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對話臺灣核武「終結者」:我是中國人,不想看到兩岸自相殘殺

2021-02-08 臺灣那些事兒

張憲義。(英國廣播公司網站)

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張憲義認為,只有「背叛」臺灣才能救臺灣。時至今日,批評者仍認為張憲義是叛徒,不過他並沒有感到後悔。張憲義說:「不需要身在臺灣才能愛臺灣,我是臺灣人,我是中國人,我不想在臺灣海峽兩邊的中國人自相殘殺。」

張憲義首次詳談當年內情


1988年,臺灣正積極發展首枚核彈,軍事科學家張憲義叛逃至美國,揭露臺灣發展核武的計劃。他認為,只有「背叛」臺灣才能救臺灣。時至今日,批評者仍認為張憲義是叛徒,不過他並沒有感到後悔。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5月18日報導,張憲義今年73歲,他在美國愛達荷州接受訪問時首次詳談當時發生的事情,他稱:「假如讓我重新再來,我仍然會這樣做。」

上世紀80年代初,張憲義被美國中央情報局招攬時擔任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副所長,負責發展核武。他是臺灣重要的核科學家,薪水豐厚、生活優裕。同時,美國與臺灣關係緊密,張憲義叛逃看似令人費解。不過,大陸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發展核武,引發臺灣人擔心大陸會對臺使用核武。1986年,前蘇聯發生車諾比核事故。張憲義說,就在那時他開始懷疑臺灣到底應不應該擁有核武。

美國用「兩岸和平」說服了張憲義


由於張憲義的關係,美國得知臺灣當局秘密下令科學家發展核武。美國因而擔心兩岸都會擁有核武,因此下決心要阻止臺灣擁核及地區核武競賽。美國秘密地招攬張憲義制止臺灣的核武計劃,稱制止臺灣核武計劃會促進和平,對中國大陸及臺灣都有好處——張憲義稱他被說服了。

「這與我想法很相似……不過我答應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很努力地讓我放心,他們會保證我的安全。」他稱,下一件事,就是要讓他跟家人離開臺灣。

彼時,軍事人員離開臺灣一定要取得許可。張憲義讓妻子洪美鳳及三個孩子到日本度假,確保他們的安全,自己則使用中情局提供的假護照飛到美國。他身上只帶了一些現金及少量個人物品,與早前的報導不同,張憲義說他離開臺灣時並沒有帶走任何文件:「美國政府已獲得所有證據,他只需要有人——就是我——去確認。」

洪美鳳此前對丈夫的雙面人生活懵然不知,他們只談過他有可能接受一份在美國的工作,直至一名女人將張憲義寫的信轉交給身在東京的她,她才知道丈夫是中情局間諜並且叛離臺灣。之後,他們被送上飛往西雅圖的班機。

到美國後,張憲義一家被安置在維吉尼亞州的安全屋中

報導稱,美國擔心張憲義一家會被臺灣特工或極端分子刺殺,所以把他們安置在維吉尼亞州的安全屋中。此後一個月內,美國利用收集到的情報及張憲義證供,成功施壓令臺灣停止核武計劃。外界相信,臺灣只差一兩年就能完成發展核彈。

晚年張憲義為何突然打破沉默?


很長一段時間內,張憲義對往事保持著沉默。不過近年退休之後,他希望澄清事實,他的口述訪問《核彈!間諜?CIA:張憲義訪問紀錄》去年12月出版。書本面世後重新激起討論——到底張憲義是否對臺灣做了對的事?

一些人對他讚譽有加,指他阻止了一場潛在的核戰,一些人則認為張憲義令臺灣失去自衛與自保必需的武器。民進黨雖然反對發展核能核武,但仍有議員亦不認同張憲義的做法。民進黨民代王定宇表示,不論政治觀如何,叛逃是不能接受的,這並不是可以原諒的事情。

而張憲義堅稱,他怕有野心的政治人物會利用核武去「重奪」中國大陸,他指宋美齡與一群效忠她的將領甚至成立另一條指揮鏈去加速發展核武。「他們說他們不會使用核武,不過無人會相信。」張憲義說,美國就絕對不會相信這說法。

張憲義認為,今天仍有政治人物會想使用核武——不過現在他們不管付出什麼代價,都要爭取臺灣「獨立」。

報導稱,過去以來,歷屆臺灣地區領導人都曾暗示希望重啟發展核武計劃。不過由於美國反對,這些提議很快被放棄。有評論認為,假如有需要的話,臺灣有迅速發展核武的能力。

張憲義逃離臺灣後,臺灣軍方將張憲義列為逃犯,他的逮捕令在2000年失效,但他沒有重返臺灣也沒有這樣的計劃。1990年,張憲義一家定居愛達荷州,他在美國政府的愛達荷州國家實驗室擔任顧問工程師及科學家—直至2013年退休。他說,他唯一的遺憾就是父母過世前,未能見到他們最後一面。

