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影評人,100部電影,推薦給你們

2021-02-06 桃桃淘電影

今天中午十二點,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影片就要在微信和格瓦拉開票了,不知道你們都有沒有選好自己心中的備選片單呢?如果還差些選擇,那麼,下面的一百部推薦,你也可以關注。


《熱情如火》(1959)



《熱情如火》由古典好萊塢著名的喜劇大師比利·懷爾德導演,雖然瑪麗蓮·夢露在其中有著最性感迷人的演出,但她的光芒還是未能遮蓋傑克·萊蒙和託尼·柯蒂斯在片中笑料百出的表演。兩位落魄男士身無分文無家可歸,又目睹了黑社會殺人滅口的兇案,遭到追殺狼狽不堪,只能戴上假髮、畫上豔妝、穿上裙子,扮成女人混進了一個女子樂隊。到了這裡,他們居然一改頹運、大受歡迎,混得如魚得水。《熱情如火》不光如片名一樣,全程高能不斷,更微妙地觸及了當時好萊塢所禁忌的同性之愛。

 

《梁山伯與祝英臺》(1954、1963)


說到女扮男裝的故事,也不得不提到「梁祝」。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都不知道被多少次改編成影視劇了。記憶中最經典的電影版本是1954年的桑弧越劇版、1963年的李翰祥黃梅調版,當然還有1994年徐克版。早期的版本注重悲情氛圍的渲染,而此後的兩版則在悲情之外增添了娛樂搞笑元素,更強調了通俗性和傳播性。今年恰逢桑弧先生誕辰百年,李翰祥先生誕辰90周年,我們把兩版並置放映,希望觀眾從中看出李版對於桑版借鑑、傳承和改造。

 

《黑炮事件》(1986)


《黑炮事件》(1985)誕生在80年代這個特殊而浪漫的語境下。與第四代樸實淡雅的作品相比,《黑炮事件》可謂濃墨重彩,具有鮮明的荒誕和黑色幽默氣息;而與第五代的宏大敘事相比,《黑炮事件》又緊貼時事,具有高度的現實批判意義。這讓它在當時的中國影壇卓爾不群,甚至在導演黃建新過往的個人創作系譜中考察,它也顯得獨樹一幟。

 

《太太萬歲》(1947)


在我們賞析一部老電影的時候,往往需要把它還原回當時的歷史語境來考察,因為任何電影都有其誕生時期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不過,倘若有的老影片歷經歲月,現在看來仍然讓人擊節讚嘆,那必是經典中的經典了。導演桑弧在1947年為上海文華影業公司拍攝的喜劇片《太太萬歲》既是如此。雖然迄今已有六十多年,但影片憑藉妙趣橫生的情節、出神入化的表演以及工整流暢的鏡頭語言,在每次的公開重映中總能獲得觀眾強烈的共鳴。同時,也由於《太太萬歲》的劇本出自張愛玲的手筆,讓影片在喜劇元素的背後自然地沾染了些許世故和蒼涼的情懷。


《戀愛與義務》(1930)


阮玲玉存世電影中唯一一部流失海外的影片,今年將通過修復配樂重映的形式,呈現在北京觀眾面前。《戀愛與義務》是一曲哀婉曲折的愛情大悲劇,阮玲玉一人分飾多角,年紀跨度數十年,甚至在同一鏡頭中以不同年齡的樣貌出現,讓人嘖嘖稱奇。陳燕燕則如乳鶯出谷,在片中與攝影師、也是她未來的丈夫黃紹芬同時出演。影片不禁當年大賣,也在國民政府電影檢查委員會(1931)、中國教育電影協會(1932)相繼成立後,得到了官方意志的肯定。主管國民黨文藝宣傳工作的陳立夫便曾在一次演講中稱讚阮玲玉主演的《戀愛與義務》「頗含有教育的意味,內容是比較的充實」,它反映了政府所提倡的 「忠」、「孝」「仁」「愛」「信」「義」等等,因此也是一部中國的國民道德電影。

 

《紳士愛金髮女郎》(1953)


《紳士愛金髮女郎》由著名電影大師霍華德·霍克斯執導,他是好萊塢歷史上最知名的多面手。他幾乎涉獵過所有類型,並均有名作留世。《紳士》是好萊塢三組音樂大師(赫吉·加米克爾和哈羅德·安德森詞曲創作團隊、儒勒·斯塔恩和裡奧·羅賓詞曲創作團隊以及來自著名音樂世家的萊昂內爾·紐曼)的傾力組合。夢露在片中演唱了她最著名的歌曲之一《鑽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這首曲子的副歌旋律也被融入到影片的主題配樂中,從而成為彰顯影片主旨的華彩篇章。同時,這首歌曲似乎告訴觀眾,追求財富並不是拜金主義的體現,而是女性對自身幸福的主動追求,今天看來具有十足的女權主義色彩。夢露憑藉《紳士愛金髮女郎》一炮走紅,她和另一位女主演簡·拉塞爾風光無限,並得以留名於好萊塢星光大道。

 

《願嫁金龜婿》(1953)


《願嫁金龜婿》由著名導演讓·尼古拉斯庫導演,是世界上第一部採用西尼瑪斯科普(CinemaScope)寬銀幕攝影系統拍攝的彩色故事片。在這部影片中,夢露飾演了一個傻乎乎的為愛痴狂的小迷糊的經典形象。夢露和一般的好萊塢性感偶像不同,不以挑逗的眼神、低沉富有磁性的嗓音取勝,反而以一種嬰兒般的清純,有時甚至又有些愚蠢的特質為人所稱道。所以,當時便有評論說,夢露是繼30年代簡•哈露後第二代「金髮愚蠢女郎」,而且越是這般,越能滿足男性觀眾的觀影欲望。此後的《七年之癢》和《熱情如火》都能看出這種夢露特質的體現。

 

《紅俠》(1927)



