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傳遞中國創新聲音

2020-11-20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張李源清 ■羅瑞嫻、郭雯珺

  11月17日,CNBC「全球科技大會」在廣州南沙開幕。為加強疫情防控,今年大會採取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圍繞「全球經濟展望」「衰退與復甦」「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化」、「新冠肺炎應對策略」等7個議題,在南沙大會現場和CNBC倫敦直播間兩地交替上演精彩對話,通過現場發出「LIVEFROMNANSHA」信號,傳遞全球科技「中國聲音」。

  五個維度展示南沙發展成果

  開幕式上,廣州南沙區委副書記、區長董可從五個「緯度」分享了南沙最新發展成果。

  董可表示,南沙是樞紐之城。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擁有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等多重國家戰略功能,政策優勢疊加利好;以南沙為中心的粵港澳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正加速構建;還相繼獲批國家綜合保稅區、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為南沙爭創開放新優勢、打造開放新高地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

  南沙也是實力之城。2019年南沙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項經濟指標增速名列廣州全市第一、增長均超兩位數。

  南沙是創新之城。高標準規劃建設南沙科學城、中科院明珠科學園,加快推進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3個大科學裝置等一批重大科創平臺建設;布局華南唯一的國際IPv6根伺服器。

  南沙還是機遇之城。在2019年營商環境全球模擬排名中,南沙提升至第24名。制度創新指數連續三年總體排名全國前三;首創商事登記確認制,打造「無證明自貿區」,探索建設「一臉走南沙」智能服務城市,實現企業註冊「零審批」、政務服務「零跑動」、業務辦理「零證明」。

  南沙更是生態宜居之城。不僅生態稟賦優良,集聚的優質教育醫療資源,還將為居民提供國際化優質公共服務,助力南沙打造國際一流人居環境,建設粵港澳優質生活圈示範區。

  疫情加速數位化經濟轉型

  大會首日,大多數分享者都提及了疫情防控的常態下,社會經濟數位化進程明顯提速。

  「我們發現疫後銷售額很快就追上了去年的水平。上個月我們實現了與去年同期相比的兩位數增長,這部分增長主要來自線上。」阿里巴巴副總裁兼銀泰商業集團CEO陳曉東表示,疫情期間集團關閉了50%線下門店,但保留住了1/3銷售額。可以說,疫情加速從了線下到線上的轉型。同時,直播興起是一個大趨勢,尤其是奢侈品和化妝品的直播銷售數據十分搶眼。

  IBM執行董事長羅睿蘭表示,疫情帶來改變十分顯著,疫前只有5%的問診來自線上,疫後95%的問診來自線上,可以說明一些問題。同時混合辦公和混合雲的興起,將給企業資產布局和辦公設備帶來很大變革,說明線上線下融合趨勢不會逆轉,數位化轉型正在加速。

  「從企業上市情況分析,中國已經是全球科創高地,但中國在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上的科研突破還有待提升,而在應用端和市場端上中國有很大話語權。」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目前中國對服務業和商貿業的內需增長將對科創應用產生很大改變意願,重塑經濟秩序和架構,更好地實現金融行業服務實體經濟,加速實現數位化振興。

  對標最高最優最好打造改革開放「試驗田」

  世界級盛會落戶南沙的背後,是南沙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對標最高最優最好打造改革開放「試驗田」的決心。

  根據南沙區商務局數據,1—9月,南沙全區新設企業2.8萬家;新增註冊資本2293.91億元;新增外商投資企業157家,實現實際利用外資7.31億美元,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1750.4億元。此外,今年以來累計引進15個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累計187個),集中動工籤約193個重點項目,涉及總投資4500億元。

  「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也為南沙新區自貿區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此前,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盧一先曾表示,南沙毗鄰深圳,同樣肩負著改革開放探路先行的使命:「南沙將更高起點推進自貿區制度創新,全面對標對表深圳綜合改革試點舉措,爭取更大改革自主權,深化商事登記確認制、全球溯源體系等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強化改革系統集成,率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相關焦點