張憲義說:「不需要身在臺灣才能愛臺灣,我是臺灣人,我是中國人,我不想在臺灣海峽兩邊的中國人自相殘殺。」

臺灣核武夢 起自蔣介石終於張憲義

   

美國當年阻止臺灣發展核武的細節,曾由出身「中科院」的退役上校、核工博士賀立維出書詳盡披露,書中引述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一份國家安全文檔中的資料指出,臺灣發展核武關鍵與最高決策者,是當時的蔣介石;而美國早在一九六六年開始幹預臺灣核武研發,一直到一九七六年九月都在試圖阻止臺灣擁有獨立的核武研發能力,但一直到張憲義事件後,才真正握有臺灣研發核武實據,強制關閉了實驗室。

延請以色列「核彈之父」

賀立維所撰「核彈MIT」一書,第五章「臺灣核武發展史」指出,臺灣研製核武,可回溯到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六日,中國大陸在新疆羅布泊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並在一九六六年完成氫彈試爆。

蔣介石因此決定發展核武,在延請被譽為「核彈之父」的以色列原子能委員會主席恩斯特.大衛.伯格曼協助,成立直屬防務部門的「中山科學研究院」籌備處。

四研究所負責研發

當時「中科院」有四個研究所,第一所負責彈頭,為核能研究所;第二所負責結構設計,為機械研究所;第三所負責電子通訊,為電子研究所;第四所則為推進劑化學化工,為化學研究所。分別負責核彈的彈頭、彈體、導引與推進劑。

臺灣當年就根據以色列發展核武經驗,延攬專家到「中科院」,在一九六八年設立「新竹計劃」,陸續成立核一、二、三廠,利用核電廠使用過的核燃料提練製造核彈所需的鈽同位素。之後於一九七二再立「桃園計劃」,設置重水式核子反應爐,取得鈽239。

蔣經國繼續支持核武計劃

蔣介石一九七五年病逝後,蔣經國繼續支持「中科院」核武計劃。十三年後,就在蔣經國病逝前數日,「中科院」軍官張憲義叛逃,美國強力介入,臺灣核武發展自此終結。

美以居留權、金援挖情報

臺灣成立「中科院」後,美方一度高度關注,尤其針對第一所。賀立維引述前「駐美代表」錢復回憶張憲義叛逃事件的內容說,「當時『中科院』負責人對美國有強烈反感,不時峻拒『美國大使館』或軍方希望參觀『中科院』的請求」、「根據一些與美國情報界有關的友人告訴我,『中科院』派赴美國深造的研究人員,時常會被美方接觸詢問,是否盼獲美國永久居留權及經濟援助,只要他們返回『中科院』時能提供美方所需的情報資料,這些好處就可輕易得到」。

一九七六年十一月有個解密文件—美國駐臺機構發給美國國務院,以「中華民國的核子意圖」的電報談話備忘錄中,是美國駐臺負責人安克志拜訪當時臺外事部門負責人沈昌煥時,提及臺灣準備建立核廢料再處理的技術,沈昌煥答覆:「臺灣若此時建立這種再處理設施,是一件『傻事』(Stupid)」,沈昌煥保證臺灣不會做這些事。

賀立維在書中說,但張憲義事件讓臺灣第一線外事人員,不知該如何面對美國官員。

美吸收張憲義掌握證據

根據賀立維在書中出示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臺灣在核武發展上的新證據」國家安全文檔,報告提及,美國是在一九六六年開始幹預臺灣核武發展,防止任何核武原料進入臺灣;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七三年,美國不鼓勵臺灣從西德購買核廢料再處理設施,不願臺灣擁有相關能力;一九七三年有來自臺灣核能官員私下向美方通報,臺灣有核廢料再處理的熱室設備,位於桃園龍潭的核研所內,因此美國準備派一個考察團來臺查證;一九七六年九月,美國曾試圖阻止臺灣擁有獨立核武研發能力。

張憲義

賀立維在書中指出,臺灣向西德採購核子反應爐,因政治考量被拒絕,但臺灣後來還是向加拿大採購一座重水式核子反應爐。隨後美國的情報重點,就一直在監視臺灣是否有核廢料再處理設施,一直到一九八八年美國吸收的張憲義叛逃,美國才據張憲義提供的情報,關閉臺灣的核廢料再實驗室。

據參考消息、《聯合早報》、「聯合新聞網」等報導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 海峽導報臺海中心 劉強

