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記錄到黑臉琵鷺106隻 其中一隻腳戴韓國環志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珠海記錄到黑臉琵鷺106隻 其中一隻腳戴韓國環志

2020-12-23 19:21: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王詩堯

    黑臉琵鷺在覓食和棲息。 張福慶 攝

  中新網廣州12月23日電 (程景偉 林蔭)據廣東省林業局23日消息,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近日在珠海市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106隻。據介紹,這是珠海市乃至粵港澳大灣區西部記錄到黑臉琵鷺最多的一次。

  黑臉琵鷺因長嘴像中國樂器中的琵琶而得名,是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水禽。黑臉琵鷺對生境及食物的要求比較苛刻,主要棲息在亞洲東部沿潮間帶灘涂,偶爾出現在其他類型的溼地上。2020年初全球同步普查錄得黑臉琵鷺僅存4864隻,全世界生態研究人員和觀鳥愛好者為之高度關注。

  此次發現的黑臉琵鷺種群當中,有一隻尤為獨特、腳戴環志的黑臉琵鷺。珠海市觀鳥協會通過視頻記錄及反覆影像回放,辨認出這隻環志編號為V15、旗標上綠下藍,對比全球黑臉琵鷺的環志信息,確定其是2017年的韓國環志。

近日,棲息在珠海市鬥門乾務鎮圍墾區的部分黑臉琵鷺。 張福慶 攝

  在記錄到黑臉琵鷺的同時,專業團隊還記錄到數量眾多的鷺鳥、鷸鴴類和野鴨類來此地越冬,說明該地是冬候水鳥的重要棲息地。

  珠海市處於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擁有狹長的海岸線,水鳥活動範圍較廣,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溼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全市共有鳥類300多種。此次這些黑臉琵鷺選擇到珠海越冬,說明珠海的濱海溼地對候鳥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凸顯出珠海市近年生態環境不斷優化。

  近年來,隨著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和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等重點生態工程的推進,廣東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近年野外監測發現,廣東省記錄到的有黑臉琵鷺、中華秋沙鴨、青頭潛鴨、小青腳鷸、勺嘴鷸等珍稀瀕危鳥類,數量越來越多;勺嘴鷸、中華鳳頭燕鷗、黑臉琵鷺等世界性珍稀物種也逐漸在廣東有穩定越冬紀錄,且數量呈上升趨勢。今年12月5日,南沙溼地也發現了52隻黑臉琵鷺。(完)

