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時光,再現湘江古帆船|王芳德

2021-02-23 自在星辰

(王芳德製作的船模,可以平穩地航行於江面。)

王芳德生於船,業於船,退休後,繼續潛心打磨船模,試圖再現記憶裡湘江古帆船的崢嶸歲月。

古帆船於他,是剪不斷的羈絆,也是負重前行的執念。

精心打磨,一艘船模有100多個部件

(退休後的王芳德,大多數時間都待在工作間裡,沉浸於船模的製作。)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詩人愛詠古帆船,它既是鄉愁,也是遠方。

67歲的王芳德,和古帆船打了大半輩子的交道,熟悉各式古帆船的模樣,「就像熟悉自己的家一樣」。

在開福區金霞苑小區,10平米左右的工作間裡,頭髮灰白的王芳德低頭打磨著一根梓木,鼻梁上掛著一幅略微發黃的老花鏡,梓木在他手中,被打磨得光滑而精緻,他說,這是起錨的部件,已經做了兩天,差不多完工。

他的身旁,是一艘1.4米長的古帆船模型,船體曲直有度,桅杆高聳,船舵尾行,船身還搭著精編的涼棚。王芳德告訴星辰全媒體記者,這是一艘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盛行於耒陽的小駁船,70年代後,便很少見著,如今更是絕跡。

「它與其他地區小駁船最大的區別,在於兩側的甲板是活動的,俗稱『爛槽』,可能是因為耒陽盛產煤炭……」王芳德說,這艘古帆船的所有部件都是按實船的構造製作而成,比例約為1:15。

這是王芳德製作的第16艘古帆船模型,事實上,他製作的所有船模都嚴格依照實船,其選材講究,比如桅杆得用杉木,因為輕而直,船身得用樟木,因為厚實。

為了便於上漆,船部件大多是靈活可拆卸的,因而一些小部件極其考驗製作者的耐心。「可能比做實船還麻煩,船模更為精細。」為此,王芳德甚至買來了幾個長短不一的鑷子,平常都是小心翼翼地夾動著那些小部件,以擺放得當。

王芳德說,一艘船模的部件有100多個,每一個細細打磨,一艘船模製作下來,往往需要花上4個月左右的時間。

「如果看起來和實船不像,還要返工。」眼前這艘耒陽小駁船模型,已經花去了他3個多月的時間,前幾日,由於船頭的弧度不行,他又重新替換了木材,再度打磨,直至呈現出他想要的模樣。

生於船,駕駛或見識過各色船隻

(30歲時,王芳德已經是船長,負責湘江流域和長江流域的貨運,見識過各種船隻。)

16艘船模,每一艘都是王芳德的匠心之作,已經完工的15艘船模,暫時被安放在某旅遊度假區,供遊客觀覽。

在王芳德的工作間裡,這些船模的照片被擺放在一旁的書桌上,有瀏陽秋船、寧鄉烏江子船、衡陽小駁船、益陽七板子船……陽光穿過門窗,投射在照片上,泛著金色的光芒,有種記憶穿梭的幻覺,仿佛照片裡的船就呈現在眼前,揚帆於湘江之上。

王芳德生於船,父母以跑船為生。兒時的他,蹦跳於帆船之間,「一艘船就是一個家,跳上一艘船就是去別人家串門」。

所謂「春水碧連天,畫船聽雨眠」、「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詩詞裡的美好意境大抵是文人墨客的走馬觀花,船上日子實在不好過。

「夏天熱得要死,也沒地方挪,船就那麼大,冬天北風呼嘯,有時早晨起來被子上都是雪。」王芳德回憶。

12歲時,王芳德開始幫著父母拉縴、撐篙或搖櫓,以人力推動帆船在無風時的航行,並跟隨父親學習駕駛與維修自家的小駁船,15歲時,他進入當時的長沙市木帆船合作社學習駕駛機動船,此後,他一步步成長為船長,在湘江流域運送貨物,見識並駕駛過各色船隻。

