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與高更:你只看到我的瘋癲,卻看不到深情(文末驚喜)

2021-02-19 作家文摘

組建「南方畫院」

1886—1888年,梵谷在巴黎的那兩年不堪回首。一方面,梵谷接觸到了印象派、日本浮世繪等前所未見的作品,眼界大開,認識到自己過去的畫風太過保守,一切都要推倒重來;另一方面,當他面對莫奈、德加、畢沙羅這一幹「神」一般的人物時,又發現自己是那麼人微言輕、格格不入。

經歷了巴黎的喧囂與冷漠,1888年2月,35歲的梵谷來到了豔陽高照的法國南部小鎮阿爾。他狂熱地投入到工作中,繪畫技法也日趨成熟。這時,一個激動人心的構想在梵谷的頭腦中逐漸形成:組建「南方畫院」!他認為,要想得到認可,僅靠自己單打獨鬥是行不通的,必須找到志同道合的同行才行。他第一個想要邀請的就是保羅·高更。

高更生於1848年,比梵谷年長5歲。其母是秘魯的名門之後,這或許給了他一種追求野性與自由的基因。他很小就去做水手,還參加過海軍,遊歷了海外很多地方。他曾經是一位十分成功的股票經紀人,擁有富足的生活和美滿的家庭。之後他狂熱地愛上了繪畫,結識了畢沙羅、莫奈、塞尚等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家,還參加了印象派在巴黎舉辦的沙龍,並獲得好評。

梵谷《向日葵》

高更《大溪地的三人》

1882年股票市場暴跌,高更決定辭去工作,拋家棄子,成了一名窮苦的職業畫家。他不願沿襲著印象派的老路,而是選擇開拓自己的新風格。儘管他的藝術之路比梵谷略為順暢,不過由於畫風過於前衛,作品也很少售出,因此生活變得愈發拮据。

梵谷是在巴黎時認識高更的。他十分欽佩對方的畫風,特別是當他向高更展示自己的畫作時,高更還特別稱讚了其中的一幅《向日葵》,梵谷因此激動得久久不能平靜。

梵谷一方面把自己的計劃告訴了弟弟提奧,請求他出錢資助高更;另一方面則寫信給高更,希望他支持自己的構想。

其實高更從沒把梵谷看作是天才,梵谷在信中毫不掩飾對他的崇拜,更使他自覺高人一等。

此時的高更正為錢所困,比起「南方畫院」的建議,他更加看重的是畫商提奧的資助。儘管他在給梵谷的回信中一口答應了對方的請求,可實際上卻遲遲沒有動身。

梵谷此時已經開始為新室友的到來而準備了。他們約定,作為合作的第一步,各寄一張《自畫像》給對方,他們的纏鬥也從此正式開始。

梵谷自畫像

■ 互贈畫像惺惺相惜

這幅梵谷寄給高更的自畫像被他命名為《日本和尚》。梵谷十分喜愛法國作家皮埃爾·洛蒂的小說《菊子夫人》,他在書中一位東方和尚(只是一個配角)的生活中尋找到了共鳴——在大自然中冥想,遠離塵世的喧囂,崇尚簡樸的物質生活……一切都與他的現狀相符。於是梵谷在這幅自畫像中把自己設計成日本和尚,原本的藍眼珠在畫中也變成了東方人的棕色。

其實日本一直是梵谷嚮往的國度。第一眼見到阿爾的風景時,他就迷戀上了這個地方,因為這裡使他仿佛置身日本。與畫友互換自畫像,也是在仿效日本版畫家們的習慣。而日本的浮世繪對於梵谷的藝術影響更是空前巨大的。

梵谷《日本和尚》

作為回應,高更也給梵谷贈送了一幅自畫像,現藏於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畫中的高更陰鬱地斜視著,表情中略帶些「江湖氣」,像是一個被流放的罪犯。其實,這正是高更刻意塑造的形象。

梵谷執意邀請高更組建「南方畫院」,除了敬仰對方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即倆人在藝術觀念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都希望脫離印象派的窠臼,都喜歡不經調配的純色,還同樣喜愛日本的浮世繪藝術。