相關焦點

  • 珠海市記錄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106隻。黑臉琵鷺對生境及食物的要求比較苛刻,主要棲息在亞洲東部沿潮間帶灘涂,偶爾出現在其他類型的溼地上。2020年初全球同步普查錄得黑臉琵鷺僅存4864隻,全世界生態研究人員和觀鳥愛好者對之高度關注。此次發現的黑臉琵鷺種群當中,有一隻尤為獨特的腳戴環志的黑臉琵鷺。
  • 珠海記錄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12月14日在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106隻。黑臉琵鷺對生境及食物的要求比較苛刻,主要棲息在亞洲東部沿潮間帶灘涂,偶爾出現在其他類型的溼地上。2020年初全球同步普查錄得黑臉琵鷺僅存4864隻,全世界生態研究人員和觀鳥愛好者為之高度關注。圖/陳什旺此次發現的黑臉琵鷺種群當中,有一隻尤為獨特、腳戴環志的黑臉琵鷺。
  • 黑臉琵鷺 珠海越冬
    日前,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在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106隻。據悉,這是珠海市乃至大灣區西部有記錄發現黑臉琵鷺以來最多的一次。
  • 邀請您參加2016.01.16溫州黑臉琵鷺全球同步調查活動!
    2015年全球總記錄到3272隻黑臉琵鷺,繼續保持在歷史較高的水平,今年的數量會有什麼變化,想親自參與觀察並了解黑琵麼?讓我們一同來關注。溫州灣溼地,是浙江省內最優質的水鳥棲息地之一,每年都有不少的黑臉琵鷺留下越冬,2011年最高記錄到約40隻,2012年更是省內首次發現有13隻度夏群體,2014再次記錄到40多隻越冬記錄。
  • SEE任鳥飛丨黑臉琵鷺紛至沓來,124隻飛抵興化灣!
    通過觀測黑臉琵鷺的環志信息,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黑臉琵鷺的遷徙信息和規律,有助於保護它們以及它們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偷偷告訴你,戴黑色條紋帽子的是拍到「V13」的作者,於是12日召集到老盧、美花前往興化灣進一步地確定監測區域以及再次尋找重點的關注對象黑臉琵鷺。
  • 52隻!南沙溼地發現黑臉琵鷺數量再創新高
    萬君告訴記者,4日下午4時30分,他同事吳先生到觀鳥平臺檢查平臺安全狀況,無意間發現大批黑臉琵鷺在溼地淺灘覓食,隨即用手機拍下了視頻和照片。經粗略點算,有48隻之多。不過由於是逆光拍攝,加之光線較暗,無法分辨其中是否夾有白琵鷺。萬君應承記者,第二天他叫同事再去拍攝、確認。
  • 我省鳥類環志工作納入全國鳥類環志管理體系
    湖北日報訊(記者汪彤)7月28日,全國鳥類環志中心批覆同意我省鳥類環志工作納入全國鳥類環志管理體系。這也意味著,未來我省將有機會與其他省份合作開展鳥類保護與監測相關工作,共同探索候鳥遷徙等未解之謎。
  • 極品: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是世界最瀕危的候鳥之一,冬季能在深圳灣見到僅有十多隻而已。據深圳灣經常晨練的人說,今年最多時也只看到過有8隻。2021年2月5日,黑臉琵鷺正式由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榮升為一級。黑臉琵鷺因其黑臉,長嘴扁平如同湯匙鍋鏟的長相與眾不同而得名。據香港觀鳥會HKBWS的2020年全球同步普查資料顯示,2019-2020年冬季東亞各國多地的黑臉琵鷺的數量僅有4864隻。
  • 你好,黑臉琵鷺 | 春節在深圳灣紅樹林遇見瀕危物種【黑臉琵鷺】,它雖「黑臉」,卻很害羞
    【黑臉琵鷺】            攝影:©慢驢黑臉琵鷺
  • 《鳥類環志管理辦法(試行)》和《鳥類環志技術規程(試行)》
    國家林業局關於印發《鳥類環志管理辦法(試行)》和《鳥類環志技術規程(試行)》的通知林護髮〔2002〕3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業(農林)廳(局):為切實加強對鳥類環志工作的監督和管理,規範鳥類環志活動,我局制定了《鳥類環志管理辦法(試行)》和《鳥類環志技術規程(試行)
  • 2018年黑臉琵鷺與自然保育研討會舉行
    臺灣為黑面琵鷺最主要的越冬地,今年全球總數量普查,世界總數3941隻,臺灣地區2195隻。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推進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自然保育工作的交流和合作。研討會上,與會代表就「黑面琵鷺保育」、「自然保育」進行了專題報告。
  • 珠海最佳烤肉TOP8!
    從2013年開始,每年年初,小眾都會對珠海上一年的吃喝進行整理,然後用一場凝結著情感的頒獎禮,獎勵那些執著於一餐一飯的人,用一場盛大的人間煙火,記錄屬於這個城市的生活史。 引食物為知己,以匠人之心,致敬夢想。
  • 在珠海這裡發現!
    小布從珠海市觀鳥協會獲悉,該會會員近期在高欄港區平沙鎮發現鳥類新紀錄,發現三隻短嘴豆雁。據了解,短嘴豆雁是由豆雁(Anser fabalis)亞種提升為種。短嘴豆雁在珠海屬於冬候鳥,根據《廣東省的鳥類及考察歷程》,廣東省最早記錄的短嘴豆雁追溯到1863年。近十年,短嘴豆雁絕大部分南下到鄱陽湖越冬,很少飛到廣東。
  • 坐地鐵時,我被一隻導盲犬壓到了腳!
    被導盲犬踩到了腳5月中旬,某短視頻平臺上火了一則視頻,短短2天不到的時間,這則視頻被廣大網友點讚60餘萬次!視頻內容顯示,當日一位女士乘坐上海地鐵8號線,去往沈杜公路地鐵站,地鐵上人很多,沒有座位,女士只好緊緊抓住扶手。
  • 鳥兒飛到哪裡了
    秋季環志已累計環志了19種約200隻水鳥,並為其中的重點鳥種佩戴了衛星跟蹤器。按衛星跟蹤的數據,得知有的鳥已經於近期遷徙南下。目前得知,其中一隻環志中杓鷸在9月15日左右,已從鴨綠江口遷徙直達海南東寨港。
  • 海灘接連出現21隻斷腳,還都穿著運動鞋?其中玄機也是萬萬沒想到
    警察趕到後果然在海灘上看到一隻靴子,靴子裡似乎還留有一隻斷腳,這隻腳孤零零地躺在海灘上,周圍沒有人類遺體,也沒有其他殘肢。經過鑑定,確認這是一隻屬於人類的腳,「它似乎在水裡泡了有一段時間了」,但這隻腳從哪裡來、屬於誰仍舊一概不知,看似像是驚悚電影中的場景就發生在供人們休閒的海灘上,不免讓人心中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