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隻!南沙溼地發現黑臉琵鷺數量再創新高

2020-12-23 瀟湘晨報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南沙溼地又可看黑臉琵鷺了,而且數量龐大。記者從南沙溼地獲悉,12月5日,該溼地工作人員發現52隻黑臉琵鷺,這是繼今年1月發現黑臉琵鷺後再次發現規模巨大的黑臉琵鷺,創下了歷史新紀錄。

近年來,南沙地區觀察到的黑臉琵鷺數量逐年上升。南沙溼地供圖 經再拍確認眼神是52隻

「同事用手機拍到黑臉琵鷺剪影,粗略估算有40多隻,再創新高!」12月4日下午,南沙溼地負責人萬君在朋友圈發布了南沙溼地發現黑臉琵鷺的消息,驚喜之情隔著手機屏幕都能感受到。

記者通過微信第一時間聯繫上萬君,進一步了解發現黑臉琵鷺的詳情。萬君告訴記者,4日下午4時30分,他同事吳先生到觀鳥平臺檢查平臺安全狀況,無意間發現大批黑臉琵鷺在溼地淺灘覓食,隨即用手機拍下了視頻和照片。經粗略點算,有48隻之多。不過由於是逆光拍攝,加之光線較暗,無法分辨其中是否夾有白琵鷺。萬君應承記者,第二天他叫同事再去拍攝、確認。

12月5日下午4時50分,萬君給記者發了一個拍攝黑臉琵鷺的新視頻,視頻說,5日上午南沙溼地發現一窩黑臉琵鷺,經統計有52隻之多,「再次刷新歷史紀錄。」

發現數量屢創歷史新高

記者查詢發現,今年已不是第一次在南沙溼地發現黑臉琵鷺了。早在今年1月8日,廣東省林業局組織的一次新聞媒體南沙溼地採訪,「意外」發現25隻黑臉琵鷺。

據了解,近年來南沙地區觀察到的黑臉琵鷺數量逐年上升。其中,2014年南沙溼地有10隻黑臉琵鷺到訪;2015與2016年都觀察到了約20隻黑臉琵鷺的蹤跡;2017年1月13日至15日,在對南沙溼地的監測中拍到了26隻黑臉琵鷺,隨後經對照片進行仔細辨認,發現其中有兩隻是白琵鷺;2018年發現黑臉琵鷺39隻;2019年數量有所減少,僅觀測到21隻。沒成想2020年黑臉琵鷺數量大爆發:1月8日發現25隻,12月5日發現52隻,創下了歷史新高,為近十年來之最。

不只黑臉琵鷺,近年來南沙溼地觀鳥新發現屢有驚喜:2012年首次發現一隻國家I級重點保護的猛禽——白尾海雕;2016年新發現9種鳥類,分別是白腹鷂、斑頭鵂鶹、紅腳苦惡鳥、長嘴半蹼鷸、流蘇鷸、金眶鴴、八聲杜鵑、灰喜鵲和黃眉姬鶲;在今年10月25日舉行的「相約在廣東·飛羽悅瞬間」2020 廣東候鳥護飛行動啟動儀式上,有觀鳥愛好者無意間拍到猛禽白腹鷂。

記者從廣東省林業局了解到,近年野外監測發現,廣東省記錄有黑臉琵鷺、中華秋沙鴨、青頭潛鴨、小青腳鷸、勺嘴鷸等珍稀瀕危鳥類。其中黑臉琵鷺數量逐年增加,除深圳灣外,2014年全省記錄到159隻,2017年升至192隻,2018年263隻。

Tips:

關於黑臉琵鷺你知道多少?

黑臉琵鷺是全球瀕危珍稀鳥類,它已成為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水禽,全球僅存3940餘只,國際自然資源物種保護聯盟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都將其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現為中國二級保護動物。

黑臉琵鷺是中等體型的涉禽,隸屬於鸛形目、䴉科、琵鷺屬。琶鷺屬與眾不同的特徵是生有一個似琵琶或湯匙狀的長嘴,其特徵是全身羽毛大體上為白色,有黑嘴和黑色腿、腳,前額、眼先、眼周至嘴基的裸皮黑色,形成鮮明的「黑臉」。

