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42屆臺北金馬影展舉行。《翻滾吧!男孩》以當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和「最佳原創電影主影曲」的雙重身份為人們更深刻地了解。這部由林育賢創作的紀錄片,講述了臺灣地區一間小學的體操隊的教練和他的「徒弟」們的故事。也因為這部創下臺灣首輪戲院上映長達三個月的票房成績的紀錄片,一個名叫李智凱的男孩,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
《翻滾吧!男孩》海報
那個時候,不曾有人會料想到未來究竟會怎樣。直到今天,「李智凱」這個名字終於不再僅僅限於華語紀錄片界和寶島之內的體操界,而是以亞運會體操冠軍的身份成為全亞洲乃至全世界都知曉的存在。
(《翻滾吧!男孩》主題曲)
作為《翻滾吧!男孩》的導演,林育賢或許受到了深刻的家庭影響。因為,這部紀錄片裡的「背景帝」——教練林育信,恰恰就是導演的親哥哥。當林育賢在2003年開始用鏡頭對準自己哥哥開始拍攝的時候,是不是就已經開始計劃著在哥哥最鍾愛的體操事業上,籌謀著自己的「野望」呢?透過《翻滾吧!男孩》,林育信治下的七個性格和水平各異的「體操小將」,也就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亦敵亦友的同班「雙子星」,成績在隊中長期敬陪末座的「難兄難弟」,入隊晚但進步快的隊長、出了體操訓練館性格就變內向的沉默小孩,時常恍惚但卻跟隨林教練時間最長的「老隊員」。片中的每一個鏡頭,都默默地記錄著這些孩子們的成長,也記錄下了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們的支持和看法,以及林育信這位對體操充滿無限熱愛的教練的心路歷程。
《翻滾吧!男孩》裡,孩童時期的李智凱
(聽聽《翻滾吧!阿信》裡的音樂)
6年後,林育賢用另外一部《翻滾吧!阿信》講述了發生在林育信教練身上的熱血勵志故事。裡面彭于晏飾演的就是導演的哥哥——林育信教練。這部電影不僅讓人看到了一個年輕人對體操的執著與眷念,更讓人在縱觀「翻滾系列三部曲」的時候,感受著林育信與李智凱之間那份心靈上的傳承。我們也許可以這樣說,《翻滾吧!阿信》以最真實的故事,成為了《翻滾吧!男孩》的「前傳」。
《翻滾吧!阿信》海報
2016年,李智凱終於在林育信的訓練下,憑著自己的努力走進了巴西裡約奧運會的賽場。「翻滾系列」於是在2017年也迎來了全新的篇章。當曾經稚氣未脫的「奧運夢」在歷經了15年的磨礪之後,真的實現之時,林育賢也再一次讓李智凱成為他鏡頭裡的焦點。
《翻滾吧!男人!》預告
2018年8月23日,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第18屆亞運會男子鞍馬決賽現場。李智凱,這個曾經兩度成為紀錄片主角的大男孩,終於朝著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或者說,他已經創造了歷史,成就了自己的夢想。一枚沉甸甸的金牌,讓中國臺北收穫了亞運會歷史上的首枚體操項目金牌,也代表著屬於李智凱自己的光榮與夢想。
《翻滾吧!男人》海報
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是一句似乎永遠可以用在李智凱這樣的成功者身上的一句話。的確,一個並沒有絕對天賦的小男孩,竟能夠可以成長為一個在天才林立的亞運會賽場上力壓群雄、勇奪冠軍的焦點人物,這其中有著怎樣的磨礪?這背後的艱辛有多少人能夠了解?在最早的《翻滾吧!男孩》中,我們就能看到李智凱身上的那種執著與堅韌——孩童時代的小智凱儘管身體十分靈活,但是卻並不是那種才華橫溢的天才,但他一次做不到的動作,會用五次、十次的訓練來彌補,經常是最晚離開體操館的人。於是,我們才在今天的亞運賽場上,看到了一個功成名就的李智凱。
當年的「葫蘆娃」們,只有李智凱和黃克強在體操的道路上堅持走到了如今
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孩童時代「林家班」裡的「葫蘆娃」們,最終只有黃克強與李智凱兩人,跟隨在林育信教練的身邊,繼續著他們的奧運夢。於是,也就有了曾經第一名的黃克強與第二名的李智凱,在第三部《翻滾吧!男人》中不同的表現以及人生位置的對調。作為「苦練型選手」的代表,李智凱獨自一人離家,一路跟隨教練刻苦磨鍊,終於代表中國臺北拿下了奧運會入場卷。而「天才」黃克強卻因為那一顆孤傲的心,錯失了最重要的體操發展階段。
《翻滾吧!男孩》劇照
但命運也總會在不經意間開一些小玩笑——錯過了最重要發展期的黃克強,卻因在多場比賽中與李智凱不期而遇並且看到他的改變,決定繼續奮鬥並再次成為林育信的「徒弟」,從而以「陪練」的身份和李智凱共同代表中國臺北參加奧運會。
作為曾經的選手、如今的教練,林育信怎會不知體操這條道路上的荊棘密布?「體操這條路真的不好走,苦練十多年就為了追求那十秒鐘的完美落地,不撐到最後誰也不知道答案。」但是,再苦再難也要繼續走下去,這不僅是男孩曾經的夢想,更是男人對著自己的夢想許下的諾言。
遇見年少的自己,他們有又怎樣的感懷?
於是,仿佛又回到了第一部《翻滾吧!男孩》中那充滿無限激情與夢想的童年時光,黃克強與李智凱再一次攜手踏上了屬於他們的徵途。儘管,他們還是會用羞澀的笑容相對。此時已非彼時,再一次遇見年少的自己,不但多了萬千感慨,更多了幾分男人的成熟。
如今,林育賢導演的「翻滾系列」三部曲已完結,但李智凱們的故事卻還在路上,正如李智凱這些年來的一路拼搏。
2014年仁川亞運會,年僅18歲的李智凱首次代表中國臺北隊參賽,獲得跳馬第五、全能第六、自由體操第八和鞍馬第九的成績。經過首次國際大賽歷練,李智凱說他收穫良多,尤其是戰勝了一直以來的怯場問題。
如今再戰亞運,李智凱的表現更為亮眼。資格賽上他就以15.050分位居鞍馬項目第一,團體賽他又將鞍馬成績又提升至15.100分。決賽場上,李智凱憑藉一連串精彩的託馬斯迴旋,以15.400刷新職業生涯最高分,最終領先鄒敬園0.300分強勢奪冠。賽後,這位亞運會新科鞍馬冠軍興奮地表示「奪金的感覺就是一個爽!」
2018年8月23日,李智凱在亞運會男子鞍馬決賽中。新華社 圖
而8月23日好似李智凱的「超級幸運日」。一年前的這一天,他就以15.300分奪得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鞍馬金牌,這同時也是中國臺北隊首次在該賽事上獲得鞍馬項目的金牌。
李智凱在2018年亞運會男子鞍馬決賽中。新華社 圖
未來,李智凱會否繼續在體操的舞臺上繼續綻放光芒?林育信能否帶領中國臺北體操隊走向更高的巔峰?林育賢是否還將繼續「翻滾系列」影像作品的創作?我們拭目以待。
但是,永不言棄、勇往直前,卻會在林育信和李智凱們的道路上不斷繼承下去。真的可以用這句話作為結束——
永遠不要低估一顆冠軍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