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聽窗外風雨,知明日花落多少?

2021-01-18 聆思贅言

春已來了許久,許多事物都佔過春光,或正佔著春光。目之所見,耳之所聞,都是春的信息。枯木抽芽,綠葉漸漸濃密。花兒開放,又被東風片片飄落,重又有新的花兒接著開放,總不間斷。林間,鳥兒的聲音也多了起來,夜裡也有了蛙鳴。加上和煦的春陽,柔和的春風,非常暢快人意。

現在正春之中,可以說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時節。雖然大多時候極美好宜人,也不免會遭受突來的狂風雨,並伴隨驟然降溫。這不,昨天已有些跡象,陰一會,晴一小會,到了夜裡就來了疾雨,並伴著春雷。今年的春雷第一聲就這樣來到,許多人在睡夢中,或許根本沒有機會聽到。今天就開始密密地下著細雨,雨倒還沒什麼,怕人的是狂風。狂風呼呼作響,吹得人行走都困難。

此時,夜已深,不止雨停也未,風聲猶未止。風的大聲作響是沒有任何美感和詩意的,微雨的聲音則完全被風聲掩蓋,不能聽到。這春夜聞風雨,不能給人絲毫喜悅之感。

這風雨中斷了最美好的春光,帶來的又是潮溼,又是寒冷,有著深秋的意味。不過在這個時節,不至於使人聯想到悲傷的秋,春的生機正濃,使人充滿期待。此時的風雨,更像是殘冬的企圖復闢,是對美好春光的突擊,雖然一時強勁,終是餘力不足,不能做成任何事。只是可惜了天地間正開放著的許許多多的花,經此風雨摧殘,不知會吹落多少。雖然花兒終會落去,被此風雨吹去,委實可惜,亦不能無遺憾。

風雨當然會過去,很快又會天晴,陽光普照,重新轉暖,恢復前日的的美好,但終覺得是耽誤了有限的春光。春天之美好,顯得彌足珍貴,使人珍惜,也令人覺得其短暫。被這突來的冷風冷雨佔去幾天,又摧落許多美好,增人許多懊惱。

