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3期文化產業評論
「打工人」火了,關於社畜們的工作與生活困境無疑是人們當下關注焦點。在多部關於打工人的國內外電影中,哪一部票房最高?哪一部口碑最好最受觀眾歡迎呢?
作者| 安冬陽(文化產業評論作者團)
編輯| 董婧
來源| 文化產業評論
正文共計3829字 | 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2019年,996火了;
2020年,打工人火了。
微博關於打工人的話題詞條多達上百條,其中「打工人」「早安打工人」「一張圖證明我是打工人」「精緻省的打工人」各話題閱讀量均超過2億,可見大家對打工人的討論熱情極為高漲。
關於「打工人」的表情包以及各種梗也在各社交平臺火熱傳播。而關於「打工人」的電影也有很多,因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打工人」的故事總是吸引著更多的打工人。
於是我們盤點了多部好萊塢打工人電影代表作以及國產打工人電影代表作,這些「打工人電影」類型豐富、題材豐富,不僅擁有很高的商業價值,同時還擁有極高的人文價值與社會價值。
好萊塢打工人電影代表作:
國產打工人電影代表作:
打工人電影的A面:
劇情/家庭向感人且賣座
喜劇/愛情向廣受年輕人追捧
綜合好萊塢打工人電影和國產打工人電影代表作可以看出,劇情向、家庭向的打工人電影收割觀眾眼淚的同時也能收穫較好的票房成績。
好萊塢打工人電影中,講述黑人護理工與白人富翁跨越階級與膚色成為朋友的《觸不可及》,豆瓣評分9.2,全球票房高達4.27億美元;由威爾·史密斯主演、講述推銷員單親老爸逆襲的《當幸福來敲門》,豆瓣評分9.1,全球票房3.07億美元。
在國產打工人電影中,講述老傭人與少爺感人故事的《桃姐》,豆瓣評分8.3,作為一部文藝片的《桃姐》非常難得的取得了7000萬的票房成績。
感動百萬中國觀眾的《當幸福來敲門》
而喜劇向、愛情向的打工人電影,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影片都廣受年輕觀眾喜愛。
《穿Prada的惡魔》講述時尚助理追尋夢想與真愛,全球票房3.26億美元;《白日夢想家》講述膠片洗印經理實現「說走就走的旅行」,展開了一段「不可思議且浪漫的冒險之旅」,影片全球票房1.88億美元,而回到現實中,「說走就走的旅行」是多少打工人的「白日夢」呢?
國內最經典的喜劇愛情向打工人電影無疑是《喜劇之王》,講述了劇組資深打工人龍套演員與舞女的錯位愛情。周星馳那一句「我養你啊!」至今仍讓觀眾淚目。
遺憾的是,國產打工人電影總體上看,商業票房表現力和社會影響力都暫不及好萊塢打工人電影。
好萊塢打工人電影票房一般可高達1億至4億美元(人民幣約6到26億元,儘管《小丑》票房高達10.74億美元,但由於DC漫畫與相關超人英雄電影的影響力,《小丑》不計入「普通打工人電影」的範疇)。超感人的《當幸福來敲門》《觸不可及》票房均超3億美元,喜劇且勵志的《穿Prada的惡魔》《實習生》《一個購物狂的自白》票房也都在1億美元之上。
打工人卓別林 《摩登時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卓別林自編自導自演的《摩登時代》,這部1936年的黑白電影以卓別林特有的喜劇方式,講述了經濟危機下一個普通打工人曲折的人生,被評為影史最偉大的百部電影之一,無疑也是最偉大的打工人電影之一。
《三峽好人》
榮獲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
票房僅有31萬
國產打工人電影目前票房最高的是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票房為6.28億元。文藝向的打工人電影儘管在國內外獲得諸多獎項,但票房成績並不理想。
比如由賈樟柯執導、講述煤礦工人故事的《三峽好人》,影片榮獲了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但票房僅有31.3萬元;由婁燁執導、講述盲人按摩師故事的《推拿》榮獲了第5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獎,同時也獲得了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傑出藝術成就獎銀熊獎,但影片票房僅有1300萬元。
不同於好萊塢打工人電影生動地塑造了護理工、推銷員、車間工人、記者等多元打工人形象,國產打工人電影中廣為人知的《喜劇之王》《我是路人甲》《新喜劇之王》,三部電影主角的職業都是演員,即便是N線小演員,演藝圈的故事也比其他職業能獲得更多的關注。
比如2015年的大爛片《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如果當初這部爛片講述的是逐夢工地、逐夢科學或者逐夢其他,其關注度與熱議度想必也會低很多。
創業故事或許比打工故事更為吸引國內觀眾
