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臉琵鷺 珠海越冬

2020-12-27 南方新聞網

日前,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在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106隻。據悉,這是珠海市乃至大灣區西部有記錄發現黑臉琵鷺以來最多的一次。

黑臉琵鷺因長嘴像中國樂器中的琵琶而得名,是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水禽,國際自然資源物種保護聯盟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都將其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2020年初全球同步普查錄得黑臉琵鷺僅存4864隻,全世界生態研究人員和觀鳥愛好者為之高度關注。

這些黑臉琵鷺選擇到珠海越冬,說明珠海的濱海溼地對候鳥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凸顯出珠海市近年生態環境不斷優化的成效。近年來,隨著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和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等重點生態工程的推進,廣東的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好。今年12月5日,南沙溼地曾發現52隻黑臉琵鷺。

南方日報記者 肖雄 黃進

通訊員 林蔭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珠海記錄到黑臉琵鷺106隻 其中一隻腳戴韓國環志
    珠海記錄到黑臉琵鷺106隻 其中一隻腳戴韓國環志 2020-12-23 19:21:18   黑臉琵鷺因長嘴像中國樂器中的琵琶而得名,是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水禽。黑臉琵鷺對生境及食物的要求比較苛刻,主要棲息在亞洲東部沿潮間帶灘涂,偶爾出現在其他類型的溼地上。2020年初全球同步普查錄得黑臉琵鷺僅存4864隻,全世界生態研究人員和觀鳥愛好者為之高度關注。  此次發現的黑臉琵鷺種群當中,有一隻尤為獨特、腳戴環志的黑臉琵鷺。
  • 珠海記錄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據悉,這是珠海市乃至大灣區西部有記錄發現黑臉琵鷺以來最多的一次。圖/張福慶黑臉琵鷺因長嘴像中國樂器中的琵琶而得名,是僅次於朱䴉的第二種最瀕危的水禽,國際自然資源物種保護聯盟和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都將其列入瀕危物種紅皮書中。
  • 珠海市記錄黑臉琵鷺多達106隻
    黑臉琵鷺悄無聲息地飛進飛出(央廣網發 張福慶 攝)央廣網珠海12月23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林蔭)12月14日,珠海市觀鳥協會專業團隊在鬥門乾務鎮一片溼地面積達5000畝的雷蛛墾區新二圍,記錄到全球瀕危物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黑臉琵鷺多達
  • 2018年黑臉琵鷺與自然保育研討會舉行
    臺灣為黑面琵鷺最主要的越冬地,今年全球總數量普查,世界總數3941隻,臺灣地區2195隻。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推進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自然保育工作的交流和合作。研討會上,與會代表就「黑面琵鷺保育」、「自然保育」進行了專題報告。
  • 你好,黑臉琵鷺 | 春節在深圳灣紅樹林遇見瀕危物種【黑臉琵鷺】,它雖「黑臉」,卻很害羞
    【黑臉琵鷺】            攝影:©慢驢黑臉琵鷺
  • 邀請您參加2016.01.16溫州黑臉琵鷺全球同步調查活動!
