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多年終於有了定論,《盜夢空間》的陀螺究竟有沒有倒下?

2021-12-12 老片復盤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2010年的電影《盜夢空間》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

主演: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湯姆·哈迪、約瑟夫·高登·萊維特、艾倫·佩姬、瑪麗昂·歌迪亞、斯裡安·墨菲、麥可·凱恩

推薦指數:★★★★★

懸疑指數:★★★★

視覺指數:★★★★★

劇情指數:★★★

《盜夢空間》上映時發生過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廣電總局一刀未剪。究竟是官員們良心發現,還是不知從何下手。至今如電影結尾陀螺倒沒倒一般是個未解之謎(最後揭曉謎底。。。)

《盜夢空間》一直就跟燒腦這個詞綁定在一塊?

有人認為,是《盜夢空間》夢中夢的嵌套敘事結構太費腦子了。我倒不這麼認為,電影劇情絕大部分都是正序交代,嵌套時用了一下多線程的平行剪輯加快節奏,再偶爾穿插一些關鍵性的回憶畫面,要說燒腦,燒的也絕對不是敘事結構。

因為《盜夢空間》顯然不是走的像《記憶碎片》那樣強結構弱故事的路線,反而我覺得是很典型的好萊塢傳統商業電影的拍法:

這些段落都是有清晰可見的劃分的。


而《盜夢空間》之所以讓人感覺燒腦,是因為電影中那些聞所未聞的關於夢境的設定。

接受新鮮事物需要一個過程。就像我們玩一個新的遊戲時,需要有一個學習教程告訴我們設定。《盜夢空間》裡就有這樣很強的遊戲規則的設置。

《盜夢空間》告訴我們,僅僅只需要玩好一個設定,就足以讓電影拍得引人入勝。進度條都快讀到一半了,真正的任務才剛剛開始,但觀眾並沒有覺得乏味,反倒吊足了胃口,欲罷不能。諾蘭的功力就在於此,即便只是介紹遊戲規則,都一樣秀色可餐,別有洞天。

如果可以吃透《盜夢空間》的設定,而後的劇情相信也就能夠迎刃而解。

一、電影的主人公們在夢裡能夠做些什麼?

進入夢中執行任務的人,我們稱之為Extractor盜夢者。

Subject則是夢境任務的目標對象,我們稱為主體。

盜夢者在主體的夢境中其實也就做兩件事情,Extraction和Inception,前者是盜夢的意思,後者是思想植入的意思。


奇怪的是,電影的英文片名叫《Inception》但中文譯名卻叫《盜夢空間》,意思大相逕庭。



盜夢指的是李奧納多 迪卡普裡奧主演的柯布剛開始時對日本人齊藤做的事情,就是盜取主體潛意識中的秘密。

盜取的方法電影介紹了兩種:

第一是盜夢者可以跟主體的潛意識對話套取秘密;

第二是在主體的夢境中設計保險箱之類的場景,主體會下意識將秘密藏在安全的地方,打開保險箱便可以發現秘密。


盜夢也是亡命天涯的柯布為了過日子不得以幹的一些偷雞摸狗的勾當。

其實這裡埋著一個不為人知的彩蛋。主角名字叫作Cobb,這個名字來自於諾蘭的成名作《追隨》中的一個角色,這個角色一樣也是竊賊,當然啦,超高智商的竊賊。

而電影裡主人公們主要執行的任務,也就是日本商人齊藤想要柯布完成的任務,即Inception思想植入。在主體的潛意識深處埋下一個想法。

Inception在盜夢圈子裡是一個傳說,小弟亞瑟就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主體的頭腦總能夠追蹤到那個意念的源頭,如果此時我讓你不要想「大象」,那你此時一定想的就是「大象」,而且你知道這不是你自己的想法。

但真正的高手認為思想植入是完全可行的。不過難度巨大,不僅要埋得足夠深,而且要足夠簡單,還要讓主體相信是自己一個小小的想法在慢慢長大。

這樣說下來,片名《盜夢空間》的翻譯雖然更加讓人有觀影衝動,但卻沒有做到翻譯界所謂的「信達雅」,達和雅有了,信丟了。

因為電影主要講的壓根不是盜夢。所以電影還有一種譯名叫《奠基》,可能意思上會更加貼合主題一些。

但無論怎樣,大陸版《盜夢空間》的譯名,怎麼著都比港版的《潛行兇間》和臺版的《全面啟動》要強了太多。

港版海報

臺版海報

二、盜夢者如何分享夢境

電影中的盜夢者,包括目標主體都可以進入同一個夢境當中。感覺就像組團下副本,某人開個局,大家下到他夢裡去組隊打怪。

夢境中,盜夢者可以分別在不同時刻進入(比如設計師艾德妮就是在柯布睡著時偷偷進入他的夢境),盜夢者也可以分別在不同時刻醒來,後面會具體講怎麼醒法,這是非常關鍵的遊戲玩法。

