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臺灣,遇見美好.

2021-02-17 是星辰啊

趁著心中尚有餘溫,寫寫在臺灣的168個小時。

#這只是一篇為了秀圖片的遊記而已嗯#

…………………………我是可愛的分界線…………………………

Day 0

戴佩妮有首歌唱,「臺北的午夜有種想念的氣味」。

初到臺灣已是深夜,我卻參不透這種「想念的氣味」。

空氣溫潤潮溼,剛剛下了飛機的東北人民紛紛脫去厚重的棉衣,身邊不斷迴響著溫柔的臺灣腔,連空中下的雨都比大連的輕柔。回到酒店,拿出春秋的衣物,整理好剛剛換取的臺幣,心中琢磨著好像已經很久沒有使用過紙幣了。窗外的雨依然大,偶爾有機車或者汽車從窗下路過。


Day 1

來到臺灣忽然發現很多流行歌曲的內容都變得有意義了。

人生總有意外,從沒想過,自己此時此刻就站在周董口中的陽明山上。

山上有座浪漫的中國文化大學,之所以說浪漫,大概是因為他們有條能夠俯瞰整個臺北夜景的情人坡,

嗯,沒錯,是叫情人坡。

遠處看得到淡水河。



下午遊蕩在臺北孔廟,

雖然也有現代的修飾,但卻依然精緻。


然而比孔廟更有意思的是,孔廟門口的三不猴。

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聽。

懷疑emoji的表情包是從這來的。



相隔一條街,有遍布全臺的7-11便利店,

無數經典愛情故事和歌曲的誕生地。

門口成排的機車,是臺灣相當普遍的出行方式。

松北機場的航線經過孔廟,

偶遇長榮航空的Hello kitty。

   

夜晚,畢竟年輕人耐不住寂寞,去輔仁大學參觀了臺灣大學生們的夜生活,校園裡隨處可見社團。此處無圖,自行聯想。倒是校園外的一條小巷,頗有電影感。

Day 2

驅車前往雲林參訪中原大學、虎尾科技大學。

臺灣的街頭很有意思,房屋和基礎設施並不現代,有時甚至可以用老舊來形容,但是每一部分都可以正常運轉,雖不比大陸一些城市那麼豔俗,但是卻縝密許多。

在一座路邊幾乎看不見垃圾桶的城市,卻不見地上飄過一張廢紙。

道路狹窄,機車超級多,雖然車多人多,但是所有駕駛員都非常的自律,車輛行駛到路口一定會減速觀察後再通過,路上看不見有人開遠光燈,更聽不到催促行人的喇叭聲。

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從來都不是一句空話,

曾經參加浪漫之旅大陸營的小夥伴在臺灣又相聚,

都是緣分。

臺灣大學裡經常可以看到這種開放的學生創意工作室,所有有興趣的學生都可以到這裡來預約,定製自己需要的設備,大到機車,小到螺絲釘,一應俱全。

讓學生做自己喜歡的事兒,

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在這裡,執行力得到了特別的體現。


同樣,策劃力也很重要,

臺灣大學鼓勵各學科學生共同協作,

幾乎每個大學都有許多這樣獨特的討論室,

投影,白板,辦公桌,這些都不是擺設,

偶爾走過,就能看到各個組織在其中討論意見策劃方案的火熱場面。

更重要的是,學校提供了大量展示作品的平臺,

讓學生從中收穫切實的成就感。

這是一個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


還要感謝新認識的智宏和他的小夥伴們,居然有幸在臺灣體驗了一把機車文化。

人生中第一次戴上頭盔,騎上機車去吃要等一個小時的油炸小饅頭,也是特別有趣的體驗。

後面那家綠色雨棚的小鋪子,

就是當地有名的油炸饅頭鋪。

此時此刻已是晚上11點。

Day 3

參訪臺中東海大學

東海大學被稱為臺灣最美大學,風格優雅古樸。

最著名的估計要數貝聿銘設計的路思義教堂。

下午參訪逢甲大學,校園裡有故事的小黃花。

還有即將胖成龍貓的松鼠。

當然說到逢甲大學就不能不提逢甲夜市。

味覺跟嗅覺都是很私人的東西,

容易喚起人類美好的記憶。

不放圖了,畢竟圖片拍不出美味和香氣,

待大家自己有機會去體驗。

人民廣場不僅有炸雞吃,還有高水平的街頭樂隊。

聽說能在地鐵站裡偶遇街頭賣藝的張震嶽。

當然,能夠遇到在臺灣交換學習的校友們,

也算三生有幸。

Day 4

日月潭

小學課本裡寫「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最大的一個湖.它在臺中附近的高山上.那裡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蹟.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化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