為了更好地推廣國片,尤其是一般觀眾不太熟悉的早期默片,今年北影節我們在策展中尤其注意了對此類電影進行全新的現代化包裝。《紅俠》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中國武俠電影,我們不僅對影片進行了數位化修復,還邀請了日本著名音樂家大友良英來華做現場配樂。電影本是一種本雅明所謂的「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通過現場配樂,又重新轉變為獨一無二。拋開演繹形式本身,《紅俠》的價值也是極高的,它洗刷了你對中國電影尺度的三觀,更重要地,為你揭示了中國武俠片這一民族類型中蘊藏著的本土文化基因,所有今天能看到的輕鬆、騰雲駕霧、格鬥等等,在這部90年前的電影中都有,而且饒有趣味,一定不要錯過。

 

《洛可兄弟》(1960)


維斯康蒂導演將家庭倫理情節劇與社會現實議題融為一爐,敏銳地抓住了義大利社會轉型期農村人口向城市進軍所帶來的社會價值觀念和個人倫理道德的轉變和失衡,表現出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化時遭受的陣痛和困難。這一主題我們可以在後世的很多影片中找到相似的影子,比如今年北影節將放映的侯孝賢導演名作《風櫃來的人》,聚焦的同樣是從鄉村走向城市的迷惘一代青年的生活;而《洛可兄弟》結尾男主角由於情感失衡殺死女性的場景,又讓人不禁想起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的相似情節。《洛可兄弟》拍攝於半個多世紀前的1960年,但它的價值和情感超越了時代。

 

《路邊野餐》(2015)


對於影迷來說,電影節絕對是一次高密度的跨時空旅程:或經典佳片或新人力作,或主流視角或多元題材,都將匯聚在這短短幾日的展映之中。當年蘇聯大師塔可夫斯基曾將《路邊野餐》拍攝成極具史實氣質的科幻大作《潛行者》,如今青年導演畢贛則以同樣富深意的長鏡頭與魔幻寫實風格繪影鄉城。恰逢今年塔氏逝世的三十周年,在這樣特殊的日子,通過對中與西、大師與新銳相關聯作品的並置,或能找到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藝術共同點。



桃桃淘電影自媒體平臺創始人


《怪物之子》



《夏日大作戰》《狼的孩子雨和雪》之後,細田守的全新動畫。該片繼續融入了細田守的生活經驗,他與父親的關係以及對亡父的思念,雖然劇作質量略有下降,卻仍能以真實感情打動觀眾,你永遠活在我心裡的設定,真是止不住的眼淚。

 

《戀人們》


橋口亮輔在《周圍的事》之後,時隔7年再次推出新作,且本片再次登上日本老牌電影雜誌《電影旬報》年度十佳,名列首位。影片一經推出也獲得極大好評,這也是去年最值得關注的一部日本電影,不容錯過。

 

《失常》


鬼才編劇查理·考夫曼再次帶來一部怪異的動畫片,且獲得威尼斯的評委會大獎。影片講述一個中年男在出差時遭遇的一次出軌事件,不過,故事卻遠不如表面這麼簡單。尤其是,這個悲傷且孤獨的故事,被製作成R級動畫,也更有獨特趣味。

 

《家族遊戲》


森田芳光在80年代初的一部佳作,怪異且有趣。排排坐面對鏡頭的窘迫的吃飯方法,有著強烈的對傳統日本家庭片的顛覆,其中的問題更可由家庭引至社會。而松田優作在片中出眾的表演,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聚焦》


2015年絕對不容忽視的一部佳作,且在國內影迷中獲得極高的評價。本片改編自一個真實事件,關於天主教性醜聞。而劇情卻不局限於醜聞事件,而是更多關注波士頓環球報記者如何尋求真相。劇本紮實,表演出色,節奏緊張,值得推薦。

 

《馬龍,聽我說》


這部紀錄片將好萊塢傳奇馬龍·白蘭度的私人音頻重新整理、剪輯,並配上相應畫面,製作成一部關於他一生的回顧影片。由於音頻都來自白蘭度自己,所以觀影的時候,好似白蘭度親口為你講他的故事,親切且私密。

 

《男孩與世界》


近幾年的動畫佳作,豆瓣高分動畫片,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影片展示了創作者極其出色的想像力以及難得的少年童真。有趣的畫風也正好對應著童年的異想世界,故事在有趣的同時也有批判及感動。

 

《女王召見》


班底強大,通過數代首相與伊莉莎白二世的密談,勾勒出一代女王的悲歡人生及整個英帝國的命運,臺詞辛辣幽默,也不乏人情味十足之處。海倫米倫的表演光彩照人,氣場強大,現場換裝的設計也獨具匠心。另外在電影院看經過剪輯的劇場表演也是非常特別的體驗。

 

《45周年》



柏林電影節影帝、影后得主。一個來自幽冥世界的闖入者,攪得老兩口心裡起了波瀾。片中有很多很細膩的地方頗引人關注。夏洛特·蘭普林出眾的表演展示了一個好的演員該如何用各種細節與微妙的神態變化展示角色內心的變化。

 

《愛的成人式》


影片有著一個非常趣味的故事,有趣的反轉,復古的設定以及可愛的演員。雖然復古娛樂,但劇情卻又非常真實,直指當下很多情侶關係。更重要的是,影片在配樂上非常出眾,多首懷舊歌曲將您帶入一個回憶中的世界。

 


老電影愛好者,影碟收藏癖


《玩命警車》


以孩童視角出發,通過離家「報復」成人世界,探索成人世界的未知。然而當孩童踏上成人世界的道路,卻被大人們的謊言蒙蔽。導演用獨特的視覺風格來呈現這一非常簡單的故事,像是一部大人與孩童之間的心理探索片。

 

《告別》


德格娜獻給父親塞夫導演的輓歌,後半程漸入佳境,父女關係冷靜克制。墜馬成為父親50歲之坎,籠中鳥比作病房中的父親,只有自己才能看到死亡的距離。扮演父親的塗們正是賽夫當年《悲情布魯克》的男主角,表現不俗。

 

《記住》


英文名「Remember」是將年齡健忘轉移為歷史失憶的一語雙關,身份已然超越了記憶本身。尋找兇手的過程其實也是自我發現的過程,反轉結局相當驚豔。老演員們的表演圓潤細膩,與演技無關與歲月有關。

 

《弗蘭肯斯坦》



舞臺劇版最大優勢是缺爺與約翰尼·李·米勒分別在不同場次飾演主人與怪物,迸發出雙角色間牢不可破的物理關係。舞美提供了全新的視覺元素,還原一個19世紀的工業化世界,營造出一種對科學的迷戀與悲涼。