照片 南沙溼地提供

【來源:信息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珠海市記錄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106隻。據悉,這是珠海市乃至大灣區西部有記錄發現黑臉琵鷺以來最多的一次。成群的黑臉琵鷺(央廣網發 陳什旺 攝)黑臉琵鷺因長嘴像中國樂器中的琵琶而得名,是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水禽,國際自然資源物種保護聯盟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都將其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
  • 珠海記錄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106隻。據悉,這是珠海市乃至大灣區西部有記錄發現黑臉琵鷺以來最多的一次。圖/張福慶黑臉琵鷺因長嘴像中國樂器中的琵琶而得名,是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水禽,國際自然資源物種保護聯盟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都將其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
  • 珠海記錄到黑臉琵鷺106隻 其中一隻腳戴韓國環志
    張福慶 攝   中新網廣州12月23日電 (程景偉 林蔭)據廣東省林業局23日消息,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近日在珠海市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據介紹,這是珠海市乃至粵港澳大灣區西部記錄到黑臉琵鷺最多的一次。
  • 黑臉琵鷺 珠海越冬
    日前,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在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106隻。據悉,這是珠海市乃至大灣區西部有記錄發現黑臉琵鷺以來最多的一次。
  • SEE任鳥飛丨黑臉琵鷺紛至沓來,124隻飛抵興化灣!
    2018.10.12,「V13」黑臉琵鷺正在覓食 盧國成/攝在候鳥遷徙的季節,黑臉琵鷺雙親一般會帶著幼鳥,以家庭組合形式往南遷飛,10日發現V13,心裡在想它應該會隨著雙親一起飛來,又想觀察它最近的狀態,看看它恢復得怎麼樣
  • 南沙「網紅」亮相新聞聯播
    日前,廣東開展秋冬季全民候鳥護飛行動啟動儀式在廣州南沙溼地景區順利舉行南沙溼地「網紅」們更是驚豔亮相新聞聯播☟點擊查看對此,鳥類專家表示在猛禽較罕見的南沙溼地拍到白腹鷂說明南沙溼地的生態越來越好
  • 邀請您參加2016.01.16溫州黑臉琵鷺全球同步調查活動!
    因其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中的琵琶極為相似,因而得名;亦因其姿態優雅,又被稱為「黑面天使」;屬鸛形目、朱鷺科、琵鷺亞科,琵鷺亞科族群全世界共六種,其中以黑面琵鷺數量最為稀少,屬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黑臉琵鷺一般棲息於內陸湖泊、水塘、河口、蘆葦沼澤、水稻田以及沿海島嶼和海濱沼澤地帶等溼地環境。
  • ...泛舟或乘坐網紅小火車探秘原生溼地美景,南沙溼地二期·尋夢園...
    新快報訊 記者陳鏇報導 在中秋國慶來臨之際,被命名為 " 尋夢園 " 的南沙溼地全新二期於 9 月 28 日正式啟動試運營,並於國慶期間推出 " 一票遊兩園 " 活動,遊客憑一張門票即可暢遊南沙溼地一期和溼地尋夢園。
  • 2018年黑臉琵鷺與自然保育研討會舉行
    臺灣為黑面琵鷺最主要的越冬地,今年全球總數量普查,世界總數3941隻,臺灣地區2195隻。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推進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自然保育工作的交流和合作。研討會上,與會代表就「黑面琵鷺保育」、「自然保育」進行了專題報告。
  • 搶鮮看:南沙溼地二期尋夢園開放,水陸兩棲觀鳥新玩法
    國慶假期,大家可以到南沙去體驗「更大的」南沙溼地。全媒體記者從南沙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獲悉,南沙溼地全新二期正式命名為「尋夢園」,今日正式亮相,並將在國慶期間對外開放。國慶期間,市民遊客到南沙區可以一次性體驗南沙溼地一、二期,還可享「一票遊兩園」的優惠,遊客憑一張門票即可暢遊南沙溼地一期、溼地尋夢園雙園。