高更《頭懸光輪的自畫像》

■ 布置住所滿懷期待

為了迎接好友的到來,梵谷以每月15法郎的價格租下了一套兩層公寓。外牆是他最為鍾愛的黃色,被他叫做「黃房子」。他還精心描繪了一幅小屋的油畫,現也收藏在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裡。

梵谷對高更的到來充滿了渴望,決定用自己最出色的作品來裝飾高更的臥室。他想起在巴黎時高更曾稱讚過他畫的《向日葵》,就決定再畫一幅,來取悅自己心目中的「導師」。

梵谷總共畫過12幅《向日葵》,帶花瓶的有7幅(其中一幅二戰中焚毀於日本神戶)。倫敦國家畫廊的這一幅是他本人最為看中的,被他用以裝飾高更的房間,更在日後成為了畫家終身成就的「形象代言人」。

梵谷為「南方畫院」買來了12把椅子,希望能有更多的畫家加入。12這個數字也暗含12使徒的宗教意味。而高更的椅子尤為特殊,是一把唯一帶有扶手的核桃木座椅。

梵谷《高更的椅子》

■ 共同作畫矛盾顯現

高更終於來了,這一天是1888年10月23日。起初,兩人的相處還很和諧,精打細算的高更負責兩人的財務管理,他們還自己做飯,節省了不少開支。梵谷絲毫沒有掩飾他對高更的敬仰與崇拜,熱切盼望著高更能給他藝術上的啟迪,而高更則漸漸把他的熱情視作理所應當。然而,高更並不喜愛阿爾,他聽不懂本地的普羅旺斯方言,覺得這裡平凡而死氣沉沉。他的夢想之地是充滿原始野性的大洋中的小島,阿爾只是他攢足體力和資金的中轉站。

兩人第一次共同作畫的地點是阿里斯康墓地。梵谷的畫中有秋天的林蔭道、路邊擺放的古石棺、遠處的工廠,還有道路盡頭的一座教堂。據梵谷講,教堂原本是被樹木所遮擋的,被他在畫中移動了位置。前景的色彩是他主觀感受得來的,其他都基本忠於現實。

左圖為高更的《阿里斯康墓地》,右圖為梵谷的《阿里斯康墓地》

高更認為梵谷的這幅畫對現實的改動力度不夠,簡直就是毫無創意地模仿。於是,他就像老師一樣親自做起了示範。他畫的《阿里斯康墓地》更加抽象和圖案化,刪除了真實場景中的石棺和工廠,兩排樹也變成了一排,還加入了並不存在的一條小河和變了形的鐘樓。

高更主張創作高於生活,要將自己頭腦中的想像力和記憶元素天馬行空地融入到畫作之中。他時常一邊拍著自己的腦袋,一邊大聲地對梵谷吼道:「用你的頭腦作畫!」

高更在《悲慘人生》(又名《葡萄園》)這幅畫中,把葡萄園抽象為兩個紅色小丘,中間有兩位布列塔尼少女在勞作,前景坐著一位哀怨的女子,邊上站立著黑衣人。他神秘兮兮地告訴梵谷:黑衣人是哀怨女子未知的雙胞姐妹,名字叫做「孤獨」!幾句話把梵谷感動得熱淚盈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而梵谷在同一地點繪製的畫作,還是依託於自然實景。

高更在《悲慘人生》

高更的繪畫理論確實預示了未來藝術的發展方向,也影響了梵谷。可他總是盛氣凌人,交流起來總以批判梵谷的作品為開端,原本就缺乏自信的梵谷本能地展開反擊,兩人之間的火藥味越來越濃。

梵谷繪畫時需要在自然中尋求靈感,一旦讓他忘卻自然,他必定變得誠惶誠恐,不知所措起來。他可以忍受貧困孤獨,唯一渴望的就是自己的藝術被人承認。而此時,經過高更的一番打擊後,他感覺自己的創作再一次遭到了全盤否定。

