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二和大家聊過一些科學的事情,有讀者就私信問我說,科學對我們普通人有什麼用?
有什麼用?
這個問題問得不二很尷尬!因為不二在想,自己是個寫歷史類文章的,不二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多讀歷史能夠鍛鍊出活躍的思維和更深一些的思考。
你要問我科學有什麼用,讓我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明的話,不二隻能說:
炎帝見鳥兒銜種,發明了五穀農業,這是科學,解決了人類吃食的大事兒!
軒轅黃帝發明車乘、發明指南車這是科學,改變了人類的出現方式!
畢升的印刷術這是科學,蔡倫改進的造紙術這是科學,沒有這兩樣東西,人類的文明無法傳播和流傳,比如歐洲文藝復興,很大程度上就是印刷術和造紙術的功勞!
張衡發明地動儀這是科學,在預測地震方位上取得了劃時代的突破!
萬戶發明飛天器是科學,他是中國航空事業的先驅者,為人類上天踏出了第一步!
……
這些看似離我們很遠的科學,但實際上,都推動了人類發展的進程,人類在今時今日能步入發達和先進的社會,這些歷史上的科學功不可沒!
如今我們看火箭上天、衛星掛於太空、我們看到火星、看到了月球、看到了諸多星辰……這些都是科學!
我們迎來了胰島素、迎來了阿爾斯海默症藍色藥丸、發現青黴菌……這些都是科學!
你問我科學有什麼用?
不二隻能說,沒有科學就沒有我們,往更遠來說,沒有科學就沒有未來!
如果連這個都不知道,我建議重新去看一遍《自然科學兒童科普五書》,這裡面有關於自然科學的諸多歷史!
科學有多重要呢?
我們舉個例子,熟悉歷史的親們都知道,古代的君王都有一個未達成的夢想,那就是長生不老!
長生不老可不可能,你要問秦始皇,他會告訴你不可能,因為他都沒有做到!
但是你要問現在的科學家,他會告訴你,這個可能是有機會的!
這個機會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我們有請日本諾獎獲得者山中伸彌來回答!
山中伸彌在日本科學界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不到五十歲就獲得了諾獎。
而神奇的是,他所研究的領域是一個非常神奇的領域——「長生不老之術」。
山中伸彌在大學的時候讀的是整形外科,但實習的時候他發現自己無法完成外科手術,因為其他醫生20分鐘可以解決的手術,他需要兩個小時!
他是不嫌累,但病患受不了啊!
於是山中伸彌放棄了臨床手術臺而轉投研究醫學基礎,期間他還去了美國留學,回來以後準備大展拳腳。可回國後他發現,研究醫學需要大筆經費,這一期間由於沒有人給他提供經費,他變得舉步維艱,還得了一段時間的抑鬱症!
治好抑鬱症後,山中伸彌還是決定堅持,因為他覺得這是他的興趣所在。沒有人給他經費,大不了自己養小白鼠!
幸運的是,由於他的堅持,後來日本奈良先端科學技術研究院給他了一個副教授的職位,山中伸彌這才終於有了自己的實驗室!
有了實驗室,他必須提報一個研究計劃,山中伸彌想了很久,於是起草了一份如何把成體細胞變成多能的幹細胞!
這是個什麼研究?
通俗點來講就是讓細胞擁有無限的自我更新能力!
能不能再通俗點?
再通俗點就是讓人長生不老!
看來秦始皇是沒有錯的,派徐福去海島求藥還是有道理的,當然,秦始皇肯定是爬不起來了!
這個想法是美好的,但同樣是遠大的!
第一:幹細胞不好找!
第二:幹細胞在哪兒還不清楚!
第三:就算找到地方了,分離出來的技術也沒有!
第四:就算找到了幹細胞,這些幹細胞有沒有用,也是未知的!
所以可以看到,繞了一大圈,這玩意兒就是個想像。對於當時的科學界而言,山中伸彌的想法無疑就是物理界中的逆轉時空,困難是擺在眼前的,壓根就覺得這件事不可能成功!
但是!
說到這個「但是」,大家應該就知道了,山中伸彌還真的搞成功了!
當是山中伸彌畫了一個大餅,以此招募到了三個大學生當他的助手,在研究中,他將24種病毒混合起來感染細胞,結果取得了重大突破!
這些被24種病毒感染的細胞產生了4個因子,分別是Oct3/4, Sox2, c-Myc,和 Klf4。
這些都是啥玩意?
簡單來說就是這四個因子可以把細胞逆轉為多能幹細胞!
這個特別牛,牛到什麼地步?牛到如果說人類有一天真的能獲得長生不老,那麼山中伸彌獲得的這四個因子,就是打開了通往長生不老之路的大門!
以前長生不老存在於傳說中,山中伸彌無疑為將這個傳說拉到了現實裡,並且還打開了大門!
