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手吃腳撕紙敏感期,家長學會引導,讓孩子更聰明

2020-12-23 閃電新聞

如果我們帶孩子去上過早教,會發現早教其實就是讓孩子玩,比如玩一些感統的訓練,讓孩子玩搭積木,甚至讓孩子自由地塗鴉,還會美其名曰可以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事實上孩子的手腳靈活,確實可以刺激大腦發育。孩子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鍛鍊自己大腦的動作和行為,很多家長沒有注意,可能會錯過孩子這些大腦發育的關鍵期,甚至加以阻攔,妨礙孩子的大腦發育。

三個月開始,孩子會慢慢出現喜歡吃手指的行為,在無聊的時候吃手指,在高興的時候吃手指,在不高興的時候也吃手指,好像除了睡覺和吃奶,吃手指變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非常平常的事情。到了孩子五個月左右,除了吃手指之外,孩子們還用手把腳丫拽起來,往嘴巴裡面送,臭腳丫也吃得津津有味。

到了七個月之後,孩子又迷上了撕紙遊戲。無論是紙巾還,是爸爸媽媽的書畫,建築圖的圖紙,都成了孩子最好的玩具。不少家長不太懂得孩子這些動作背後的意義,不理解這些動作是孩子大腦發育的加速器,就會制止孩子的這些行為。

一、家長制止孩子吃手吃腳撕紙,主要有這些原因

1.有些家長覺得太髒了容易生病

確實是孩子的手會到處亂摸,而環境中有很多的細菌,也有很多的灰塵。孩子的手無可避免地會沾染上環境中的細菌和灰塵,放到嘴巴裡面,那就是直接吃細菌吃灰塵。孩子的腳也是容易到處亂碰。事實上,即使說孩子不吃手不吃腳,環境中的細菌也無可避免地會進入口腔,我們要做的是把孩子的手腳洗乾淨,讓孩子能接觸到的東西都是比較乾淨的。

2.家長怕會影響孩子手的發育

很多家長看到一些大的孩子,長大了還吸吮手指,被吸吮的那個手指都變形了,比如說變得比另外一個手指更小或者說經常會感染。就覺得從小就不能讓孩子吸吮手指,養成壞習慣。為什麼孩子長大了還會吸吮手指?更有可能的是在小的時候,家長沒有給孩子吸夠,等孩子長大了,家長管不住了孩子會吸個夠。而孩子在小的時候吸吮手指,家長任由孩子吸吮,等過了口腔敏感期,孩子也吸夠了,自然就不願意再吸了。

3.家長覺得浪費

比如說孩子撕紙,很多家長就覺得這太浪費。在家長的認知裡,紙巾是拿來擦嘴巴的。紙張是拿來寫寫畫畫的,書本是拿來看的。

想想我們給孩子買一個玩具,都是大幾十甚至大幾百塊錢,拿這錢給孩子買些紙巾,或者說廢紙孩子都可以撕好久好久了。二、家長因為各種原因,阻止孩子吃手吃腳和撕紙,其實是在妨礙孩子的大腦發育

1.孩子有安全感,情緒穩定才能學習更多的東西

當孩子處於口腔敏感期的時候,沒有一個東西在口腔裡面,會讓孩子很焦慮。這時候吃手或者吃腳,是為了滿足自己口腔的欲望,是孩子防止自己焦慮的方法。孩子在吃手吃腳的時候,內心會更平靜。內心平靜,孩子有安全感,有助於大腦神經的連接。讓孩子大腦更好地發育。孩子在撕紙的時候也會覺得很開心,很愉悅,這些都有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

2.孩子吃手吃腳需要大腦的指揮

孩子在吃手的時候,需要手臂彎曲成小圓弧形,需要放鬆運動肌群把小手指伸出來,還要小手指準確無誤地放入嘴巴,這一系列的動作其實都是反射行為,都需要大腦神經的指揮。大腦越用越靈活,孩子吃手吃腳吃得多,對大腦的鍛鍊就越多,有助於大腦的發育。