 

《天窗》


三人三幕、一晚一場景。依然是編劇大衛·黑爾的那份工整,一對外遇男女持久的柔情突變為撕心裂肺的爭吵,從感情矛盾到社會階層矛盾層層激化,不在場的妻子也如幽靈般存在。

 

《大將軍流寇蘭》


莎翁劇中最粗線條的一部,舞美和表演都是為年輕觀眾量身打造,抖森和基腐也是奪人眼球。上半場提出了貴族與平民間的對立,下半場則是簡單粗暴的戲劇衝突。抖森粉不容錯過。

 

《梁山伯與祝英臺》


邵逸夫+李翰祥合作的最好看,也是最好唱的黃梅調電影。舞臺唱腔、對白動人,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且音樂確實是為推進劇情服務的。可說是傳統戲曲影響最大也最廣的一部影片。

 

《江山美人》


香港國語片的第一步騰飛,便是由於拍攝傳統戲曲片「黃梅調電影」而開始的。講的是正德帝與李鳳姐的故事,寫情慾極為大膽。無論是對江南的想像,還是時不時冒出的流利京話兒都呼喚著「文化中國」的意味。  

 

《危險關係》


克里斯多福·漢普頓根據一度列為禁書的18世紀法國著名書信體小說改編的舞臺劇。描繪法國上層社會的放蕩,之後不斷搬上銀幕,已看過六個影視劇改編,包括著名的88年美版,03年韓版及12年中國版。此次作為劇本出版三十周年的紀念性復排,因此對此劇相當期待。

 

《欲望號街車》


田納西·威廉斯的完美劇本,白蘭度和費雯.麗的電影版歷久彌新。自此之後有過無數演繹,但塑造布蘭琪,除了同情,還有極度的憎惡。布蘭奇的經典臺詞「我總是指望陌生人的慈悲」並不亞於《亂世佳人》「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


《戰爭》


本片是在國際電影界深受好評的丹麥電影《狩獵》的編劇託比亞斯·林道赫姆,獨立編導的新作,把阿富汗戰爭給人帶來的疏離感、窘迫與心靈創傷轉化為法律事件,儘管主人公在戰場上的行為最後被宣判為無罪,但心靈中的戰爭則遠遠沒有結束。

 

《市場法律》


導演史蒂芬·布塞是法國影壇的多面手,身兼編導表演,2009年起,他指導的三部長片都與法國男演員文森特·林頓合作,《市場法律》是他唯一入圍坎城電影節的新作,文森特·林頓是法國影壇著名演員,多次入圍坎城而終因在此片中的精彩表演而獲得最佳男演員獎。

 

《桑格莉之夏》


聖丹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獲獎作品,影片運用抒情性的視聽語言,表達了兩個少女之間若有若無的情感,以及在成長不斷探索和發現自我。影片格調清新自然,不猥瑣做作,不故作痛苦。

 

《維多利亞》



在2015年柏林電影節因影片一鏡到底、一氣呵成而技驚四座,影片圍繞一個女孩從午夜到凌晨的兩個小時中遭遇的命運變化,從某種角度看是德國「街道電影」在新世紀的延續,影片在移動攝影和場面調度方面完成的不錯。

 

《女人的陰影》


菲利普·加萊爾始終堅持新浪潮的某些美學,黑白攝影、自然光和始終如一的愛情主題,把許多晦暗不明的情感變化處理得非常自如。

 

《黨同伐異》



美國電影大師大衛·格裡菲斯最為成熟的影史經典作品,影片充滿野心、氣勢恢宏,通過西方歷史上四個關於誤解、仇恨和衝突的故事,講述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的意義,影片中反覆出現的搖籃場景、平行蒙太奇敘事和結尾的疊印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潛行者》


塔可夫斯基最為晦澀也最富有詩意的作品,大量的長鏡頭和具有創造力的明暗對比和構圖,創造出神秘的詩意氛圍,儘管借用了未來主義的主題,但許多場景壯觀而肅穆,緩慢移動的畫面在詩化的旁白中創造出神聖的美感,富有隱喻和象徵意味。

 

《安德烈·盧布廖夫》


塔可夫斯基借用著名東正教畫家安德烈·盧布寥夫的遭遇來言志的經典作品。影片以壯觀的歷史書寫和強烈的宗教意味而獲得了當年費比西獎,電影中許多富有宗教色彩的視覺呈現方式在大銀幕上觀看必然非常震撼。

 

《飛向太空》


影片根據萊姆的科幻小說改編,用溫暖的地球世界與冰冷的太空空間站的鮮明對比,表現出太空探險給人類內心世界帶來的巨大衝擊,把人的困惑與孤獨與太空世界的空虛與絕望融合起來,是最早探索未來世界對人類情感經驗的衝擊的電影作品。

 

《柔道龍虎榜》


影片圍繞著柔道講述三個偶然相識的青年追求理想的故事,影片在向黑澤明的《姿三四郎》致敬的同事,把柔道展現為香港人帶有懷舊意味的理想主義,這是銀河映像最有情懷的樂觀精神的作品,展現出香港富有魅力的一面。

 


影評人,科幻電影愛好者


《2001太空漫遊》



只要你對科幻片不反感,這就是一部「一生中一定要在大銀幕上看到」的電影。甚至值得反覆去觀看。即使在諾蘭已經拍出了《星際穿越》,《星球大戰》也打到了第七部的今天,本片看起來還是那麼前衛、宏大、神秘、迷人。

 

《銀翼殺手》


「我曾見過你們人類無法置信的事情:戰艦在獵戶座的邊緣起火燃燒;C射線在星門附近的黑暗中閃耀……所有這些瞬間都將湮沒在時間的洪流裡,就像雨中的淚水……死亡的時刻到了。」《銀翼殺手》是一部能讓你沉浸在其氣氛中久久不能自拔的科幻電影。如果說《2001太空漫遊》更多是關於神性的,那麼本片就是更多關於人性的:關於人的孤獨,以及對永恆的渴望。

 