  • 從南沙傳遞全球科技中國聲音
    原標題:從南沙傳遞全球科技中國聲音   「本年度全球科技大會再度在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廣州南沙舉行,我們講述創新故事,向人們展示科技如何改變未來的生活,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 如何傳遞中國創新好聲音?廣州南沙區這樣做
    南沙區委副書記、區長董可在致辭中表示:「自2018年以來,南沙與CNBC連續舉辦了三屆全球科技大會,為全球科技創新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臺,為促進創新驅動發展和對外開放發揮了重要作用。」  CNBC國際總裁兼董事總經理John Casey也表示:「南沙的發展和創新依然保持無與倫比的勢頭,在全球科技發展中處於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
  • 南沙溼地發現黑臉琵鷺數量再創新高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南沙溼地又可看黑臉琵鷺了,而且數量龐大。記者從南沙溼地獲悉,12月5日,該溼地工作人員發現52隻黑臉琵鷺,這是繼今年1月發現黑臉琵鷺後再次發現規模巨大的黑臉琵鷺,創下了歷史新紀錄。近年來,南沙地區觀察到的黑臉琵鷺數量逐年上升。
  • 全國首個數字漁場南沙開園!第二屆中國智慧漁業峰會在南沙舉行
    12月5日至6日,第二屆中國(南沙自貿區)智慧漁業峰會在廣州南沙舉行。本屆大會由中國農業大學、中國水產學會主辦,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承辦的,以「引領數字漁業,融入現代灣區」為主題,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多平臺直播方式舉行。
  • "中國好聲音"選擇中國好樓盤 濱海花園又是南沙銷冠!
    2月29日是個好日子,中國好樓盤繼續銷冠!  小海要匯報個更好的消息:濱海花園2016.1.1-2.28繼續南沙銷冠! 2月29日是個好日子,中國好聲音攜手中國好樓盤。  中國好聲音攜手中國好樓盤越秀濱海花園,共同開啟新的視聽盛宴。
  • 南沙一周|李希到南沙檢查工作、高考南沙顯著進步……
    廣州科技創新大會召開近日,廣州科技創新大會召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全省科技創新大會精神,部署推進科技創新強市建設工作。市委書記張碩輔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溫國輝主持。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龔國平作指導講話。會議強調,要突出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
  • 從黃埔南沙競合看廣州新格局
    公告提出爭取黃埔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申報納入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提質擴容範疇。在我國自貿區七年六度擴容、廣州屢次提出打造自由貿易港、廣州布局東部南部創新經濟「兩極帶動」等諸多背景下看這一消息,不難理解南沙自貿片區醞釀擴容勢在必行。
  • 《創新中國》世界首部人工智慧配音紀錄片 致敬中國聲音
    《創新中國》作為一部科技屬性的紀錄片似乎更難與溫暖、溫度產生關聯,但其實不然,該片使用人工智慧配音的嘗試看起來是件頗具科技感的事,其內核則充滿著溫暖的情懷。 《創新中國》使用人工智慧模擬的是已逝著名配音藝術家李易老師的聲音。1986年李易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作。
  • 全國首個「數字漁場」廣州南沙開園
    12月5至6日,由中國農業大學、中國水產學會主辦,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承辦的第二屆中國(南沙自貿區)智慧漁業峰會在廣州舉行。南沙區委副書記徐永表示,舉辦第二屆中國(南沙自貿區)智慧漁業峰會是南沙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件盛事,也是認真落實建設數字中國、數字農業農村部署要求的重要舉措。
  • 新型醫療船部署中國南沙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黎友陶 楊捷)11月30日上午,國產某新型醫療船南醫13船歸建入列儀式在南沙永暑礁碼頭舉行。這是中國在建成永暑、渚碧、美濟礁醫院基礎上,又常態部署機動醫療力量,實現了對廣袤南沙海域的醫療全覆蓋,填補了南沙海域海上醫療救護力量的空白,標誌著南沙海上立體救護完整鏈條的初步形成,南沙島礁官兵和海上艦船人員的生命安全保障得到進一步優化和提升。
  • 霍啟山:我對南沙有感情
    ·是中國內地首家獲英國遊艇碼頭協會頒發「五金錨獎」的遊艇會,2018年成為「白金五金錨」遊艇會。作為霍英東集團南沙灣建設的一個子項目,南沙遊艇會致力拓建南沙的遊艇文化,提高社會對遊艇和水上運動的興趣。就此推出了青少年OP帆船培訓項目,推廣青少年的水上帆船運動。