為共同夢想打工的《中國合伙人》儘管獲得5.4億的票房,但其實這更多的是一部創業向的電影。不難看出吸引國內觀眾眼球更多的是創業造富神話,以及逐夢演藝圈的故事。「普通打工人」在國產電影中失語,「普通打工人」在國內觀眾心中難成焦點,這背後所展現的社會價值取向其實值得深究。
近年來,國漫電影、國產軍事大片、國產科幻片均取得了極大的突破與成績,而關於「打工人」的小人物電影正是市場稀缺。「打工人」是十分值得深挖的題材,各類職業的故事均有很大的發揮空間,更多的「普通打工人」也應該得到關注,只要影片的故事如《當幸福來敲門》《觸不可及》這樣足夠走心、足夠打動觀眾,相信觀眾們也會不吝掌聲。
打工人電影的B面:
犯罪、懸疑劇情令人心酸
邊緣打工人展現社會矛盾與不公平
家庭、喜劇、愛情向是打工人電影的A面,展現的是打工人對職業的堅守、對家庭的付出、對愛情的美好追尋等。而打工人電影的B面,是大家最不願意看到的一面。
犯罪向的打工人電影通常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疏離以及社會的矛盾與不公。即便大家不喜歡看到這類電影的黑暗走向,但這往往是迷失的打工人或邊緣化的打工人的宿命歸處,也是社會應該去解決的問題。
2019年8月,由託德·菲利普斯執導、 華金·菲尼克斯主演的《小丑》上映,豆瓣評分8.7,IMBD評分8.5,這部被評為R級的犯罪片最終榮獲了2019年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最佳影片,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配樂獎以及其他9個奧斯卡獎提名。
《小丑》是一則關於邊緣打工人的黑暗寓言
《小丑》講述了扮演小丑為生的弗蘭克在生活的壓力下走向奔潰與犯罪的黑暗故事。《小丑》的現實隱喻以及對社會底層打工人被社會忽視、被家庭拋棄的精神世界的刻畫,讓《小丑》成為無數影迷心中的經典佳片。
小丑弗蘭克作為一個邊緣化的打工人在命運的捉弄下走向犯罪與毀滅,而在1997年上映的由基努·裡維斯、阿爾·帕西諾主演的驚悚懸疑片《魔鬼代言人》中,我們則能看到一個高智商的打工人在個人膨脹的金錢欲望下走向家破人亡。通過電影我們可以看到純粹的為金錢打工、為欲望打工勢必將人引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一個購物狂的自白》
十年前的電影
放現在仍有很大的參考意義
而還有兩天就是雙十一,大多數打工人們很快就會變成「尾款人」。此時此刻,給大家安利好萊塢電影《一個購物狂的自白》就顯得非常應景,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美女記者因「買買買」購物成癮而債臺高築、眾叛親離的故事,也是一個講述「打工人」如何變成「還款人」的「喜劇」故事。
2020年11月3日,螞蟻金服上市計劃被叫停,「螞蟻的底層資產超80%是高息消費貸」的報導讓人震驚,花唄、借唄(包括信用卡)所刺激的超前消費終於引起了政府以及社會的廣泛關注。《一個購物狂的自白》作為一部十年前的外國電影,無疑是當下許多超前消費的中國年輕人的真實寫照。
消費主義盛行使資本向無數打工人張開的血盆大口,小危機使許多年輕打工人成為「還款人」,大危機則有可能如美國次貸危機那樣帶來更大社會動蕩與災難。
我們通過打工人電影的B面,悲哀地看到的人際疏離、階層分化、資本貪婪等社會並不美好的一面,然而這些正是文學影視作品的意義與價值所在,這些並不美好的故事與電影可以讓我們反思並改進,從而警惕更多且更大悲劇降臨。儘管我們是打工人,但要拒絕成為「悲劇的打工人」!
結語
關於打工人的電影,其類型和題材遠比大家想像的豐富,可以是寫實向,也可以是無釐頭喜劇向、奇幻向。各行各業豐富的職業屬性有許多優質的故事值得挖掘,無論是展現光明與希望面的打工人電影,還是展現社會矛盾與不公的打工人電影,我們都能通過這些影片反思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所存在的各種問題。
讀史使人明智,看打工人電影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打工人」,或許也能幫助我們創造更加美好與和諧的社會。所以,期待更多更好的國產打工人電影。
加油吧,打工人!
主題搜索
文化產業頂尖大號「文化產業評論」,在業內具有廣泛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得到了全國文化產業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企業、機構、精英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是國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業掌握文化產業發展及科學決策的重要參考。
請加主編微信號:7759813
申請轉載/加入研習社
請加小助理微信號:whcy006
歡迎給安冬陽打賞,您的支持就是她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