「湘江上千條支流,每條支流的船都不一樣。」王芳德說,以前的古帆船都是手工打造,每條船都不一樣,都承載著當地的風俗文化,上世紀七八十年,長沙港異常繁榮,各地的船隻匯聚在這裡,桅杆如林,船隻將魚米之鄉的糧食、棉花等運送出去,再將鹽等物資運回,來往不息。

但很快,古帆船便被機動船所取代,陸運的發展也導致湘江流域的水運呈現衰敗之勢,王芳德順水而行,進入更廣闊的長江流域謀生。

面對湘江上消失的古帆船,退休後的王芳德常常一陣唏噓。

對於大半生漂泊於水上的他來說,所謂故鄉,大概就是那艘熟悉的船,船消失了,鄉愁卻縈繞在心頭。

從無到有,憑藉腦海裡的記憶

(王芳德製作的第一艘船模,是以他出生並成長的衡陽小駁船為原型。)

(為了做好這艘毛澤東暢遊湘江時乘坐的「航海號」內燃機拖輪模型,王芳德(左)多次拜訪當時的護航安保人員程志忠。)

王芳德試圖尋回鄉愁。

他找到一些原先造帆船的木工,但造實船是一件分工明確的活,造船頭的不一定會造船尾,因此一個木工想要製作出一艘完整的帆船模型,幾乎不可能。而更多當年的木工,隨著時間的流逝老去,逐漸離開了人間。

停滯了好些年,王芳德有些著急,2009年,他決定自己開工製作。

他選擇從自己最熟悉的衡陽小駁船做起,那是他出生並成長的地方,「就像造一座自家的房子」。

儘管兒時的耳濡目染,加上日後的跑船經歷,讓王芳德熟悉造船的基本技藝,但真正動手製作船模,還是不容易。

王芳德買來工具、材料,憑藉腦海裡的記憶,和一些僅存的影像資料,獨自在租來的工作間裡琢磨。有時候船體構造不平衡,有時候某個部件不吻合,初次製作的他不斷修改、打磨,前前後後用了一年多的時間,終於將1.8米長的船模製作而成。

他未曾停下,緊接著,又製作了第二艘、第三艘……印象最深的,是毛澤東在1957年和1959年暢遊湘江時乘坐的「航海號」內燃機拖輪。

為真實還原這艘拖輪,王芳德翻閱了眾多史料,多次拜訪當年毛澤東暢遊湘江時的護航安保人員程志忠,歷時近8個月,才將模型做出——王芳德坦言,除了第一艘船模,這是他最艱難的一次創作。

深綠色的船體,流線型的船舷,駕駛艙、客艙、輪胎、救生圈、播音喇叭、紅旗……這艘長2.18米、寬0.6米的「航海號」船模,無論是整體還是細節,都極為真實而精美。

再現歷史,建一座湖湘船文化博物館

(船模做好後,王芳德都會將其帶到江邊試水。)

近些年,王芳德帶著他的船模在各地參展時,引起不少人對兒時的回憶,人們嘖嘖稱讚,甚至有人出價20多萬元求購,王芳德毅然拒絕。

他有自己的打算:建一座湖湘船文化博物館,再現湘江古帆船的崢嶸歲月。

為此,他每年都會聯繫政府、企業等,希望能夠合作建立該博物館,但目前尚無眉目。

「這些古帆船都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財富,不能讓它們就這樣消失了。」王芳德試圖以船模封存關於古帆船的記憶,讓歷史定格,給後人以回想。

