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西方繪畫藝術歷史和流派,後印象派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在99年前的今天,即1921年5月2日,美國紐約大都市展覽會展出了後印象現代藝術,轟動一時。因此「後印象主義「一詞誕生,該詞由英國藝術評論家並曾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館長福萊(Roger Fry,1866-1934)提出。此後,後印象主義也被稱為「印象派之後」或「後期印象派」。
說起後印象派的諸多代表人物,如今個個如雷貫耳,都是世界頂級的藝術大師,其每一張作品都價值連城。特別是「三巨匠」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 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 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這三人共同開啟了現代藝術的大門,並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
三位大師在世時藝術不被人們認可,都在死後才被認可。三人的創作思想及藝術觀念影響產生了野獸主義、立體主義、表現主義、抽象主義等流派,徹底地改變了西方及世界繪畫格局。
三巨匠的藝術可謂各具特色,從「人社」上看,似乎塞尚給人印象好點,但也是個「叛逆者」。塞尚出身優越,乃商業之家,本是個「富二代」不愁衣食,他的父親也希望他學法學,可是他卻「不務正業」,愛上了繪畫。事實證明他的人生選擇是對的,最終成了立體主義和抽象主義的始祖,就連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和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1973)都稱他為「爸爸」。
塞尚的作品強調體積感、空間感,並能巧妙運用色彩。他對物象造型的重視,以及有意採取變形手法等,對現代諸藝術流派有著深遠的影響。塞尚很喜歡畫水果,特別是畫蘋果,一生留有270多幅靜物畫,幾乎全是蘋果!
說到高更和梵谷的「人社」則爭議頗多,在世人眼裡,這兩位可謂「瘋子」,關係曖昧,亦師亦友,甚至有傳說他們是同性戀,梵谷也是因為高更而自殺的。不管世人的非議如何,高更和梵谷的藝術成就是毋庸置疑的。
我們都知道凡高的作品富含深刻的悲劇意識,具有強烈的個性和獨特的形式,引領時代先潮。例如後來的野獸主義、德國表現主義、以至於20世紀初出現的抒情抽象派,都從他的藝術中獲得了汲養。
高更的作品則充滿了原始藝術的抽象性、神秘性和象徵因素,結合他精緻的藝術趣味,平繪的構成形式,濃鬱的裝飾效果,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徵。他推動了近代象徵藝術的發展,對後來的超現實主義也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