相關焦點

  • 春深名句說落花:一夜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唐朝孟浩然《春曉》初衣解詩:昨夜雨狂風驟,當然我沒有李清照那種酒興。天知道宋朝的酒度數到底高不高?如果不高,她昨天居然喝醉,這個我理解。她的老公,去外地上班,且在外由外,過慣了如影隨形的她,失落可想而知。兩個人在一起,對著看落花也是一種生活的情調,去院子裡收點桃花杏花瓣,熬個粥,煮點茶,官人娘子的恩愛,落花關她什麼事?
  • 散文:醉臥雨夜聽花落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至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孟浩然這廝沒騙人,他在一千兩百年前也曾酣眠於這樣一個雨夜。這首五絕,之所以流傳千古,家喻戶曉,怕是與其中的「感同身受」、「精神共鳴」是分不開的,它立意準確,不矯揉造作,通俗易懂,一千多年來讓多少文人墨客、販夫走卒、小農士紳都能醉臥雨夜聽花落,也唯獨這種精神享受才能跨越時間的長河與階級的鴻溝「與民同樂」,即便在史海裡泛起了星星之火,但是終不能成燎原之勢,筆墨吟詠還是淪為文人騷客、達官貴人的專屬。
  • 聽,雨滴落的聲音
    輕輕的,你滴落在我的掌心。我想,許是雲朵的心在偷偷哭泣,不然怎會如此冰冷,刺骨寒心。靜靜的,你依附在我的衣襟。我想,許是天空的懷抱無邊無際,不然怎會如此孤寂,孑然無依。悄悄地,你滑落進我的夢鄉。我想,許是午夜的鐘聲煩擾聒噪,不然怎會如此錯綜交織,凌亂無緒。
  • 穀雨: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描述的,便是穀雨時節的風物。南方漸漸進入雨季,落花、流水時節,有人為春之將逝而感傷,但落絮依酒、飛花入衣,似乎是很具有俠士風格的一種意境。穀雨時節,花已落,燕又來。穀雨時節,有暖意,但熱未至;有涼風,但寒已消。正是不冷不熱的時候。之前是一個漫長的取暖季,之後又是一個漫長的製冷季,陽春三月,是最低碳、最省電的短暫時光。
  • 【聽】夢裡花落知多少(好美)
    夢裡花落知多少
  • 齊秦唱的《雨夜花》跟黃耀明唱的《四季歌》其實是一首歌
    廖漢臣作詞,鄧雨賢作曲,這是《雨夜花》最初的樣子。1895年,甲午戰敗之後,臺灣進入日據時期。1933年,日據已經接近四十年,臺灣有志之士為了抵制日語童謠,發起了「歌謠徵集」運動,臺灣新文化運動主將廖漢臣寫下了這首《春天》的詞,交由鄧雨賢譜曲。曲調簡單,迴環往復,兒歌是《雨夜花》的初心。雨夜花,雨夜花,受風雨吹落地。無人看見,每日怨嗟,花謝落土不再回。
  • 落紅應恨漂難遠,且留俗世笑紅塵;十首桃花詩,幾番風雨洗成春
    非仗姿容喬作媚,幾番風雨洗成春。桃花,給春光爛漫、百花吐豔的季節,增添了一絲柔弱無骨之媚。落紅應恨漂難遠,且留俗世笑紅塵。是桃花讓我愛上了春天,還是春天讓我愛上了桃花?或許,都有吧。須誇香夢醒,偏厭俗人從。用心的清澈,去觸摸靈魂深處一縷詩情。一瓣心香暖著行走的心扉,足夠詩意,足夠明媚。
  • 風雨過後 黃金樹的花落了一地
    燕趙晚報訊(融媒體記者 馮月靜 / 文 融媒體記者 張海強 / 圖)剛剛一陣風雨,東大街上,黃金樹的花落了一地,成為了一片花的地毯,唯美而浪漫。△雨後,東大街上落滿了黃金花。記者經過這裡時,風雨剛過,兩側的地面上已經鋪了一層白色的花,花上還沾著雨水,就像一塊大大的花毯。從此路過的人們都不忍心踩踏它,都繞開它走,空氣中還有淡淡的花香。此時路兩邊的樹上還綴著一些白如玉的大花,但其裡面有黃色的條紋,而當風起時,有的又開始隨風飄落,飄飄灑灑,如夢如幻。
  •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絕句選輯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醉後贈馬四海重然諾,吾嘗聞白眉。秦城遊俠客,相得半酣時。檀溪尋故人花伴成龍竹,池分躍馬溪。田園人不見,疑向洞中棲。揚子津望京口北固臨京口,夷山近海濱。渡浙江問舟中人潮落江平未有風,扁舟共濟與君同。時時引領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初秋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悽涼。
  • 名著對聯知多少
    窗外日光彈指過席間花影坐前移時光就這麼悄悄溜走,我們卻追逐著白雲蒼狗。斷送落花三月雨摧殘楊柳九秋霜人間變故,心中悽涼,看透了本來這樣,才不傷。花開又被風吹落月皎那堪雲霧遮花被吹落,還會再開;月被雲遮,終會出來。太多的失敗,都是自己離開。家有餘糧雞犬飽戶多書籍子孫賢紮實,才有底氣。長遠,要憑涵養。
  • 久違的《雨夜驚夢》,羅文的歌聲與窗外的雨聲伴我度過難眠的夜晚