對於共享夢境,其實諾蘭打了個哈哈,幾乎隻字未提,留給我們的線索只有一臺手提箱大小輔助睡眠的儀器。

輕輕按下儀器中間的按鈕,儀器就會給連接在一起的所有人注入催眠藥劑,並讓他們共享同一個夢境。


三、夢境中都有哪些角色

盜夢空間其實並沒有脫離好萊塢傳統的RPG式選角套路。

但因為諾蘭搬上大熒幕的都是新奇好玩的概念,所以設定的新鮮感完美覆蓋了套路的陳舊感。

下面我就說一下《盜夢空間》中那些與眾不同的角色設定。


Dreamer 造夢者,

大家進入的是誰的夢境,誰就是造夢者。造夢者就像我們玩聯機遊戲時的host。

夢境會由造夢者的意識進行構建。並且,造夢者所處的外部環境同樣也會對夢境產生影響。比如藥劑師,他是Inception任務第一層夢境的造夢者,當他在飛機上喝了太多香檳後,夢境裡就下起了大雨。

第二層的造夢者是亞瑟,

第三層的造夢者是伊姆斯,

第四層的造夢者是柯布。

Architect 夢境設計師,

幫助造夢者構思夢境,對於Inception任務來說,前面三層的設計師都是小蘿莉艾德妮。設計師只要告訴造夢者她的構思就行,他們不必非要進入夢境。

Forger 偽裝者,

擁有高超的演技,可以利用意識改變自己的樣貌,能在夢境中扮演成各種各樣的角色。Inception任務中就是湯姆哈迪老師飾演的伊姆斯。

Chemist 藥劑師,

他為任務提供進入夢境的特製輔助藥劑,INCEPTION任務中就是尿急的印度人約瑟夫。

Subject 主體,

任務目標,執行盜夢或思想植入的對象,Inception任務中即富二代費舍。


夢境中還有很多NPC一樣的角色,他們主要是主體潛意識的投影Projection of subconscious。

也就是主體潛意識具象化的體現,當潛意識感覺到了有另外的人在創造這個世界時,就會注意他們。這些潛意識投影會像白細胞那樣,向受到感染的部位發起攻擊。

但主體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潛意識的。

另外,如果主體曾經受過潛意識防衛訓練,那麼他潛意識的投影就會具有非常強的攻擊性。這種情況叫做subsecurity潛意識防禦。

一般情況下,夢境中充斥著的都是主體的潛意識。但特殊情況下,盜夢者的潛意識也會闖入夢中,就像柯布的妻子瑪爾。

我認為,之所以只有柯布出現這種情況其他人沒有,是因為他複製了太多跟現實一模一樣的夢境,所以他告誡艾德妮千萬不要這樣做,因為吃虧就在眼前。


四、清醒夢

通常我們在夢裡,是不知道自己在做夢的。但偶爾也有發現自己是在做夢的經歷。如果能發現自己是在做夢,並保持意識的清醒。我們就稱之為清醒夢。

在電影中,盜夢者們做的就是清醒夢。似乎只要是自己主動進入夢境,就可以保持清醒夢,被動進入夢境則反之。電影裡富二代費舍在第一層夢境和第二層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做夢,因為都是被人灌了迷藥以後進入的夢境。但在酒店房間經過查爾斯先生調教以後主動進入雪地夢境後就是做的清醒夢。


其實這裡我更傾向於是藥劑的作用影響了人們對現實與夢境的判斷,即便主動入夢,完全依靠本人的意志讓自己保持清醒去執行任務也是不太現實的,一定還是得仰仗藥物作用來輔助才夠保險。

但這裡也有一個問題,盜夢者們做的,就一定是清醒夢嗎?看完電影很多人都在懷疑最後是否依然還在夢中,那麼,是不是有可能盜夢者只不過是自認為清醒呢?