    溫州野鳥會 &  【任務卡】 1、互助合作,電子監獄,愛護自然。  2015年全球總記錄到3272隻黑臉琵鷺,繼續保持在歷史較高的水平,今年的數量會有什麼變化,想親自參與觀察並了解黑琵麼?溫州灣溼地,是浙江省內最優質的水鳥棲息地之一,每年都有不少的黑臉琵鷺留下越冬,2011年最高記錄到約40隻,2012年更是省內首次發現有13隻度夏群體,2014再次記錄到40多隻越冬記錄。
  • 極品: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是世界最瀕危的候鳥之一,冬季能在深圳灣見到僅有十多隻而已。據深圳灣經常晨練的人說,今年最多時也只看到過有8隻。2021年2月5日,黑臉琵鷺正式由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榮升為一級。黑臉琵鷺因其黑臉,長嘴扁平如同湯匙鍋鏟的長相與眾不同而得名。據香港觀鳥會HKBWS的2020年全球同步普查資料顯示,2019-2020年冬季東亞各國多地的黑臉琵鷺的數量僅有4864隻。
  • 南沙溼地發現黑臉琵鷺數量再創新高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熙燈)南沙溼地又可看黑臉琵鷺了,而且數量龐大。記者從南沙溼地獲悉,12月5日,該溼地工作人員發現52隻黑臉琵鷺,這是繼今年1月發現黑臉琵鷺後再次發現規模巨大的黑臉琵鷺,創下了歷史新紀錄。近年來,南沙地區觀察到的黑臉琵鷺數量逐年上升。
  • SEE任鳥飛丨黑臉琵鷺紛至沓來,124隻飛抵興化灣!
    通過觀測黑臉琵鷺的環志信息,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黑臉琵鷺的遷徙信息和規律,有助於保護它們以及它們賴以生存的棲息地。偷偷告訴你,戴黑色條紋帽子的是拍到「V13」的作者2018.10.12,「V13」黑臉琵鷺正在覓食 盧國成/攝在候鳥遷徙的季節,黑臉琵鷺雙親一般會帶著幼鳥,以家庭組合形式往南遷飛,10日發現V13,心裡在想它應該會隨著雙親一起飛來,又想觀察它最近的狀態,看看它恢復得怎麼樣
  • 在珠海這裡發現!
    短嘴豆雁在珠海屬於冬候鳥,根據《廣東省的鳥類及考察歷程》,廣東省最早記錄的短嘴豆雁追溯到1863年。近十年,短嘴豆雁絕大部分南下到鄱陽湖越冬,很少飛到廣東。本次雁落平沙,表明平沙處於候鳥的重要遷徙路線上。除了短嘴豆雁,珠海市觀鳥協會在平沙已經記錄到野生鳥類100餘種。
  • 小麥越冬水越晚澆越好嗎,越冬前正常小麥是什麼樣的,看完明白了
    就在昨天,還有位農戶朋友問,這個節氣還能不能澆小麥越冬水?其實這就和一些農民朋友的觀點有相似之處了,因為有一部分農民朋友認為小麥越冬水澆得越晚越好。那麼,到底什麼時候澆小麥越冬水最合適呢?什麼樣的小麥適合澆越冬水?另外,如果不能再澆小麥越冬水了,怎樣做能讓冬小麥提高抗寒、抗凍能力呢?下面咱們就合理澆小麥越冬水,詳細地說說這幾個問題。
  • 月季花盆栽重剪越冬錯了嗎?
    大家好,我是城市綠化養花匠,愛綠化愛養花,今天有網友問到,月季花盆栽重剪越冬錯了嗎?敲重點:月季花怕冷嗎?這個問題一直讓花友們糾結,其實月季花還是非常耐凍的,怕的是冷風,冷風越大,枝條容易被吹乾水分而枯死,根部基本沒問題,而北方的花友,越冬的時候只需覆蓋土壤基本就能安全越冬。
  • 犛牛的越冬「口糧」準備好了!
    犛牛的越冬「口糧」準備好了!青貯玉米被收割、粉碎、裝進運輸車,旋轉的機械齒輪,正為全區的犛牛儲備著越冬的「口糧」。收割現場↓↓↓犛牛的越冬「口糧」準備好了!》
  • 壯壯幫忙:葡萄樹如何安全越冬
    那到底露地葡萄應該如何安全越冬呢?跟著娜娜去了解一下。娜娜今天是來到了大荔縣埝橋鎮的白虎屯村。那我現在也是來到了一個葡萄園子裡面,那我身旁這位師傅就是咱園子的園主。種植戶:現在這個樹葉已經養分回流了,樹葉開始落了,落了以後看咋樣能保證這個樹體不受凍、能抗寒?
  • 紫蝶幽谷,世界罕見的蝴蝶越冬地
    紫蝶幽谷,世界罕見的蝴蝶越冬地地球上大多數的蝴蝶都是以蟲卵或蛹的形態度過漫漫冬日,但有幾種斑蝶卻是像候鳥一樣以遷徙的方式過冬。目前人類發現的大規模越冬型蝴蝶谷只有美洲的黑脈金斑蝶谷和臺灣的紫蝶幽谷。圖源網絡20世紀70年代,臺灣也意外發現了遷徙的斑蝶和牠們聚集越冬的山谷,學界以「紫蝶幽谷」名之,這是人類第二次發現大規模斑蝶遷徙聚集越冬的現象。「紫蝶幽谷」準確地說並非是一個地名,而是蝴蝶研究者用來專指臺灣以紫斑蝶為主的斑蝶群聚越冬的生態現象,是這類越冬型蝴蝶谷的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