《電子云層下》


這個俄羅斯導演的科幻片一下讓人能聯想到塔爾可夫斯基,本片看起來同樣顯得空闊、迷離、深邃,充滿隱喻性、不講求敘事……也許有些晦澀甚至刻意,但不能不說,這樣的科幻電影非常獨特而且稀少,值得你一探究竟。

 

《大一統理論》


加拿大的一部喜劇科幻片,聽起來很像《有關時間旅行的熱門問題》或《熱浴盆時光機》。講的是一個天體物理學家讓他的家人在周末陷入種種搞笑的災難之中,這一切都與他研究的大一統理論有關——一定是個帶點極客向的好玩的科幻片。

 

《公羊》


溫情怪趣的北歐電影,純淨、平淡,整部電影真的幾乎只有兩兄弟和他們的羊!影片更像一個寓言: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溫情雜糅在一起,讓你感慨不已。

 

《悄然之星》



鬼才導演園子溫致敬《2001太空漫遊》的科幻新作,看起來又是一部荒誕奇異的獨立電影,可能會比較沉悶。

 

《爺們些》


西蒙·佩吉主演的英國愛情喜劇,輕快有趣的小妞電影。講大齡單身女青年與中年離異屌絲間撞出火花的故事。很話嘮,略重口。

 

《最後的士達爾文》


一部澳洲公路片,同時也是關於安樂死題材的。不難想像,影片有親情、有風光、有歡趣……有點類似《遺願清單》,儘管是個小品格局,但仍能給你帶來很多思考。

 

《艾薇爾與虛構世界》


法國動畫片,蒸汽朋克風,平行宇宙的故事。情節略顯老套,但法式幽默還是很迷人有趣,讓人聯想起比利時的漫畫《丁丁歷險記》。畫風不算出色但還是非常值得一看!

 

《酷孩吉姆》


英國小鮮肉自編自導自演,還是導演處女作!一出手就頗有點保羅·託馬斯·安德森風味,鏡頭和配樂都很有特色。

 


《虹膜》編輯總監


《草原上的男孩》



一位十一歲的蒙古男孩在草原上馳騁的故事,核心是他如何償還父親欠下的債務,整個過程即是小男孩告別童年直面成年人世界、成長的過程。今年柏林影展展映電影,波蘭導演Marta Minorowicz視點下的蒙古想像。

 

《岡仁波齊》


張揚已經很久很久沒有新作品了,本來這部拍攝於西藏的作品我也不是特別期待,但看過劇情後發現這不是一部想像中的心靈雞湯或者獵奇電影,這是一部有關朝聖的電影。我是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一條影片的相關新聞,且不論文字內容,光看張揚現在的身體狀態就嚇了一大跳,完完全全的變了一個人。

 

《地中海》


去年坎城電影節影評人周單元提名電影、美國國家評論協會最佳導演處女作、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處女作提名,光是這三個頭銜已經證明了影片必看的價值。據說這又是一部有關歐洲社會外來移民話題的影片,而非洲族群的介入又必定擴寬了議題的邊界。

 

《從此以後》


去年坎城電影節金攝影機獎提名電影,看簡介,講述的是男主角約翰從牢裡放出來後,如何在社區重新開始生活的故事,主要衝突是如何面對外人異樣的眼光。北歐導演好像對倫理議題特別關注,這劇情讓人想到託馬斯·溫特伯格的《狩獵》,這中間可能也比較適合設置某種戲劇性的主題。

 

《禁忌之戀》



去年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周單元最佳攝影獎,此外從影片參加其他影展的情況來看,攝影方面的成就也充分得到了肯定。當然最值得關注的還是影片的題材,來自太平洋上的Yakel部落的女主角,有著一段辛酸的禁忌之戀。

 

《青藤》


聖丹斯電影節世界電影單元劇情類電影主競賽作品,影片講述一艘輪船的老闆破產了,船員作為抵押物必須留在船上,跟著船一起去埃及。這應當是一部劇情感非常非常強烈的電影,聖丹斯世界電影單元的作品一直以來都鼓勵這種故事性電影。所以很好奇,這船上故事到底如何展開的。

 

《吾血之血》


去年威尼斯影展主競賽作品,導演是大名鼎鼎的馬可·貝羅奇奧,義大利電影界現在碩果僅存的幾位來自義大利電影黃金年代的著名導演之一。從故事大綱來看,這是一部有關吸血鬼的電影。這是西方文化最重要的母題之一,當然貝洛奇奧的處理方法肯定不同於好萊塢式的套路。而且看劇情,這是發生在兩個時代的故事,很好奇貝洛奇奧在召喚什麼。

 

《失樂園》


渡邊淳一與森田芳光聯手奉獻的一部現象級別的婚外戀電影(1997年日本國內最賣座真人電影),影片所著力探討的是在情感世界中,性與愛究竟是否可以分割,性是否只是將愛情物質化的手段,性到底是實體化的還是虛化的,這中間自然也包括了日本人對生死愛戀的獨特看法。

 

《山之音》


成瀨巳喜男生平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從中可以看到成瀨獨特的駕馭女性生活、深入挑戰世俗道德的能力,他總是能夠將空泛的日本電影中慣常出現的說教情境抹殺掉,換成個體化的對周遭世界的體驗。當然,原節子總是無法忽視的存在,這部電影多少暴露了原節子是不可以被改造的,她最適合的還是小津的世界。

 

《麥秋》


1952年《電影旬報》年度最佳電影,可以視作加強版的《晚春》,戰後社會外部現實環境的背景被抽去,情節與人物線索增多並且集中性的圍繞出嫁主題展開,從而強化了家庭內部結構的解體作為一種自然秩序的不可違逆性。小津罕見的使用了移動性的空鏡頭。

 


韓國電影愛好者

 

《聖母》


入圍第68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韓國女導演申秀媛以細膩的女性視角,展現了男權社會下的觸目驚心,讓我們感受到這個時代沉重和壓抑的氛圍。而徐英姬飾演的女性角色,以其風格化的表演,為影片添加了一絲不可磨滅的悲劇色彩。

 

《局內人》



由韓國一線明星李秉憲、曹承佑、白允植等攜手主演的犯罪動作片。通過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充滿機鋒的對白,此起彼伏的懸念,上演了一場精彩的權力遊戲。該片創下韓國電影史「18禁」電影最高觀影人次記錄。

 

