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梵谷穿越到現代,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展覽時

2020-12-25 物聯派

FAN GAO

梵谷

向日葵

梵谷,初聽這個名字是在讀書時,當時聽歷史老師闡述著他的故事,覺得他是個繪畫很厲害的人。如今,再看到《神秘博士》之梵谷一集時,我陷入了沉思。梵谷一生的堅持,面對跨越了百年的時光,遲來的肯定和讚揚,時空裡的梵谷和視頻外的我們,淚流滿面。

《神秘博士》

博物館的館長這樣評價梵谷:

梵谷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畫家。當然也是最流行,最偉大,最受敬愛的畫家。他對色彩的運用是最讓人驚嘆的。他把飽受折磨的人生痛苦轉化成醉人的美麗。痛苦很容易刻畫,但是用痛苦和苦難去刻畫我們世界上的欣喜,快樂和美麗,前無古人,也許後無來者。在我腦海裡,那奇怪的狂野的,在普羅斯旺田裡漫遊的男人,不僅僅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畫家,也是世界上存在過最偉大的人。

星夜

梵谷親眼看到人們欣賞他的畫作,親耳聽到對他的讚譽,熱淚盈眶,梵谷孤苦一生,無人理解,在艱難中依然堅持作畫,想要的不過是世界的認可。每每看到這都會忍不住流淚。梵谷用偉大的才華與苦難抗爭,用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最終走上了人類世界的藝術巔峰。

