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寫給兒子的信:我為什麼要你用功讀書?無數家長看完醒悟!

2021-01-08 內容匠人說教育

大家好,歡迎關注【內容匠人說教育】,記得右上角關注哦!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給兒子安德烈的一封信,內容是通過幾個簡單的生活細節,告訴孩子為什麼要用功讀書的道理。相信看完這封信各位家長會受益匪淺,如果您的孩子還找不到努力的理由,請把龍應臺這番話告訴他!

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便註定成為父母一生的牽掛和期盼,從學齡前到小學,再到初中、高中,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有增無減,試問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異、將來考個好大學、找份好工作?

然而,正是因為很多家長把成績、考試、找工作這些聽上去很功利的理由作為「逼」孩子用功讀書的理由,導致很多孩子從小就對學習很排斥,因為他們從小就認為讀書是一件很功利的事情,因為父母希望自己取得好的考試成績才要去努力,孩子幼小的心理對這樣的理由自然是不能接受的!

實際上,讀書學習的意義遠不止於取得怎樣的學習成績、考上怎樣的大學,或者是將來找一個怎樣的工作。身為父母首先應該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改變自己的育兒思路,與其為了一紙成績單去給孩子施加壓力,不如看一看龍應臺寫給兒子的信,坐下來和孩子好好談談,告訴孩子:我為什麼要求你用功讀書!

《親愛的安德烈》一書,是龍應臺寫給兒子的一系列信件,每一封信都是發自肺腑、感人至深,通過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表達了一位母親對兒子濃厚的深情與滿滿的期待。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這封信,正是龍應臺與兒子探討為什麼要用功讀書的話題,全文沒有提到任何功利性的目的,而是非常智慧地通過幾件小事,讓孩子明白:現在用功讀書,是為了將來對生活有足夠的選擇權。

龍應臺這種家庭教育的智慧值得所有父母借鑑和學習!用功讀書,讓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然後才有機會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相信如果大家這樣去和孩子交流,孩子不僅能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也會從內心深處找到學習的動力。

看完這些,大家一定都有了新的感悟,家庭教育是一個親子成長的過程,每一位父母都需要不斷提高,如果大家有什麼育兒經驗,歡迎給內容匠人說教育留言評論,據說留言評論的夥伴都有好運哦!!!