3.孩子撕紙更勝於很多早教運動

撕紙的時候需要兩邊的手指相互協調,跟紙張進行對抗。對抗其實就增加了手指協調的難度,是需要大腦指揮的時候,要動用更多的神經。撕紙其實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書的形狀在孩子看來並不應該是方方正正的。可以是不規則的。孩子在撕紙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動用手眼協調創新的過程。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順勢而為,引導孩子,就可以讓孩子更聰明。在孩子對吃手吃腳敏感的時候,把孩子的手腳洗得乾乾淨淨的,讓孩子吃的時候不要太髒;給孩子穿稍微寬鬆的衣服,讓孩子更方便吃自己的手和腳;孩子吃完之後幫孩子擦擦手,擦擦腳;孩子到了一歲左右就對吃手和吃腳就沒有興趣了,家長不用擔心會影響孩子的口腔發育。給孩子準備形狀不同,顏色不同的紙張,提高孩子觸覺的敏感度。教孩子撕,拉,抓,揉各種撕紙動作,提高孩子手指的靈活度和協調能力。讓孩子觀察生活中的物品,並且用紙撕成這些物品的形狀,可以大大的增強孩子的想像力。

看到這裡,你就發現讓孩子更聰明,不需要上早教班,不需要花太多的錢!在家給孩子玩,你還有什麼更好的想法呢?