《黑祭司們》


《黑祭司們》是繼2009年奇幻動作片《田禹治》之後,實力派演員金允石和新生代明星姜東元時隔六年的再度合作,從《田禹治》中的生死對頭變成了《黑祭司們》中的祭司師徒,共同演繹東方版的驅魔故事。

 

《停止》


韓國著名導演金基德的最新力作,關注核電汙染這一個社會問題。作為一部低成本作品,找來兩位名不經傳的日本演員擔綱主演,並全程使用日語臺詞,而全程手持拍攝,也使得影片具有很強烈的寫實風格,從而折射出人物所肩負的不堪現狀以及內心承載的欲望和痛苦。

 

《我的國王》


一部法國浪漫愛情片,演而優則導的法國坎城女導演麥溫·勒·貝斯柯從女性視角講述了一段傷感的愛情。影片入圍了第68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女主角艾曼紐·貝考最終獲得最佳女演員獎。

 

《公主夜遊記》


紀念二次世界大戰終戰70周年之作。精緻的製作,精巧的劇本,加之二流卡司精湛的喜劇演技,呈現了當今英國女王伊莉沙白二世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去,打造出英倫版的《羅馬假日》。

 

《人猿星球》


《巴頓將軍》導演富蘭克林·沙夫納執導的充滿反思的反烏託邦科幻電影經典,也是「人猿星球」系列的奠基之作。此次放映的是數碼技術修復版本,震撼至極的「人猿大戰」將在大銀幕上重現。

 

《父親的信徒》


榮獲第31屆聖丹斯電影節的最佳攝影獎,由法國演技派明星文森特·卡索主演。作品有意營造出一個迷人的隱世境地/一個曖昧的極權烏託邦,並用犀利的鏡頭語言講述在此生活的少年令人心悸的成長故事。

 

《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



第一部入選國際上最具權威的獨立製片電影節——美國聖丹斯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的韓國獨立製作。用鏡頭記錄了像戀人一樣度過76年的老夫婦的晚年生活點滴,看了讓人唏噓不已。

 

《我的詩篇》


藉助網際網路的能量完成的眾籌紀錄片。影片將鏡頭對準通過網際網路尋找到的十位工人詩人,藉助「詩歌」這一獨特角度,真實記錄了中國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態,用真情展現屬於他們每一個人的美麗詩篇。




電影策展人


《遠觀》


新晉威尼斯金獅獎影片《遠觀》觸探委內瑞拉同志社群,從假牙商人街頭獵豔的故事中,透視普通人情感關係在內心深處的打開又併攏。導演洛倫佐·維加斯運鏡準確鋒利,不動聲色的講述為影片對於人性的懷疑留下難忘的伏筆。

 

《沉睡的巨人》



性格迥異的三個男孩在加拿大蘇必略湖區度過了一個無所事事的夏天。影片弱化敘事衝突,以自然主義風格捕捉少年微妙情感變化,為一閃而過的青春寫真,沉睡在少年內心的創造力和破壞力等待喚醒。

 

《六百英裡》


遊走在美墨邊境走私槍枝的墨西哥男孩,盲打誤撞綁架了美國槍枝管理局特工。一場穿越邊境線的貓鼠遊戲徐徐展開。導演利普斯坦將一個隨時可能落入庸俗套路的動作犯罪題材,以紀錄寫實方式拍出驚喜。

 

《詹姆斯·懷特》


影片從大特寫鏡頭開始進入浪蕩街頭的紐約青年詹姆斯·懷特一團亂麻的生活。初執導筒的美國導演喬什·芒德以半自傳故事為背景,刻畫了懷特和患癌母親相守度過的一段人生灰暗時光。真切感人的表演,讓自毀邊緣的主人公散發出重生力量。

 

《寶藏》


「羅馬尼亞新浪潮」代表導演波藍波宇以現實主義筆觸,講述令人啼笑皆非的尋寶故事。主人公挖掘羅馬尼亞社會主義政權成立前的一筆家族私產,將小人物的得失與家國命運關聯。歷史的破土再現,只落得現實幾聲尷尬迴響。

 

《海上騎士》


希臘導演蘭斯莫斯《龍蝦》中的動物寓言,到了同鄉導演特桑阿里手中變作垂釣遊艇上六個男人之間的性別遊戲。影片如同一場人性實驗戰場,特桑阿里以女性上帝視角看男人們思考。

 

《施耐德對決巴克斯》


荷蘭奇才導演華麥丹奉獻一場滑稽怪誕的殺手對殺手好戲。劍走偏鋒打破殺手對局類型套路陳規,跌入環環相扣的荒誕現實。華麥丹調度準確,毫無廢話,結尾之處的神來之筆令人回味。

 

《禁忌房間》



影片從「怎樣泡個舒服澡」的教學小片出發,導演蓋伊·馬丁與埃文·詹森將銀幕變成畫布,肆意塗抹,令散佚已久的影史早期默片復活,串聯成瘋狂夢境般的套環故事——這可能是本次影展最具原創力和先鋒性的一場視覺挑戰。

 

《青少年哪吒》


九十年代初臺北街頭青少年們無處為家的城市冒險,開啟了影史上絕無僅有的一對導演、演員組合:蔡明亮與李康生近三十年的銀幕合作。回看臺灣新浪潮代表作品《青少年哪吒》,趣味在於找尋蔡明亮隨後作品中不斷回溯的創作母題及塑造個人風格的早期嘗試。

 

《洛可兄弟》


義大利大師級導演盧奇諾·維斯康蒂代表之作,描繪義大利戰後,面臨社會發展變遷,陣痛中的個人成長與家庭命運。飾演拳擊手的阿蘭·德龍充滿爆發力的演出,直接影響了西科塞斯的經典之作《憤怒的公牛》。博洛尼亞的全新修復版加入曾被禁片段,足本還原影史經典。

 


影評人 


《晚春》



《晚春》不遜於《東京物語》。於我而言,更愛這部,雖然也是拍攝人間暮氣,但還算餘有春意。想像銀幕再現時,如同凝視一個時間的剖面。看似沒有跌宕的戲劇性,但總也能讓人看得定定的。尤其結尾的無語凝煙,對照出的是生命與情感在悠悠歲月裡的凝固。

