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手,幾乎是全世界寶寶的「共同愛好」,而爸媽們一提起寶寶吃手,就擔心得很:病從口入怎麼辦?手指咬破皮、咬變形怎麼辦?長大了還吃手,又該怎麼辦?
表妹生了一個大胖兒子,轉眼寶寶3個多月了,上周六,買了禮物去探望表妹和寶寶。我們才聊了一會,表妹懷裡的寶寶就開始把手放在嘴裡津津有味吃了起來。這時見表妹趕緊將寶寶的手從嘴裡拿掉。
寶寶好像和媽媽唱對角戲一樣,孩子趁媽媽不注意,又將手放進嘴裡吮吸起來。孩子還發出很大的「吧唧吧唧」的響聲。
這時表妹生氣了,並大聲和孩子說:「你這孩子就愛吃手,這樣多不衛生,快把手放下來,你再吃手,我打你。」一邊又迫不及待地將寶寶的手從他的嘴裡拿出來。
這時寶寶好像聽懂媽媽的話一樣,一下子「哇哇」地哭了起來。表妹顯得很擔心和我說:「這孩子不知道怎麼回事,這段時間,老愛吃手,是不是不正常呀?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得了什麼病?」
我和表妹說:「孩子正常得很,因為寶寶正處於口腔敏感期。所以寶寶喜歡吃手。」
寶寶為何會吃手呢?
1、吮吸反射
0~4個月的小寶寶時常吮吸手指是很正常的,因為寶寶生來就具有吮吸反射,以便出生後能順利吮吸母乳。這種能力與生俱來,在孕期做B超時就能時常看到寶寶在吃手。
2、感知行為
吃手是寶寶在出生後3-4個月時最重要的感知行為,寶寶在吃手的時候能夠加強觸覺,嗅覺和味覺的刺激,促進神精功能的發展,還能鍛鍊手部的靈活性和手眼的協調性,這是寶寶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
3、處萌牙期
4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長牙,長牙初期的寶寶會啃手指,摩擦牙床,來減輕牙齦的痛癢情況。(給寶寶用牙膠、添加顆粒狀輔食可有效緩解)
4、緩解壓力
以吃手的方式,來應對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起到鎮靜的作用。就像一些成人緊張時會抖腿、摳手指、抓頭髮一樣。
寶寶吃手的好處?
1、智力發育
吃手的嬰兒可能更聰明。嬰兒大腦的發育需要很多感覺刺激信息輸入,所以經常被撫摸、擁抱、有父母陪著說話的嬰兒可能會更加的聰明,長大後會更自信。而吃手會給嬰兒帶來自我滿足後的成就感。
2、鍛鍊感統協調能力
寶寶可以準確把手指頭送到嘴裡,其實是依靠了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的協調配合,對出生嬰兒來說每次的嘗試都會給她帶來更多的驚喜。
3、實現自我安慰
孩子吃手,能在得不到媽媽乳頭安撫時起到[自我安慰]的替代品。寶寶可以找到滿足的方式,也有利於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
4、原始的情緒應對方式
在孩子已經可以熟練掌握吃手動作後,慢慢他會學著給媽媽發信號。除了哭的表達方式以外,吃手也變成了她的情緒表達方式——告訴媽媽她餓了。
何時需要制止寶寶吃手?
如果寶寶在1歲內,寶寶純粹是為了探索,啃啃玩具,啃啃手,啃啃家裡擺放的物件,那你就不需要擔心。
但如果你發現寶寶只愛吃手,而且是白天晚上頻繁吃,那這時你就需要注意了。
如果1歲以上的寶寶還對「吃手」情有獨鐘的話,家長就一定要重視了。
主動尋找原因,會不會是因為和寶寶的關係出現了不夠「融洽」的一面,還是因為對寶寶的限制過多,要求有些嚴格而導致寶寶不夠開心。
有關調查發現,缺少父母關愛和心靈上慰藉的幼兒易養成吮手習慣。這時,吃手能夠使寶寶感到安慰,釋放緊張和沮喪情緒。
如果寶寶頻繁咬手指,我們作為家長該怎麼做呢?
1、分析事情背後的原因,針對原因找對策
凡事都有表象,那麼就有背後的原因。寶寶頻繁的吃手,那一定是發生了什麼。我們作為家長就要善於觀察,去找到原因。只有找到問題所在,才能解決問題,否則我們盲目焦慮,於事無補。
2、寶寶頻繁吃手指,慢慢引導
我們看見寶寶吃手指,千萬不要強硬阻止。越是阻止孩子,孩子就越反抗,哪裡有壓迫,哪就有反抗。在該吃手的階段,不讓寶寶吃手,那寶寶在之後還會吃手,把未能如願的補回來的。很多成人吃手就是因為小時候未能得到滿足。因此,我們要有方法有策略的引導寶寶減少吃手,直至不吃手。
3、親子互動,分散寶寶注意力
發現寶寶總是吃手,我們可以多關心寶寶,多和寶寶親子互動,玩親子遊戲,做做親子操,給寶寶講繪本等等,分散寶寶吃手的注意力。當寶寶有其他事情做,吃手的頻次就自然減少了。
4、零食可以適當吃
當寶寶吃手過於頻繁,可以給寶寶吃些吮吸的食物,餅乾之類的小零食,食物的咀嚼也鍛鍊了口腔,寶寶也減少了吃手的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