五、夢中夢dream within a dream

在電影中最精彩的設定,莫過於夢中夢。即夢中的人可以繼續做夢產生下一層的夢境。方法就是給夢裡的人繼續使用睡眠儀。

多重夢境時,越深層次的夢境,腦運作速度越快,因此相對時間也會越長。

電影中涉及到三次多重夢境。

一次是主角接了科博爾工程公司的活去盜取日本商人的夢境機密。

這次任務中火車上是現實層,

帶毛毯的房間是第一層夢境,

崩塌的宮殿是第二層夢境。

主角接了日本商人的活做inception,

這次任務中飛機上是現實層,

下雨的大街是第一層夢境,

酒店是第二層夢境,

雪地是第三層夢境,

遺棄的城市是第四層夢境,

海灘醒來見到年老的日本人是limbo層。

Limbo迷失域是比較特殊的一層,和前面幾層不同,不是造夢者專門設計建造的夢境,只有之前來過Limbo的人留下的東西,和無限的原始的潛意識,在這裡時間可能是無窮無盡的。

Limbo最早是一個宗教術語——地獄的邊緣,即上不及天堂,下不至地獄的中間地帶。

那麼放到電影中理解,就是一個似夢非夢的地方,現實和夢境的中間地帶。在這裡人的意識已經模糊,很難分辨自己究竟是在現實還是夢境,極其容易混淆。

還有就是男女主人公進入深層夢境探索這次,由於電影的交代比較含糊,我們很難判斷夢境的層次,大致的判斷是,

女主跳樓是現實層,

男女主角建造城市手牽手變老是其中某一層,

可以肯定不是第一,第二層,因為時間遠遠不夠,如果男女主人公要在夢裡度過50年,

比較可能的是在第四層夢境,假設時間倍率是20倍的話,第四層夢境裡的50年,相當於現實中的3小時,換是第三層夢境,就必須在現實中昏睡60小時,這顯然是不太現實的,在夢裡可以不管吃喝拉撒,在現實裡可行不通。

而男女主人公臥軌自殺的夢境,

明顯兩人又回到了年輕的狀態,這其實又是另一層夢境,我的判斷是兩人在變老的那一層雙雙殞命後,進入了Limbo迷失域。所以柯布才會知道齊藤如果在夢中死去會進入Limbo層。


以上這些分層其實是傳統解讀的分層方式,因為有最後是否依然還在夢境的猜測,所以現實層在哪裡依舊持有變數,這樣的話分層方式勢必也要全部打亂。為了便於理解劇情我們先按照上面這樣分法。

六、夢境中的時間

因為在夢中人們的大腦運轉更快,所以夢境中的時間也就比現實的時間走得更快,下一層夢境的相對時間就要比上一層長許多。

但這個相對時間會受到藥劑的影響。並非我們認為的都是20倍。


艾德妮在試煉時,現實的5分鐘對應夢境的1小時,約12倍。

在地下夢工廠裡,現實的3、4小時大約夢境的40小時,約10倍。

而執行inception任務時,藥劑師說他的藥劑可以加快大腦的功能,大概提速20倍。所以現實中的10小時,對於第一層夢境就是一個星期,第二層六個月,第三層就是十年。


七、盜夢者如何離開夢境

一旦進入了夢境,有三種方式可以離開夢境。注意,因為影片中有夢中夢的情節,因此,這裡說的離開夢境,是指跳出當前的夢境,而並非一定會回到現實。

三種方式也是各有各的限制要求,並非隨時隨地可以執行有效。

1,倒數計時器。

睡眠儀可以設定時間,到了這個時間節點就可以自然醒來。腦補一下的話,我們可以理解為睡眠儀實際上會給人注入輕度的鎮靜劑sedative,並且可以按照設定時間注射相應的計量,和我們做手術打麻醉一個原理。在開場的火車上,以及艾德妮的試煉裡都是採用了這樣的叫醒方式。這個方法,對強力鎮靜劑同樣有效,但如果有人在此期間迷失在了limbo層,就麻煩了,因為limbo裡的相對時間是無法估量的,可能十年,可能百年,也可能是無限,而人的意識卻依然活躍,當這個人的意識從幾百年後醒來時,意識肯定早已模糊不清醒了。


