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片】
13世紀合金銅巨版蓮花手觀音 館藏級
年代:13世紀
尺寸:造像高約69.2cm,寬約26cm
風格:西藏
質地:合金銅
觀音菩薩是佛教文化中最為重要的題材之一,她有不同的形象和化身,龘藏冬季拍賣的這尊站像表現的正是觀音菩薩的形象之一——蓮花手觀音(padmapani)。蓮花手觀音是南亞和東南亞佛教文化圈中流行非常廣泛的一種佛教造像,是觀音菩薩造像的重要代表形式。我國藏傳佛教歷史上受南亞佛教文化圈的深刻影響,也保持了這樣的傳統,廣泛流行的這種蓮花手菩薩形式的觀音造像。
關於蓮花手菩薩的來歷,尼泊爾流行著這樣一則傳說。有一頭大象想去摘池塘中的蓮花,不幸滑進了蓮池的爛泥之中。它痛苦地大喊,並祈禱那拉衍那(Narayana,毗溼奴的一個身形)。當時正在叢林中修行的聖觀音聽到了求救聲,立即變成那拉衍那的樣子,將大象從沼澤中解救出來。為表達感激之情,得救的大象將採得的蓮花獻給觀音菩薩。觀音沒有貪戀它,很快又將蓮花轉送給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也拒絕接受蓮花,要觀音獻給他自己的本尊無量光佛。於是,觀音遵照釋尊旨意,將蓮花獻給了無量光佛,並將得到蓮花的故事稟告給無量光佛。為了讚揚觀音的慈悲行為,無量光佛讓他永遠持有蓮花,繼續做有利於眾生的事業。從此以後,觀音就以手持蓮花的形象現身,以蓮花手而著稱。
不過佛經中並無蓮花手觀音相關的準確記載,這則傳說也並不能作為蓮花手觀音來歷的可靠依據。印度學者B·巴達恰利亞在《印度佛教圖像志》中說:「在禪定中的無量光,被設想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主管賢劫,但他自己不行動,而是他的助手——蓮花手菩薩,負責行動和創造」。她認為蓮花手的職能是代無量光行佛事的,即當觀音依本尊佛無量光的旨意行事的時候,就是「蓮花手」。國內著名學者黃春和老師認為其也可能只是一種寓意,喻示一種清淨的佛教理體或智慧,猶如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本性高潔。
龘藏冬拍的這尊菩薩,右手掌心向下結與願印,左手當胸結說法印。身體呈三折式雙足站立,右手原本牽蓮枝,呈現經典的蓮花手觀音的造型。觀音頭束高髮髻,高高聳起的頭髮在頭頂盤束有致。頭戴金色寶冠,從尚存的兩片冠葉中,我們還能看出其最初的華麗景象。菩提樹葉狀的冠葉上飾以金剛杵狀的卷草圖案,冠葉正中飾綠松石。冠葉之間及冠葉和髮髻之間皆有連珠銅條相連,這一點頗有藏西拉達克造像的特點。繒帶飄揚於耳際,婉轉飄逸,極富裝飾效果。菩薩額頭寬闊,眉骨微微隆起,眉心飾白毫,雙眉彎曲上揚;鼻梁小巧挺拔,雙眉與鼻梁形成Y字型;眼臉微閉,雙目瞳孔嵌黑曜石,慈祥而有神;雙唇微抿,嘴形優美,嘴角露出淺淺的微笑。面容圓潤,下頜飽滿,極富個性特徵,寧靜慈詳的面龐,讓人望之心安!
菩薩雙肩寬闊,胸脯厚實,腰部收束,雙腿敦實,身體極為健美。雙臂圓潤,戴臂釧手鐲。上身裸露,佩戴項圈瓔珞。項圈瓔珞上的連珠顆顆圓潤飽滿,外層的瓔珞上墜以流蘇,極富裝飾性。而內層項圈中央墜以獸面紋,其雙目圓睜,張口露齒,兇猛威武!這種獸面紋梵語稱為Kirtimukha,意為「光榮的面容」或「莊嚴的面容」。經常出現在尼泊爾或藏地的建築及佛教藝術作品上,是一種十分流行的吉祥圖案!觀音下身著長褲,衣物輕薄貼體,腰間束帶柔美自然,髖部飾以瓔珞,眾多U形的連珠與上方橫向的連珠相連、仿佛隨風飄動的經幡,極富裝飾性;膝蓋上方及腳踝處的連珠似乎表現的是衣物的褶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觀音身上的帔帛先豎立於肩頭和臂膀兩側,而後繞過雙臂內側,蛇行而下,垂於身體兩側。手足靈活生動,雙手掌心有花形的法輪,掌紋和指節清晰可見,似乎可觸可動。雙足飽滿圓潤,腳趾修長,趾甲刻畫清晰,十分逼真。整尊造像原本通體冷金,髮髻和面部施以彩繪;如今局部仍殘存斑駁的金色,髮髻上的藏藍與嘴唇上的朱紅也清晰可見,可想其最初是何等的莊嚴與華貴!
這類造像無論公共機構還是私人收藏偶爾也能見到,比如著名藏家夏景春先生的收藏(參閱1),色拉寺大集會殿上層強巴拉康(參閱2)以及大昭寺收藏(參閱3)的同一題材造像,此外還有剛剛結束的古天一2017年秋拍封面(參閱4)。這些造像都與龘藏這尊蓮花手觀音有著密切的聯繫,除古天一那尊不空成就佛像,其餘幾尊都為同一題材,因而手印和體態站姿都有較多的同性。這尊蓮花手觀音的身體也有著微微的扭動,並非筆直站立,和其他幾尊相比顯得靈動而不誇張。夏景春先生舊藏的那尊菩薩身體健壯的感覺(參閱1)、色拉寺和大昭寺那兩尊菩薩腰間的U字型連珠以及古天一那尊不空成就佛立豎於肩頭和臂膀兩側的帔帛,在龘藏冬拍這尊蓮花手觀音身上都能看到。這都表明他們之間有著非比尋常的聯繫,極有可能製作於相近的時代或地區。
這類造像以前多被認為製作於藏西,瑞士學者米歇爾·漢斯(MichaelHenss)通過對衛藏地區的考察,發現這些曾被歸入藏西的樣式,大量出現在西藏腹地的寺院當中。有些體量相當大,不便挪移,顯然製作於當地。漢斯這一觀點有一定道理,也被一些學者所接受。再看龘藏冬拍的這尊蓮花手觀音,筆者也傾向認為其出自衛藏地區,風格上更多沿襲帕拉造像的特徵,是帕拉王朝滅亡後其藝術風格在西藏的延續。這尊造像雖然品相稍有殘損,但其年代悠久、體量巨大、工藝精湛、銅質細膩、開臉精美,藝術水準高超……置身於佛像前仍有一種無法抗拒的魅力,值得珍藏。
參閱1
參閱2
參閱3
參閱4
線下預展:
杭州
時間:1月23日-24日
地點: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勞動路128-1號苕飲山房
北京
時間:1月26日-28日 視頻直播(19:30-20:30)
地點: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南路76號北京古玩城B座1樓1008 源喜
成都
時間:1月30日-2月1日 視頻直播(19:30-20:30)
地點: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草堂東路66號錦繡古玩城55104--樸實藏民工作室
冬拍時間:
菩提箴言(貳)——佛教藝術品專場:1月30日——2月1日晚9:00
昭雅正韻——名家新玉專場:2月2日晚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