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門:廣泛運用5G、人工智慧等技術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

2020-12-20 荊楚網

人民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孫紅麗)近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商務部、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六部門印發《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廣泛運用5G、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對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連結各類電子商務平臺。

意見共包括構建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全域全量採集數據、推進物業管理智能化、融合線上線下服務、推進共建共治共享、加強領導統籌推進六大方面18條措施。

其中,意見提出,實現車輛管理智能化。加強車輛出入、通行、停放管理。增設無人值守設備,實現掃碼繳費、無感支付,減少管理人員,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車輛通行效率。

促進居住社區安全管理智能化。推動智能安防系統建設,建立完善智慧安防小區,為居民營造安全的居住環境。完善出入口智能化設施設備,為居民通行提供安全、快捷服務。

拓寬物業服務領域。鼓勵物業服務企業依託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發揮熟悉居民、服務半徑短、響應速度快等優勢,在做好物業基礎服務的同時,為家政服務、電子商務、居家養老、快遞代收等生活服務提供便利。

提升公共服務效能。推進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與城市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對接,促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向居住社區延伸,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附意見全文: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的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管委、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公安廳(局)、商務主管部門、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局(廳、委):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推進基於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補齊居住社區服務短板,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滿足居民多樣化多層次生活服務需求,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現就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提出如下意見。

一、構建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

(一)明確平臺基礎功能。廣泛運用5G、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對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連結各類電子商務平臺。以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為支撐,打造物業管理、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應用,構建居住社區生活服務生態,為居民提供智慧物業服務。

(二)支持物業服務企業建設平臺。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工作規劃,加強平臺建設工作指引,在統一物業管理服務規範的基礎上明確數據共享標準,促進物業服務行業資源整合。引入政務服務和公用事業服務數據資源,利用CIM基礎平臺,為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提供數據共享服務。支持物業服務企業聯合建設通用、開放的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降低平臺建設運營成本,提高服務資源整合能力。鼓勵大型物業服務企業開放自有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功能,拓展服務範圍,為中小物業服務企業提供平臺支撐和技術支持。引導各類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加強與電商、科技、金融、快遞等第三方平臺互聯互通,實現資源對接、互補。利用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對物業服務企業及其從業人員進行信用信息收集、整理和利用,加強信用管理和信用評價,規範物業服務企業經營行為。

(三)保障平臺安全運營。嚴格落實網絡和數據安全法律法規和政策標準,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採用國產密碼技術,增強安全可控技術和產品應用,加強日常監測和安全演練,確保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網絡和數據安全。規範與第三方平臺合作,在數據安全、應用安全、網絡安全、應急處理等方面,制定安全管理策略,實現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計算資源和數據資源的有序共享。全面建立隱私數據保護機制,保障用戶知情權、選擇權和隱私權。

二、全域全量採集數據

(四)採集物業管理數據。以加強城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大力推進居住社區物聯網建設,對設施設備進行數位化、智能化改造,補齊數位化短板。對設施設備賦予唯一識別碼,運用傳感器、全球定位、射頻識別、紅外感應等裝置與技術,全面感知、識別和記錄水、電、氣、熱、安防、消防、電梯、水泵、照明、管線、變壓器等設施設備運行數據。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實時記錄物業服務動態信息。對物業服務基礎資料和檔案進行全面數位化。

(五)共享公共服務數據。通過數據集成、應用集成和平臺集成等技術手段,推動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與各類政務服務平臺、公用事業服務平臺相關資源、信息和流程的協同和共享。充分利用數據交互成果,為住房公積金、住房保障、就醫、就學、養老、供水、供電、供氣、供暖以及社區警務等各種應用場景提供動態需求信息。

(六)優化數據資源管理。依託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對多主體、多來源、多應用、多服務產生的數據進行全周期系統化管理。優化數據組織方式,按照用途、用戶、權限等維度對數據封裝打包,進行分布式文件存儲。鼓勵物聯網設備製造企業按照統一標準接入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並與CIM基礎平臺、公共服務平臺以及各類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實現便捷數據交互。