2,在夢境中死去。

一般情況下可以直接跳出當前的夢境,返回上一層。但是,如果現實中注射了強力鎮靜劑,只要在夢中死去,就會被困在limbo層。而進入limbo層的人,依然可以通過死亡的方式回到現實,只不過問題在於,limbo層的人往往已經無法分清夢境與現實的差別,他們會錯以為身處的limbo就是現實,困在Limbo層時間越久意識就會越來越模糊,即便回到了現實也會受到影響。


3,kick,墜醒。

就是在上一層身體出現失衡,也可以理解身體突然受到了比較大的加速度。這樣便可以在上一層醒來。這種情況其實來自我們每個人都有的生活經驗,比如從床上摔下來或睡著時頭跌下來,我們就會醒。


由於強力鎮靜劑不會影響到人內耳平衡感的功能,所以kick依然適用。電影最高潮處就是連續的同步Kick。除了主角柯布還有日本商人齊藤,其他人都是通過同步kick的方式一層層返回到第一層的夢境。

但要注意的是,Kick不可以隔層,即第一層夢的Kick叫不醒尚處於第三層夢中的盜夢者。這也就是電影裡所謂的「miss the kick」錯過了墜醒機會。因為當藥劑師開車衝下橋時,雪地裡的柯布等人在酒店裡還處於做夢的狀態,這樣他們是不會從貨車裡醒來的。

但問題就來了,當貨車衝下橋時,為什麼亞瑟並沒有因此醒來呢?

聽到很多解釋是說,kick必須兩邊同時進行,即同步Kick,電影在最後關頭也的確製造了一系列的墜落場景。但這一點,電影並沒有交代清楚,只有柯布說了一句話「關鍵點是同步夢境的墜醒」。如果這樣就算解釋了兩邊同時kick的設定,似乎有些草率,而且別忘了影片一開始的盜夢任務,同樣是多重夢境,卻不需要兩邊同時Kick,柯布跌入浴缸就可以醒來,這又該如何解釋?人非聖賢,諾蘭也有百密一疏的時候吧。

其實我更加願意認為,亞瑟在柯布口中的過人之處,就是當kick發生時能夠控制是否醒來。

在向觀眾解釋什麼是Kick時一直在用亞瑟做演示,顯然還是讓亞瑟進入了真實睡眠狀態以後進行演示,看著有點多此一舉不是嘛。

下一個鏡頭,用音樂倒數來協同完成Kick,音樂響起時,亞瑟醒了,艾德妮卻沒醒,這裡我猜測有沒有可能亞瑟一直在進行某種特殊訓練,而這就是他的過人之處。

畢竟,其他人都有專屬能力,他卻沒有,不是很不平衡嘛。


八、圖騰totem

騰,是盜夢者用於區分是否處於他人夢中的道具。只有擁有者本人知道它獨一無二的特徵,所以如果是在別人的夢境裡,造夢者是無法完美複製一個一模一樣的圖騰的。

電影中亞瑟的圖騰是注了鉛的色子,

艾德妮是特製象棋棋子,

而主角柯布,事實上電影並沒有明確交代他的圖騰是什麼。雖然他經常拿出一個陀螺旋轉,但這個陀螺其實是柯布太太瑪爾的圖騰。

而且,似乎柯布對圖騰的想法和亞瑟也壓根不一樣,他的圖騰是用來區分現實還是夢境的。


圖騰可以說是電影的最大亮點之一,影片結尾究竟陀螺有沒有倒下一直是影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用一個陀螺作為圖騰,真的有效果嗎?電影當中,陀螺倒下意為現實,陀螺恆轉意為夢境。試問誰不知道陀螺會倒下。何況夢境中依然要遵守物理定律,這我們都是看得到的,並沒有規定在夢裡陀螺就會一直轉,不會倒下。而且在現實當中,也不可能像其他人那樣定製出一個可以恆轉的陀螺。

————半隻貓


那應該如何理解陀螺是一個圖騰呢?

