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聊分數聊角色,非專業僅聊個人感受,勿槓,槓就是你對。沈林是一個,具有強大責任心與家國情懷,理智而忠誠的人。但同時,我並不認為他是個如表現一樣冷淡的人,在我眼裡,沈林的內心是很柔軟的,甚至是劇裡最柔軟的人之一。我一直都覺得,沈林最初對弟弟沈放的甄別和後面的私下監聽,除卻所謂的例行公事之外,還有一定的私心在裡面的。也可以說,在我眼裡,沈林當時那樣做,並不是想要真的「大公無私」地置弟弟於死地,而恰恰相反。我覺得沈林那樣做,倒是表明了一點:他希望即便沈放是有問題的,落到自己手裡,好歹也能留條命。但落到別人手裡(比如終於領盒飯的捋不清),那主動權就交出去了,弟弟反而會更有控制不了的危險。沈林是很好的家人。在父親眼裡,沈林順從懂事,一直在父親和弟弟之間充當不太圓滑的潤滑劑,調和父子之間的關係。他也是很好的大哥,雖然表面上始終是冷的,但從各種方面都能看出來,他對沈放的關心是潤物細無聲的。從小如此,不然也不會是沈放最開始說的「你是這個家裡我唯一願意回憶的人」。他也會記得重要的日子,回來陪伴妻子吃一頓飯,責任感、細心,是他作為家人的標籤。沈林是很好的上司、朋友。這一部分除卻對沈林觀察外,李向輝是我很大的私心。而沈林作為李向輝的直屬上司,他正直熱心,下屬有麻煩時他主動幫忙,那明明是他不用管的事。他把李向輝當成兄弟來對待,這個他在後面也說了。我認為心是要用心來換的,只有這樣的沈林才能換來願意拼命保護他的李向輝,也只有這樣的沈林,能讓李向輝來「偏袒」。其中很打動我的有一個細節,就是在胡伯去世時,李向輝不小心偷聽了全程、知道了沈放的身份,他被發現時沈林問了他一句:你都聽到了?其實正經「保命」答案是「沒聽到」,因為保不齊聽到了不該聽的轉眼就沒了命。但是李向輝遲疑了一下就應了下來,並沒有否認。這樣的選擇是出於李向輝對他的了解和信任,相信沈林不會毫無顧忌地「滅口」,也可以看出兩人的交情——他們並不是止步於上司下屬的。沈林是一個合格的愛國者。雖然陣營出現了問題,但是他的心並沒有跟著陣營走。沈林始終都有自己的判斷。他不對抓來的人用刑並對此嗤之以鼻,他廉潔清正徹查貪腐,他早早就開始動搖,在喬治其送來名單時選擇隱瞞下來……他是理智且溫柔的人,並不是頑固不化的所謂愚忠。只是常年的信仰並不能很快就放棄,他需要時間來轉變與接受。我相信就算沒有沈放的助攻,他最終也是會離開國民黨的隊伍的。我的私心——沈林是一個悲劇性的、溫柔的人。我一直覺得沈林是很柔軟的,他的柔軟被埋在了內心最深處,他對人好也總是冷著臉的,因此很容易讓人因為他的冷臉而忽略了他本身的好。他是標準的、會做一百件表示「我愛你」的事,也不會說一句「我愛你」的那種人。沈林很愛自己的弟弟、家人、親近的人(包括我的向輝小天使),他對別人也是很溫柔的。面對曼麗時他尊重且保持距離,面對喬治其時他的面部線條總是比以往柔和一點兒,像是看著一個孩子。他的柔軟脆弱表露出來時都是被逼著的,最親密的人都死在他的懷裡、身邊,他卻無能為力。從妻子、胡伯、父親、仰慕他的蘇靜婉,還有弟弟,一個接一個地離開他,他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在父親去世後他第一次在別人面前把情緒表露出來,他在李向輝面前看著他已然支離破碎的全家福,他說:我好想他們啊。(這裡謝謝編劇沒有寫死李向輝不然我就要寄刀片了)沈林的情緒是克制的,無論何時他都不能放肆地發洩出來,他整個人都帶著一種悲劇色彩,從最初到最後。他很孤獨,最後雖然活了下來,可身邊卻徹徹底底一個人都沒有了。他只能孑然一身,踏上未知的路。我的腦海裡總有他略顯佝僂的背影,模糊的畫面淡去後,只想到了這麼一句詞:「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可憐白髮生。