三、推進物業管理智能化

(七)推動設施設備管理智能化。提高設施設備智能管理水平,實現智能化運行維護、安全管理和節能增效。通過基於位置的服務(LBS)、聲源定位等技術,及時定位問題設備,實現智能派單,快速響應,提高維修管理效率。通過大數據智能分析,對消防、燃氣、變壓器、電梯、水泵、窨井蓋等設施設備設置合理報警閾值,動態監測預警情況,有效識別安全隱患,及時防範化解相關風險。監測分析設施設備運行高峰期和低谷期情況,科學合理制定設備運行時間表,加強節能、節水、節電控制,有效降低能耗。

(八)實現車輛管理智能化。加強車輛出入、通行、停放管理。增設無人值守設備,實現掃碼繳費、無感支付,減少管理人員,降低運營成本,提高車輛通行效率。統籌車位資源,實現車位智能化管理,提高車位使用率。完善新能源車輛充電設施,方便綠色出行。實時監控車輛和道閘、充電樁等相關設施設備運行情況,保障車輛行駛和停放安全。

(九)促進居住社區安全管理智能化。推動智能安防系統建設,建立完善智慧安防小區,為居民營造安全的居住環境。完善出入口智能化設施設備,為居民通行提供安全、快捷服務。根據居民需要,為兒童、獨居老人等特殊人群提供必要幫助。加強對高空拋物、私搭亂建、侵佔綠地等危害公共環境和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分析,及時報告有關部門,履行安防管理職責。

四、融合線上線下服務

(十)拓寬物業服務領域。鼓勵物業服務企業依託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發揮熟悉居民、服務半徑短、響應速度快等優勢,在做好物業基礎服務的同時,為家政服務、電子商務、居家養老、快遞代收等生活服務提供便利。發揮物業服務企業連接居住社區內外的橋梁作用,精準掌握居民消費需求,對接各類供給端,通過集中採購等方式,為居民提供優質商品和服務。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促進物業服務企業由物的管理向居民服務轉型升級。

(十一)對接各類商業服務。構建線上線下生活服務圈,滿足居民多樣化生活服務需求。連接居住社區周邊餐飲、購物、娛樂等商業網點,對接各類電子商務平臺,為居民提供定製化產品和個性化服務,實現家政服務、維修保養、美容美髮等生活服務一鍵預約、服務上門,豐富生活服務內容。通過在居住社區布設智能快遞櫃、快件箱、無人售賣機等終端,發展智能零售。

(十二)提升公共服務效能。推進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與城市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對接,促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向居住社區延伸,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對接房屋網籤備案、住房公積金、住房保障、城市管理、醫保、行政審批、公安等政務服務平臺,為政務服務下沉到居住社區提供支撐。對接供水、供電、供氣、供暖、醫療、教育等公用事業服務平臺,為居民提供生活繳費、在線預約等便民服務。鼓勵物業服務企業線下「代跑腿」「接力辦」,助力實現公共服務線上「一屏辦」「指尖辦」。

(十三)發展居家養老服務。以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為支撐,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通過線上預約,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保潔、送藥等生活服務。對接醫療醫保服務平臺,提供醫療資源查詢、在線預約掛號、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醫保信息查詢、醫療費用報銷等醫療醫保服務。加強動態監測,為居家養老提供安全值守、定期尋訪、疾病預防、精神慰藉等服務,降低老年人意外風險。

五、推進共建共治共享

(十四)加強黨組織對物業工作領導。依託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加強社區黨組織對物業工作的領導,促進黨建引領下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協調運行機制有效發揮,推動物業管理與基層治理的深度融合。通過「指尖上的黨務」促進社區黨建工作。

(十五)促進城市管理下沉。對接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實現城市管理進社區。暢通居民投訴舉報網絡渠道,結合城市管理線下執法,有效治理私搭亂建、侵佔綠地、亂堆亂放、張貼小廣告等違法違規行為。把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作為城市管理政策宣傳、政策解讀、信息發布、輿論引導、執法結果公示的重要窗口,方便居民開展政策諮詢、提出政策建議、實施政策監督,增強居民對城市管理工作的認同和支持,推動居民參與城市管理,營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良好氛圍。

