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第三子——偃旗息鼓韜光養晦,最後卻因被奪爵圈禁抑鬱而死

2020-12-20 胡英英說汽車

乾隆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行宮,康熙皇帝宣布廢太子,理由是:"不孝祖德,不遵朕訓,唯獨暴亂,暴虐淫亂"。此後多位阿哥開始對王位垂涎。成年阿哥中,以四阿哥胤禛為首的「四阿哥黨」和以八阿哥胤祥為首的「八阿哥胤祥黨」是嫡位競爭最激烈的兩個政黨。

正當朝臣勳貴們爭相推舉誰為皇太子之際,三阿哥胤祥揭發的一件事扭轉了康熙帝的態度,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廢掉了太子的身份,同時八阿哥胤祥的奪嫡願望也被打消。為平息兒子們的不滿,康熙帝封三阿哥胤和四阿哥胤為親王,胤禩等為貝勒,太子復位後,原本想要奪嫡的皇子們暫時偃旗息鼓,以圖韜光養晦,隨機應變。當然也包括那個曾經主持過公義的三阿哥胤祥,不過他的做法與其他人不同。

乾隆十六年(1677年)三月,皇三子胤祥在紫禁城出生,生母榮妃馬佳氏。康熙自小聰明好學,喜歡讀書。長大成人後,經常和幾個年長的皇子一起侍奉康熙。乾隆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首次冊封成年王妃,胤祥成為誠郡王。康熙帝讓被封的皇子們參與政事,並給他們分了佐領,每個人都有屬下。

此後,諸皇子也開始依仗手中的權力,挑戰二阿哥胤礽的太子之位,並四面圍攻太子一黨。康熙難免要牽扯進來。但是胤祉用的方法是不同的,他和太子等人沒有直接的利益衝突,而是另闢蹊徑,想引起父皇康熙帝的注意。與其爭權奪利,他本人更是拉攏士子們在自己府裡編書治學,以此吸引父皇康熙的注意。皇子是康熙諸子中中文學力最高的,他還依靠府內門客陳夢雷、楊文言、周昌言等編撰了兩部大書,即《律歷淵源》和《古今書目總目》,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貢獻。

乾隆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圍場的布爾哈蘇行宮,康熙皇帝宣布廢太子,理由是:"不孝祖德,不遵朕訓,唯獨暴亂,暴虐淫亂"。此後多位阿哥開始對王位垂涎。在這異常敏感的時刻,諸皇子紛紛結黨營私,謀求宗室地位,其中以大阿哥和八阿哥最為活躍,前者為皇子(曾建議將其處死),後者為後宮多數重臣所支持,被公認為「賢王」。

而此時其中一人的舉動卻間接地導致了胤禩的復位。由於皇三子胤祥和太子胤祥的關係十分密切,康熙帝召他到駕前詢問太子往日的所作所為,胤祥告發了皇長子胤祥和喇嘛巴漢格隆陰謀制所建的太子胤祥一事,康熙帝十分憤慨,痛斥胤祥為「亂臣賊子」。命令將郡王奪去,嚴加看守,永遠圈禁在府第高牆之內。康熙帝本來同情太子,但後來卻順勢把他立為太子。為平息兒子們的不滿,康熙帝封允祥、允祥、允祺為親王,允祥進封誠親王。

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帝駕崩,雍正即位,誠親王的生活也開始艱難起來。為了自己這個曾經是政敵的弟弟,雍正帝將胤祥改名為允祥,命允祥守衛景陵。雍正二年(1724年),允祥被賜死,弘晟被削去世子之位,成為一名閒散的宗室。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因允祥索賄,無人臣之禮,議罪奪爵,被囚禁於其府邸。他後來降為郡王,兒子弘晟也受牽連,進了宗人府。

未算完,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允祉再次進封為親王。然而,只過了三個月,在怡親王胤祥的葬禮上,因為允祥的臉色卻很晚才來,而且沒有一絲悲傷(估計是心懷怨恨)。其后庄親王胤祿等彈劾他(牆倒眾人推),胤祉下獄。乾隆帝命奪其爵位,幽禁於景山永安亭,將其家人與其一同囚禁,弘晟仍留在宗人府。雍正十年(1732年)正月,胤祥在禁所內病逝,時年五十五歲。而且他的兒子中只有第七子弘景(略高於奉恩鎮國公)得了一個固山貝子。