 

《桃色公寓》


最愛的一部比利·懷爾德。幾乎每年必須重溫一遍的電影。這部電影成為最後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黑白電影,在變動不安的時代來臨前露出「最後的詭譎的笑容」。比利·懷爾德在自己的劇本中履行最高標準,在他的電影中「一切都是必要的」,這部影片是這一準則的體現。

 

《青春的三段回憶》


一個德斯普萊辛式的故事:間諜、愛情、童年、身份的丟失。技法讓人想起特呂弗的文學性旁白,主觀與客觀視角美妙地切換。描繪失去的愛對人生的塑造。年輕的Lou Roy-Lecollinet主演了這個角色,她的出場就讓我想起桑德裡娜·伯奈爾在皮亞拉的電影《我們的愛情》中的演出,令人印象深刻。

 

《我的母親》


比較《兒子的房間》、《教皇的誕生》,南尼·莫瑞蒂的這部新電影被認為平淡與普通的,但它恰恰真摯於安靜與樸素的風格之中,同時也有著圓熟感人的技巧,無聲無形地在記憶與現實、傷感與幽默之間擺動。沉浸在其中的人能感受到內心的波瀾起伏。

 

《放逐》


《放·逐》按照杜琪峯的說法是他的「自我放逐」之作,在拍畢《黑社會》兩集之後,所拍的一部隨心所欲的電影,這也是他較為為人忽視的作品。但其中仍然有顯著的杜氏風格。在惟利是圖的時代,這部影片顯得依然純真,有著一幅男性理想主義的圖景,是一個如今無人再講的關於「情與義」的故事。

 

《最好的時光》


侯孝賢的三個夢,像是他個人作品的一個回顧與總結,並且也預示著與過去的一次強烈割裂。第一章《戀愛夢》尤佳,很少有導演像侯孝賢這樣完全從自我出發捕捉感覺的,而味道極為準確。其它兩章也是有意識的嘗試。在看過《聶隱娘》之後,回顧這部影片,應更有所得吧。

 

《飯》


成瀨拍女作家林芙美子的六部作品之一。原節子主演,也是庶民劇的代表作。成瀨拍出日本戰後女性的艱難生存、悽涼命運,但這並非他的最終目的,亦非他的可貴之處。他最終讓我們看見的是那些女人們在「洶湧的洪流」面前往往可以逆流而上,去追求屬於自己的愛和生活,說到底就是女性之獨立。

 

《希區柯克與特呂弗》



特呂弗訪問希區柯克那本訪談錄,是迷影人必讀,一讀再讀的著作。那麼這部紀錄片應該是迷影人必看的影像資料。不僅有特呂弗,而且將看到無數名導敞開談論希區柯克還是非常期待的。我想希區柯克粉一定會邊看邊會心而笑。

 

《塔洛》


非常期待藏族導演萬馬才旦的這部新作品。他的風格自然平和,充滿了對土地與人間的關懷。早在《靜靜的瑪尼石》這部處女作長片中,我們就能發現他對本族生活中細微的閃光有著極強的捕捉、描摹與引申能力。期待在大銀幕上看見塔洛!

 

《像那樣的東西》+《像「像那樣的東西」那樣的東西》


本次電影節紀念森田芳光有數部作品,這部很少有人看過的,我也不例外,所以格外期待在銀幕上和森田先生的這次初見,由於對他的風格的信任,我不打算做任何預習。但特別有趣的是,有日本年輕的導演根據這部森田1981年的作品,在今年新拍了一部。兩部時隔35年的電影,對照著看,應該百感交集,非常有趣吧。

 


電影公嗨課創始人之一

 

《故事的故事》



雖然我們現在每每提及「童話」兩個字,最先與之對號入座的肯定是丹麥人託馬斯·安徒生和德國人格林兄弟,或許還有很多人知道法國的《鵝媽媽的故事》是很多經典童話的源頭。經過了迪士尼動畫片洗禮的一代又一代影迷,似乎忽視了最早的童話題材,正是源於義大利的《五日談》,而當時的敘事體例,就是類似於《一千零一夜》般嵌套結構的黑暗童話。從《格莫拉》到《真人秀》再到這部《故事的故事》,導演馬泰奧·加洛尼用更加令人不安的手法,在一步步向著他心目中的荒誕邁進,不論那是真實,還是虛幻。

 

《史蒂夫·賈伯斯》


儘管今年的奧斯卡最佳表演獎頒給了《荒野獵人》中的李奧納多,但我心目中的無冕之王卻是這部當今最知名的IT人物的傳記片,本片選取了一個獨特的故事編排角度切入,以四場發布會折射出賈伯斯的性格和人物關係,法斯賓德演活了這個自負的天才,索金絕妙的劇本在丹尼·博艾爾的調度下完美的演繹出了那個讓人既愛又恨的賈伯斯。

 

《邊境殺手》


擅長渲染暴力之冷酷綿延性的導演丹尼斯·維綸紐瓦與同樣深諳此道的攝影師羅傑·迪金斯二度合作,為我們帶來了這部以女性視角帶入的緝毒犯罪片,無論是美輪美奐的航拍和夜景攝影,還是黑夜中抽絲剝繭的敘事手法,都會讓你過目不忘。

 

《大空頭》


金融題材雖然不是美國電影的一個主流故事類型,但是在這個範疇內往往會出現許多非常不錯的影片。華爾街的人在多數美國電影人眼裡都是癲狂和縱慾的象徵,不過這部影片在保留了電影的迷幻性之餘,還十分耐心地通過高超的剪輯手法向觀眾詮釋了那些高智商的人才能吃透的金融原理,不失為一部能夠稱得上「清醒的癲狂」的電影。

 

《索爾之子》


關於納粹的電影,數不勝數;關於納粹暴力的呈現,也是多到了甚至讓人麻木厭倦的地步。面對這塊西方人的道德禁區,曾經有無數前輩電影大師們試圖拍出一部讓人不寒而慄又發人深省的曠世巨作來。不過這位匈牙利的年輕導演顯然已經實現了這個目標,通過嚴格將觀眾的視野限制在主角一個人身上的手法,《索爾之子》通過細膩飽滿的聲音細節和演員內斂克制的演繹,頭一次讓觀眾看到了暴力背後的不寒而慄。

