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懂「王小波式的有趣愛情」而被分手?

2020-09-05 局內人唐小西

重看《歡樂頌》,發現裡面有個非常喜感的劇情:曲筱綃聽不懂「麥克白夫人」的梗,這成了她被趙啟平分手的導火線,後來曲去軟磨硬泡求複合,趙啟平說他渴望的是一種「王小波式的有趣愛情」,曲筱綃追問:


「誰他媽是王小波」

「什麼樣的叫做王小波式的有趣愛情」


趙啟平表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然後曲筱綃痛定思痛狂補起王小波來。


我第一觀感覺得這趙醫生也忒酸腐了,因為沒讀過王小波未必不能演繹「王小波式的有趣愛情」,讀過王小波的也未必就能玩兒「王小波式的有趣愛情」,且曲筱綃分明就是個很有魅力的小妖精——這種魅力叫做:江湖智慧,這是一種渾然天成的性感,一種腳踏實地的通達。


愛情這東西吧,它像春花像秋月,無數人歌頌它渴求它;它又像鬼像神像UFO,你好像很難描述它。你可想而知當愛情可以具象到「王小波式」的時刻,那是怎樣的喜感。


01


我一個好朋友前不久離婚了,離婚原因是他發現他老婆原來在結婚前已經負債纍纍,卻「處心積慮」連同她家人一起塑造出了一個白富美形象,結婚後快速用我朋友的銀行卡悄悄還掉了之前的外債,我朋友託人一查發現這女生經濟狀況一直處於貧困線。。


婚姻最初的誕生其實並不是因為愛情或者性的需要,而是財產私有制的產物。男性想把財產留給自己的後代,而不是錯給了隔壁老王的兒子;而女性在那時並無生存的能力,他們想為自己的孩子挑剔的選擇一個擁有更多財產的更具雄性力量的男性。


只不過社會發展到現在,你隨處可見舊時的氣息,可是似乎又暗藏洶湧著某些變化,尤其有少部分人已經勇敢清醒的覺察到或者踐行著這些變化。比如我這個朋友,一個男人因為良好的經濟條件而加分,這當然其實也是一種重要的肯定,可是悖論同時也在這裡:


因為人一旦衣食無憂,他的追求便也就在這之上了——他的追求開始屬靈了:「我總希望你除了錢,還愛我點別的什麼吧。不然有朝一日我生意不景氣了,或者你遇到經濟條件更好的人了,豈不是很大可能會離開我?」「而且,在我還可以選擇時,我為什麼要給自己選一個不真誠的終身伴侶」,更重要的:


愛情呢,


我的愛情呢。


不知何時開始,我們開始發現,愛情如天邊雲,易求無價寶,難得一人心。愛情也因為人們幹點啥都喜歡以愛之名而變得複雜起來,人們一邊踐行著諸多愛情迷惑行為,一邊又哀嘆愛情已死。於是當我們看到李銀河反覆描述的激情之愛,看到王小波那些熾烈的文字時,心中湧起無限嚮往。


02


王小波的作品,王小波與李銀河的愛情和婚姻,以及李銀河與她的變性伴侶「大俠」的相知相伴的故事——這個畫框裡的每一個角色,如果你看過他們的作品,他們的訪談,你都會感受到他們活得那樣簡單而至情至性,他們追求愛情,他麼探索有趣的人生。


在王小波逝世23年後,他當年在文壇振臂高呼強烈反對的「無智、無性、無趣」依然如警世洪鐘,他的作品的現實意義依然如此強勁和充滿現世諷刺意味。


王小波自己最滿意的小說《黃金時代》裡有這樣一段關於愛情的描寫:


陳清揚說她真實的罪孽,是指在清平山上。那時她被架在我的肩上,穿著緊裹住雙腿的筒裙,頭髮低垂下去,直到我的腰際。天上白雲匆匆,深山裡只有我們兩個人。我剛在她屁股上打了兩下,打得非常之重,火燒火撩的感覺正在飄散。打過之後我就不管別的事,繼續往山上攀登。


陳清揚說,那一刻她感到渾身無力,就癱軟下來,掛在我肩上。那一刻她覺得如春藤繞樹,小鳥依人,她再也不想理會別的事,而且在那一瞬間把一切全部遺忘。在那一瞬間她愛上了我,而且這件事永遠不能改變。