他盤算了一下,記憶裡湘江流域的古帆船,大概有30餘種,如今幾乎全部覆沒在時間的洪流裡。

「不知道還能不能把餘下的古帆船模型做完,畢竟年紀大了,總有力不從心的時候。」王芳德感嘆。

因此,他馬不停蹄,每日「泡」在工作室裡,晨昏不覺,有時候甚至工作到凌晨,明明眼睛發酸,脖子、腿部脹痛,腦子裡卻是古帆船的模樣不斷回放,失眠自然是常有的事。

「他身體並不好,前幾年還做過腫瘤手術,做船模時煙又停不下來,實在讓人擔心。」女兒王小橦說。

橦,即桅杆,王芳德把對古帆船的鄉愁寄托在了女兒身上。

這些年,每做完一艘船模,王芳德都會選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帶著新船模在附近的撈刀河畔試水,微風鼓起白帆,船兒穩穩地航向前方,王芳德握著與船模連接的絲線,不遠不近地跟著。

船兒蕩起漣漪,一圈圈暈開來,曾幾何時,這漣漪更為浩大,也曾拍打著湘江水域的兩岸……

(王芳德(右)向星辰全媒體記者介紹正在製作的船模。)

自在星辰原創報導  第一百零七期

總策劃:何旭

執行策劃:鄭文新、王重浪、林之樂

監製:何樂

文/李林   圖/受訪者提供   編/陳宇   校/羅羅君

李林,奔走在新聞路上的90後記者。

崇尚有趣與自在,追求記錄之真與文字之美。

精彩回顧:

燃燒青春,享受Bboying丨梁悟空

以跑步為生,享受挑戰極限的快樂|曾文波

與漢服那場風花雪月迷了我心丨湯蕾

自在星辰粉絲交流微信群已開放

歡迎長按以下二維碼加入

點擊關鍵詞,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護林員 |  酒吧 |  賽車 |  總編輯 |  毛筆

