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分享|《血戰湘江》

2021-02-13 河北工業大學

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傳媒關注單元各獎項揭曉,血戰湘江獲得組委會特別榮譽獎。

這部電影是現實主義題材,聚焦一段熱血燃情的一段歷史,什麼是民族精神,看完這部電影大家都會受到洗禮。

血戰湘江(6月30日公映)

血戰湘江是陳力指導,講述了長徵時,紅軍突破蔣介石第四道封鎖線的故事。整部電影戰鬥場面可以用慘烈來形容,每一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這句話用在這部電影尤為合適。因為,這一仗紅軍八萬人剩下三萬,34師全師陣亡。張一山、保劍鋒、孫維民等戲骨演員實力演出,感染力很強。

電影《血戰湘江》30秒預告片也在今天在中央電視臺三大頻道陸續播出。具體播出時間:CCTV—1 :6月26日至6月30日 時段上午精品節目前,播出時間9:20左右。CCTV—3 :7月1日至7月31日 時段8,播出時間10:30。CCTV—8 :7月1日至7月31日,時段廣告013,播出時間約13:15。30秒預告看完整個人都要燃燒起來了!

遵義會議

什麼樣的電影值得全民圍觀,那就是真實還原歷史的電影;什麼樣的電影又值得全民尊重,還是再現歷史的電影。因為,只有看清我們真實的歷史,民族崛起才有希望!

微博:http://weibo.com/2698146894/F9JJLreZd?ref=home&rid=0_0_8_2606537509485282063&type=comment