柯布說圖騰是瑪爾的主意,陀螺也是瑪爾的圖騰。他們曾經進入過深層夢境進行探索,我相信他們進入的夢境是柯布的夢境,柯布就是造夢者。所以我認為,是瑪爾要求柯布在夢裡造了一個可以永遠恆轉的陀螺給自己,當她無法分清現實虛幻時就轉動陀螺分辨這個世界的真偽。這個陀螺對瑪爾是有效的,其實對其他人也是有效,只要看到陀螺在恆轉,所有人都可以知道自己在做夢,就像已是耄耋老人記憶退化的齊藤一樣,看到了陀螺不停轉動,也慢慢意識到了自己是在夢中。

但這個圖騰唯獨對柯布沒有作用。

因為陀螺是他自己造的,在夢裡他想怎麼造就怎麼造,假如他判斷自己是在夢境,他的潛意識就會造出一個恆轉的陀螺。而當他判斷自己是在現實中,他的潛意識就會造出一個能夠倒下的陀螺。所以,那麼多人用猜陀螺倒還是沒倒來判斷柯布是否還在夢中也是無效的。

因此,一個更靠譜的說法是,看柯布有沒有戴戒指,戒指才是柯布的圖騰。

經過觀察,戴了戒指的是夢境,不戴戒指的就是現實。當我看到這樣一種說法的時候很佩服發現者的觀察能力,真的是火眼金睛了,第一遍看的時候,我根本沒注意過有這個規律。這個規律也幾乎無一例外,幾乎。因為還是有一個例外。在瑪爾跳樓的酒店裡,柯布卻戴著戒指。

那這一段究竟柯布是在夢中還是現實呢?如果按照戴戒指就是在夢境的推演,那瑪爾也許是真的跳下大樓回到了現實中,而柯布才是那個一直處於夢境當中無法自拔的人。要是你說自從瑪爾跳樓後柯布才脫下戒指,戒指才變成他的圖騰,那我覺得圖騰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所在了。顯然戒指說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關於柯布的圖騰究竟是什麼,以及最後的結局,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最後陀螺是否會倒下,成為影迷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正如誰沒有懷疑過,自己的人生可能只是一場虛幻的夢而已。

夢境還是現實,影迷們各自站隊各守一方,開始了眼力和腦力的較量。

陀螺也好,戒指也罷,它們都只是柯布潛意識的體現。電影已經告訴了我們圖騰並不是什麼區分現實與虛幻的靈丹妙藥,夢境中的人依舊可以選擇忽視圖騰過自己希望的生活。

當柯布再次見到兒女們的笑臉,他並沒有懷疑他們是否只是潛意識的投影,也並不關心陀螺是否倒下,而是迫不及待去享受久別重逢的喜悅。

不知道您是否留意,兩個半小時的電影,柯布的兒女曾經在夢境中出現過多次,

然而能夠見到笑臉的只有最後這一次。我不清楚孩子們的笑臉能否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圖騰。但對於柯布來說,圖騰已經不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的笑臉。重要的,難道不是珍惜此時此刻能夠和所愛之人在一起的時光嗎。

夢境或者現實,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柯布的內疚,不在於告訴瑪爾limbo不是現實,而在於自己沒有將信仰之躍leap of faith付諸現實,沒有兌現自己的諾言。

柯布曾經在火車駛來的那一刻告訴過瑪爾:

你在等一列火車,一列會帶你去向遠方的火車。

你知道你希望去向何方,但是你不能確定,不過那也沒有關係。

火車去向哪裡怎麼會跟你沒關係呢?

因為,我們在一起。


柯布已經背叛了自己的妻子,這一次他不可能再背叛自己的家人。

對家人的愛,相比區分現實虛幻的清醒,究竟哪一個更為重要。柯布想起齊藤說過的話 「你是希望來一個信仰之躍,還是希望滿懷遺憾,孤獨終老?」

在轉動陀螺的前一刻,柯布已經作出了他的判斷。


我們最不希望自己身處Limbo,模糊現實與夢境的界限,那是因為我們自認為活在現實當中。

但你可曾想過,假如你從未從夢中醒來,你又如何知曉真正的現實會是怎樣?

虛有所長,實有所短,為什麼Limbo不可以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圖文來自網絡,僅供學習與交流,版權為原作者所有,侵刪。

