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李源清 ■羅瑞嫻、郭雯珺
11月17日,CNBC「全球科技大會」在廣州南沙開幕。為加強疫情防控,今年大會採取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圍繞「全球經濟展望」「衰退與復甦」「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化」、「新冠肺炎應對策略」等7個議題,在南沙大會現場和CNBC倫敦直播間兩地交替上演精彩對話,通過現場發出「LIVEFROMNANSHA」信號,傳遞全球科技「中國聲音」。
五個維度展示南沙發展成果
開幕式上,廣州南沙區委副書記、區長董可從五個「緯度」分享了南沙最新發展成果。
董可表示,南沙是樞紐之城。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擁有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等多重國家戰略功能,政策優勢疊加利好;以南沙為中心的粵港澳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正加速構建;還相繼獲批國家綜合保稅區、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為南沙爭創開放新優勢、打造開放新高地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
南沙也是實力之城。2019年南沙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項經濟指標增速名列廣州全市第一、增長均超兩位數。
南沙是創新之城。高標準規劃建設南沙科學城、中科院明珠科學園,加快推進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3個大科學裝置等一批重大科創平臺建設;布局華南唯一的國際IPv6根伺服器。
南沙還是機遇之城。在2019年營商環境全球模擬排名中,南沙提升至第24名。制度創新指數連續三年總體排名全國前三;首創商事登記確認制,打造「無證明自貿區」,探索建設「一臉走南沙」智能服務城市,實現企業註冊「零審批」、政務服務「零跑動」、業務辦理「零證明」。
南沙更是生態宜居之城。不僅生態稟賦優良,集聚的優質教育醫療資源,還將為居民提供國際化優質公共服務,助力南沙打造國際一流人居環境,建設粵港澳優質生活圈示範區。
疫情加速數位化經濟轉型
大會首日,大多數分享者都提及了疫情防控的常態下,社會經濟數位化進程明顯提速。
「我們發現疫後銷售額很快就追上了去年的水平。上個月我們實現了與去年同期相比的兩位數增長,這部分增長主要來自線上。」阿里巴巴副總裁兼銀泰商業集團CEO陳曉東表示,疫情期間集團關閉了50%線下門店,但保留住了1/3銷售額。可以說,疫情加速從了線下到線上的轉型。同時,直播興起是一個大趨勢,尤其是奢侈品和化妝品的直播銷售數據十分搶眼。
IBM執行董事長羅睿蘭表示,疫情帶來改變十分顯著,疫前只有5%的問診來自線上,疫後95%的問診來自線上,可以說明一些問題。同時混合辦公和混合雲的興起,將給企業資產布局和辦公設備帶來很大變革,說明線上線下融合趨勢不會逆轉,數位化轉型正在加速。
「從企業上市情況分析,中國已經是全球科創高地,但中國在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上的科研突破還有待提升,而在應用端和市場端上中國有很大話語權。」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目前中國對服務業和商貿業的內需增長將對科創應用產生很大改變意願,重塑經濟秩序和架構,更好地實現金融行業服務實體經濟,加速實現數位化振興。
對標最高最優最好打造改革開放「試驗田」
世界級盛會落戶南沙的背後,是南沙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對標最高最優最好打造改革開放「試驗田」的決心。
根據南沙區商務局數據,1—9月,南沙全區新設企業2.8萬家;新增註冊資本2293.91億元;新增外商投資企業157家,實現實際利用外資7.31億美元,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1750.4億元。此外,今年以來累計引進15個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累計187個),集中動工籤約193個重點項目,涉及總投資4500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也為南沙新區自貿區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此前,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盧一先曾表示,南沙毗鄰深圳,同樣肩負著改革開放探路先行的使命:「南沙將更高起點推進自貿區制度創新,全面對標對表深圳綜合改革試點舉措,爭取更大改革自主權,深化商事登記確認制、全球溯源體系等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強化改革系統集成,率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