這段故事的背景是文革,我們見過太多的關於文革的傷痛描寫,我們也見過太多文革遺留的傷痕。而很奇怪的是,王小波在理智而黑色幽默的寫出那個時代的畸形本質的同時,還有這樣的清風拂面似的性和愛情,似乎愛情就是那個滿是壓抑和屈辱的環境下,最本真的那一抹激情和力量


而這是王小波給李銀河的情書中我隨手截來的幾段:


我會不愛你嗎?不愛你?不會。愛你就像愛生命。算了。不胡扯。我愛你愛的要命,真的。


你已經知道我對你的愛有點自私。真的,哪一個人得到一顆明珠不希望它永遠歸己所有呢。我也是。我很知道你的愛情有多美好(這是人們很少能找到的啊!)我又怎能情願失去它呢。


有時我有點擔心你和我是很不同的人。我正是為這一點愛你,可是我怕你會為這一點不愛我。你呀,你是一個熱情的人,你很熱。我恐怕我有點兒溫。我不經常大喜,幾乎不會狂喜。你欣喜若狂的時候,也許我只會點頭微笑。不,我說這個你也許不會懂呢。我帶有一點宿命的情調。我一丁點也不迷信,只不過有一點該死的這種情調罷了。所以我對你的愛不太像火,倒像燒紅的石頭呢。不過我太喜歡你了,太想愛護你了。你不知道我呢。我愛誰就覺得誰就是我本人,你能自由也就是我自由。不過我可不高興你把我全忘了。這件事你可不能幹。


這些情書裡面沒有輕描淡寫,而全是濃烈。依如李銀河推崇的所謂「激情之愛」:


對人產生的激情也並不常見。人們平常所見到的嫉妒、尋死覓活,並不一定是真正的激情,只不過是小心眼而已。真正的激情雖然有肉慾的基礎,但是更多是一種精神現象,是心靈的眷戀,是自由奔放的,是無所忌諱的,超越了所有世俗的規定,比如相貌、年齡、階級甚至性別,是目空一切的,是所向披靡的。


王小波和李銀河在婚前就約定好不要小孩,「兩人的世界就已經很豐富很有趣了,不像有些夫妻需要孩子作為紐帶」。「我和小波在一起不是為了某一個目的,而是就喜歡在一起。」


王小波逝世後,李銀河是這樣說的:


我現在想,我的小波他也許在海裡,也許在天上,無論在哪裡,我知道他是幸福的。


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也不乏艱辛,但他的生命是美好的,他經歷了愛情、創作、親密無間和不計利益得失的夫妻關係,他死後人們終於發現、承認、讚美和驚嘆他的天才。


我對他的感情是無價的,他對我的感情也是無價的,世上沒有任何尺度可以衡量我們的情感。


如今我看到這段話,都仍然會鼻子一酸。


西方人結婚時會說: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健康還是疾病,我都愛你、尊重你,直到死亡將我們分離。可是對於沒有宗教信仰的中國人,我們對於愛情的描述更為感人,叫做:至死不渝。


我想所謂「王小波式的有趣愛情」,其實就是真正的原本的那個樸素的愛情本身而已,而你看到它時竟然覺得「有趣」,覺得那是「王小波式」。愛情一直以那個簡單的模樣站在原地,從未改變過——只是你忘了而已。