相關焦點

  • 這是什麼神仙編劇,讓梵谷穿越回現代,看到自己的畫終於有人欣賞
    影片開始博物館的館長正為顧客講解梵谷的最後一幅畫,當年梵谷的畫根本沒指望能獲得讚譽或者報酬,卻在百年後的今天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他沒能親眼看到自己的被展覽被欣賞,這大概就是最大的遺憾吧。這時神秘博士和女搭檔也來到了這個展覽館,他們站在梵谷的一幅畫前,駐足許久,博士發現畫中的教堂窗戶上,出現了一張邪惡的臉,他立馬察覺到當時一定發生了什麼奇怪的事情。接著博士找到了館長,詢問那一幅畫完成的時間,得到準確的時間後,他帶著搭檔穿越到了梵谷的作畫的年代。
  • 評展|從巴黎美院到梵谷,看到了徐悲鴻劉海粟的不同選擇
    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們對梵谷在觀察生活、寫生模特等方面的影響。梵谷,《吃土豆的人》(版畫),1885年4-5月融合米勒和「海牙派」,梵谷在1885年畫下第一張讓自己引以為豪的作品《吃土豆的人》,這件現藏於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的作品並未在東京展出,此次展出的是這件作品的黑白版畫,以及一系列服務於該件作品的農婦油畫寫生。
  • 梵谷作品沉浸式展覽,數字藝術帶來的感觀震撼!
    光之博物館前身為建於19世紀的鐵工廠,隸屬於法國最大的私人藝術機構Culuturespaces,團隊致力於以科技投影結合藝術創作,一改畫框式的靜態觀展方式,推出一系列古典名畫的新詮釋:汲取畫家的作品元素,重組為動畫影像,並以140臺投影機從天花板、10公尺高的牆面投影到地板或牆面,讓經典藝術作品滿布於3300平方公尺的廣大空間中,配合立體環繞音樂與節奏流轉,讓觀者身歷其境
  • 現代藝術博物館:欣賞莫奈《睡蓮》、梵谷《星夜》、馬蒂斯《舞》
    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簡稱MoMA,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現代藝術博物館之一。這裡館藏了大量的現代藝術傑作,也是第一個專為收集現代藝術品而開設的博物館。除了繪畫之外,藏品還包括影視、攝影作品、工業設計作品,目前館藏共計約15萬件作品、2萬部電影和4百萬份的電影劇照。
  • 沉浸式展覽《遇見梵谷之旅》在倫敦展出
    2月25日,在英國倫敦南岸,參觀者在觀看沉浸式展覽《遇見梵谷之旅》。 作為極具互動性和多重感官體驗的巡迴展覽,沉浸式展覽《遇見梵谷之旅》於2月7日至5月21日在英國倫敦展出。荷蘭梵谷博物館通過虛擬實境技術重現他作品中的場景,讓來訪者「走進」梵谷畫中的世界。
  • 2019香港「梵谷在世:多感官體驗展覽」
    這個全球最多人次到訪、世界巡迴「梵谷在世:多感官體驗展覽」繼於美國、義大利、俄羅斯、以色列、新加坡、中國等多個國家展出過後,於2019年4月6日至7月7日假九龍灣富通中心作為期3個月的展覽。展覽佔地13,000尺,3,000多幅梵谷名畫及書信手稿以嶄新的多感官角度展出,顛復傳統觀展理念。
  • 梵谷藝術沉浸式體驗展
    全球最長時長VR虛擬實境帶領你穿越時空跟隨梵谷腳步玩轉南法阿爾勒「心靈的暢想——梵谷藝術沉浸式體驗」正式在國家博物館開幕
  • 這是一幅梵谷自己都沒見過的《星空》
    」上,遊客可以將自己的填色作品投射到梵谷畫作《星空》上。梵谷去世之後,《星夜》、《向日葵》、《有烏鴉的麥田》等代表作,躋身於全球最著名最珍貴的藝術作品行列。這次展覽中,當遊客自己的雷射影像出現在畫中時,可以產生強烈的互動效果。伸手觸摸《有烏鴉的麥田》林少萍:「像這個就是梵谷非常出名的《星月夜》,星空的流動感特別強。
  • 在倫敦「遇見文森特梵谷」,荷蘭梵谷博物館沉浸式梵谷展將於南岸...
    荷蘭是畫家梵谷的出生地,也是目前梵谷多數傳世畫作的所在地,而位於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是館藏梵谷作品數量最多的荷蘭博物館。由於畫作的脆弱和珍貴,無法像一些藝術品一樣跨越重洋展現給其他國家的人們,梵谷博物館開始了以「遇見文森特梵谷」為主題的沉浸式巡迴展。
  • 梵谷作品全集(高清)
    ——梵谷梵谷,荷蘭後印象派畫家去世後才聲名鵲起的天才可惜他的畫作並不容易被人懂就像當年他在世時也並不被這個世界所理解如今在梵谷的家鄉公路兩旁邊連綿數百裡全種上向日葵每年大批為梵谷而來的世界各地遊客來紀念這位給向日葵注入了藝術血液的偉大畫家本文作品已按時間順序排列方便大家根據時間線去欣賞今後需要引用時也方便查找梵谷的早期作品大多運用灰暗色調主題主要是織布者與農村房舍上圖色彩明亮的作品到了1886年之後才開始逐漸出現1885年初,巴黎的畫商開始對他的作品產生興趣