魔術 |  跑酷 |  信鴿 |  雕塑 | 地鐵 |  壘球 

功夫 |  的哥 |  護士 |  旗袍 |  龍舟 |  鋼琴

唐巖 |  散打 |  非遺 |  小草 |  夕陽遊 | 微雕 

外貿 |  植樹 |  棕編 | 抗戰老兵 | 漫畫 

銅官窯 | 罕見病  | 修文物 | 楹聯

麵塑 | 瀏陽河 | 玩車夢 | 公益夫婦

古琴 | 自閉症 | 制秤人 | 馬可

健身 | 魔幻作家 |尺八行者 | 盲人 

街頭藝人 |  棒球教練 | 紅樓有夢 

 「機械狂人」 |  詩人 | 流浪漢 | 開篇語 

投稿、約訪、合作

發郵件至:zizaixingchen2017@163.com

相關焦點

  • 三艘木帆船亮相 揚州三灣公園再現運河帆影
    昔日「運河帆影」再現記者昨天看到,三艘新的木帆船亮相三灣公園,昔日「運河帆影」再現。古運河是揚州的母親河,運河哺育了揚州,是揚州的「根」。古運河揚州段是整個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現在揚州境內的運河與2000多年前的古邗溝路線大部分吻合,與隋煬帝開鑿的運河則完全契合,從瓜洲至寶應全長125公裡。其中,古運河揚州城區段從瓜洲至灣頭全長約30公裡,這一段運河最為古老,最著名的就是「揚州三灣」。過去的揚州運河,是水陸交通的樞紐,古運河上滿眼帆影,揚州歷史上曾有「車馬少於船」一說。風帆船曾是揚州主要的水上交通工具。
  • 特別報導丨造一艘古帆船出海
    中式傳統木帆船承載著父輩們曾經有過的輝煌。我一直在回溯,尋找那些消失的中國帆船蹤跡。幻想著有那麼一天,復原一艘古帆船,駕船出海,與風隨行。
  • 古鎮說古——望城湘江古鎮群簡史
    古鎮說古 —— 望城湘江古鎮群簡史陳先樞本文原載2016年總第19期《湖湘文化》望城湘江古鎮群專刊望城湘江古鎮群由長沙市望城區湘江兩岸六個特色古鎮組成,包括河西的喬口武德四年(621)授行軍總管,委以軍政,討蕭銑,領軍鎮守長沙湘江溈水港口,後度嶺至桂林,收復整個湖南地區,分道撫慰,南方悉定。封永康郡公。百姓感佩其功德,特在靖港鎮立李靖祠以祀,舊有戲臺,其聯云:「溯湘水南來,百裡河山,仗此樓臺鎖住;唱大江東去,九天煙雲,好憑弦管吹開。」靖港地處湘江西岸,東望銅官,是溈水入湘江之三角洲地帶,昔為天然良港,水路暢通,帆影不絕。
  • 湖湘木帆船「駛」進長沙市非遺館
    湖湘木帆船「駛」進長沙市非遺館 2020年12月02日 14:33   來源:長沙晚報
  • 歌劇《血色湘江》:再現湘江之戰 彰顯信仰之光
    歌劇《血色湘江》劇照。粟國光/攝歌劇《血色湘江》劇照。粟國光/攝2019年4月,劇組主創在全州採風。由陳蔚導演,錢曉天編劇、作詞,劉科棟擔任視覺總監、舞美設計,張巍作曲,朱曼擔任指揮,青年歌唱家呂薇、高鵬等擔任A組主演,歌劇《血色湘江》講述了1934年11月發生在廣西桂北湘江戰役的感人故事,執行後衛任務的部隊掩護中央機關和兄弟部隊強渡湘江,最終全部壯烈犧牲。劇中紅軍師長陳湘的原型是犧牲時年僅29歲的紅第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
  • 歌劇《血色湘江》:再現湘江之戰 彰顯信仰之光
    由陳蔚導演,錢曉天編劇、作詞,劉科棟擔任視覺總監、舞美設計,張巍作曲,朱曼擔任指揮,青年歌唱家呂薇、高鵬等擔任A組主演,歌劇《血色湘江》講述了1934年11月發生在廣西桂北湘江戰役的感人故事,執行後衛任務的部隊掩護中央機關和兄弟部隊強渡湘江,最終全部壯烈犧牲。劇中紅軍師長陳湘的原型是犧牲時年僅29歲的紅第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
  • 為什麼做木帆船模型的漢紙更容易找女票?
    精美的木帆船套件往往價值不菲,攢上一艘完整的木帆船模型套件怎麼也要普通上班族半個月工資了,而且要收就收全各個歷史時期各個海上強國,誰要是家裡光有一艘救生艇,見著模友都不好意思打招呼。一根火炮的花紋也要仔細考證,就衝這仔細的勁兒,你說贊不贊?
  • 電影分享|《血戰湘江》
    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傳媒關注單元各獎項揭曉,血戰湘江獲得組委會特別榮譽獎。
  • 湘江邊有一座孤島,禁捕後,一種特色小魚乾,要等10年後才能吃到
    在湖南株洲湘江,有一個叫古桑洲的孤島,距今有上千年的歷史,過去島上漁民靠捕魚和養蠶生活,由於多年的洪水肆意橫行,導致小孤島的發展受到嚴重製約。如今在禁捕10年的大環境下,島上漁民面臨新的選擇,有一種島上特色美食——煙燻小遊魚乾,恐怕近10再難吃到。
  • 原創歌劇《血色湘江》亮相國家大劇院