相關焦點

  • 曲筱綃因「王小波式戀愛」被拒絕,關雎爾:趙醫生居然那麼放蕩?
    02這段劇情播出以後,「王小波式戀愛」迅速登上熱搜。很多人都不了解,包括關雎爾都認為,那種戀愛過於開放,相識不到幾天就上床,對她這對家教甚嚴的女孩來說,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王小波式戀愛」,真的只是這樣的嗎?
  • 李銀河嫌王小波醜想分手!王小波回句氣話,歪打正著解開心結!
    然後再看到王小波這個人的時候,覺得:長得醜!王小波這人確實長得不好看,但是他對李銀河卻是一見鍾情了。第二次見面的時候,王小波主動出擊,去表了一個「不要臉」的白,他們就這麼在一起了。不過後來李銀河卻想分手了,原因是——王小波太醜。跟他接吻都親不下去當時王小波知道之後特別生氣的回了一句氣話「你也好看不到哪裡去啊。」
  • 王小波:有趣的靈魂只能獨行
    可沒成想,幾天之後,王小波找上門來,以還書為由,堵在光明日報門口。二人見面後大談文學,天南海北。正談著火熱,王小波來了一句:「你有男朋友嗎?」 李銀河當時剛分手不久,只能如實相告「沒有。」王小波接下來一句話,生猛了得,幾乎是嚇了李銀河一跳。「你看我怎麼樣?」
  • 王小波因長得醜被李銀河分手,王小波一句話,讓李銀河再次淪陷
    王小波對女神李銀河狂追不舍,追到手後,李銀河卻嫌棄王小波長得醜,無奈地提出了分手,王小波氣急敗壞地反罵一句,沒想到,李銀河卻回心轉意,愛他愛到死心塌地,王小波究竟罵了句什麼話?李銀河沒有立即答應,因為內心還不確定,雖然她喜歡他的才華,但是對於他的長相卻不敢恭維。可是,王小波對她狂追不舍,把他畢生的天賦都用來給李銀河寫情書,終於,打動了李銀河,勉強接受了他。
  • 《黃金時代》「賤」的6句話,初讀不懂王小波,如今再讀已淚目
    從這一方面來說,王小波是個嚮往自由的人,浪漫有趣,特立獨行中帶著理性。都說王小波長得醜,但是李銀河卻愛得深沉,丈母娘曾經因為王小波太醜,不讓李銀河跟他來往,於是王小波便對李銀河說了一句:「你也長得不怎麼好看」,李銀河又氣又笑。
  • 《黃金時代》:年少不懂王小波,其實他的文字很解渴!
    不論是以前還是現在,提到王小波,人們都會常說一句話:年少不懂王小波,讀遍黃書也白費。他的文字很解渴。這個王小波指的就是那位生前默默無聞,死後卻大有名氣,被高曉松稱之為「神」的作家。而黃書,指的是他的《黃金時代》,今天我們不談王小波,只談談這本書。
  • 「文學教父」王小波:23年前孤獨離世,有趣的靈魂讓我們永久懷念
    李銀河了解自己的丈夫,她深知那些整齊劃一、橫平豎直的墓地會讓王小波那特立獨行、追求自由的靈魂無處安放。思來想去,李銀河為王小波挑中了剛開放不久的佛山陵園作為長眠之地。不過李銀河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個荒僻、寂靜的所在竟因為王小波的到來而鬧熱非凡。
  • 一個委屈的是你不懂我的苦,一個憋屈的是你不懂我的無奈
    但是,因為有了孩子,又誰也離不開誰,日子就這樣在打打鬧鬧中,痛苦地煎熬著。我想他們之間因為初中早戀,遭到了父母的反對,她媳婦一氣之下喝藥自殺未遂,外甥從此後對她可能是愧疚大於愛情,責任大於激情。所以,她媳婦的婚後所有不滿,總是希望他第一個能了解領悟,但外甥卻因生活工作壓力,甚至是人生觀不同,而理解不了。導致了婚後生活的種種爭吵。
  • 初看不懂陳清揚,再看戀上王小波,《黃金時代》王小波的「神」作
    《黃金時代》是我看王小波的第一本書,也是我第一次從閱讀中感受到王小波的文字,直接,粗放,又不缺乏細膩和真誠。王小波寫過很多書,有雜文和小說。我忘了自己為什麼選擇先從《黃金時代》看起,也許是因為下面這段話太常見,以至於印象深刻。
  • 王小波的愛情奇蹟:長相醜陋,卻追上大美女李銀河,兩人相守20年
    20世紀70年代開始,王小波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這個時候的王小波也寫了大量的作品,像是《地久天長》《這是真的》,《綠毛水怪》等等,也因為自己的《綠毛水怪》王小波碰到了自己的愛情,他把所有的額作品都記在一個筆記本上,只有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才能看到他的作品,而偶然一次,他的小說被朋友帶了出去,恰好到了李銀河的手中,李銀河當即就被王小波的才氣所吸引所震撼,當然,這作為王小波早期的作品,文筆會略顯得青澀
  • 王小波逝世二十年:從反叛天才到「撩妹高手」