相關焦點

  • 「孩子我為什麼要你用功讀書」建議每位家長都看看!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書中有一段話,另人印象深刻。
  • 「孩子,我為什麼逼你讀書」這封媽媽寫給高三女兒的信,令人深思
    經歷了生活中各種「難」的父母都深知一個道理——要給孩子多讀書。不想孩子再經歷自己後悔的事,讓孩子以後過得比自己幸福,龍應臺說讀書可以增加選擇工作的機會,不用去被迫謀生,做自己不喜歡的事。讀書可以增長見識,豐富自己的內心,改變命運,確實讀書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 孩子,我為什麼希望你用功讀書?
    或許你會說她傻,說她公私不分,說她不應該幹涉母親的個人意願。站在母親的角度上,的確是這樣。可是對於小蒙來說,能找到一份在她心裡有意義,又有成就感的工作著實不易。「如果我曾用功讀書,或許我便不會這樣,或許我會有更多的選擇。」想到這裡,四月的夜晚,有些悽冷。
  • 做人與讀書——致胡祖望(胡適先生寫給10歲兒子的信)
    (這是1929年胡適先生寫給長子胡祖望的信。胡祖望時年10歲,去蘇州讀書。)
  • 【好文共賞】梁繼璋寫給兒子的信
  • 龍應臺:一封給我生命中最特殊的「女朋友」的信
    在寫作的過程裡,龍應臺重新認識了自己的母親美君:「聰明極了,又非常的有個性」。美君上學時有一個木頭書包,書包裡側的蓋子裡有美君自己寫的兩行字:「此箱請客勿要開,應美君自由開啟。」她的木頭書包,沒有把警告語寫在箱子外面,反而寫在箱子裡面。為什麼?說明她不是寫給旁人,而是寫給一個已經偷偷打開的人。一定是她的爸爸媽媽,或者是她的兩個討厭的哥哥。最後一秒鐘,我警告你趕快關起來!
  • 龍應臺:《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
    >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她的「人生三書」描寫親子關係,讓無數人淚奔。這本《天長地久》,龍應臺形容是自己對母親的懺悔,是太遲太遲的覺悟。每個人心裡都有愛,但很少人意識到,愛要及時,一旦錯過,就是永遠。
  • 大寒書事:龍應臺《天長地久》
    前些日子,在朋友圈裡貼了老姐弟三人與父母的合影,竟惹得老友G紅了眼睛:健康就好,每天在醫院與家裡來回折騰,看到這場景真替你高興。我一直都記得VV說過的,年近知天命,父母公婆安在,每一天我們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幸福著的老孩子。從《野火集》到《天長地久》,龍應臺經歷了「大江大海」般的精彩人生,也在「目送」兒子與父親遠去背影時感慨萬千。
  • 父母如何幫助「不用功讀書」的孩子?
    一天晚餐後,我們聊起了他女兒的學業,這個貪玩的小女孩總是不用功讀書,為此父母曾想過好多辦法,甚至軟硬兼施,卻收效甚微。談話間,我感受到,姐夫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的懊惱與茫然。同時,那次的談話,激起了我對孩子「不用功讀書」的思考與探究。 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學業有成,忙不迭地把孩子送往各種特長班、興趣班,巴望著他們能夠在同學中間先行一步、技高一籌。
  • 你認真讀書的樣子真好看!
    我是認真的!@小蟲子: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想看書又買不起,附近廢品收購站的曹姥姥就讓我去收回來的廢書堆裡翻,拿回家看完了再送回去!現在依然記得自己翻到好書時的喜悅心情,那時候自己最大的夢想就是長大了可以隨心所欲的買自己喜歡的書!現在這個夢想已經實現了,感謝那些曾經看過的書,一輩子感謝給我書看的曹姥姥!
  • 隻言片語之於讀書
    時間的橋梁「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這是臺灣現代女作家龍應臺在寫給自己的兒子安德烈的一封信當中的語錄。
  • 鄭國強寫給兒子鄭藝的信,兒子回信:在這個拼爹的社會,你讓我無往而不勝.
    鄭國強寫給兒子鄭藝的信,兒子回信:在這個拼爹的社會,你讓我無往而不勝。
  • 《目送》:龍應臺,你為什麼不生氣了?
    在歐洲、大陸、臺灣三個文化圈中,她的文章成為一個罕見的檔案,作品《野火集》等具有極大影響。1974年赴美國求學,後獲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1988年遷居德國。1999年,龍應臺出任臺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長。2014年12月5日,正式卸任臺灣「文化部長」。
  • 一位母親寫給兒子的信:《孩子,我不該這樣愛你》!值得家長深思
    在孩子幼兒至青少年階段,是最容易被塑造和慢慢培養孩子個性和三觀的階段,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人。家長們的一言一行,為人處世方式,無不烙印在孩子的心裡,並會以此作為參照物變成他自己的行為處世標準。在孩子小的時候,思維一片純白,他是沒有什麼善惡之分的,對待事物也不會有正確的看法,他懵懂無知,所以這就需要家長們正確的引導。
  • 《親愛的安德烈》讀書總結
    李正芹    這段時間,有幸讀了《親愛的安德烈》一書,這本書是由龍應臺和她的兒子安德烈之間的三十六封書信組成,中間穿插了一些讀者的來信,還有她另一個兒子菲利普之間的信。龍應臺因為與兒子常年未見,再相見時,兩人已從親密變得陌生。為了拉近兩人的距離,龍媽媽提議兩人通信,於是這本書便誕生了。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信:當你越來越自律時,人生就開掛了
    洛克菲勒為了家族的興旺與長期的富庶,他將自身的經商之道與處世智慧,以書信的形式交給了子孫們,這就是著名的《洛克菲勒給孩子的38封信》一書,關於洛克菲勒及其家族的成功,我們可以從中窺見一二。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信:當你越來越自律時,人生就開掛了。早睡早起:良好的精神狀態,幫助你起飛。
  • 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
    與此同時,龍應臺還寫了19封給母親美君的信。在《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中,飽含著她對最親愛的人的告白、反省,還有對生命、親情的思考,字裡行間都是對上一代的感恩致敬,對下一代的溫柔提醒。這部家庭紀錄短片和19封信感動了很多人,也引起了大家的熱烈討論和思考,有孩子看完之後,對母親說:「媽媽您好好愛姥姥,我好好愛您。」
  • 家庭教育——不希望你成為天才,希望你今後更好的謀生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這一段話是作家龍應臺寫給兒子安德烈的。這是一個有遠見的母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最美好的祝願。我一直所期望的家庭教育就是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生活中一個強者。我們本身就是平凡人,何必過高奢望呢。我的原生家庭對我的消極影響是巨大的,導致我在今後的社會上萬事不順遂,與社會格格不入。原生的家庭把我變成了一個自卑、怯懦、猶豫不決的人,更直接把我變成了一個生活中的弱者。
  • 人為什麼要好好讀書
    而書,或者發揮著「書」一樣功能的東西,是我們必須要有的東西,而且要好好去讀,用心去讀。「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但書不可一日不讀。」可見,好好讀書是多麼重要!曾經我也問過這個問題,但是只有讀了很多書,才能找到答案。
  • 【讀家書】第十二期:《胡適給兒子祖望的信》
    《胡適給兒子祖望的信》(金豔豔)家書背景:這是胡適1929年寫給大兒子祖望的信,祖望時年10歲,準備離家去蘇州讀書。此時胡適在上海。胡適在五四前後的新派人物中,向以溫和和包容見諸於世,做人修養極佳,常告誡他人「不要給人看一張生氣的臉」,對「容忍」推崇備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