最權威的「呆丸」君,臺灣的事兒全都懂!畫風隨時切換,您請隨意迷戀。

相關焦點

  • 專訪黃智賢:兩岸都是中國人,臺灣的前途就是與大陸統一
    在美國讀書,我發現美國人沒辦法了解我。我沒法跟他們講曹雪芹,講金庸小說,講李白、杜甫。在英國,我去大英博物館參觀時,看到了很多當年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從中國搶來的文物,我眼淚就掉下來。因為這種民族自尊心,我知道我將來也不會留在英國。因為我愛自己的祖國。  我在長沙讀書時,有次排隊買臭豆腐,老闆知道我是臺灣人後,主動說不用排隊,還當即送了我一份。
  • 港媒快評:美國促兩岸對話? 球在臺灣一方
    美國前亞太助卿坎貝爾上周在一場研討會中期盼兩岸緊張情勢趨緩,恢復某種程度的對話。坎貝爾言論連日來受到關注,被視為替即將上臺的拜登政府向民進黨當局喊話。   坎貝爾具國安專業背景,在兩岸擁有豐沛人脈,目前是拜登團隊核心幕僚。
  • 我是臺灣人,我是中國人
    「我是臺灣人,我是中國人。
  • 我是中國人,來自臺灣!
    「我是中國人,來自臺灣!」「我是中國人,家住臺灣!」曾幾何時「中國人」三個字成為部分臺灣人不能觸碰的三個字。
  • 羅智強:我是臺灣人 我也是中國人
    「我是臺灣人,我是中國人。」在20年前,這一段身份認同與國族認同的描述句,曾經是臺灣人民的最大公約數。但20年下來,在許多政治人物「去中國化」、「仇中國化」與「醜中國化」的三化催變下,這句話,愈來愈多人不願或不敢開口說。如果大家仔細回顧的話,就會發現這種認同情感的改變,也是臺灣從亞洲小龍走向亞洲孤兒的分水嶺。
  • 《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grace與REV-9終結者的巔峰對決
    當然致敬前做電影的場景也不會少,像是這句耳熟能詳的臺詞:我會回來的,而這次阿諾改成:我不會再回來。整體來說,《魔鬼終結者:黑暗宿命》為這個系列作品打造出一條全新、不同以往的時間線。如果您對穿越時空電影有興趣,又或者想要體驗驚險、刺激、帶點科幻的動作大片,這部電影還是值得一看。
  • 臺灣女星劉樂妍新歌《我是中國人》
    8月28日,由兩岸影視人創作拍攝的《我是中國人》MV正式上線。分別在騰訊、優酷、Youtube、.bilibili上開始播出。
  • 臺灣"網紅"劉樂妍出資自拍《我是中國人》
    作為一個藝人,劉樂妍經常對兩岸關係發展看法,她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多次表示「臺灣就是中國的一個省」,贊成兩岸統一。面對「獨派」跳腳與叫囂,她會通過社交媒體據理力爭,針鋒相對,說大陸對臺灣很好,「臺獨」是在騙人。      最近,劉樂妍做出一個決定:自己出資、自演自唱拍攝MV《我是中國人》。17日,MV在廈門開拍,接下來還要到臺南取景。
  • 王炳忠:我是臺灣人,更是中國人
    我至今還忘不了,馬英九剛剛上臺時,我正準備從臺大畢業,第一次在校園裡碰到大陸來的同學,當時的心情真是想不到的驚喜和興奮。二十五年後的今天,兩岸之間的各種往來,無疑是拉近了太多。然而,兩岸之間的心靈距離,卻是愈來愈遠。「親愛的大陸同胞」這幾個字,從臺灣各種媒體中消失,和那個臺灣還要對大陸「動員戡亂」的年代,一起成為了歷史。
  • 黃智賢:我就是中國人,中國臺灣人!
    導讀:最近第三屆「兩岸一家親」臺灣學術研討會召開,會上,臺灣著名主持人黃智賢發表講話,她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必要條件是完成兩岸的統一,兩岸統一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起點,臺灣對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尤為重要。在會後,中評社對黃智賢進行了專訪。
  • 【花熊原創】妄稱"能搞核武卻沒搞"?臺灣真有能耐"擁核"嗎
    他稱,「臺灣不是沒有能力發展核武,但絕不會像朝鮮一樣窮兵黷武」。他還強調,「關心東亞和平的國家都該為我這樣宣示感到慶幸,這些國家也該給我們稱讚的掌聲」。請看花熊的分析:誰給你的自信揚言「有能力發展核武」——臺灣在核武研發每一環節都有「硬傷」我們都心知肚明的一點是,臺灣擁有多座民用核電站,且臺灣對民用核電站的使用時間並不短。換句話說,臺灣在核技術方面並非完完全全的一張白紙。
  • 核武