    《詩經》中的「風雨如晦」,曹植的「時雨中夜降」,陶淵明的「微雨從東來」,杜甫的「好雨知時節」,李後主的「簾外雨潺潺」,陸遊的「小樓一夜聽春雨」,《紅樓夢》中的「殘漏聲催秋雨急」,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餘秋雨的《夜雨詩意》……多少文人墨客,在雨聲中滿懷情思,落筆成文。
  •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公元978年7月7日,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是李煜的生日,酒過三巡,階下囚李煜勾起諸多往事,想到故國的物是人非,無限的愁恨,如滔滔江水在胸中翻滾,和淚而下,大筆一揮,創作了一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隱居鹿門山,後入長安謀求官職,考進士不中,還歸故鄉。《春曉》即是他隱居鹿門山時所作。《春曉》這首小詩,初讀似覺平淡無奇,反覆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於華麗的辭藻,不在於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於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像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悠遠深厚,獨臻妙境。
  • 飛花令,含有風雨的詩句,你知道多少?
    風雨,即風和雨,比喻危難和惡劣的處境,後來也比喻紛紛的議論和各種各樣的傳說。那麼,含有風雨的詩句,你知道多少?江山有恨銷人骨,風雨無情斷客魂。——元·王冕《對雨·其四》波濤漱苦盤根淺,風雨飄多著葉遲。——唐·陸龜蒙《島樹》園林欲向夕,風雨更吹花。——唐·齊己《殘春》江山三楚分,風雨二妃祠。
  • 讀古詩,知情懷(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李清照 宋)
    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來不及起身更衣,詞人便詢問起捲簾的侍女,「窗外的海棠花怎麼樣了?「侍女無心去看,只是敷衍著隨口回道:"海棠花依舊盛開,和昨天一樣啊。"聽後真的很急啊:「你知道嗎?你知道嗎?不應該是綠葉盛繁,紅花凋零嗎?」
  • 花木園藝養生知多少,魯迅一生愛花,國外不少監獄房間刷成粉紅色
    中年的魯迅最愛丁香花和木槿花。1923 年,魯迅居住在北京西三條胡同一個四合院,就種了好幾株白色和紫色的丁香花。夏秋之夜,每當夜深人靜,他獨自徘徊在花下,聞著略帶苦澀的香氣,以求解除疲勞。1924年秋天,魯迅在西安講學時,下榻處窗外有一叢盛開的白木槿花,他對花凝視良久想構思一部《楊貴妃》的劇本。晚年,魯迅定居 在上海大陸新村9 號時,還特地在前院種上了夾竹桃、石榴、紫荊、桃花等花木。
  • 小樓一夜聽風雨,思君三賦九張機
    夜迷離,人迷離。風雨中,真情一絲撥動了心弦。紅塵中戀著你,把你輕輕放在心裡,珍守那份現實中讓我流淚的感動。默默地寫著關於你的文字,依戀著如詩如畫的過往。此時此刻,靜靜的遙思,暖暖的意戀,將最美好的感覺深深的印記在心底。思念又在心中驟起,每每來勢洶湧。如思似風,何為念?如愛似水,何為情?
  • 落雨聽禪,何處不是水雲間?
    窗外,雨聲潺潺,像是住在小溪邊。雨,滴答,滴答,聲聲入耳。敲打著窗戶,飛濺成韻律的詩行。夜雨,如此安靜。夜闌臥聽風吹雨,聽的便是雨的那份空靈與纏綿。寂靜的夜,奏著清音,灑落一地繾綣,柔軟了心扉,溫潤了情愫。夜色,迷離了雨的溫柔。清晨,飲醉了雨的溼潤。雨,一直下,不曾停歇……
  • 【FBI WARNING】明日花退役,我的青春結束了……
    花姐的《Cho Ero De Gomenne》,都給我聽!
  • 夜聽|41年,一位氣象觀測員的風雨故事
    今天,讓我們跟著一位普通氣象觀測員,回憶他從人工觀測到全面自動化這段彌足珍貴的記憶……《氣象觀測員的風雨故事》01曾經,老一輩氣象觀測員靠筆、紙、算盤、電話這「老四樣」開啟了氣象事業。遇上風雨天氣,外出觀測全身都會被雨淋溼,挨冰雹砸也正常。最危險的事,莫過於雷雨天堅持工作。有一次打雷天,盧恩德打電話發電報的時候,電話聽筒導電了,把他的耳朵都電麻了,還好人平安無事。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工資還不高。盧恩德當年領到的第一個月工資是29塊錢,第二年轉正後是32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