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我的女神是李清照

2020-11-17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記者 王凡)因為《百家講壇》《中國詩詞大會》兩檔網紅節目,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雨成為備受觀眾喜愛的文化學者。個性鮮明的女性視角,中西文化背景的相互碰撞,讓她的詩詞講述別具一格。日前,楊雨的新作《華年錦瑟誰與度——楊雨講詩歌裡的愛與情》由中華書局出版,集結了古代詩歌中 12 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在她看來,中國古典詩歌最擅長描寫的,不僅僅在於一見鍾情的震撼,更在於如何讓愛情在瑣碎冗長的現實生活中長長久久。而這一點,對當代人有著超時空的啟迪。

1

楊雨的個人經歷非常有意思。她本科學的是法語,研究生讀的是哲學系,到了博士轉為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專業,才回到現在的 " 專業 "。

" 看上去走的是一條曲線,但其實都是在文學、傳統文化的大範疇裡,學到專業知識和學術研究的方法,做的都不是無用功。" 楊雨說。

古代文學是她的初心。追溯這一愛好的源起,是從中小學時代就奠定的。尤其到了中學,隨著文言文、古典詩詞學習量的加大,她對這一塊的興趣最為濃厚,做的筆記成了班上同學搶著抄寫、參考的範本。高中到大學,楊雨被保送,因為專業固定,儘管她填報的第一志願是中文,還是被保送到了法語系。

在學法語的四年中,楊雨背法語單詞的同時也背《詩經》、背唐詩宋詞,看文學史、古代文學方面的書籍。在她看來,學習法語和學習古代文學其實並不衝突,因為學另外一門語言、了解另一個國家的文學和文化,讓她有意識地從跨語言、跨文化、跨民族的方式,來反觀中國古代詩詞,這有點像蘇軾所說的,"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

研究生直升到了哲學系,這又提升了楊雨對文學理解的深度和高度。比如她研究的領域宋代文學,宋詩就是以哲理性、說理性而跟唐詩具備了明顯不同的風格,包括魏晉南北朝時期陶淵明也寫過很多玄言詩。" 所以不同專業的學習背景,不會形成矛盾,相反是極為有益的補充。"

當現代快報記者忍不住請楊雨分享 " 學霸經 " 時,她連連聲明,稱自己文科較強,理科偏弱,從來不是高居第一的學霸。" 對古典詩詞的熱愛,不是培養了一個學霸,而是讓一個學生始終保持了對學習、讀書、寫作的熱愛。"

2

一轉眼,距離楊雨初登《百家講壇》已經十年時間。

最初,是央視節目編導看到了她在長沙電視臺的講座慕名而來。先是錄了楊雨在學校講課的視頻,再到北京試鏡,這樣走上《百家講壇》,也走入了大眾的視野。

從大學講堂到大眾課堂,楊雨的切換遊刃有餘。她很清楚專業性和大眾性的不同,而以專業理論為基礎的大眾普及,很快也受到了觀眾的追捧。

當初第一個系列是講陸遊。楊雨的特色,是用詩人的經歷串起詩歌創作,再講詩人對中國文學史的影響。從陸遊講到屈原,講到清代的納蘭性德。後來的講述慢慢轉到以主題為核心,央視先後推出了楊雨講端午節、中秋、清明、春節等節日系列。

在系列講座中,楊雨對愛情詩歌的講述格外引人關注。" 從情感角度來解讀詩詞,確實是我的特點。雖然中國古典詩詞中,絕大多數愛情詩是由男性撰寫的,但是女性去讀男性的詩詞,也許會得到不同視角的碰撞。" 她在《百家講壇》講過兩次愛情詩歌的系列,去年講的 12 首古代愛情詩歌串聯的 12 個愛情故事,講稿修訂後,近日由中華書局出版,定名為《華年錦瑟誰與度——楊雨講詩歌裡的愛與情》。

" 中國的古典詩歌,最擅長描寫的,不僅僅在於一見鍾情的震撼,更在於如何讓愛情在瑣碎冗長的現實生活中長長久久。" 楊雨舉例,她在書中講到杜甫和他的妻子楊夫人的愛情故事。一個被公認為 " 沉鬱頓挫 " 的杜甫,也會在想念妻子時寫下 " 香霧雲鬢溼,清輝玉臂寒 " 這樣的詩句。杜甫人生的絕大多數時期是處於顛沛流離的狀態,他和楊夫人之間,雖然沒有那種轟轟烈烈的戀愛,但他們把貧窮、平常的日子演繹得特別有情趣。" 這對當代人婚姻愛情生活有借鑑意義,如何在平常的日子中發現夫妻相處的情趣,發現日常生活的美好,這是老杜帶給我的特別大的啟迪。"