相關焦點

  • 康熙帝圈禁了老十三胤祥十年時間,到底是對他的處罰還是保護?
    老十三胤祥隨著兩次太子胤礽的被廢,接連兩次被圈禁,而第二次竟然被圈禁了整整十年時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康熙帝為什麼要這樣做?本期話題:康熙帝圈禁了老十三胤祥十年時間,到底是對他的處罰還是保護?二、那麼康熙帝圈禁老十三胤祥的前提是什麼呢?在老十三胤祥被圈禁之前,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年羹堯血洗江夏鎮,殺害了近700條人命!
  • 乾隆即位後,他是怎麼對待曾經被雍正圈禁的叔伯的?
    但所謂「不作不死」,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胤禔因被高發魘咒太子胤礽,窺伺儲君之位,被康熙削爵囚禁。 雍正即位後對胤禔的囚禁並沒有解除,而是派人囚禁更加嚴厲,最終胤禔死於雍正十二年。胤禔後半生都是生活在囚禁當中。
  • 盤點:康熙帝兒子分別有著怎樣的命運!
    康熙帝派貝勒延壽等輪番監守,並嚴諭:疏忽者,當族誅。允祀已成為一隻不再見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貝子禮殯葬。二阿哥即廢太子允礽,被禁錮在鹹安宮。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縣鄭家莊蓋房駐兵,將允礽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允礽死去。三阿哥允祉,本不太熱心皇儲,一門心思編書,但也受到牽連。
  • 康熙帝有實力的五皇子,為什麼沒有參加奪嫡?
    宜妃有子三人分別五阿哥、九阿哥和十一阿哥。九子奪嫡中偏偏沒有五阿哥胤祺。 胤祺又是宜妃的長子,康熙帝很重視他。另外撫養他的人在後宮都有著最尊貴的地位,胤祺先是被康熙帝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撫養,後又由康熙帝的嫡母孝惠章皇后撫養。扶養胤祺的孝惠章皇后和孝懿仁皇后是姑姑和親侄女的關係,身份顯赫。
  • 歷史上為康熙帝生孩子最多的女人是誰
    由於她生的兒子當了皇帝,所以在康熙帝死後,被晉尊為皇太后,這就取得了皇后的名分和地位。她生的這個兒子就是康熙帝的皇四子胤禛。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滿洲正黃旗,她的父親威武原為護軍參領。烏雅氏生於順治十七年(1660)三月十九日,比康熙帝小 6 歲,幼年被選入宮,初為低級的庶妃。由於年輕漂亮,康熙帝經常讓她侍寢,入宮不久就有了身孕。
  • 歷史上哪些「鐵帽子王」被奪爵?
    ■首位豫親王為努爾哈赤15子多鐸  多鐸是睿親王多爾袞同胞幼弟,崇德元年封豫親王。清軍入關後,他率領軍隊攻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順治六年因天花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豫親王世爵共傳9世,13王,其中2人被奪爵。
  • 九子奪嫡後,被雍正圈禁起來的兄弟們,生活環境和待遇都怎麼樣?
    許多清宮戲中,發生在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可以說是經久不衰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最後四阿哥擊敗眾多對手,笑到了最後,這不禁讓人好奇,九子奪嫡後,那些被雍正圈禁的兄弟們,生活環境和待遇如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胤祉不爭儲還帶頭跪雍正,為何被圈禁而死?這才是清流王爺真面目
    老大和老二都被老頭圈禁了,將來我就是老大,單憑這兩點,混個「皇太兄」的尊榮,也不算蝕本。 所以,當康熙駕崩,兄弟們擰著脖子跟雍正較勁的時候,胤祉以「大哥」的身份,帶頭跪拜了新皇。按理來說,胤祉的「雪中送炭」,足以感動雍正。事與願違,胤祉不光沒有「皇太兄」的榮寵,反而連遭打擊,他被奪去爵位,幽禁於景陵,到死都沒有離開。