    「我最懷念大學到博士期間王小波式的生活,有趣的性愛,有趣的社交……」在2016年的國產熱播劇《歡樂頌》中,男女主角圍繞王小波展開過一段有趣的對話,展露出當下王小波閱讀症候的某個側面。風流倜儻的中產帥哥趙醫生因「渴望王小波式的有趣」,要求與「沒文化」的「富二代」美少女曲筱綃分手。小曲大呼要下載王小波的所有文章補課學習,好以「王小波式的戀愛」再度追回心上人。
  • 王小波:一個被寫小說耽誤的IT天才,他的情書至今仍在流傳
    這句話出現在王小波的情書開頭,經常被後世的愛侶們改編引用。而這段著名的愛情故事開始的時候,兩人怎麼看都不相配——一個是剛剛從大學畢業的文學編輯,一個是每天守著生產線的半導體廠工人。不僅是身份不相配,連兩人的樣貌都不會換來外人的一句「般配」。就連李銀河本人第一次見到王小波的時候,都被他的外貌嚇了一跳,久久沒有開口。王小波沒有因此退縮,他上前開口:「你有男朋友嗎?
  • 2020年為什麼要讀王小波?網友:有趣的靈魂誰不愛?
    20年來,王小波那個有趣的靈魂從未消失王小波說: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若如我所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我開始的太晚了,我可能做不成什麼,但是我總得申明我的態度,所以就有了這本書,為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數。
  • 《愛你就像愛生命》王小波夫婦的傳世情書,你的愛情也如此炙熱嗎
    在裡頭她多次提到她的丈夫王小波,提到《黃金時代》,於是我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再後來,更深一步認識他們夫妻倆,是在買書的時候看到了《愛你就像愛生命》,封面簡簡單單,就只有那幾個字「愛你就像愛生命」,好奇使我將它買了回來。也許我們想要的愛情就如李銀河在戀愛中致信王小波:「我希望你愛我的全部肉體,我願意它因為你變得美。」
  • 王小波的情話到底有多高級,單身狗慎入,不懂撩的人可以默默背誦
    --王小波窮屌絲遇上白富美的電視劇情節40年前,王小波情竇初開,懷著炙熱的愛,給李銀河寫下了這第一封情書。王小波剛遇見李銀河的時候,李銀河是很嫌棄他的。王小波的情話真的很打動人!在這個鋼筋混泥土築就的時代,人人都把愛情視作糞土。
  • 因醜被分手,因此抱得美人,「情話大王」王小波:天差地別才浪漫
    而手抄本的主人正是王小波。 在寫故事之前,他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因為寫作而吸引了女神的注意,他更加沒有想到兩個身份如此懸殊的人,竟然會相扶相攜共同走過今生。 第一次見面,李銀河一步到位,直接到了王小波的家裡。想像之中,王小波一定是個風度翩翩,儀表堂堂的才子,如此才能配得上那灑脫不羈的文字。
  • 王小波寫了大半輩子「黃色小說」,有趣的靈魂把欲望寫得淋漓盡致
    可是王小波這個人,不僅看破了性,還說得很透徹。有趣的靈魂浪漫至極,卻還是擁有和常人一樣的苦痛王小波這人長得不咋地,骨子裡卻很有趣。都說有趣的靈魂太少,王小波用他的文字證明了自己。但誰又想到,在他生前的日子裡,他寫的書一本都未曾出版,這成為他一生的遺憾。
  • 王小波的《東宮西宮》
    在這之後,小波又做了一個純粹對白的話劇式的劇本。所以,前後工作量非常大,時間也比較漫長。在整個的劇作期間,我和小波不斷接觸,不斷談話,經常在一起吃飯。在接觸中,我對小波的了解不斷加深,我們成了好朋友。我覺得小波是一個非常重情義的人,跟朋友的合作非常有義氣。
  • 王小波:與李銀河相愛20年,卻無子無女,死後哥哥透露出隱情
    假如把王小波和李銀河的愛情故事優化一下子,那會是1本很有趣的現代言情小說。1977年,畢業後後的李銀河來到了《光明日報》做編緝,別以為李銀河年青,卻早已經有名氣了。而那時候的王小波從雲南趕回了北京後在儀表廠工作,每日和年老體弱一塊打工掙錢。
  • 王小波:不想當程式設計師的「黃色小說」作家,不是一位好的撩妹高手
    被當成靈魂愛情的範本流傳,他的妻子稱他是「世間一本最美好、最有趣、最好看的書。」王小波有趣的靈魂王小波長在北京一個高知家庭,剛出生那會,父親就被錯劃為「階級異己分子」。童年時經歷大躍進和大饑荒,少年時目睹了大煉鋼鐵和人民公社,青年又經歷知青下鄉。所以,他的經歷是豐富的,這也為他的創作積累了相當多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