    如果玩家集中精神在主線任務上,而不去刻意和她對話,很可能在通關之後都忘記了還有這麼個人存在。但這個角色對於《潛龍諜影》這部作品來說,卻是意義相當重大的一名角色,如果你停下來,認認真真地和她一次又一次進行無線電通話,就會發現她簡直就是一座關於核武知識的大寶藏,不管是當今世界各國的核武儲量、儲存現狀,還是戰略武器限制條約(SALT條約),她都會一一向你解釋清楚。
  • 臺灣美女的自述:我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
    身為家中的在臺灣出生的第二代,劉樂妍在臺北長大,但從小聽的是對日抗戰打鬼子的故事,熟悉的是帶著口音的地方話,吃的是菜市場的蔥油餅和約莫來自潮州的長條粽子,更重要的是,她看到長輩多年以來對大陸家鄉的思念。
  • 臺灣女星劉樂妍新歌《我是中國人》MV 正式出籠
    8月28日,由兩岸影視人創作拍攝的《我是中國人》MV正式上線。分別在騰訊、優酷、Youtube、.bilibili上開始播出。
  • 前臺灣陸軍總司令:我是中國人 是驕傲的象徵
    前臺灣陸軍總司令陳廷寵參加「陸軍官校在臺復校70周年慶祝大會」,高喊「我是中國人,是驕傲的象徵」。(資料照/藍孝威攝)  華夏經緯網9月30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陸軍官校校友會昨(29)日舉辦「陸軍官校在臺復校70周年慶祝大會」,前臺灣陸軍總司令陳廷寵致詞時表示「我是中國人,是驕傲的象徵」,若兩岸真的開戰,他直言,臺軍沒有戰力。
  • 《求同存藝——兩岸手藝人的匠心對話》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
    《求同存藝——兩岸手藝人的匠心對話》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 2020年12月30日 19:5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資深創意人羅易成用兩年時間打磨完成的新書《求同存藝——
  • 鬱慕明:我是臺灣人,就是中國人!
    在與汪洋見面時,鬱慕明說,兩岸從來就同屬一個中國,希望兩岸攜手合作豐富實踐,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一個中國」一直是他堅持的,不過在40多年前,很難想像他與大陸會有這樣的互動。在那時鬱慕明的心中,「愛國」、「保釣」和「反共」可以共存於一個邏輯框架之下相安無事,而他做的每一件事情,也都因為一個同樣的原因: 「因為我是中國人。」 這是一個無懈可擊的事實,卻因為時間、環境的細節問題,讓鬱慕明要繞上一圈,才能找到那條正確的道路。 時間是不等人的。
  • 【人物】侯漢廷:「我是中國人,這毫無疑問」
    因自導自演短視頻而成為跨越海峽的「網紅」,1988年出生的侯漢廷被兩岸網友稱為「臺灣男版papi醬」。日前,他在臺北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談起自己的理想:「當然是希望中華民族復興、強盛,希望海峽兩岸通過和平對話解決分歧,最終實現統一。」戴著眼鏡,一米七的個頭,侯漢廷看上去文質彬彬,卻有著非凡的辯才。
  • 臺灣「前陸軍總司令」痛罵蔡英文:我是中國人!
    臺灣「前陸軍總司令」痛罵蔡英文:我是中國人!「前陸軍總司令」:我是中國人,蔡英文無知無智無恥,臺軍戰力幾乎為零。「我是中國人,是驕傲的象徵,悲哀的是中華民族仍有不少敗類,不顧祖宗的榮耀,要做美日的走狗。」29日,臺灣「前陸軍總司令」陳廷寵在一場活動上痛批評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無知、無智、無恥」「歪曲歷史、指鹿為馬」。臺媒稱近一段時間兩岸形勢緊張,陳廷寵當天直言若兩岸真的開戰臺軍沒有戰力,「擋不住對岸的攻勢」,「戰力是0」。
  • 馬英九前兩岸智囊:2021年兩岸對話「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臺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在臺媒撰文說,庚子年多事,兩岸雖未「地動山搖」,但形勢仍是相當嚴峻。 因此,在「臺美關係」方面,儘管拜登政府仍會在外交和軍事上提供臺灣必要的支持,但不會超出川普為臺「量身訂作」的尺度。美國國務院前亞太助卿、也是拜登重要智囊的坎貝爾(Kurt Campbell)期盼兩岸緊張情勢趨緩,並能恢復某種對話,但他也直言,這超出美國的能力範圍。顯然拜登政府不願充當兩岸的協調人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