相關焦點

  • 自家寶寶吃手啃腳還愛咬人?別著急,多半是進入「口腔敏感期」
    其實有很多寶寶都像閨蜜家的孩子一樣,他們吃手,啃腳,甚至在月齡比較大的時候還咬人,這都是口腔敏感期的諸多表現,新手父母應該好好了解一番。 6個月到7個月:這個時期的寶寶已經開始逐漸適應輔食,但是吃手吃腳的現象還是沒有減少,而且媽媽們在給寶寶餵母乳的時候,還會冷不丁的被寶寶狠咬一口,估計那痛苦的滋味只有感同身受的人才了解。
  • 愛吃手的寶寶更聰明?寶寶吃手那些事,你知道多少?要不要糾正?
    這時見表妹趕緊將寶寶的手從嘴裡拿掉。 寶寶好像和媽媽唱對角戲一樣,孩子趁媽媽不注意,又將手放進嘴裡吮吸起來。孩子還發出很大的「吧唧吧唧」的響聲。 這時表妹生氣了,並大聲和孩子說:「你這孩子就愛吃手,這樣多不衛生,快把手放下來,你再吃手,我打你。」一邊又迫不及待地將寶寶的手從他的嘴裡拿出來。
  • 為你剖腹七層,你把我戳「獨眼」卻依然愛你,寶寶手敏感期咋引導
    引導孩子度過手的敏感期,避免傷害媽媽的行為,家長從出生做起 1、出生時讓寶寶練習握力 我們看到新生兒出生的圖片會發現,寶寶會緊緊地握住自己的小手,一般手上是握著一個小拳頭。
  • 寶寶愛吃手,或許是「口腔敏感期」到了,這樣做讓寶寶健康成長
    就拿吃手來說,很多父母都非常討厭這種行為,感覺邋遢、不衛生,在寶寶吃手的時候,總會強行制止,逗的寶寶哇哇大哭,轉過頭又會繼續吃;還有些寶寶不止喜歡吃手,還特別喜歡啃腳丫,小手抱著小腳,把腳丫塞進嘴裡啃得津津有味,讓人不由得懷疑,上面是不是摸了蜜?其實這都是寶寶發育的進步,是「口腔敏感期」的表現。寶寶吃手、啃腳還咬人?
  • 孩子吃手流口水?有細菌?學會這3招,順利度過口的敏感期
    小麗帶著三個月的孩子去串門,老人看見孩子在吃手就一邊用很誇張的表情對孩子說,不能吃手,手上有蟲子,蟲子會爬到肚子裡面,一邊還非得把手指頭從孩子嘴裡拽出來,拽出手指的瞬間孩子哇哇大哭。老人一邊哄著孩子一邊還給小麗「科普」吃手的危害:手上髒、吃手容易流口水、經常吃手手就變形了。還給小麗舉了幾個手指頭變形的例子。並堅定的告訴小麗一定不能讓孩子吃手,多嚇唬嚇唬,打幾次就好了。
  • 孩子吃手更聰明!但這兩個年齡還在吃,就該管管了!
    真是太無奈了」 經常有寶媽們在後臺問及「吃手」這個問題,那麼小恩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吃手「」這個行為真的不正常嗎? 說起寶寶吃手,很多家長擔心吃手很不衛生,想方設法阻止他們把手放進嘴裡,甚至在孩子的手指上塗辣椒油!
  • 孩子愛吃手?多半「口腔敏感期」作祟,適當添加輔食助力寶寶成長
    閨蜜給我打電話說最近她特別苦惱,她家5個月的寶寶總是把小手放在嘴巴裡吃個不停,有時剛給孩子穿上一件新衣服,結果口水流的到處都是。而且閨蜜還認為孩子吃手特別不衛生,上面的細菌會危害孩子的身體健康。我趕緊打斷閨蜜的話語並對她說:娃愛吃手並不一定就是壞事,而有可能是進入了口腔敏感期。
  • 寶寶喜歡抓、捏、扔東西?手部敏感期內4個方法來引導
    當老人把孩子的手放到水龍頭下面衝洗的時候,孩子使勁掙脫著,由於力氣小未能掙脫開。當他看到自己的小手被洗得乾乾淨淨時,突然放聲的大哭起來。」其實這是寶寶的手部敏感期到了,寶寶在一歲前沒有邏輯思維能力,他的思維和經驗全部都從實際操作中積累。手作為寶寶最好的感知外界的工具,幫助寶寶探索世界。
  • 寶寶吃「奇怪」東西,家長先莫慌,孩子正處於兩個重要的發育期
    糰子媽收到過很多類似的消息,不止一位家長會遇到這種情況,大部分小寶寶都是見啥吃啥,在外面路上看到垃圾也會撿起來放進嘴裡。出現「見啥吃啥」情況的寶寶多數在1歲左右,這不算是壞習慣,而是同時處於兩個發育期。1歲前後的寶寶會處於「細節敏感期」和「口欲期」,這是寶寶發育的必經階段,家長不必過於緊張,是有辦法可以應對的。
  • 寶寶手部敏感期,早教啟蒙怎麼做?三種親子遊戲簡單易行
    如果責罵寶寶,很容易對寶寶的心理成長造成不良反應。所以對於手的敏感期的寶寶,不僅不能訓斥,還要多加鼓勵呢。現實中有些媽媽,因為不懂育兒,發現寶寶愛撕東西的時候,為了避免寶寶把書撕爛就給寶寶購買撕不爛的布質的書,其實這種做法也欠妥。
  • 寶寶總啃指甲、吃手、咬嘴唇,如何幹預?
    口腔敏感期 孩子在學會用手探索世界之前,處在「口腔敏感期」,口腔是他們用來探索的工具。比如我們可能觀察到寶寶最近經常爬來爬去,碰到什麼都放嘴裡啃啃,塞不進嘴的也至少要舔舔才罷休,這就是口欲期/口腔敏感期的表現。
  • 寶寶吃手好嗎?寶寶吃手可能更聰明哦!