請不要猶豫給老片復盤一個「

以下小夥伴已關注作者

相關焦點

  • 《盜夢空間》最後陀螺會倒下嗎?
    《盜夢空間》影片中柯布和妻子梅爾有能力創造夢境,兩人可以共同生活在夢境裡。但梅爾把夢境當成了現實,願意一直生活夢境裡。
  • <盜夢空間>片尾藏結局 字幕結束時有陀螺倒地聲
    昨天,觀眾蔡小姐向記者抱怨道,《盜夢空間》的劇情畫面一結束,影院就開燈打掃衛生,她和朋友想看的片尾字幕根本沒有放完。「看了三遍了,最好的一次是聽到了字幕中間那段喚醒夢境的法語歌,但都等不到最後那個聲音。」究竟是什麼「聲音」讓這些觀眾如此執著?
  • 來自《盜夢空間》的靈感——永無停息的陀螺、分形夢幻奇觀、扭曲的空間
    多姆·柯布的那枚小陀螺,是他評判自己是否在做夢的一個標誌性物件,也被造夢人稱做「圖騰」。在夢境中,陀螺會一直轉個不停;而在現實中,陀螺會倒下。這就是「陀螺公理」。在一定的初始條件和一定的外力矩在作用下,陀螺會在不停自轉的同時,還繞著另一個固定的轉軸不停地旋轉,這是陀螺的進動,又稱為迴轉效應。在本質上同慣性定律有直接關係。陀螺上的每一個點,都在一個跟旋轉軸垂直的平面裡沿著一個圓周轉。按照慣性定律,每一個點隨時都竭力想使自己沿著圓周的一條切線離開圓周。可是所有的切線都同圓周本身在同一個平面上。
  • 終於真相了!《盜夢空間》萊昂納多的圖騰不是陀螺,而是它
    不過,令人驚喜的是,對影片會有新發現,今天我要講的是《盜夢空間》中的圖騰陀螺。《盜夢空間》2010年上映,豆瓣評分至今保持9.3的高分。作為諾蘭導演的這部十年前的佳作,現在來看,還是會被吸引,絕對值得N刷!
  • 《盜夢空間》當年究竟有沒有抄襲?答案是不確定的
    究竟《盜夢空間》當年是否抄襲了日本的動畫電影《紅辣椒》?其實是不能確定的!作為《盜夢空間》最大的把控者,他本人則曾親自否認自己抄襲《紅辣椒》,說自己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對於《盜夢空間》涉嫌抄襲《紅辣椒》「鏡子時刻」的場景,雖然我不清楚在其他領域有沒有相關的概念,但我可以肯定的是,《盜夢空間》的幕後製作人員有可能自己獨立想出這種設計的,
  • 《盜夢空間》小陀螺轉出大市場 為國產片植入新思路
    《盜夢空間》中文海報但令人尷尬的是,由於發行方完全沒有準備,片方只配給了北京等極少數影院少量紀念版陀螺,而蓉城等地影院根本沒有貨,只能眼睜睜看著淘寶網商家以上百元的高價熱賣陀螺,搶走電影圈的「蛋糕」。從變形金剛到小小陀螺,隨著越來越多的大片上映,觀眾對電影衍生品的消費也越來越強,但遺憾的是,國產電影的電影衍生品開發才剛剛起步,市場銷售也難言成功,小小陀螺給予了眾多啟示。
  • 盜夢空間--旋轉的陀螺停止了嗎?
    《盜夢空間》/《奠基》謝幕後,我與好友出來,很平淡的討論「夢中夢」的劇情,我們很坦然,沒有看懂;和我們一樣的,還有從電影院出來的各色男男女女,大多都表示
  • 《盜夢空間》的陀螺最後真的停了!而諾蘭大神的下一部電影…
    今天應該是個談論夢的日子,關於夢的電影,有哪部比得過《盜夢空間》呢?雖然有全世界「諾吹」們瘋狂打call,雖然《盜夢空間》和《敦刻爾克》時間相隔七年,但學院評委即便補充過新血仍是傳統古板佔據主流,無論《盜夢空間》還是《敦刻爾克》都難入法眼,諾蘭要拿小金人還是要寄希望於「下一部」。
  • 盜夢空間結局官方解釋 諾蘭談盜夢空間結尾陀螺意思
    盜夢空間結局官方解釋 諾蘭談盜夢空間結尾陀螺意思  日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多部電影引發影迷們關注。除了新片《信條》不停的發布中文版物料外,他的舊作《星際穿越》《盜夢空間》也將以重映形式再次與觀眾們見面。
  • 10年前的電影《盜夢空間》究竟是誰的夢?
    但是這項技術是如此出色,以至於很難區分夢境世界和真實世界,因此科布將陀螺用作「圖騰」,以幫助他了解自己是否處於清醒狀態或睡眠狀態。當陀螺停止旋轉時,證明他沒有做夢。在電影的最後一幕中,科布終於與他的孩子們團聚,陀螺最後旋轉了一次,當科布去擁抱他的孩子時,它一直旋轉著。