表面上具有相同藝術理念的兩位藝術家,在實際生活中存在著太多的不同。高更把生活安排得井然有條,梵谷則雜亂無章。高更喜愛紅色,梵谷則厭紅喜黃。高更喜歡慢條斯理地作畫,梵谷則時而疾風驟雨般在畫布上塗抹,時而徘徊深思後又大吼大叫不知所云。

高更30年創作的作品總數,也沒有梵谷最後3年的多。高更自大、冷漠、刻薄,梵谷則敏感、固執、焦躁。而兩人最不能調和的是,高更想攢夠路費儘快走人,梵谷卻一廂情願地挽留高更。

梵谷《夜晚露天咖啡座》

■ 衝突升級

1888年阿爾的冬天陰冷異常,暴雨不斷。無法外出寫生的兩位畫家不得不縮在狹小的鬥室裡談論藝術,而這加劇了兩人的爭執。

高更隨後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

梵谷與我完全不相為謀,在繪畫上的觀點尤為不同。對他欣賞的杜比尼、齊耶姆和「偉大」的盧梭,我絲毫沒有感覺。而我熱愛的安格爾、拉斐爾和德加,他竟嗤之以鼻。為了平息爭吵,我只得說:隊長,您有理!

特別是對保羅·塞尚的評價,兩人意見完全相左。高更非常敬仰塞尚,在巴黎時曾像一個小學生一樣跟在塞尚的身後不停地懇求教誨,而塞尚則始終保持沉默。

高更《萬福瑪利亞》

高更私下裡開玩笑說,應該給塞尚下點兒安眠藥,好在他夢囈時偷學一些繪畫的秘籍。這句話傳到塞尚的耳朵裡,塞尚就再也沒有搭理過高更。梵谷也見過塞尚,他羞答答地把自己的作品拿給對方,希望獲得有益的建議。塞尚默默地一張張仔細看過之後,結結巴巴地就說了一句話:「畫這些畫的人一定是個瘋子!」

這是梵谷最害怕聽到的,因為他的家族的確有精神病史,他父親還計劃要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去。因此,就在高更大談塞尚如何偉大之時,梵谷斷然喝道:塞尚是個騙子!

另一位兩人為之爭吵不休的是蒙提切利,他是同時代法國畫家中偏年長的,以「厚塗法」而聞名。厚塗法在義大利語中也稱「麵團」,顧名思義就是用很厚的顏料塗抹在畫布上,並在畫布上形成鮮明的筆觸。厚塗法對成就梵谷的繪畫技法至關重要,

但高更在私信中就言明:

梵谷尊崇蒙提切利的厚塗法,這種無序的走筆是我最為厭惡的。

兩個人始終吵鬧不休,最後高更永遠以「隊長,您有理!」來試圖結束衝突。這是一句流行歌曲的歌詞,可偏巧梵谷不喜歡流行音樂,於是兩人又再為「隊長,您有理!」而爭吵。


梵谷《割耳朵後的自畫像》

平心而論,這兩位極具天賦的畫家都是個性鮮明的。梵谷不善交際,生活邋遢,還經常自言自語。即便是他最親近的弟弟提奧也難以忍受和他在一起生活,曾寫信給妹妹訴苦:

他體內有兩個自我,一個極具天賦,細膩且富於愛心,另一個則是自私而暴烈。

高更同樣因個性原因幾乎眾叛親離,包括他一生鍾愛的妻子和兒女。

高更提出要為梵谷畫一幅肖像,作為禮物送與提奧。其實他早生離意,計劃在分手之前答謝對方。畫的名字叫做《畫向日葵的人》。

高更《畫向日葵的人》

然而,梵谷在第一眼看到這幅畫時,臉上立即失去了笑容。他眉頭緊鎖,呼吸急促,一陣沉默後大聲怒吼道:「這就是我?瘋了的我嗎?」於是兩人又爆發了前所未有的衝突。

當天用晚膳時,兩人面對面坐在餐桌前,沉默不語。梵谷忽然抄起面前的酒杯向高更砸去,高更靈巧地閃開,但被潑了一身酒。他一個箭步抱住梵谷,把他扶到房間睡下。第二天梵谷醒來時對前一天發生了什麼渾然不知,只記得好像冒犯過高更。