    但是,我認為,不懂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並不能成為沒有教育好孩子的理由。孩子天生有其內在的成長秩序,父母只需提供適宜的環境,孩子便能自行發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認為最重要的階段就是0~6歲。孩子從對世界一無所知到逐漸學會探索和認識世界,這是多麼巨大的進步啊。
  • 吃手、咬人怎麼破?聊聊口腔敏感期
    再說說普遍現象:現象一:愛吃手我了解0-2歲的寶寶要渡過一個口腔敏感期,就是用嘴來體驗一切事物,也包括吃手,所以我一直都沒有幹涉寶貝尚兒這方面的「愛好」,吃手就讓她吃個夠。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她吃手的趨勢愈演愈烈,發展到她走路奔跑的時候、我抱起她的時候都會吃手。
  • 寶寶喜歡扔東西?那是因為到了「空間敏感期」,家長要關注
    有親自帶過孩子的家長就知道,寶寶們真的是很神奇的一種生物,有的時候他們會乖的像天使,也就是許多視頻裡看起來的那樣。安靜又可愛,甚至還會賣萌,這樣的寶寶簡直太惹人喜愛了。但是很多孩子又會調皮,可以天使和惡魔,就是一個人。
  • 家家母嬰|家長請注意!寶寶身上這 2 個神奇的部位,越摸越聰明!
    家長不僅要讓寶寶看,還要讓寶寶用手進行觸碰(在安全情況下),加上語言描述,寶寶才能真正感受並理解。 3.別打斷寶寶吃手 對於0-1歲寶寶來說,嘴巴也是探索和感知世界的一個手段之一,吃手可以讓寶寶獲得安全感。
  • 寶寶吃手要不要阻止?吃手的孩子真的都會越長越醜嗎?
    原創 Dr.X 超能奶爸DrX最近有寶媽諮詢:寶寶老吃手咋辦?細菌都被吃下去啦,安撫奶嘴可以用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寶寶吃手是好事,是寶寶聰明的表現。1.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就吃手你知道肚子裡的寶寶也會吃手嗎?
  • 孩子愛吃手,家長也著急,3個辦法幫助孩子改掉孩子吃手的毛病
    通常新生兒在出生6—12個月的時候會有吃手的現象。很多家長就會誤以為是寶寶餓了,但是在給寶寶餵過奶之後,寶寶躺在嬰兒床裡,仍然喜歡吃手。這時家長們就會很不解,去刻意不讓寶寶吃手,寶寶就會哭鬧不止,很多家長在這個時候就會顯得手足無措,就接著讓寶寶吃手。
  • 寶寶吃手入睡成「癮」,要不要戒?家長該怎麼做?
    尋求安全感的一種方式;有相關調查研究表明:寶寶出生後會有一段成長敏感期,在此期間孩子對外界的一切充滿著好奇的同時也夾雜著些許不安。為了緩解這份不安,寶寶習慣性的通過吃手給自己營造一份安全感。寶寶睡前吃手的習慣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其實是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但對於很多父母而言還是會把孩子睡前吃手成「癮」的行為列為不良習慣,力求幫助寶寶快速改善。
  • 寶寶吃母乳更聰明嗎?有些好處利於孩子成長,寶媽都可以做到
    可能因為省錢方便安全,有人認為吃母乳長大的孩子更聰明,無論怎樣他們都是從對孩子好的角度。寶馬辭掉工作,只為了給孩子餵母乳小蘭原本在一家待遇非常好的公司上班,她的能力也得到了老闆認可,職位一步步攀升。結婚一年後小蘭懷孕了,孕期她依然努力工作著,而且計劃好休完產假把孩子給婆婆帶,出月子就反悔了。月子裡小蘭的母乳量很足,於是毫不猶豫選擇全母乳餵養。想到休完產假就要擠出母乳給孩子喝,還有可能換成奶粉,捨不得、也覺得對孩子不好,聽好多人說,吃母乳的孩子更聰明。
  • 孩子吃手、咬指甲的習慣要怎麼戒除?家長用這3步引導,或能根治
    不管大人怎麼阻止孩子這個行為,我家寶寶還是會吃手。有次帶娃去小區散步,剛好碰到很多寶媽,就聊起了這個話題。本以為只有我家孩子有這個壞習慣,其他的孩子也有,而且有些年齡稍大的孩子依然保持這個陋習。正當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將解決的時候,其中一個寶媽說:「其實孩子有這個行為非常正常,我家孩子之前也是喜歡吃手指,有時候還會啃手指甲,但是後來通過我們的引導逐漸改正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