  • 《盜夢空間》的結局到底意味著什麼?
    此後,隨著更多燒腦的原創科幻電影的出現 (例如約瑟夫·高登-萊維特主演的《環形殺手》) ,大家明顯感受到了《盜夢空間》的影響。至少《盜夢空間》證明了確實有很多觀眾喜歡看高智商的電影。真正讓觀眾津津樂道的是《盜夢空間》的開放式結局。
  • 《盜夢空間》重映,觀眾終於聽到了陀螺停止的聲音?「經典重映」能否成為影院常態?
    ,還是新上映的影片,新上映的《小婦人》《盜夢空間》《城市夢》等影片都起到了共同推動大盤上漲的作用。尤其是諾蘭的舊作《盜夢空間》,自8月28日上映以來,雖然票房只有2242萬,但貓眼9.0的評分成為同期上映的口碑冠軍,很多觀眾都走進影院重溫10年前的這場「夢中夢」,自影院正式復工以來,已有《星際穿越》《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盜夢空間》等經典影片重映,有影迷呼籲,「經典重映應該成為電影市場的常規操作
  • 《盜夢空間》結尾是現實還是夢境,謎題終於解開!
    《盜夢空間》的結尾可以說是電影界最大的未解之謎之一,諾蘭導演並未直接給出陀螺最後的結局,以至於在在這麼多年以後,很多網友各執己見,都有不同的想法。近日,飾演嶽父的麥可·凱恩公開解釋了這個秘密:「我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說,我有些分不清劇本中提到的的現實和夢境。
  • 《盜夢空間》影評
    科布掏出一枚金屬制的陀螺,小巧精緻。手指輕輕一撥,陀螺在檀木桌上飛快地旋轉了起來,絲毫沒有停止的趨勢。兩人對視著,確認著對方的身份。「齋藤,我回來找你……」,科布緩緩說道。        「來說服我履行我們之前的協議。
  • 10年了,你還在尋找《盜夢空間》結局的真相嗎?
    那一天,我們終於想起被那隻旋轉的陀螺支配的恐懼。 但在《盜夢空間》裡,諾蘭最有野心的探索,是針對電影與夢之間的關聯。 但或許,陀螺最終有沒有倒下,並不重要。
  • 把《盜夢空間》當新片看,卻有了更深的認識
    剛看完IMAX版《盜夢空間》,竟然覺得有些……好哭?大概是因為曾經錯過了院線放映。後來我有自己找來看過,但當時也只是發出「哇,這個想像力絕了」「哇,最後那一層一層夢境的醒來好酷炫」,其它更深入的東西是一點兒都沒吃進去。
  • 十年過後,《盜夢空間》再次挖掘,還有哪些沒有被開發出來的細節
    其實很多優秀的電影都是跨時代的,他們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後拿出來觀看,還是那麼的經典和刺激,尤其是一些帶有科幻和懸疑的作品,那時的腦洞真的是太超前了,甚至很多科技的發展都是受到科幻電影和小說的影響,就拿《盜夢空間》來說。
  • 電影《盜夢空間》:柯布到底醒過來了沒有?
    要說近二十年來最好的電影,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約瑟夫·高登-萊爾特、艾倫·佩吉、湯姆·哈迪、渡邊謙等主演的電影《盜夢空間》絕對能夠排得上號。事實證明,《盜夢空間》的確很有魅力,朋友看完後一直喋喋不休的和我爭論一個問題:柯布到底醒過來了沒有?
  • 《盜夢空間》男主究竟有沒有回到現實
    盜夢空間無疑是一部極佳的科幻懸疑電影。故事情節張弛有度,人物刻畫細膩。但當觀眾看到最後,都會不約而同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男主最終有沒有回到現實中去?那個代表著夢境結束並沒有停下來,這部電影究竟是一場夢還是真實的,我想這大概就是留白吧,給予不同的觀眾不同的看法。
  • 盜夢空間|現實與夢境 其實沒有區別
    本期推薦——《盜夢空間》你是想放手一搏還是要等到年華老去心中充滿遺憾孤獨地邁向黃泉路現實與夢境 其實沒有區別提起《盜夢空間》,我們常常想到的是裡面的燒腦夢境結構,最讓人糾結的就是最後的陀螺究竟停沒停。但你有沒有發現,現實和夢境其實根本沒有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