  • 轟動一時的千叟宴「死鷹事件」,康熙帝為什麼沒有追查到底?
    一向以英明神武著稱的康熙帝,為什麼會被這件事氣得暈死過去,而事後卻沒有任何表示?此舉背後,又隱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秘密呢?要想講清楚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我們還得從康熙帝組織的千叟宴說起……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第211期:雍正王朝:康熙帝是否知道「死鷹事件」幕後兇手,為什麼不追查?
  • 康熙帝最荒唐的兒子,因陷害兄弟被囚禁26年,為解悶狂生20個孩子
    康熙原本已經立下了太子,即皇二子「胤礽」,但是因其有篡權奪位之舉,故被康熙兩立兩廢。康熙五十一年十月,胤礽第二次被廢,被永遠禁錮於鹹安宮,雖然事後有很多人多次建議復立胤礽,但康熙都未允許。而這個時候,康熙的各位皇子們便開始蠢蠢欲動了,他們開始使盡渾身解數,企圖成為康熙的繼承人選。於是,一場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九子奪嫡」開始了!
  • 康熙帝的這個兒子,絕對是自我作死的典範!
    然而,在歷史上,康熙帝又是一個不太合格的父親——因為整日忙於國事,他幾乎很少有時間來關心孩子的學業,和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所以,康熙帝的諸多兒子中,才會出現如此多詭計多端、行為不正的人。這其中,皇長子允褆就是一個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身為皇長子,康熙帝非常看重允褆的這一身份,想要讓他成為一個文武全才。
  • 康熙帝臨死前曾留下神秘遺詔,裡面究竟有什麼,致使雍正拒不奉詔
    這些勢力大致分為五派:第一是以皇長子胤褆為中心的大千歲黨,核心人物還有明珠、餘國柱、佛倫等要員;第二是康熙嫡長子胤礽的太子黨,核心人物是索額圖等人;第三是以皇三子胤祉為首的三爺黨,主要的支持者是陳夢雷,大多都是學子清流,他與胤礽較為親近;第四是以胤禩、胤禟、胤䄉、胤禵為首的八爺黨,也是參與人員最多的派系;第五是以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為首的四爺黨,他們與胤礽也較為親近,
  • 雍正王朝中被圈禁十年的老十三胤祥為什麼一出來仍然能控制兵權?
    雍正帝能順利的即位,離不開老十三胤祥的大力協助,可是很多人也有疑問,老十三胤祥已經被圈禁了整整十年之久,外面的世界已經變化了,為什麼他一出來仍然能控制兵權?本期話題:雍正王朝中老十三被圈禁了十年之久,為何一出來仍然能控制兵權?
  • 【風雲人物】歷史上清朝皇帝雍正的十五個兄弟是怎麼死的
    一種說法是:康熙帝是喝了胤送的人參湯被毒死的。這話從倫理、法理、情理講,既悖於情,也不合理。從當時的具體環境、周圍條件分析,既違背史實,也絕無可能。  雍正是否逼死生母?《大義覺迷錄》說:逆書加朕以逼母之名。看來當時雍正逼母說流傳很廣。雍正生母烏雅氏,生有三個兒子:胤禛、允祚(5歲死)、允禵。傳說:雍正繼位後,將允禎調回北京關押起來,他母親想見允禵,雍正不準。
  • 滿洲貴族出身的隆科多曾經是逃兵,為何康熙帝臨終對他委以重任?
    文/日堯居——佟佳氏這個輝煌的家族,特別是佟國維這一支到了隆科多這一代,徹底衰落了,本來佟佳氏這個家族憑著戰功和這個家族的幾位女人順治,康熙兩朝做著皇后可以無比榮耀,哪想到這隆科多不玩正道,最後鬧個身敗名裂的下場,辜負了康熙帝的信任。
  • 雍正帝:朕幸運登基,卻因八個親兄弟寢食難安!
    胤裪是康熙帝的皇十二子、雍正帝的十二弟,康熙末年因他管理正白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務得力,受到康熙帝的多次褒揚。雍正帝即位後,為避名諱將十二弟胤裪改名為「允裪」,並因他「曾經理三衙門事務井井有條」、「辦理梓宮事務甚為效力」,被雍正帝晉封為多羅履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