另外,書中還講到如知己一般的愛情,趙孟頫、管道昇的故事。" 這對於當代愛情生活同樣有巨大的啟迪意義,這樣的愛情,更加貼近愛情的真諦,是非常讓人神往的。"

書中記載的還有蘇軾因一夢而情難自已,在追思妻子王弗的那首《江城子》中留下了 " 小軒窗,正梳妝 ";賀鑄《鷓鴣天》裡追思趙夫人的 " 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還有白居易與戀人湘靈、辛棄疾與範夫人、李商隱與王夫人 …… 楊雨用 " 質感 " 和 " 光澤 " 來歸納了她眼中最美愛情詩的標準。圍繞著文本,楊雨的講述以情動人,活躍在詩中的男女各色人物形象鮮活而生動,打破了時空的界限。

3

熱播五季的《中國詩詞大會》,掀起了一股全民詩詞熱潮。在這場詩意的狂歡過後,詩詞的現實意義也經常被拿來討論。作為常駐點評嘉賓的楊雨,自有一番見解。

" 詩詞可能是對我們的職業、事業沒有直接的有益的幫助,這個確實。" 楊雨說。但她相信絕大多數有一定文化素養的人,在基本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之後,都會對精神層面的生活有所需求," 很幸運的是,很多人把這個精神家園安放在詩詞的世界中。"

楊雨分享道,其實詩詞對於她的現實意義和大多數人的現實意義是一樣的,她指的是工作之外,作為愛好的這一部分。" 文學對我的人生起到最大的影響,首先是培養了我的情商。讀詩詞讀到的是那麼多不同時代、不同經歷的人的情感。中國的古典詩詞最擅長的就是抒情。情的涵蓋非常豐富,小到個人的閨閣私情,大到家國之情,還有對於人生、生死的哲學感悟等等。情的深邃和廣博,都蘊藏在看似凝練、含蓄,甚至篇幅規模比較短小的詩詞當中。詩詞對我的情商,細膩地敏銳地體察人的情感,都是不無裨益的。"

其次,是對於美的感悟能力。" 現在人們都感覺到生活壓力大,節奏快,對美的領悟能力會淡化。詩詞讀得多,對美會保持感受力。具備了美的感受能力,對美的描述能力也會增加。"

此外,詩詞還帶給人智慧。古代文人士大夫不僅用詩來抒發個人情感,也用來承載政治、經濟、軍事、地理、生物等各領域提煉出的智慧。如果把一首首詩詞作品當成一扇窗和一座橋梁,可能會打開不同領域的大門。楊雨記得有一次跟當代邊防軍人聊天,聊中國古代的戰爭詩、邊塞詩,她驚喜地發現看上去和我們隔了幾百年上千年的古代詩歌在邊防軍人的生命中鮮活存在,他們讀詩最大的感受就是 " 感同身受 "。" 你會發現古典詩詞不過時,永遠活在當下。閱讀詩詞,可以讓我們心靈的世界透過不同的窗戶,更加寬廣、深邃。"

楊雨再度舉例,2020 年受疫情影響,大學生就業受到了影響,但是她發現,以他們學校而言,今年文學院的就業率在全校排名第一。" 從這幾年情況看,企業、行政機關等,對中文畢業生的需求量大增,以前看上去跟中文沒有直接關聯的行業慢慢意識到,他們也需要精神、文化,也需要語言和文字的溝通和交流,文學的作用和價值凸顯出來。 所以,我對於詩詞,以及以詩詞為代表的文學,在當今現實中的存在感,非常有信心。" 楊雨說道。

對話

我不是 " 女神 ",我的女神是李清照

讀品:參與《百家講壇》十年的時間,你說了很多詩人、詞人的人生故事,心中對誰有所偏愛?

楊雨:我最心儀的兩位,男性是蘇軾,女性是李清照。蘇軾不多說,所有的讀書人都會以他為偶像。以李清照為女神,是因為李清照的一生始終處於不同挫折的挑戰中,經歷了極端的磨難。之中體現出的知識女性的智慧、勇敢、樸實,對我們當代知識女性,很有啟發。我覺得,面對生活的樂觀的態度,李清照不亞於蘇軾。雖然李清照的生活圈子不會像蘇軾那麼大,因為那時候對女性的寬容度極小。她在那樣的困境中,依然表現出像蘇東坡一樣的智慧和豁達,是讓我非常欽佩的。

讀品:看到網上說學生搶你課的難度堪比春運時搶火車票,是這樣嗎?

