得戰慄。久久難忘:故事的內裡深刻,讓人深思,難以抽離,亦或精妙無比,讓人久久回味。這是我對題目的理解。其實一部好電影,大致也能碰觸到一兩條。為方便梳理,以此粗糙地總結我認為三項都滿足的電影,方便大家閱讀。基本都不是什麼小眾冷門,按我自己的理解寫了。
  • 講述草根明星王寶強成名背後的艱辛故事,揭秘他是如何一舉成名
    今天我們一起來講講王寶強的成名之路有人評價王寶強,用幸運兩個字來形容,要知道,家徒四壁的他在多年前只是一個跑龍套的,那個時候的王寶強沒多大理想,就是填飽肚子而已,直到他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貴人,王寶強怎麼突然火起來的呢?
  • 難得一部不裝逼的片子《孫子從美國來》
    一部認認真真不裝逼的片子,《孫子從美國來》。前幾天在刷微博,看到一個帖子:被忽略的12部優秀國產電影裡面有這些電影的簡介,於是抱著好奇心,我觀看了其中一部《孫子從美國來》,果不其然真是一部不錯的電影!我已經迫不及待給大家安利一下這部影片了。
  • 這是一部需要時間來講述故事的電影——《老人與槍》
    就我個人而言,我總是看搶劫電影,為受害者感到難過,不管他們有多危險。如果你的男主角或女主角有好的意圖,那就更容易看了,但我從來沒有像《老人與槍》這樣的經歷。這是一部需要時間來講述故事的電影,幾乎沒有什麼激動人心的時刻,但它從來沒有感覺它拖拖拉拉。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真實的故事,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從中得到樂趣,原因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