    大型原創歌劇《血色湘江》近日在國家大劇院激情上演,這是該劇去年9月28日在廣西南寧首演後經過修改首次亮相國家大劇院。歌劇取材於1934年11月發生在廣西桂北湘江戰役的史實,以磅礴的氣勢再現在湘江戰役中執行後衛任務的部隊掩護中央機關和兄弟部隊強渡湘江,最終全部壯烈犧牲的感人故事。《血色湘江》總導演陳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這個戲是為紀念湘江戰役85周年創作的,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和廣西演藝集團的領導下,幾次到戰爭的發生地桂北地區採風,進行了嚴肅認真的創作。
  • [外觀模型]藍鼻號仿真帆船模型製作教程[一]
    應模友要求將【外觀】1比72藍鼻號仿真帆船模型套件的製作教程發上來,方便大家查閱參考。
  • 《湘江1934·向死而生》兩校同日熱映
    12月18日,紅色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在南寧市柳沙學校和琅西小學分別放映。「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此次觀影活動以動畫的形式再現了那場傷亡慘重的戰爭,再現了革命先烈為黨和國家奉獻自我,拋頭顱灑熱血的動人情景。
  • 湘江奔流① 湘江奔流「高」歌湧
    文波 易添麒 陳張書/文 湘江奔流,經年不息;時代大潮,浩蕩前行。公元2020年,在這個註定要成為中國,也註定是世界編年史上的特殊年份,作為中部首個國家級新區,湖南湘江新區也迎來了特別的時刻——2020年5月24日,湖南湘江新區授牌五周年。
  • 你打磨的玉器,真光滑,古玉的盤玩和禁忌
    你打磨的玉器,真光滑,古玉的盤玩和禁忌玉器的盤玩歷來受到文人雅士的追捧,及今一些玉器收藏愛好者對盤玉也是津津樂道。但是古玉的盤玩和近代玉器盤玩大有不同,古玉曆經千百年風刀霜劍,呈現於我們眼前的不再是豆蔻梢頭溫婉光潔一面,反而是衰朽殘年,土跡斑斑,粗糙不堪。
  • 《湘江1934·向死而生》在南寧市仙葫學校放映
    12月22日,紅色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在南寧市仙葫學校禮堂及班級內放映。廣西新聞網記者 何淞熒 攝教室內,同學們認真地觀看紅色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廣西新聞網記者 何淞熒 攝教室內,同學們認真地觀看紅色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廣西新聞網記者 何淞熒 攝同學們認真地觀看紅色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
  • 時光倒流70年 央視全景再現《解放海南島戰役》
    該片包括《運籌帷幄》《分批潛渡》《決勝全島》3集,全景再現了這場渡海登陸作戰的輝煌戰役,精彩呈現了戰地記者拍攝的大量珍貴影像,包括兵團搜集船隻、培訓水手、海上作戰訓練、海情敵情調查等內容。70年前,第四野戰軍組織渡海作戰兵團共十餘萬人集結雷州半島,在做了充分準備後,於1950年4月16日晚發起大規模渡海戰役,千帆競發強渡瓊州海峽,同國民黨海空軍在海上展開激戰。
  • 《血戰湘江》:讓年輕人與英雄們對話
    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製作的電影《血戰湘江》6月30日在全國公映後,立即迎來了一片點讚叫好聲,截至發稿前,該片在貓眼專業版觀眾評分為9.3分。以往在課本上,大家只知道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徵中很重要的一戰,是打得最慘烈的一仗。
  • 《親子時光-有聲閱讀》第一百四十二期
    蒙城縣婦聯推出《親子時光-有聲閱讀》打造網絡公益繪本閱讀助力少兒成長 幼兒閱讀繪本的好處:(一)繪本符合孩子思維特點,更能激發孩子閱讀興趣。拉希德對男孩說:「大口呼吸,埃裡克!這兒的空氣是不是特別清新?」六個乘客隨著帆船在空中自由地飄蕩。
  • 大海裡帆船的畫法-帆船簡筆畫教程
    帆船是很古老的水上交通運輸工具,利用風帆推動的一種船。 這個教程將向大家展示如何畫帆船簡筆畫。 在開始作畫之前讓我們看看下面這張完整的帆船簡筆畫。
  • 滾滾湘江化赤水 昭昭青史耀英輝
    殿後的紅八軍團不復存在,湘江東岸的紅三軍團六師18團和紅五軍團34師全軍覆滅,其餘各部編制在湘江之戰均只剩不足半數。官多兵少,中央紅軍大量縮編。湘江戰役,中央紅軍經過英勇奮戰,挫敗了蔣介石的剿滅企圖,同時,湘江戰役的失利也加速了毛澤東的復出,為紅軍長徵的勝利和徹底打敗國民黨反動勢力、創建人民當家作主的嶄新中國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