再聊李向輝。李向輝——一個33歲就當了局長的未婚成功人士hhh這樣的角色在類似的劇裡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工具人,你說戲份吧,還挺多,但有啥印象呢,可能還說不出來啥,到最後就憋出個「服從性」挺強,不知道的以為在說誰家金毛。但李向輝就不太一樣,繼存在感刷起來後,這個角色又通過自己的實力爭取,讓人對他的印象也逐漸加深,然後加分,通過一系列的抉擇與判斷,把這樣一個人物立了起來。對我就是要吹吹我的小天使,我太喜歡李向輝了。向輝是我看這部劇沒有想到的意外。李向輝的關鍵詞:忠誠,赤誠。李向輝最大的關鍵詞就是忠誠,這個忠誠不是指他對單位的忠誠,是指他對沈林的忠誠。要先十幾二十幾集他的忠誠就已經顯露出來,連沈放都羨慕(雖然是客套)哥哥有個這麼忠心的秘書。在這樣的品質中最打動人的一點就是「立場」,別人有別人的立場,會因為立場放棄或傷害某個人,別人會要求沈林改變,要求他放棄自己所謂「錯誤」的立場,但李向輝不是。李向輝的忠誠讓人覺得沈林就是他的立場,他總是全心全意地服從於沈林。當然了,這樣的忠誠也是沈林用心換的。我上一條repo說了沈林其實是個溫柔細心的人,只是他這個人從來不會說「我愛你」,因此很少有人察覺到他的好。但李向輝顯然是少數中的一員,他的絕對忠誠也是沈林用真心來換的。而李向輝的誠懇也讓他的溫柔沒有給錯人,以真心換真心,這是我對李向輝和沈林之間羈絆的感受,這是這部劇裡非常打動我的一種感情。李向輝的心也是赤誠的。在沈林被追殺的那集李向輝並沒有送完東西就走,而是選擇留在沈林身邊,和沈放一起保護他。這也是我開始喜歡向輝的起點,我總能想到他說「不走」是誠懇到有點兒傻的臉(dbq我不是故意用這個形容詞的但真的好合適啊)。赤誠的人總是讓人心動的,在關鍵時刻做出如此選擇而毫不猶豫的李向輝也因此讓我真情實感地擔心了一波。向輝中槍的時候我比擔心沈林還擔心向輝,畢竟根據「主角不到結尾不會死」定律,關鍵時刻必定有人來救場,但向輝有沒有人管這就很讓人擔心啊——!在第二天播出前我還在和幾個小姐妹嗚嗚嗚,祈禱不要讓沈木木換秘書。好在之後又看到了亦步亦趨跟在沈木木身邊提包的、完好無損的向輝。這下才算是踏實了。(嘆氣)如果止步於此,總會覺得李向輝這個人物還缺少點兒什麼,於是終於迎來了向輝這個角色徹底立住的一集。在沈林家的客廳裡用詩朗誦的語氣說出自己對於當下局勢的判斷和擔憂的李向輝,讓人覺得他不僅是一個忠誠、赤誠的秘書,也是一個有著足夠敏感度的愛國者,一個深受局勢影響的普通人。這一集的關鍵就像是從模具裡把塑好的成品摳出來,有了這一集,這個人物才算是立住了。(而且這集的向輝一集說了一部劇的臺詞呢真是忍不住感慨一下23333)於是李向輝完整了:一個忠誠的下屬,赤誠的兄弟,敏感的參與者,(最年輕的局長hhhh)。而且沈林的哭戲其實很少,有也不是那種稀裡譁啦的掉眼淚的,都是悶著掉那麼兩滴,極其克制著情緒的。但在和李向輝在沈家交談的那一天的沈林,是我眼裡的、全劇最放鬆的沈林。他就那麼坐在那兒,沉默地掉眼淚,當著李向輝的面兒輕飄飄地說:我想他們了。這已經算是很外放的情緒了,在看到那一幕的時候我想的是,李向輝是多難得的一個人啊。也像是沈林說的:你現在是我最信任的人了。這樣的信任很難不打動人。向輝最後的結局其實讓我有點意外,在我本來的私心裡,是希望他和沈林一直在一塊兒的,最後也希望他跟沈林一起走。畢竟沈林從此孑然一身,如果李向輝也不在身邊了的話,那就真的太孤獨了。不過這樣也好,向輝南下,沈林赴港,古人終將重逢。希望那個時候李局長也能給木木開個綠燈hh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