百聞不如一見。

Day 5

國立臺灣大學

臺灣第一學府,只是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就已愛上。

誠品書店

一個可以消磨一整天的地方。


這天晚上回住處的時候,發現旅途餘額不足。

我知道你們都會懷念這輛朝夕相處的大巴的。

Day 6

猴垌,一個沒有猴子全是喵星人的地方。

九份老街,據說是 千與千尋 的取景地。

十分站的幸福列車。

平溪,放天燈。

沈佳宜:「你想知道答案嗎?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


Day 7

臺北101,如果有緣,我想看一次101的跨年煙火。

後記:

七天時間實在太過匆匆,許多美好來不及品味就要離開,

曾經懷疑過在這七天裡,到底能收穫什麼,

然而在離開的時候,每個人都心懷不舍。

國產電影裡叫囂著「誰的青春不迷茫」,

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東西吧:

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生活;

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職業;

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三觀;

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城市;

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人。

那就出去走走看看好了,

說不定就是那麼幸運,

能在人海中遇到自己喜歡的模樣。

用領隊元哥哥的話說,

「若遇見,便是一生一世。」

 

感覺自己有遇到哎,

大概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吧。

喜歡這裡大學開放自有而又很有執行力的校園氛圍;

喜歡便利店裡永遠溫柔的「你好」「謝謝」;

喜歡街頭匆忙急行卻又自律的機車;

喜歡夜市小鎮和煙霧繚繞的青山;

喜歡看不見垃圾桶卻又無比乾淨的街道;

喜歡西門町比臉大的大雞排;

喜歡坐在便利店的落地窗前看著路上人來人往吃著泡麵和關東煮;

喜歡這裡的下雨天;

喜歡太多時間太短。

美麗而又含蓄,溫柔而又堅強,匆匆而又不慌不忙。

不久前還在抱怨自己最近戾氣變得很重,

然而臺灣的溫柔遏制住了這股腥風血雨,

莫名的喜歡這種不卑不亢的溫柔,

讓人感到溫暖。

盜夢空間說,一個想法就是一顆種子,

七天可能學不會一門專業課,

七天可能也刷不了一遍GRE紅寶書。

但是七天的確可以在心中種下一顆會爆炸的種子。

既然有了喜歡的方向,

那就一路向前好了,

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畢竟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總能走到的。

 

最後,

感謝我親愛的導師的大力支持;

感謝帶隊老師們和幕後老師們的全程照顧與策劃;

感謝領隊元哥哥及倪導的全程安排和講解;

感謝宋成業同學陪我睡一個屋以及全程犧牲自我娛樂大家的自我奉獻精神;

感謝小美同學在內心拉黑我千百遍卻依然對我不離不棄帶著我逛屈臣氏康是美莎莎;

感謝夏大仙兒幫我拍頭像;

感謝大齡青年組讓我感受到自己依然很年輕;

感謝王炸買了個超級好用的手機廣角鏡頭;

感謝後勤組在關鍵時刻提供了感冒藥;

感謝崔隊長總是在背後默默的為我們所有人付出;

感謝坐我旁邊的一對兒可愛的小夥伴嘿嘿大家懂得;

感謝所有人讓這168個小時變得超級美好。

 

嗯,就是美好。

超級美好。

 