  • 電視劇《神秘博士》梵谷篇:梵谷穿越現代畫展,熱淚瞬間盈眶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其中一季的梵谷篇,劇情實在令人淚目。梵谷的一生實在屬於一場有始無終的悲劇,在他有生之年的創作的畫作基本被人所嫌棄,甚至連一杯酒水都沒人願意交換他的畫作,沒有人贊同他的畫作,沒有人贊同他的畫風,所以在人生盡頭前,他畫下了最後一幅畫——《星月夜》,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 「香港活動」藝術+科技的結合,「梵谷在世」多感官體驗展覽
    各位梵谷Fans去之前當然要做足功課,了解展覽日期、地址同購票詳情啦!You Name It,We Have It @Hong Kong Event「梵谷在世」,是適合一家大小的多感官體驗展覽。超過一個世紀以來,梵谷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但從未如此呈現過。展覽期間,你有此獨一無二的機會,體驗梵谷的藝術才華,並於他的世界展開冒險。
  • 【嘉德藝遊】梵谷在世:多感官體驗展覽
    除大家關心的拍賣資訊外,嘉德藝遊將不定期為大家介紹世界各地的藝文展覽活動,放眼世界,藝遊四方。如果您好奇置身於梵谷的畫中會是一種什麼感覺的話,您將不可錯過這次嘉德藝遊所介紹的展覽!由澳洲Grande Exhibitions主理的「梵谷在世:多感官體驗」是全球最多人到訪的多感官體驗展覽,在美國、義大利、俄羅斯、以色列、新加坡、中國等多個國家巡迴展出過後於即日起至7月7日在香港九龍灣富通中心與香港Art Projectors合作,重現這個不一樣的藝術盛宴。
  • 塞尚、高更、梵谷同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你更欣賞誰呢?
    在99年前的今天,即1921年5月2日,美國紐約大都市展覽會展出了後印象現代藝術,轟動一時。現代藝術的大門,並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三位大師在世時藝術不被人們認可,都在死後才被認可。塞尚的作品強調體積感、空間感,並能巧妙運用色彩。他對物象造型的重視,以及有意採取變形手法等,對現代諸藝術流派有著深遠的影響。塞尚很喜歡畫水果,特別是畫蘋果,一生留有270多幅靜物畫,幾乎全是蘋果!
  • 走進畫中世界——沉浸式展覽《遇見梵谷之旅》在倫敦展出
    作為極具互動性和多重感官體驗的巡迴展覽,沉浸式展覽《遇見梵谷之旅》於2月7日至5月21日在英國倫敦展出。荷蘭梵谷博物館通過虛擬實境技術重現他作品中的場景,讓來訪者「走進」梵谷畫中的世界。↑ 2月25日,在英國倫敦南岸,參觀者在觀看沉浸式展覽《遇見梵谷之旅》。 新華社記者 韓巖 攝↑ 2月25日,在英國倫敦南岸,參觀者在觀看沉浸式展覽《遇見梵谷之旅》。 新華社記者 韓巖 攝↑ 2月25日,在英國倫敦南岸,參觀者在觀看沉浸式展覽《遇見梵谷之旅》。
  • 梵谷的《星月夜》作品賞析解讀
    這幅畫代表了梵谷可以從普羅旺斯地區聖雷米的精神病院看到並繪製的作品。正是在他一生中最痛苦時期,他畫出了藝術史上最著名的畫作之一,自1941年以來就已成為MoMA(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的一部分。因此,螺旋式上升並不是瘋狂引起的創造,而是對梵谷主要興趣之一的研究。天空天空像河流一樣起伏不定,以其人類般的能量吸引著觀眾。作品肯定有精神方面,梵谷當時給他兄弟的信反映了這一點,當時他談到「對宗教的強烈需求」。晚上他去畫星星。天空成為梵谷理解和探索最困擾他的一種信仰的手段。死後的生活。
  • 2020上半年倫敦最值得打卡展覽Top10!草間彌生、梵谷、畢卡索、愛麗絲夢遊仙境...
    本次展覽將展出草間彌生的2件《無限鏡屋》裝置作品,同時通過照片的形式,回顧《鏡屋》系列如何從一件藝術作品轉變為一種全球現象(global phenomenon)。 該展運用現代化的數位技術,再現了梵谷一生所創作的900多幅畫及1100多幅素描作品。除此之外,視聽結合的藝術呈現方式,為你帶來與文森特·梵谷前所未有的交互式體驗。你可以與梵谷見面,聽他與你交談聊天,了解他在藝術創作時的靈感來源,聆聽他內心的孤獨、絕望與希望。
  • 香港6-8月展覽活動合集(商場活動+藝術展)
    今個暑假,奧海城為讓一眾家長及小朋友有個難忘及與別不同的「工作」體驗,穿梭時空到古代開辦 「穿越事業所」,讓小朋友換上古裝穿越到古代體驗古人工作的滋味,工作包括醫館大夫、客棧店小二、古玩店掌柜及衙門捕快。
  • 「真假」梵谷自畫像
    在描繪對象,也就是梵谷自己的面部特徵時,他慣用了一系列比較明亮的色彩,有時會直接用米色打底。鋪完底色後,他再將淡黃色和綠褐色塗抹在整個面部區域,通過深淺的調配來製造光影效果,而無需使用更多的顏色,從而保持了畫面的統一性。
  • 梵谷博物館重開放:「在畫中」首次聚焦梵谷自畫像及影響
    澎湃新聞獲悉,6月1日,自3月中旬暫停開放的荷蘭梵谷博物館已重新開放,原定於2月20日至5月24日展出的「在畫中:描繪藝術家」展延期至8月30日。「在畫中:描繪藝術家」以梵谷的自畫像為主線,共展出了從1850年到1920年的77件作品,其中53件來自法國、美國、英國和瑞典等國,從多個方面探索並聚焦梵谷自畫像的作用、意義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