  • 廣州市南沙區市場監管局搭建「一書一庫一平臺」的廣州南沙海外...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12月15日,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正式發布《海外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指南》,成立專家庫,搭建「一書一庫一平臺」的廣州南沙海外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體系。目前,南沙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專家庫已籤約國內專家44名、海外專家64名,聯繫海外國家11個,與41家國外機構建立合作關係,解決海外智慧財產權維權「人才缺」問題;智慧財產權服務平臺開通南沙智慧財產權直播間,已舉辦線上培訓8場,培訓人數達4萬人,開展線下培訓2場,現場參與企業400家次,開通維權援助線上申請服務,受理海外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申請,解決海外智慧財產權處置「能力弱」
  • 《中國好聲音》:中國電視綜藝本土化創新的標杆
    《中國好聲音》作為一個鮮明的案例,見證了中國電視綜藝本土化創新的歷程,也帶給我們諸多的啟示。內容、製作和運營的本土化創新《中國好聲音》之所以獲得如此高的收視成績和社會關注度,並成為一種媒介「現象」,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成功地實現了對引進模式的本土化創新。
  • 南沙與廣州海關深化合作籤署合作備忘錄 加快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
    根據備忘錄,雙方將深化合作,結合南沙產業結構、發揮政策綜合優勢,進一步提升通關便利化程度,推動特色產業全鏈條集聚南沙,共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資源要素便利流通,加快推動南沙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與此同時,廣州海關將全力支持南沙發揮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優勢,深化海關監管制度創新,著力推進跨境電商、汽車進出口、國際中轉集拼分撥、跨境食品藥品進口、冷鏈物流、保稅維修、文化保稅展示等新業態業務發展。廣州海關還將在促進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優化進出口通關監管服務、加強境外輸入疫情防控工作、加強外貿進出口監測分析等方面為南沙區提供強力支持。
  • 北方畫家描繪南沙冬色,「彩墨嶺南,共繪南沙」油畫展開展
    功夫集團也將藉此機會通過提升文化產業的創新力打造美麗小鎮,為市民呈上更「美味」的精神大餐。 此次受邀參展的還有來自中國美術家協會的劉吉弟、黑龍江省美協薛智國、俄羅斯美術家協會金質勳章獲得者任明、哈爾濱油畫學會王立新、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劉曉晶、哈爾濱油畫學會劉恆偉、哈爾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唐衛強、中國徐悲鴻畫院池穎紅、廣州美術學院繪畫學院安琦等名畫家近年創作的優秀作品。他們用在南沙真切的體驗,用藝術的視角,溫和的筆調描繪著在南沙的所思所想。
  • 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在南沙舉行
    中國發展網訊大批院士專家正在南沙集結,為助力「海洋強國」建設建言獻策!12月16日至17日,第二屆廣州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國際高端論壇暨專項學術年會在南沙舉行。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蘇紀蘭、陳十一,中國工程院院士丁德文、潘德爐,以及聯合國環境署首席科學家劉健等在內的數十位海洋領域專家學者齊聚南沙,為加快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構建現代海洋產業結構體系、發展海洋經濟出謀獻策,共同謀劃海洋科學與產業技術發展的新篇章。廣州市副市長王東、南沙區常務副區長謝明出席論壇開幕式。
  • 從黃埔南沙競合看廣州突圍
    不同於以往,一同亮相的還有南沙。廣州近年來最為火熱的兩個區域,再次引發自媒體關於廣州「C位之爭」的大辯論。起因源於廣州黃埔區官網發布的一則招標公告,提出爭取黃埔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申報納入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提質擴容範疇。
  • ...泛舟或乘坐網紅小火車探秘原生溼地美景,南沙溼地二期·尋夢園...
    新快報訊 記者陳鏇報導 在中秋國慶來臨之際,被命名為 " 尋夢園 " 的南沙溼地全新二期於 9 月 28 日正式啟動試運營,並於國慶期間推出 " 一票遊兩園 " 活動,遊客憑一張門票即可暢遊南沙溼地一期和溼地尋夢園。
  • 傳媒觀察 | 《中國好聲音》: 中國電視綜藝本土化創新的標杆
    現任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傳媒學術領域第一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胡智鋒和中國傳媒大學傳媒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博士生楊賓,在《傳媒觀察》2019年第2期撰文,認為《中國好聲音》以其價值內核的本土化傳達、內容製作的極致性追求和節目運營的融合化創新獲得了觀眾與專家的一致好評,成為中國電視綜藝本土化創新的標杆。
  • 合肥在線:《中國好聲音》,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自7月13日在浙江衛視首播以來,音樂選秀節目《中國好聲音》已成為這個夏天中國大地最「紅」的聲音。   伴隨節目的走紅,大腕評委和草根歌手彼此真誠平等互動的場景以及選手們的美妙歌聲、溫情故事在網絡上不脛而走,向社會傳遞了巨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