  • 南沙溼地尋夢園「上新」,水陸兩種新玩法等你來
    9月28日,南沙溼地全新二期「尋夢園」舉行試運營啟動儀式,現場景區推出一系列遊園活動。「檸檬C」樂隊音樂表演、非遺南沙「黃閣麒麟舞」、「電音三太子」活動等現場節目精彩紛呈。此外,遊客可以穿上漢服穿越醉美溼地尋夢園,進行一場時尚的打卡活動。據了解,國慶期間,景區將推出「一票遊兩園」優惠活動,遊客憑一張門票即可暢遊南沙溼地一期、溼地尋夢園雙園。
  • 你好,黑臉琵鷺 | 春節在深圳灣紅樹林遇見瀕危物種【黑臉琵鷺】,它雖「黑臉」,卻很害羞
    黑臉琵鷺分布區域極為狹窄,種群數量也極為稀少,是全球最瀕危的鳥類之一,已被列入ICBP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1990年在中國見到198隻(其中臺灣146隻,香港42隻),日本5隻,總計203隻。1992年中國見到228隻(其中臺灣183隻,香港14隻),泰國1隻,總計229隻。1993年至2010年,黑臉琵鷺的數量持續上升,尤其是2010年,數量達到歷史最高的2346隻。但2011年卻僅記錄到1848隻,下跌了21%。
  • 南沙溼地二期尋夢園試運營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豪通訊員 郭雯珺 林沛 劉偉9月28日上午,南沙溼地全新二期——「尋夢園」舉行了試運營啟動儀式並將於國慶期間開放,南沙溼地二期的試運營也拉開了南沙國慶旅遊的篇章。記者了解到,溼地景區推出「一票遊兩園」優惠活動,遊客憑一張門票即可暢遊南沙溼地一期、二期尋夢園雙園。國慶期間,南沙更是推出了「尋味之旅」「賞景之旅」「文化之旅」的三張旅遊名片,邀請遊客來南沙體驗特色旅遊文化之旅。
  • 連玩帶吃/南沙溼地·尋夢園即將開放!
    連玩帶吃/南沙溼地·尋夢園即將開放!南沙溼地·尋夢園南沙溼地尋夢園,位於珠江入海口西岸的南沙區萬頃沙鎮十八與十九湧之間,靈新公路西側,總面積約6000畝,採用「外環內島」「大水面結合林島」的布局方式,構築豐富的溼地空間,形成以生態觀光、科普教育
  • 極品: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是世界最瀕危的候鳥之一,冬季能在深圳灣見到僅有十多隻而已。據深圳灣經常晨練的人說,今年最多時也只看到過有8隻。2021年2月5日,黑臉琵鷺正式由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榮升為一級。黑臉琵鷺因其黑臉,長嘴扁平如同湯匙鍋鏟的長相與眾不同而得名。據香港觀鳥會HKBWS的2020年全球同步普查資料顯示,2019-2020年冬季東亞各國多地的黑臉琵鷺的數量僅有4864隻。
  • 一個晚上發現5億隻鳥類遷徙,它們為何飛這麼遠,又靠什麼導航?
    遷徙鳥行動軌跡 這是南沙名片叫南沙溼地公園和南沙水鳥世界 這隻鳥在2001年3月份的時候捕到了,按道理講,那個春天它要離開海南島,到西伯利亞去繁殖,到第二年的冬天才回來. 事實上確實如此,整個夏天,我同樣跟蹤,沒有發現,秋天也沒有發現.
  • 南沙傳遞中國創新聲音
    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擁有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等多重國家戰略功能,政策優勢疊加利好;以南沙為中心的粵港澳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正加速構建;還相繼獲批國家綜合保稅區、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為南沙爭創開放新優勢、打造開放新高地注入了新的強大動力。  南沙也是實力之城。
  • 浙江漩門灣溼地雁鴨類首獲「全球身份證」 監測種群遷徙
    鳥類環志,以監測它們的種群遷徙變化、生活習性等,這是該溼地雁鴨類候鳥首次被環志。  此次玉環漩門灣國家溼地公園首批被環志的雁鴨類候鳥,包括綠頭鴨、赤頸鴨、斑嘴鴨等,專家對它們逐一測量獲取體重、體長、翼長等信息。套上刻有環志的國家、機構、地址(信箱號)和鳥環類型、編號等信息的鳥環後,再為它們檢查羽毛和身體狀況,拍照留檔,最後到附近的一處河邊將其放飛。
  • 「生態文明@溼地」居延海溼地迎來疣鼻天鵝 數量創紀錄
    央視網消息:近段時間,正是大量過境候鳥南遷的高峰期,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居延海溼地迎來了大批過境候鳥。這些候鳥做客居延海溼地,在這裡覓食、嬉戲、逗留。在居延海溼地的水面上分布著成群的水鳥,或棲息覓食,或低空飛翔,鳥鳴聲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