臺北的午夜的確有種想念的氣味。

…………………………………………………………………………

「帶你去陽明山看夜景啊!」

………………The End………………

@Woshihexinchen

2016.12.2



相關焦點

  • 飛起來,看見不一樣的臺灣! 遇見臺灣
    2013年,一部紀錄影片《看見臺灣》在臺灣創造了兩個億新臺幣的電影票房紀錄,超過了當時很多商業大片的票房!難以想像,一部全由航拍完成的紀錄片,沒什麼故事情節,更沒有大腕兒演員,卻贏得輿論和觀眾的一致好評!
  • 看見成長 遇見美好
    為了展示秀洲區「教研員引領下的學科骨幹團隊」構建的階段性成果,營造以專業發展為榮的區域教師成長文化,梳理並輻射教研員構建骨幹團隊的經驗,提升校本研修質量,近日,秀洲區研訓中心以「看見成長」為主題在聞川小學開展教研員引領下的學科骨幹團隊三年成果展示活動。
  • 《看見臺灣》:回到最初的美好
    知道《看見臺灣》這部紀錄片,主要還是因為侯孝賢監製、吳念真旁白、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這些通俗的緣故。
  • 黃錦敦《陪孩子遇見美好的自己》
    繼臺灣敘事王子周志建博士《故事的療愈力量》《擁抱不完美》等作品簡體版出版之後,臺灣第一本兒童敘事治療實踐之書——《陪孩子遇見美好的自己》簡體版即將隆重上市。在書中,資深敘事治療心理諮詢師黃錦敦深情地說:要想進入孩子與青少年的心門,「門票」最好是一個故事。孩子的眼睛、耳朵及心,會因為一個故事而被打開、被理解。
  • 偶遇淡水漁人碼頭:遇見美好的臺灣時光
    偶遇淡水漁人碼頭:遇見美好的臺灣時光
  • 遇見,即是美好!
    02感恩懷德之人,始終堅信:每一次遇見,美得徹骨,美得震顫,美得孤絕,美得驚豔……03遇見,不論早晚,都是命運給予的美好饋贈。所以,但凡可以「遇見」,終歸是美好而幸運的,不論遇見在怎樣的場景和時刻。回想一下,有沒有覺得,遇見並且相視一笑,很美?
  • 白會娟:「看見」臺灣
    之所以用這個標題,是想表達,我真的看到了臺灣;加上引號是因為,這些可能是我自己看見的,不代表什麼。一、看見很重要2018年5月18日,我從河南嵩縣青山村小學背上我的幾件日常用品及衣物,要去臺灣了。這些物品中間,我最關心的是我的手機,手機可以攝像,幫我看見;還有電腦,電腦可以記錄,讓我從腦中再咀嚼,思考。
  • 展商推薦 | View Taiwan 遇見中國臺灣美好生活!
    本屆成都創意設計周,超大規模的臺灣文創作品展區即將亮相,展示臺灣生活文化與臺灣設計行業發展的魅力。
  • 人生即遇見,遇見美好,遇見溫暖,遇見善良,人間值得
    董卿在《朗讀者》中有這樣一段話:「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冷遇見暖,就有了雨;冬遇見春,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人,有了生命。」人生即遇見:遇見父母,遇見愛人,遇見子女,生生不息。遇見分離,遇見艱難,遇見困苦,周而復始。
  • 在臺灣花蓮的這個小鎮,遇見周杰倫《稻香》裡的美好
    玉裡鎮位於在中國寶島臺灣的花蓮縣,這裡沒有高樓大廈,有的只是不遮閉天空的民宅,沒有擁擠的人群和繁忙的車流,在這裡,有的只是青山綠水和稻田以及白雲和藍天,但是這裡絕對是在臺灣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臺北、臺中、高雄等都有臺鐵可以去花蓮。
  • 看見臺灣
    近期,學校組織大家觀看了由導演齊柏林親自拍攝、指導的大型紀錄片《看見臺灣》。《看見臺灣》獲得第5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是齊柏林導演的巔峰之作。   「請不要訝異,這就是我們的家園臺灣。」播放初期,映入眼帘的是巍峨聳立的峭壁、翡翠色的湖泊、綠樹蔥蔥和綿延不絕的山脈。遠處是清脆的鳥鳴潺潺,近處是溢出屏幕的鳥語花香。
  • 《看見臺灣》—從音樂中感受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10月27日,臺灣首部空拍紀錄片歷時3年,耗資近一億元新臺幣,榮獲第五十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看見臺灣》。 作為本次田園生活藝術季的壓軸活動,這部斬獲金馬獎的影片一傳出內地公演的消息,就吸引不少觀眾前來,表演開始前,全場更是座無虛席。