高更講了事情經過後,表示自己要離開阿爾。梵谷眼看自己的計劃就要落空,無數心血付之東流,就像做了錯事的孩子一樣懇求高更留下。最終,在梵谷反覆的哭訴、哀求之下,高更才勉強答應暫留下來。

之後的時光變得死氣沉沉,梵谷的精神狀態很不穩定。高更擔心受到攻擊而夜不能眠,經常在半夢半醒時突然見到梵谷幽幽地立於自己床前,被嚇出一身冷汗。高更在信中陳述了1888年12月23日的情況:

我出門後梵谷追上我說:你沉默,那我也沉默。

15年後,高更舊事重提時,情節則做了改動:

……我轉過身,看到梵谷向我衝過來,手裡握著一把剃刀。那一刻,我凝視他的眼神一定非常堅定有力,使他停下來,低著頭,一會兒就轉身走回屋裡。

梵谷回到房間之後就發生了眾所皆知的慘劇:他割下了自己的左耳,又把它送給了本地妓院的一個女孩。第二天,人們發現了他滿身是血地暈倒在自己的房間,急忙把他送去醫院。高更獨自離開了阿爾,兩人從此天各一方。

梵谷《唐基老爹肖像》。主要人物背景所看到的臨摹畫中,右上為廣重的《名勝江戶百景》,右下為英泉的《花魁圖》,中央為北齋的《紅富士》,左上是廣重的《飛鳥山暮雪》,左中是豐國的《歌舞劇演員圖》


《博物館裡的巔峰對決》

姜松 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


一部大作只有兩個免費獲贈的機會,

留言區來撩啊!


歡迎訂閱2018年《作家文摘·合訂本》


精選上一年度《作家文摘》報的精彩內容,分為實、人物、文史、憶文、環球等經典欄目,內容豐富,設計精美,高端實用,是您私家珍藏、饋贈親友的上佳禮品。每月1期,全年12期,16開本。

 全年180元(還 ~ 包 ~ 郵 ~)


現通過微店及郵政匯款、

銀行匯款訂閱2018年全年合訂本,

即可以超低價換購!

