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浩是一位85後的創作型歌手,他大部分音樂作品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波濤洶湧。
他的作品更多的是表達了當代人的生活態度,因此在大眾心中留下了獨特而鮮明的音樂印記。
2013年,發行個人首張音樂專輯《模特》,憑該專輯成為首位獲得「臺灣金曲獎最佳新人獎」的中國大陸歌手。
2014年,發行個人同名音樂專輯《李榮浩》,憑該專輯獲得中國TOP排行榜內地年度最佳男歌手獎。
2016年,發行個人音樂專輯《有理想》,隨後,舉行的23場「有理想」世界巡演獲得第21屆華語榜中榜亞洲影響力最佳演唱會獎。
當年28歲的他從偏小眾和幕後的創作圈一下跳到公眾的視野中,後來只用了六年的時間就成為了中國流行音樂的標杆,可謂是音樂圈中的一批黑馬。
7月8日晚上12:00在粉絲的千呼萬喚中,李榮浩發布新曲《要我怎麼辦》。
長達3分29秒的新曲中的歌詞除去重複的字眼,竟然只有九個字:「呵」、「哈」、「要我怎麼辦」、「我想」。
發布幾個小時不到的新歌登上了熱搜榜,引來網友熱評:
「李榮浩開始飄了,第一首《貝貝》可以當做是行為藝術,這次又來這麼一出。」
「江郎才盡四個字送給大家。」
「這就是所謂的音樂人該有的態度嗎?」
在此之前,在2018年李榮浩發布了一首歌曲《貝貝》,只有短短的幾秒鐘。
這首歌當時就已經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沒想到他不顧網友的評價,依舊「我行我素。」
對於網友們的質疑,李榮浩在社交媒體上是這麼回應的:
「呵呵和哈哈這四個字在這個年代包含太多情緒,感覺說了很多,又好像什麼都沒。」
現在大家幾乎都是隔著屏幕在聊天,很多詞語和表情已經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呵呵」可能意味著無語、無奈,就連「哈哈」也可能意味著尷尬,甚至是心酸。
當下這個快節奏的生活裡,要我怎麼辦才能適應這樣的日子,現實真的含有太多的無可奈何。
每當李榮浩想用世上最華麗最精準的詞彙來描述人生,都始終覺得不對。
所以,《要我怎麼辦》這首歌他思前想後修修改改了三四個版本,最後還是認為用「呵呵」和「哈哈」來概括最合適。
李榮浩新曲真的是在敷衍粉絲嗎?
不是。
要是李榮浩真的在敷衍粉絲,他大可不必修改這麼多次。
知名樂評人盧世偉說過,歌詞的長短並不能評判一首歌的好壞,這只是一種寫作的方式。歌詞越少,越能考驗音樂人的功底。
其實,幾句歌詞在音樂界並不少見,比如王菲的《浮躁》,許嵩的《等到煙火清涼》。
他只是在用獨特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態度、價值觀,只是這種方式不被大眾所理解而已。
不是。
不管是《貝貝》還是《要我怎麼辦》,詞、曲、編曲、製作、吉他、混音等等都是由李榮浩一個人包攬製作的。
《要我怎麼辦》這首歌的重點並不在詞上,而是在編曲上。
電吉他大量失真的音色、密集快速的鼓點和低沉有力的貝斯填滿整個聽覺的背景空間,在富有激情的音樂節奏中讓我們感受到了一股強烈的情感衝擊。
尤其是當李榮浩用不同的情緒喊出一連串「要我怎麼辦」時,在他歇斯底裡的呼喊中我們似乎聽到了他在向世界宣洩對人生的不滿。
與其說他江郎才盡,倒不如說《要我怎麼辦》是他的大膽創新。
我們可以不喜歡他的新曲,但不能否認的是李榮浩在音樂上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