視頻連結:http://www.toutiao.com/item/6436139664653943298/v

來源:跟瘋看電影

全媒體中心出品

相關焦點

  • 史詩電影《血戰湘江》走進革命聖地西柏坡
    4月21日,八一電影製片廠帶著史詩巨片《血戰湘江》來到了河北,先後來到石家莊、革命聖地西柏坡、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河北傳媒學院,共同舉辦了電影《血戰湘江》河北巡映活動。這部表現鐵血軍魂的戰爭巨製,由著名導演陳力執導,影片演員陣容強大,王霙、保劍鋒、徐箭、董勇、孫維民、耿樂、張一山、陳創、陶帥等傾情演繹,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劉之冰、馬曉偉、侯天來、吳俊全等友情參演。  電影《血戰湘江》塑造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紅軍領導人的光輝形象,生動反映了紅軍將士顧全大局、勇於犧牲,奮力掩護中央紅軍主力部隊渡過湘江的英雄事跡。
  • 《血戰湘江》:讓年輕人與英雄們對話
    了《血戰湘江》後,真正領會了『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也請組織相信,如果祖國面臨危險,我將會像《血戰湘江》裡面紅軍先輩一樣奮不顧身
  • 電影《血戰湘江》導演陳力告訴世界:別惹我中華!
    步兵學院政委李勝廷發言中數度哽咽,激動地表示《血戰湘江》比《血戰鋼鋸嶺》強百倍、強千倍、強萬倍!影片震撼地展現出我國軍人的血性與膽魄,這種大無畏精神值得每個軍人學習!我們要把歷史的接力棒接好!李政委大力號召學員,等《血戰湘江》正式上映時,一定還要花錢去影院看,而且要多看幾遍,支持這麼優秀的國產電影!
  • 《血戰湘江》VS《血戰鋼鋸嶺》 國產戰爭片雄起就靠它了
    劃重點,這部能與《血戰鋼鋸嶺》抗衡,能為中國戰爭片洗白的好電影《血戰湘江》於6月30日上映啦。去年上映的《血戰鋼鋸嶺》想必眾多影迷還在回味。觀眾對影片幾乎是清一色的好評。@飲歌  這部電影工整的格局,宏大的場面和充沛的感情都足以放任重試久違的新潮澎湃。
  • 《血戰湘江》:悲劇美的英雄讚歌
    悲劇美的革命英雄頌歌——電影《血戰湘江》觀後劉潤為「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
  • 李準:《血戰湘江》,震撼從何而來
    觀看影片《血戰湘江》,我一直處在震撼之中。  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徵打得最慘烈的一仗。《血戰湘江》這種強烈而獨特的震撼力,首先來自創作者在還原80多年前那場血戰的戰爭狀態上的狠下功夫與大膽創新。比如,在服裝和造型上,堅決摒棄那種為追求漂亮而丟掉真實的做法。
  • 看完《血戰湘江》,才明白中國的戰爭電影就得這麼拍才夠硬
    而正在全國影院熱映的《血戰湘江》,從戰爭的慘烈程度上來看,並不亞於《血戰鋼鋸嶺》,偏寫實的風格、硬碰硬的對戰模式、全程無尿點的戰爭場景,把炮火帶進了影院,把硝煙帶出了銀幕,真實殘酷的呈現了紅軍在生死存亡之際的關鍵一戰。不同於一般的國產戰爭題材,影片不僅注重真實的展現戰爭場景,更注重刻畫人物內心的同時。從張一山誇張的表情、從保劍鋒滿臉是泥的表情中,看得出戰爭的殘酷。
  • 《血戰湘江》定檔6月30日 打造史詩級熱血戰爭片
    年度史詩級熱血戰爭電影《血戰湘江》今日宣布定檔6月30日,進擊暑期檔,同時發布一支「硬捍」版預告及定檔海報,張一山、保劍鋒、耿樂化身熱血軍人在重火力區拼死戰鬥的場面首次曝光
  • 【我喜愛的紅色經典】電影《血戰湘江》
    紅軍將士們滿懷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對黨的堅定信念,在「誓死保護黨中央」的堅強意志下,緊密團結,頑強戰鬥,用鮮血和生命抵擋了國民黨部隊的一次次進攻,有力牽制了幾倍於紅軍的國民黨部隊,掩護了中央機關和紅軍大部隊及時渡過湘江,艱難的保存了革命力量,取得了紅軍長徵的戰略勝利。
  • 血戰湘江:為了紅色的紀念
    如果你是在校學生,這部《血戰湘江》可能已經在你的學校試映過了。如果不是,百度一下,你會發現,好評如潮。電影很長,官網上的話是全景式介紹了湘江戰役。第二個人:小逃兵此時,蔣介石在南昌行營摩拳擦掌,捏著一封封電報,對照釘在四壁的地圖,精心布置「湘江追堵」。核實各路大軍到達的位置,一分分削減紅軍實力。為了突破國民黨軍第四道封鎖線,由閩西客家子弟組成的紅五軍團第三十四師作為紅軍的後衛部隊,與數十倍於紅軍的國民黨軍浴血奮戰。
  • 《血戰湘江》承包了燃點淚點 卻把尿點全都炸飛了
    還有這樣的。小編平時就愛挖邊角料,結果挖了一堆保劍鋒演《血戰湘江》時的搞笑事。參演這部電影的過程也是虐自己的過程。保劍鋒說,他在劇組的時候,衣服幾乎就沒洗過,一身軍服從頭穿到尾。這部電影的戰爭場面之多和效果之震撼堪稱近幾年戰爭片之最。叫它超級戰爭片完全不過分。《血戰湘江》以湘江戰役為故事,全景化的呈現了這段歷史。
  • 萬綠叢中一點紅——評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
    在歷史上,湘江戰役不但是軍事上的大突破,而且還是政治上的大突破,是中國革命大轉折的前奏。所以,它必然成為影視創作的熱點題材。電影《長徵》《血戰湘江》,以及電視劇《歷史的選擇》《絕命後衛師》等作品對這一歷史事件均有所表現。現在,廣西日報傳媒集團、廣西千年傳說動漫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清大知好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又聯合出品了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為湘江戰役題材的影視畫廊錦上添花。
  • 第二章 血戰湘江--黨史頻道-人民網
    (全書目錄) 第二章 血戰湘江 湘南地區,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早在大革命時期農民運動就已蓬勃發展。土地革命時期,朱德、陳毅曾在這裡領導了湘南起義,由廣西百色起義部隊組成的紅7軍北上後曾在這裡與紅3軍會師,因而群眾基礎較好。中央紅軍進入湘南,重新燃起了當地群眾的革命熱情。
  • 【重磅】著名導演陳力、名演員王霙、 孫維民攜《血戰湘江》獻映東山
    今天下午,向黨的十九大獻禮重點影片——《血戰湘江》到73501部隊慰問放映。
  • 滾滾湘江化赤水 昭昭青史耀英輝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在長徵途中,於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在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打響了直接關係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湘江戰役,與國民黨軍殊死血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
  • 在人民大會堂參加電影首映式是什麼體驗?聽A2工程建設者咋說!
    《血戰湘江》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  《血戰湘江》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組織創作團隊全力打造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再現了當年決定長徵前途命運的湘江之戰,同時也是獻禮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的影片。曾在北京建工總承包部北京城市副中心「百場電影進工地」活動中搶先觀影的邵京廣作為建設者代表,受邀參加影片首映式,並與小夥伴兒們分享了觀影感受。
  • 討論 | 那些我們想看的電影,為什麼那麼難找?
    》卻找不到哪家影院有放」、「網購了《血戰湘江》的票,跑了好遠卻被告知排片已經被取消」、「為什麼《血戰湘江》在網上口碑不錯但現實中卻看不到幾家影院有放」。相對而言,像《血戰湘江》這種在宣傳上比較實誠,滿屏幕爆炸煙火、宣傳重點是用了多少噸炸藥多少噸汽油,沒有娛樂化噱頭的片子,既然沒有能夠炒作起來的「噱頭」,不受影視圈的看好,排片上受到擠壓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我們得承認,並不是每一部主旋律影片都有《血戰湘江》的質量的。
  • 上海大學「光影中國」開講 著名作曲家分享音樂的想像力
    本網訊 (記者 程媛媛)1月6日晚,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光影中國」德藝雙馨講壇第五期如約而至,中國著名青年作曲家居文沛圍繞著「音樂的想像力」這一核心主題,分享了自己對影視配樂的思考和寶貴經驗,令師生們受益匪淺。 本期講壇由上海電影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孫寧與居文沛進行對話訪談。
  • 老電影經典:《血戰臺兒莊》
    《血戰臺兒莊》的編劇,是田軍利和費林軍這兩個年輕人。劇本刊登在《八一電影》雜誌上,發表已三年卻無人問津。1985年3月,陳敦德在北京見到了兩位編劇,用當時的高價——3000元買走了劇本,並從八一電影製片廠「借」楊光遠出任導演。
  • 《湘江1934·向死而生》兩校同日熱映
    12月18日,紅色動畫電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在南寧市柳沙學校和琅西小學分別放映。「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此次觀影活動以動畫的形式再現了那場傷亡慘重的戰爭,再現了革命先烈為黨和國家奉獻自我,拋頭顱灑熱血的動人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