 

《日落大道》


正如這部影片的題目所暗示的一樣,這是一個講述了一顆隕落的恆星發出駭人的黑洞效應的故事。比利·懷爾德對電影工業的洞悉能力在當時無人能及,通過一個死者字字珠璣的倒敘,為我們展示了一名過氣明星死水微瀾般的生活。和所有偉大的黑色電影一樣,《日落大道》雖然讓你看到了事件的惡化,但你無能為力,甚至漸漸地開始樂見其成。

 

《熱情如火》


比利·懷爾德在這部影片中,駕輕就熟地將一個驚險的犯罪故事和一個輕鬆活潑的愛情喜劇完美地融合到了一起,《熱情如火》似乎成了往後許多喜劇電影的一種模板,主角們在險象環生的窘境下遭遇各種令人捧腹的誤會、尷尬和機遇,包括徐崢的《泰囧》、《港囧》系列,都可以把這部影片視作靈感的給養。

 

《鏡子》


雖然當今的文藝青年言必稱塔爾科夫斯基,關於他的著作也存在著大量的作品解讀。不過對於我來說,塔爾科夫斯基的電影就像《鏡子》這部影片一樣,它象徵著某種時間的力量,時間促成了記憶,記憶反過來又通過電影的時間得到了微妙的還原。猶如影片中反映導演兒時童年時期,一杯熱水在桌上形成的痕跡隨著時間慢慢褪去的那種影像一般,《鏡子》頭一次讓我認識到了電影鏡頭的長度,其實是在積蓄這種時間的力量,而這種力量,足以擊垮所有的理性防線。

 

《犧牲》


在塔爾科夫斯基流亡期間的電影作品裡,你能感受到某種憂傷和絕望的情緒在他的視聽語言中蔓延,憂傷可能源自他背井離鄉的苦楚,而絕望則可能源自他對這個世界的審視。塔爾科夫斯基是一個敏感而脆弱的文人,戰爭、分裂能夠喚醒他對世界毀滅的無盡恐懼,《犧牲》裡那座燃燒的居所,可能是他對自己人生境遇的最佳寫照。

 

《暗戰》



在杜琪峯的作品譜系裡,《暗戰》可能算是他的影像風格最不怎麼突出的一部,雖然影片題目叫「暗戰」,但整部影片的影調還是偏於清冷和明亮的常規電影風格,不過《暗戰》直到今天還在我心裡具有高超魅力的源泉,在於它對小人物身上極致樂觀精神的表達,正是這種樂觀,讓盜賊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如煙花般綻放隕落,也能讓警察在協助完成驚天壯舉時寂寞而孤獨地享受偉大的成功。