(十六)發動居民共建共治共享。通過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調動居民參與居住社區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網上議事廳」,引導居民參與互動,不斷完善業主大會議事規則。暢通電子投票渠道,對重大事項進行表決。公開利用業主共有部位開展停車、廣告、租賃等經營收支明細及入帳情況,以及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使用及結存信息,接受居民監督。組織居民開展線上線下形式多樣的居民互助、鄰裡守望活動,共同締造美好家園。

六、加強領導統籌推進

(十七)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省級住房和城鄉建設、工業和信息化、公安、商務、衛生健康、市場監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完善協作機制,細化職責分工,建立保障措施,指導各地推進物業服務企業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各地要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各方力量,整合利用已有信息化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整體謀劃、系統推進,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

(十八)分期分批組織實施。按照先試點探索、後全面覆蓋的模式,區分商品房、保障性住房和老舊小區等不同類型,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綠色社區創建、完整居住社區建設等工作,以點帶面、分類推進,逐步提高物業服務智慧化水平。2021年,各省(區、市)選擇部分基礎條件較好的城市開展試點。在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總結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實踐經驗,加快推進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實現居住社區生活服務線上線下融合,推動城市提質增效,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公 安 部

商 務 部

衛生健康委

市場監管總局

2020年12月4日 

(責編:孫紅麗、章斐然)