找到這四個因子以後,國際科學界一片震驚,於是我們看到了山中伸彌在接下來直接橫掃了那些年各大重要獎項!
其中包括:
2008年《時代》雜誌「世界百大影響力人物」。2008年羅伯特·科赫獎。2008年科學技術特別獎。2008年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2009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獎。2011年國際最高學術大獎之一的沃爾夫醫學獎。2012年千年技術獎。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其中,我們都知道,一般諾獎的頒布會延遲20年,也就是說,你這一年創造了貢獻,但領諾獎需要20年後了,因為需要排隊啊!
但山中伸彌獲得諾獎只等了6年!
那麼支撐山中伸彌走向成功的道路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我們最開始說的興趣,在我們的教育中,被關注的大多就是分數,往往忽略了興趣這個關鍵點!
興趣到底有多重要呢?
這個問題我們有請2008年的化學諾獎獲得者下村修來回答!
下村修因為發現綠色螢光蛋白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面對採訪的時候他說:
「我做研究不是為了應用或其他任何利益,只是想弄明白水母為什麼會發光。」
而另外一位日本諾獎獲得者大隅良典也說過:
「一個人在幼年時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興趣和欲望,這是非常重要的科學啟蒙教育,是通往產生一代科學巨匠的路。」
興趣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習道路上的成就,這是真實的!
從2017年開始,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科學課被列為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課程」,要求從三年級開始教學,特別地區要求一年級開始教學。
所以才說科學是重要的,孩子科學課成績不好,沒辦法上名校。
我們看日本和美國,一個禮拜五天課,科學課佔到了五至六節課,而我們的一些學校,科學課的佔比還是不足,大家可以問問自己的孩子,一個禮拜上幾節科學課!
並且更嚴重的就是由於各地發達程度不一樣,教學水平也不一樣,很多學校最缺的就是科學老師,所以很多科學課都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師來代課,甚至音樂、體育老師都來上科學課!
不是非科學專業出生的老師如何上科學課呢?幾乎就是讓孩子背知識點,所以我們到一些孩子看似科學考試考得不錯,但也科學知識也就僅僅停留在分數上,孩子沒有真正理解科學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日本對這方面深有體會,所以他們的科學課授課理念就是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為主,並不是過分強調分數!
你看現在,日本18年得了18個自然科學諾獎,每年一個,日本在科學技術領域展現了極強的力量!
那麼日本是如何教學的呢?
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帶孩子走入大自然裡面,讓孩子從大自然中感受萬物生長的自然科學,第二個方面就是大量閱讀自然科學兒童科普讀物。
說到閱讀自然科學兒童科普讀物,各位家長回想一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閱讀過多少自然科學的科普讀物?
我想很少!
因為大多數家長們,走進書店裡,大多數情況下都是給孩子購買教輔試卷或者兒童文學類書籍,自然科學類的科普書籍家長們根本沒有想過購買或者根本不知道該買什麼好!
所以在這裡不二給各位家長們推薦這套《自然科學兒童科普五書》,這套書引進於歐美,是愛因斯坦大講堂系列叢書之一!這套書是由133位歐美頂尖大學教授撰寫而成的。
一套五冊:
《這才是真正的宇宙》:孩子想要了解的宇宙知識都在這裡,不管是黑洞還是行星的秘密,一本書讓孩子打開宇宙的秘密!
《海洋捲走的世界》:海洋知識大寶庫,各種我們所不知的海洋生物,圖文並茂展示海底世界的真相!
《我們為什麼會恐懼》:科學史上的42個未解之謎,裡面不止有UFO揭秘,還有外星來客痕跡!
《恐龍星球》:一本書讓孩子了解恐龍世界,不管是三疊紀還是侏羅紀或者是白堊紀,孩子想知道的恐龍知識都在這裡!
《神奇動物在這裡》:一本野生動物大百科,貓科動物有多少種?犬科動物都有哪些?這些問題這本書裡全都有!
這套《自然科學兒童科普五書》不止內容嚴謹有趣,全是科普大牛彙編的,最重要的是,每一本書裡都有超過300張高清照片或插圖,內容很美,圖片也非常美!隨著這這些精美的照片讓孩子可以了解一個個自然科學的知識!
馬上就要到六一節了,在這個時候送給孩子一套這樣的寶藏書,孩子一定會喜歡的!
內容很美不用說,關鍵是價格也非常美,為了讓所有孩子都擁有一套這樣的科學科普類寶藏書,我們特地和出版社商量,給到最好的折扣給各位朋友!
這套書原價300元,現在只需要128元,大16K全彩印刷,不管是自己的孩子閱讀還是拿來送禮都特別合適!
親們可以點擊下方橫條購買,在這個六一給孩子一份特別的科學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