楊雨:這純屬文學的誇張和媒體的誇張。作為教古典詩詞的老師,看到大學生對詩詞的熱愛非常有成就感。而且我在中南大學,還成立了一個吟唱的社團,是古典詩詞吟唱研究和傳播的基地,聚集了對古典詩詞吟唱的愛好者,成立七年來,有聲有色,一直保持著相當的熱度。詩詞不是強加給人的,年輕人自發地感受到它的美好,自發地去喜愛它,我覺得這是一個古典文學老師最大的欣慰。

讀品:隨著諸多節目的熱播,你身上也被貼了越來越多的標籤,諸如 " 詩詞女神 " 等等,與成名之前的書齋生活會有什麼不同嗎?

楊雨:那些標籤對我的日常生活沒有什麼影響。我的工作就是讀書、教書、寫作,而且是安靜地讀書、教書、寫作。如果一定要說改變,就是社會性活動的邀請會多一些,比如講座、文化節目錄製的邀請。除此之外,工作和生活的主旋律沒有變化。

讀品:請分享一下平日的閱讀愛好,以及接下來的出書計劃。

楊雨:我平時最大的閱讀愛好除了我的專業書籍,以及和古代文學方面直接相關的比如美學、哲學、歷史類書籍外,最喜歡讀的是長篇小說。西方經典小說、中國當代作家的小說、古典小說,我都喜歡,而且我喜歡讀長篇。我始終認為,一個好的長篇小說,對於人性挖掘的深度,對於社會歷史發掘的廣度,是其他短小精悍的文體所不能替代的。尤其對我們詩詞研究者來說,需要從短小、凝練的詩詞裡解讀出深邃的豐富的人性,我覺得讀經典的優秀長篇小說會幫助我們從情感角度提升對人性的理解。而且長篇小說直指我們的生活,是現實生活的高度提煉和藝術化的表現。

最近在參與寫一套跟詩詞吟唱相關的文學史,我會負責其中宋代部分這一本的撰寫,還有一系列跟詩詞相關的著作。

楊雨

文學博士,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國詞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人、《中國詩詞大會》點評嘉賓。出版專著二十餘部,發表論文四十餘篇。

(編輯 王鵬)