2013年合訂本:  88 元/年

2014年合訂本:  88 元/年

2015年合訂本:  88 元/年

2016年合訂本:  88 元/年

2017年合訂本:108 元/年

相關焦點

  • 梵谷與高更的相愛相殺,內含驚喜哦!
    梵谷和高更均為畫壇巨匠,兩位的作品都是擁躉萬千,但兩位的相愛相殺你可知道?
  • 蔣勳:梵谷與高更驚心動魄的62天
    高更無法照顧遠方的妻兒,常常自責絕望到要結束生命;梵谷與妓女西恩剛剛分開,所有宗教的狂熱與愛的夢想全盤幻滅,孤獨到巴黎投靠弟弟。兩個完全相似的絕望生命,卻共同燃燒著藝術創作不可遏止的熱情,他們似乎在對方的絕望中看到了自己的絕望,他們也似乎在對方燃燒著熱情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的熱情。
  • 梵谷與高更的「相愛相殺」
    海邊田地  高更畫中最為生動的是梵谷持筆的右手。高更在晚年回憶梵谷時,還專門提到過這雙「白淨而靈巧」的手。然而,梵谷在第一眼看到這幅畫時,臉上立即失去了笑容。他眉頭緊鎖,呼吸急促,一陣沉默後大聲怒吼道:「這就是我?瘋了的我嗎?」於是兩人又爆發了前所未有的衝突。當天用晚膳時,兩人面對面坐在餐桌前,沉默不語。梵谷忽然抄起面前的酒杯向高更砸去,高更靈巧地閃開,但被潑了一身酒。他一個箭步抱住梵谷,把他扶到房間睡下。第二天梵谷醒來時對前一天發生了什麼渾然不知,只記得好像冒犯過高更。高更講了事情經過後,表示自己要離開阿爾。
  • 畫家/高更/躁鬱症,這就是你理解的梵谷?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想到了《權力的遊戲》中的小惡魔——提利昂·蘭尼斯特,洛特雷克與小惡魔一樣都:非常喜歡逛妓院!!!他的大名基本上是巴黎夜生活的代名詞,如果不是在畫畫,那麼他就肯定在妓院廝混。他曾經有一段時間就住在妓院裡,還對記錄妓女的生活樂此不彼,比如妓女之前的爭風吃醋、彼此之間的女同性戀關係等等。
  • 一文看懂梵谷、高更、塞尚
    就比如說那年,梵谷好不容易把高更請到了自己的畫室小住。結果,沒到一個月就鬧掰了,吵架,憋屈的梵谷一激動割下了自己耳朵。第二次懂是我在2017年讀到知乎一位匿名者對「梵谷的星夜好在哪裡」的回答,我一字不改的原文給你看:「說來慚愧,真正意識到梵谷的偉大是在自己得了精神疾病以後。
  • 亂談印象派,高更梵谷和塞尚3
    塞尚梵谷和高更有幾個共同的特點:都被印象派踢出去過,一開始拿畫筆當武器;後期思想都傾向於神學;死之前不知道其實已經找到了自己追求的答案今天從一幅高更的自畫像開始講吧。這幅畫高更給自己頭上畫了個圈圈。高更認為自己是光,是電,是一個被困在肉身的自有而永有全能全知的天照大神…他的思想與太陽神尼採先生和自戀大魔王王爾德先生並駕齊驅在天上飛。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梵谷與高更:同居62天,那些不得不說的事兒
    高更曾這樣描述這天:我的天,這日子過得!到了晚上,我迅速吃完晚飯,我覺得我得有點自己的時間,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聞聞開花了的月桂樹。就在我差不多快要穿過維克多·雨果廣場時,我聽到在我身後響起一陣熟悉的急促碎步。我轉身,看到文森特舉著一把打開的剃刀衝向我。我當時的表情一定十分可怖,以至於他停下腳步,低下頭,轉身往黃房子的方向跑開了。」
  • 使梵谷自己割下耳朵的摯友——同樣精神異於常人的高更
    高更的《獻給梵谷的自畫像》今天雷語就跟同道們說談說談奇人高更,偉人的精神世界太過高深,咱只聊聊他的牛掰、偉大之處和成功的地方。高更作畫時使用自然界所沒有的純色,平塗似的塗抹在畫面上,既不表現自然色彩也跟物體的塑造無關,更不考慮光線對物體的影響,透視法則更是不存在,以上種種的做法,我們看到高更的那些讓人奇怪費解的、變了形的畫面也就不奇怪了。
  • 【藝術】梵谷、莫奈、雷諾瓦、塞尚、高更,大師畫花大PK,你最喜歡誰
    一個提升設計師美感與專業的平臺 大師們畫的花花世界 溫馨又感人 五位大師的油畫花卉作品 你更喜歡誰的
  • 抽菸喝酒逛窯子,但我是梵谷——陳天爽
    很可惜的是,我還沒有看到正片,更慚愧的是,本來打算編輯好古希臘神話第二期的今天,陳叫獸竟也想聊聊梵谷。          看到大家普遍對電影《至愛梵谷》的評價不高,叫獸一時間竟感到無比的欣慰,我猜這說明:一百個人的心裡,有一百零一個梵谷。
  • 梵谷到底畫過幾幅《向日葵》?只知道一幅的你out了