相關焦點

  • 10個影評人,100部電影,強烈推薦!
    而松田優作在片中出眾的表演,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聚焦》2015年絕對不容忽視的一部佳作,且在國內影迷中獲得極高的評價。本片改編自一個真實事件,關於天主教性醜聞。而劇情卻不局限於醜聞事件,而是更多關注波士頓環球報記者如何尋求真相。劇本紮實,表演出色,節奏緊張,值得推薦。
  • 【好萊塢100部精選愛情電影】(邱邱推薦)
  • 「影評人」韓寒推薦過的30部電影
    以下是豆友整理的韓寒曾經在微博、採訪、出版作品中提到過的30部電影,來鑑定下他算不算一個合格的觀影達人吧。當然,我們也挺喜歡這兩部片子,我們常常是一起看得樂不可支。《成長的煩惱》,我們還錄下了好幾集,以後韓寒經常拿出來放上幾集。」韓爸所著《兒子韓寒》。韓寒在中國電影新力量盛典上一次演講時說:我小時候看《成長的煩惱》,那個時候我就有想當導演的夢想,我算是國內第一批追美劇的人。
  • 推薦10部「傳染病」電影
    《流感》在此,敗家子推薦10部與傳染病有關的電影,希望用衝擊療法(衝擊療法,又叫滿灌療法或暴露療法,簡單說就是讓人長時間暴露在他最恐懼的畫面中,從而消除恐懼),驅走大家心頭的陰霾。為了幫你們挑選這10部電影,敗家子差不多把他們都拉著重看了一遍,極其酸爽,現在心靈空明、焦慮大減。OK,就是這10部:▶《流感》:此處禁止聯想韓國2013年的電影,電影中的情節,稍微想深一點兒都不行。只能說非常真實,對韓國當權者的描繪,以及專業人士的奮鬥,刻畫得相當到位。
  • 樸贊鬱推薦的100本書與10部電影
    樸贊鬱也有著極佳的文學素養,來看看他會推薦些什麼好書和佳片吧。「我拍電影的養分與動力始於文學,小學時期看《基督山伯爵》所受到的感動常駐內心深處,最後直接影響了我開始投身電影業。」事實上,他也的確是一位B級片愛好者,在他的觀影列表中,以下10部可謂其心水之片。B級片,即B-movie,是指在低預算、短周期情況下拍攝的電影。因此大部分B級片布景簡陋、道具粗糙、沒有明星、鏡頭調度簡單,故事情節粗暴,題材不外乎牛仔、色情、黑幫、恐怖、神怪、科幻等類型。但這不意味著B級片一定是爛片,影史上也有少數B級片堪稱傑作,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美學價值。
  • 100部偉大的電影
    部偉大的電影羅傑•伊伯特(Roger Ebert,1942—2013 ),第一位因寫影評獲普利茲藝術評論獎的作者,生於伊利諾州厄巴納(Urbana),在伊利諾伊大學、開普敦大學和芝加哥大學主修英語,於1967年成為《芝加哥太陽時報》(Chicago Sun-Times)影評人,1975年獲普立茲獎。
  • 推薦三部值得一看的電影
    前幾天推薦了兩部電影《完美陌生人》和《看不見的客人》很受好評,再推薦三部最近看過並且值得一看的三部電影,已經看過的小夥伴可以直接忽略,沒看過的小夥伴
  • 中國電影人最喜愛的 100 部電影
    ,給自己的長假備點「精神食糧」,這份清單是由「毒藥」採訪整理的,他們挖出了 100 位著名演員、編劇、導演、製片人和影視投資人最愛的 100 部電影,以及他們的觀影感受和推薦理由(按推薦人的姓氏拼音排序)。
  • 1000日元在日本看電影啦!10部動畫電影推薦
    買折扣票的人,會在入場口檢查證件,請提前準備好。②網上購買網上購買的優點是可以提前預約選座,支付時需要使用信用卡,也可以綁定手機公司和手機費一起交。③前賣劵日語前売り券(まえうりけん),指的是在電影上映前可以購買的一種票。可以在電影院的禮品店,大黑屋,網上預約等幾個方式買到。
  • 徐崢陸川張嘉益等100餘名電影人確定出席本屆絲路國際電影節
    本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將於今年10月11日至16日在陝西西安舉辦,電影節突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絲路連接世界、電影和合文明」為主題,著力彰顯「一帶一路」特色,設置歡迎活動、影片特別推薦、電影展映、電影論壇、電影市場、陝閩交接活動等六大主體活動和電影嘉年華配套活動。
  • 最偉大的100部電影(提升影迷素養的必備)
    在與癌症長期頑強鬥爭後,羅傑於2013年與世長辭,但他對於影評藝術以及電影行業的貢獻卻依然流芳於世,為大眾觀影點亮引航的燈火。有人評論,他一輩子就是去發現電影的亮點。作為一個負責任、認真推介電影公號,我們從今天起陸續推出羅傑先生推薦的偉大的100部電影,敬請持續關注,並觀看這些電影,提升一下你的品味吧。觀影開始點擊下方小程序的圖片即可觀看
  • 100部經典電影,美國電影學院推薦!
    1998年,AMERICAN FILM INSTITUTE, 美國電影學院( 簡稱AFI)為慶祝好萊塢百年的輝煌歷程,特意邀請全美100位名人,從1896至1996年出品的400部電影作品中挑選出100部經典電影,這些名人包括電影導演、演員、製片人、影評人、歌手,當時的美國總統柯林頓也在邀請之列,票選的結果在當年6月16日的CBS電視專題中播出。
  • 推薦10部韓國經典電影
    「在一流的商業技法中又能加載沉痛的集體反思,這也是韓國電影崛起並在亞洲稱雄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是一部讓人窒息卻又讓人慾罷不能的作品。「其實我是個演員。」一部嘲諷韓國政府部門無能的黑色喜劇片,總的來說,電影討論的是「如何正確的搶銀行」這個話題,男主實力詮釋 「認真的男人最帥」。
  • 【電影榜單】這10部非主流戰爭片,看過5部的就算大神
    本文推薦的10部戰爭片,都是影史經典,但有些並不為人熟知。他們中有些深刻,有些戲虐,有些荒誕,有些精巧,有些殘酷,有些溫情,有些恐怖,有些令人五味雜陳。總之,榜單中沒有耳熟能詳的電影,但都是值得品味的佳片。
  • 推薦10部歐美經典電影(喜劇類)
    十二、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 (1994)十六、鳥人 (2014)推薦20部災難、疫情病毒類電影推薦20部義大利經典電影推薦20部韓國經典電影推薦20部日本經典電影推薦20部法國經典電影推薦20部德國經典電影推薦20部臺灣經典電影推薦10部大陸經典電影推薦10部西班牙經典電影推薦
  • 《陳情令》《哪吒》等100部豆瓣最熱作品,200篇影評只有4篇有用
    一直以來豆瓣都是大家給電影電視劇打分和寫評論的首選,但是經過對豆瓣去年最熱門的電影和電視劇各50部的影評統計,我發現雖然有些粉絲控評沒有用,但是其他的影評也並沒有把作品的核心內涵分析清楚。部作品後,把他們每一個影評中排在前兩名的影評進行分類,類別分別是劇情分析類、作品細節整理類、刻意批評類、爭議反駁類、觀後感測評類、深度分析類以及其他,50部電影統計結果如下圖(有些影評兼而有之,我就會算作兩個類別各0.5篇)。
  • 推薦:100部經典兒童電影,值得無限期循環播放!
    100部經典兒童電影推薦全球最大的兒童圖書出版機構Scholastic邀請好萊塢業內人士、電影評論家和雜誌讀者從近400部候選兒童影片中選出了100部適合孩子看的電影,類型涵蓋了動畫片、劇情片和紀錄片。
  • 《電影意志》:看電影如何看?寫影評如何寫?
    不知你是否跟我一樣,當看完一部電影企圖要表達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時,會感到煩惱?因為評價一部電影可以有100個角度,也有太多的領悟,一篇文章難以囊括全部,那麼該如何評價一部電影呢?判斷影評好壞的標準是什麼呢?影評的終極目標又是什麼呢?
  • 2020年編導藝考影評最容易考到的10部電影!
    在歷年的編導藝考中都會出現很多影視作品,讓考生針對片段做出影評,沒有提前準備的考生都吃了大虧!馬上臨近2020藝考,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了2020年編導藝考最容易考到的12部電影!供編導藝考生參考!6、《綠皮書》通過查閱2020年安徽省編導統考大綱和2020年上海市編導統考大綱,兩個大綱不約而同加入了《綠皮書》這部電影。該片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義裔美國人保鏢託尼,他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這部電影既揭露了種族歧視的現實,也見證了一段友誼的誕生。
  • 觀影藏片單庫10部經典電影推薦,你平時不一定能看到
    謹慎觀閱喲,該影評娛樂資訊可能有劇透!!我們這個公眾號一直專注於整理分享有意思的影評劇評娛樂!90後大叔,一個愛看書喜歡美女愛追美韓劇的「壞傢伙」。先讓一部分人開心起來,再讓一部分人愛上影劇娛樂。簡而言之,所謂影評,就是要你以「內行」的眼光,講出作品的「門道」來。《刀與星辰》是一本令人非常驚豔的書,作者既是導演又是小說家,既懂武術又會畫畫,有自成體系的美學視點,對於電影的剖析的確超乎常人,文字引人入勝,角度又有獨到之處,跟著作者去看一部電影,赫然發現,那部電影其實很陌生,的確是看了,但是白看了。這是一種讓人挫敗,同時又充滿好奇的感覺,為什麼,以及怎麼做到像作者那樣,這吸引人不斷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