相關焦點

  • 六部門:廣泛運用5G等技術 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線上線下生活服務
    現就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提出如下意見。一、構建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一)明確平臺基礎功能。廣泛運用5G、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對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連結各類電子商務平臺。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六部門:構建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 大力推進...
    文件提出,廣泛運用5G、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對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連結各類電子商務平臺。以加強城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大力推進居住社區物聯網建設,對設施設備進行數位化、智能化改造,補齊數位化短板。
  • 六部門: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5日電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15日發布《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到,通過數據集成、應用集成和平臺集成等技術手段,推動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與各類政務服務平臺、公用事業服務平臺相關資源、信息和流程的協同和共享。
  • ...建設部等部門聯合印發意見 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
    現就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提出如下意見。(一)明確平臺基礎功能。廣泛運用5G、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對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連結各類電子商務平臺。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
    現就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提出如下意見。一、構建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一)明確平臺基礎功能。廣泛運用5G、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對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連結各類電子商務平臺。
  • 住建部等六部門:推動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
    鼓勵物業服務企業與房地產開發企業協商,將開發企業自持的房屋改造為養老服務用房,允許按照適老化設計要求優化戶均面積、小區車位配比等指標,相關建設工程應符合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和消防安全管理要求。(二)保障新建居住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達標。
  • 推動服務業發展 提升人民幸福感 住建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服務業...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六部門發布《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的意見》。意見全文如下: 一、構建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一)明確平臺基礎功能。廣泛運用5G、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技術,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對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和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連結各類電子商務平臺。以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為支撐,打造物業管理、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應用,構建居住社區生活服務生態,為居民提供智慧物業服務。 (二)支持物業服務企業建設平臺。
  • 住建部、發改委等發文《關於加強和改進住宅物業管理工作的通知》
    引導業主與物業服務企業通過合同約定物業服務價格調整方式。物業服務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的,由有定價權限的價格部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制定並公布基準價及其浮動幅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十二)提升物業服務行業人員素質。推動物業服務人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競賽,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和技能水平。引導物業服務企業健全薪酬制度和員工激勵制度,引入高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
  • 智慧社區來臨!小壹告訴你什麼叫ICOC智慧物業作業系統
    ICOC提供智慧社區快速建設、低成本運營,安全、便捷的智慧服務。背景:中國物業管理協會會長沈建忠曾說:物業企業積極使用大數據、網際網路,雲計算、AI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物業服務創新相結合,著力打造智能化運營和數位化創新兩大數字核心能力,在行業中形成新的優勢。
  • 住建部等六部門:推動物企加快融合線上線下服務
    12月15日,樂居財經獲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六部門發布關於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加快發展線上線下生活服務的意見,目的在於推進基於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補齊居住社區服務短板,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等。
  • 百度雲與國網新疆電力共建設人工智慧平臺,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
    6月2日,百度智能雲與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舉行人工智慧基礎能力建設項目啟動會,雙方將共同建設人工智慧平臺,促進人工智慧在電力行業深入應用,解決電力行業面臨的實際問題,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恆指出,「新疆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橋頭堡,在國家整體發展規劃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
  • 經濟日報社副社長趙子忠:物業管理行業被重新定義
    本報記者 謝若琳12月25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第三屆中國房地產資本峰會——乘風·求變2020物業管理資本論壇」在京成功召開。物管企業代表、投資人、相關領域分析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新環境下物管行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就「『服務為王』時代來臨了嗎?」
  • 智慧社區建設方案丨智慧小區解決方案
    導讀 智慧社區是社區綜合服務管理的一種創新,利用前沿的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社區治理和小區管理智能化,推動便民措施服務項目智能化,使社區居民的衣食住行更為舒服、高效率。
  • 建立完善應急預案不斷優化智慧服務 疫情之後物業企業可以這樣做
    ——專訪成都嘉善商務服務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雲 2月6日,由中國物業管理協會主導、青羊總部經濟基地物業管理企業——成都嘉善商務服務管理有限公司牽頭編撰的《產業園區物業管理區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操作指引(試行)》正式對外發布。
  • 商業街 | 龍湖智慧服務與信達合作 彩生活退出仁和物業平臺
    龍湖智慧服務目前在全國118個城市開展物業服務,合約管理面積達4.28億平方米,服務業主330餘萬戶。觀點地產新媒體初步了解到,本次已是龍湖智慧服務月內第三次達成戰略合作。5月12日,龍湖智慧服務與萬瑞物業在重慶舉行合作籤約儀式,萬瑞物業董事長李春俐、龍湖智慧服務集團總經理曾益明等出席。
  • 滴滴運用大數據幫助城市解決交通智慧管理
    中指出,共享經濟的代表滴滴出行,正在智慧交通領域,運用大數據進入城市交通管理「智慧+」 助力解決城市擁堵;通過數據可視化,在後臺幫助城市進行智慧重構。同時,盤活存量提升城市資源利用效率。技術手段提升帶來新思路,在應對司機疲勞駕駛這一難題上,滴滴也正在安全領域不斷做出新嘗試。
  • 弘源攜手左鄰永佳為多個項目建設智慧運營平臺
    本次合作以北京-弘源·新時代大廈、上海-東方萬國企業中心、深圳-弘毅大廈3個項目為試點,提供更智慧便捷的客戶服務管理、項目宣傳管理、物業服務管理。未來,弘源資產將對旗下所有項目進行智慧化運營管理。左鄰運用技術的手段,助力弘源資產成為有影響力、具弘毅特色的地產運營服務商。
  • 智慧社區很火爆,融創服務有自己的「冷思考」
    通過搭建標杆項目進一步磨合軟體產品技術、建設團隊能力、運營服務方案,以達成2021年新交付項目的全國推廣和存量項目的改造建設。  「四大業務場景」構建社區生活新體驗  融創服務通過物聯網、AI、人工智慧等技術,不斷升級歸心APP,重點圍繞」智慧人行、智慧車行、智慧安防、智慧設備設施「四大業務場景為業主及住戶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的社區生活新體驗。
  • 國家發改委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日前,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提出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搭建智慧物業平臺,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對接各類商業服務,構建線上線下生活服務圈,滿足居民多樣化生活服務需求。北京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趙秀池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推動物管行業健康發展,具有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的重要意義。
  • 建設智慧城市提升「城市智慧」
    ,並要求各部門開展新型智慧城市評價工作。為此,新型智慧城市提出了「六個一」建設理念,即:構建一個開放的體系架構,通過「強化共用、整合通用、開放應用」的思想,指導各類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構建一張天地一體化的城市信息服務柵格網,夯實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實現城市的精確感知、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和惠民服務;構建一個通用功能平臺,實施各類信息資源的調度管理和服務化封裝,進而支撐城市管理與公共服務的智慧化,有效管理城市基礎信息資源,提高系統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