    撰文 | 黃曄婷01「你知道芍藥是傑寧的,蜀葵是科斯特的,而向日葵則是我的。」1886年2月,梵谷來到巴黎,與弟弟提奧一起居住在蒙馬特,當時提奧正經營一家小畫店,與印象主義畫家保持著良好關係。1887年,梵谷先後創作4幅向日葵,高更在看到後給予了高度評價,還未成功出售過一幅畫的梵谷為此異常欣喜,這也為後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筆。
  • 塞尚、高更、梵谷同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你更欣賞誰呢?
    特別是「三巨匠」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 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 梵谷(Vincent Van Gogh,1853-1890),這三人共同開啟了
  • 蔣勳講述梵谷:自畫像——看到自己最深的靈魂
    他們的相處並不和諧,生活如此緊密的關係,太多衝突,太多摩擦,太多瑣細的現實細節會使兩個敏感纖細的心靈發瘋,會使兩個自我個性強烈的心靈發瘋。高更抱怨梵谷把湯煮得難以下咽,梵谷抱怨高更性慾太強,去妓院次數太多。兩個人共同生活的夢想在現實中變得荒謬、扭曲、瑣碎而難堪。
  • 他作為梵谷的摯友,最後卻割掉了梵谷的耳朵!
    梵谷費盡畢生心血創作了《向日葵》等大量傑作,但是靠賣畫還是無法過活養活自己。梵谷和高更性格不合,兩個人的分歧眾多,後來不歡而散。梵谷的感情世界非常複雜。他前後喜歡過多個女人,並與多名妓女發生過關係。他又有同性戀傾向,高更就是他的基友之一,兩人曾多次住在一起。有故事這樣說到,拉舍爾開玩笑跟梵谷說中意他的耳朵,所以梵谷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 倫勃朗自畫像拍賣,梵谷和高更愛在風月場所幹點啥,切爾西的球迷...
    維米爾我的作品雖然少,卻件件都是精品。倫勃朗沒有自拍神器,自畫像來湊,我的盛世美顏需要被看到。��2020巴塞爾藝術展會取消線上展會照常舉行巴塞爾藝術展會官方宣布取消2020年的瑞士巴塞爾展會。在此之前,該展會曾宣布由六月延期到九月。
  • 住進電影節裡 | 高更:「我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
    電影截圖藝術史上最大懸案,莫過於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割耳事件。1888年的聖誕節前夕,梵谷割掉了他的耳朵。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要讓梵谷不顧一切也要割掉耳朵呢?而最廣為大眾所討論的關鍵原因,就是他的「密友」,同為後印象畫派的畫家:高更(Paul Gauguin)。《高更:愛在他鄉》中文版先行預告片非常湊巧的是,高更的密友----我們的音樂劇《梵谷》劇組在北京也正進行巡演中 在北京的世紀劇院和大家見面啦 希望大家也去多多觀劇!吃下我們的安利!
  • 能讓毛姆為他著書、梵谷為他割耳
    我們都知道梵谷經常瘋瘋癲癲精神不太正常,但其實了解了高更的一生你可能會發現,他簡直就是傳奇本身。如果我是毛姆,我也會選他的故事來寫小說,而不是梵谷。01.高更《向日葵》從毛姆的小說中我們只看到了高更專心投入繪畫以後的部分人生軌跡,但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傳奇,高更的原始家庭起了至關重要的孕育作用。
  • 保羅·高更生平,看完我驚呆了
    ,但高更染上了赤痢和瘧疾,不得已回到法國。表面上看來這是一個很好的計劃,但不久之後,兩個男人之間的緊張關係便日益加深。12月23日,梵谷為了恐嚇高更而切掉了自己的一個耳朵,高更則回到了巴黎。他打算在大溪地「融入純粹的自然之中,只與『野蠻』的人們交往,並要同他們一起生活」1891年6月,他到達大溪地 ,但那裡的第一印象卻使他的期待落空,首都巴比提已經極度的西歐化,這個國家在殖民統治下掙扎在困苦中,由於歐洲人帶來的疾病影響,一百年前擁有七萬人的土著居民,已減少到只剩下七千人,而且當地許多風俗和習慣也衰落。
  • 【畫倉】高更 局部
    時間丨藝術丨深度丨我們 在這裡遇見最好的自己| 畫倉 保羅·高 更 ▲ 你有高山,我有流水 Zhuangzhou one day when he went
  • 132年前的聖誕,梵谷為什麼要割耳朵?
    1888年,梵谷在聖誕夜前割下了自己的耳朵,歷史真實原因,眾說紛紜。一、高更說1888年2月,梵谷定居阿爾,遇到了人生中很重要的朋友——保羅·高更。梵谷每天急切地期盼高更的到來,還畫了一幅《向日葵》送給高更,把它掛在居所的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