  • 看見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 吳念真
    影片從高空俯視臺灣,介紹了臺灣許多不為人知的絕美景色。如果你正想去臺灣,看一下這部電影,或許你會有更深的認識。如果你已經去過臺灣,看一下這部電影,或許你就會開始準備下一次的臺灣之行。先來看一下,預告片。美到哭! 《看見臺灣》,吳念真說,在這裡看見了臺灣的美麗與哀愁。美得讓人屏息的畫面、憂傷的原創配樂,當布儂族的部落歌曲響起,讓人忍不住淚水盈目。
  • 遇見你,遇見了美好
    我們在生命中遇見的每一個人都不是偶然,無論我們遇見誰,我們都會從對方身上學到很多寶貴的經驗。人生的每一次相遇,其實都是命運裡最美好的安排。因此,對於相遇,我們應該珍惜,我們更應該懂得感恩!在此世上,我們都在尋找,找一個與自己相近的一個人。說來難也很難,說容易也很容易。
  • 《看見臺灣》,看見齊柏林
    六年前,籌拍《看見臺灣》時他曾反覆地說:「我就是等不及了。」6月10日,臺北101為齊柏林亮燈。齊導演遇難當天,正是圖書版《看見臺灣》即將面世的時間。在他生前,他沒有看到它。齊柏林與中國國家地理的合作由來已久,是我們在臺灣最重要的攝影師之一,但是他的作品作為一本大畫冊的封面,在大陸還是第一次。隨後《極致之美》畫冊即將印刷的時候,我們聽到了「看見臺灣」紀錄片獲得了第五十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的消息,編輯部的圖片編輯和我歡呼雀躍,覺得簡直神了!這本畫冊到現在銷售超過五萬冊,齊導演的封面功不可沒。
  • 【看見臺灣】齊伯林為什麼要拍《看見臺灣》?
    >攝影家齊柏林,首度披露《看見臺灣》記錄片幕後故事別驚訝,這是我的心、我的眼,所看見的臺灣。當你看見這片土地的美麗與哀愁,才能真正祝福她。很多人說臺灣很小,我會反問他們:「你都看過了嗎?」提起「齊柏林」這個名字,你或許知道,他是臺灣最知名的空拍攝影師。但你可能不知道,他其實有懼高症,連雲霄飛車都不敢搭;你可能也不知道,他只拍臺灣,而且堅持拍了20多年。他原本只是個普通的公務員,卻在退休前三年,毅然決定辭職,放棄即將到手的退休金,投入所有人都認為不可能的空拍臺灣記錄片計劃。
  • 重新看見臺灣
    其實我特別不願意在炎夏回臺灣,主要是氣溫。如果我說我在北京生活,夏天可以不開空調,你大概就能想像,臺北要熱到什麼程度,才會讓我覺得:北京的夏天,真是太。舒。福了! 回去前,Elsa特別交代我,留心注意臺灣的「環保細節」,並且要我用一個臺灣人的視角來記錄。
  • 影評《月亮坪的秘密》心存美好,就會遇見美好!
    晚上瑪麗亞在房間裡看到窗外草坪上跑過一匹獨角獸,但很快又消失了,沒多久,她又在天花板上看見一顆奇怪的流星。廚師告訴她只有那個純潔善良的人才能看見獨角獸,這說的不就是自己嗎?但是她不想趟這趟渾水立馬收拾行李逃走,逃走過程中看到一個金髮女,她告訴瑪麗亞只要打入敵人內部就能拿到魔法珍珠解除詛咒,瑪麗亞單身潛入敵人內部結果被抓了起來,關鍵時刻黑獅子救了她。
  • 遇見美好 心動的瞬間
    …」也許很多人因為這首歌的甜甜的聲音以及清新婉轉的調子不知不覺會想到美好的愛情,特別是女孩子呀。誰不是想擁有一份簡簡單單的,甜甜蜜蜜的愛情呢?作為一個世間的凡夫俗子,幸福就是這樣簡單快樂的。這不能夠說俗,這應該算是每個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
  • 觀察|從《看見臺灣》看見什麼?
    文|藺桃(本文寫於2014年1月)2014年的第四天,過去一年臺灣電影票房TOP10公布:紀錄片電影《看見臺灣》,以1.9億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4000萬元)擠進頭等列車的第十名。除兩部本土喜劇片外,其他成員均為好萊塢大片。《看見臺灣》2013年11月1日上映,11月23日便拿下臺灣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