相關焦點

  • 楊雨:我的女神是李清照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所以,我對於詩詞,以及以詩詞為代表的文學,在當今現實中的存在感,非常有信心。」楊雨說道。  對話  我不是「女神」  我的女神是李清照  讀品:參與《百家講壇》十年的時間,你說了很多詩人、詞人的人生故事,心中對誰有所偏愛?  楊雨:我最心儀的兩位,男性是蘇軾,女性是李清照。蘇軾不多說,所有的讀書人都會以他為偶像。
  • 美女教授楊雨:李清照是我偶像,「好酒、好賭還好色」
    楊雨老師曾說李清照是她的偶像,覺得李清照不只是一個文採斐然,才貌雙全的女子,更是一個有血有肉,情深意濃的奇女子。楊雨老師將李清照形容為一個「好酒好賭又好色」的人。楊雨老師是一個善於解讀歷史人物深層的隱藏在文字底下的真性情,敢於說出與世人相反的言論。通過對李清照的深層剖析,她認為李清照是個好賭而且還能逢賭必贏的人,除此李清照還是一個非常灑脫,縱情詩酒之人,經常不醉不休,甚至還是一個好色之人,她的詩詞多是與情感相關,纏綿悱惻之詞盡顯情感之婉轉。
  • 楊雨02:李清照《如夢令》
    在楊雨看來:詩不是胭脂,卻會使女人心顏常駐;詩不是羽毛,卻會使女人展翅飛翔;詩不是萬能的,卻會使女人千變萬化。今天請一起跟楊雨老師品讀古詩詞吧!因為這是詞壇女神李清照經典的名句,出自她的《如夢令》。字面上的意思是感嘆暮春時節,落花凋零;紅指的是花兒,綠指的是綠葉,實際上啊,是在寫女性青春易逝、紅顏易老的傷感。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來分享千古名作《如夢令》,從三個方面來講一講這首詞。首先,是這首詞在藝術上的奇絕之處,第二,講對於宋朝女性生活狀態的一種誤讀,第三呢,我想講一講李清照的人生態度。
  • 獻給楊雨老師的歌曲,你聽過嗎?看了文章就等於聽到了,試試看
    伴隨著優美的旋律,節目的畫面就是楊雨老師那美麗的身影,楊雨老師安靜如水,給了楊雨老師一個特寫鏡頭,楊雨老師站立在蒼茫的大地上。楊雨老師站立在山峰之上,眺望遠方。還有一個畫面就是楊雨老師站立在茫茫雪花之中,伸出了左手,眼睛眺望著遠方。然後就是楊雨老師身穿潔白的衣服,彈奏著樂曲,表情很嚴肅,此刻楊雨老師正陶醉在音樂的氛圍中。清脆的歌聲還在迴蕩:你住在人海邊,一襲舊衣衫。
  • 彭玉平:李清照《武陵春》
    【往期回讀】蔣勳細說紅樓夢 | 合集80回全蔣勳新說紅樓夢 | 合集120回全蔣勳這一代更多精品資源,見我號菜單欄「老夫廣祥」—「精品資源」 。中國人愛寫詩,也愛讀詩。長期讀詩的人,不鳴則已,一開口就讓人驚豔。長期讀詩的人,讓人久處不厭,閒談不煩。在楊雨看來:詩不是胭脂,卻會使女人心顏常駐;詩不是羽毛,卻會使女人展翅飛翔;詩不是萬能的,卻會使女人千變萬化。今天請一起跟楊雨老師品讀古詩詞吧!
  • 她被譽為中國「最美女教師」,稱李清照好酒好賭還好色,引發爭議
    眾所周知,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詞人,其寫出的詞自闢途徑,語言清麗,崇尚雅典,別具一格,以與眾不同的手法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不過,如今卻有人稱,李清照雖有才,但在個人私生活方面,卻也有些「與眾不同」。她好酒又好賭,改嫁又休夫,可謂是中國數千年來的第一風流才女。
  • 《百家講壇》主講人楊雨專場講座:分享那些和月亮有關的詩詞
    9月26日,長沙銀行上市兩周年慶專場講座特邀中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主講人楊雨,在中秋佳節即將到來之際開講,與大家分享那些和月亮有關的詩詞,闡幽發微。湖南省政協委員,鳳凰網湖南站站長、總編輯,知名媒體人曾雪封擔任主持。
  • 被網友喊話可主持《詩詞大會》的楊雨是誰?
    甚至有網友喊話楊雨老師可以主持《詩詞大會》,楊雨老師真的如此優秀嗎?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詩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舞臺之上的楊雨,畫著淺淺的淡妝,挽著得體的盤發。初見時不算驚豔,但總會莫名給人一種溫婉優雅的感覺。
  •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蒙曼、楊雨兩位才女煉成記
    2、評價楊雨。有文章這樣描述楊雨:一個女人最高層次的氣質,是那古人所言的:林下風致。何為「林下風致」?簡而言之,即為:不油膩。說的就是楊雨。她是穿越的「古典女神」,淡妝、盤發,外形不算驚豔,卻把一身旗袍駕馭得大氣優雅、韻味十足。被網友盛讚為「中國最美女教授」。
  • 楊雨11:杜牧《贈別》
    在楊雨看來:詩不是胭脂,卻會使女人心顏常駐;詩不是羽毛,卻會使女人展翅飛翔;詩不是萬能的,卻會使女人千變萬化。今天請一起跟楊雨老師品讀古詩詞吧!最近我經常聽到一個很潮的詞語「春風十裡」,甚至還有人誤認為「春風十裡」就是一個成語。如果僅僅從「春風十裡」這個詞語來說,首先會讓你想到什麼呢?是微風和煦的春天?是山水悽迷的江南?還是令人如沐春風的一種性格氣質?其實你怎麼理解都是不錯的,但如果更想知道,「春風十裡」最初是用來形容什麼的。
  • 經典詠流傳:李清照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這首詞,這首小令該作於她婚前,也就是李清照從明水老家來到汴京之後所作,大概也就是十六七歲,總之應該在十八歲她嫁給趙明誠之前。甚至有些人認為這首詞應該是她的處女作,所以在有些李清照的作品年表裡,我們可以看到它就列在十六歲,是李清照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一篇詞作。我個人比較同意後一種說法,也就是這首詞作應該是李清照在婚前所做,甚至是剛剛來到汴京不久所作。
  • 《聲聲慢》李清照 || 悲夫,李易安;偉哉,李清照!
    我研讀詩詞多年,有一個切身的感受,像易安詞、納蘭詞不可輕易觸碰,但一旦觸碰,便欲罷不能,輕易便淪陷其中,難以自拔。易安居士的這首《聲聲慢》是詞中絕品,有人認為是李清照中年時期所作,有人則認為是晚年時期的作品,但毫無疑問,是南渡之後。我個人主張,如此精深蘊藉之作,應該像老杜所說:「晚節漸於詩律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