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經歷了多少的痛,就有多少逆境重生,而這也是《奪冠》

2020-10-20 新全明星探

9月25日,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主演的《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定檔!原定春節上映的《奪冠》受疫情影響擱置200多天,終於在國慶檔前夕滿足了影迷們的期待。這意料之外的波折,也讓電影本身和女排精神形成了戲劇化的相似:不管經歷多少阻礙,也無法阻擋那一腔熱血。

9月14日,《奪冠》發布了全新預告。

就像以往每次看到這部電影的預告時那樣,很多人又情不自禁地只因為兩句臺詞就溼了眼眶,並為之血脈僨張:「中國人,行的!」「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

難以想像,等到十天後真的走進影院,與片中的女排姑娘們同呼吸、共命運時,我們該是怎樣的心潮澎湃、豪情萬丈!



中國女排代表什麼?女排精神是什麼?

從40年前,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到40年後中國女排成為舉世矚目的「十冠王」,「女排」和「女排精神」早已經融入了每一位中華兒女燃燒的熱血之中。


因此,要拍一部以中國女排為主題的電影,太難太難了!

早在《奪冠》籌備階段就曾引發全民討論,主題只有一個:誰能演郎平和朱婷?

當時最高贊的回答是:還是郎平和朱婷演自己最好。

直到鞏俐和朱婷的劇照一出,幾乎無人不贊一句:這選角,絕了!

《奪冠》的主創陣容,可以用「一手王炸」來形容。

讓鞏俐來演中年郎平、讓郎平的女兒白浪來演青年郎平、讓朱婷和女排姑娘們來演她們自己……我再想不到比這更完美、更匹配、更理想的選角了!

尤其是鞏俐,她用了四個多月的時間,從內到外,完全成了郎平本平。

就連與郎指導朝夕相處多年、惠若琪為首的女排姑娘們,第一次在《奪冠》片場,見到鞏俐化身的郎平時,都愣住了!


「真的好像!」無論是推眼鏡的動作、手的動作、豎大拇指、說話的口吻和眼神、後仰的站姿和走姿……種種細節,都堪稱「完美複製」了一個郎平出來。

導演陳可辛曾透露:鞏俐、黃渤在內的所有主演,幾乎都拒絕了他三次以上,因為誰都知道這是一個巨大挑戰。

鞏俐更直言:「我父母和哥哥全是女排球迷,萬一要是演不好,我覺得自己就成了千古罪人。」

她追求的不只形似更是神似,坦言拿出「女排精神」來完成這部戲,「那幾個月我已經成為郎平了!」

拍裡約那場戲時,鞏俐被機器撞倒,手被絞進了機器裡,兩個指甲蓋都掀掉了一半,鮮血直流,她卻說「沒事沒事我還能再拍!」

首映採訪時,鞏俐說起女排,眼睛裡仿佛有光:「如果讓我再活一次,我願意成為一個排球運動員。」


不只是鞏俐,憑著女排精神,在片場像真正的運動員一樣在戰鬥,全劇組所有的參與者,幾乎都被女排精神感召,拼了!

黃渤,進組之前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學排球,練習到手都腫了卻不喊停:「能參與這部作品,本身就是榮耀」。

彭昱暢,為了一秒不到的「魚躍」動作,反覆練習,導演都喊「過了」他卻要求重來:「我可以再好一點」。


郎平的女兒白浪,在四個星期內減重30斤,刻苦練排球動作:「感覺就像是重走了一遍媽媽走過的路。」

吳剛練球練到胳膊都紫了、腫了,白浪拍照問郎平「媽媽這種情況怎麼辦」?郎平詼諧回覆:「多練練就習慣了!」

《奪冠》全片所有的排球運動員,幾乎皆由職業球員扮演。

朱婷、惠若琪等女排姑娘們演自己,而80年代國家隊的球員,則是劇組掃遍全國、從幾千名排球運動員中層層挑選出來的,無論身高、外形都做到了「宛若再現」的相似度。

日本女排球員,則是在日本導演巖井俊二的幫助下,找來日本前國手出演。

《奪冠》從2017年年底開始籌備拍攝,陳可辛面對重重困難,坦言一度懷疑影片能不能完成,「在這次拍攝影片的過程中,我才深深體會到了什麼是女排精神。」

他說:「每次想要放棄的時候,就想起郎指導說的,女排精神是什麼?不是一定要贏,而是明知道自己會輸,也要一分一分地贏回來,這是一部帶著使命感的電影。」

從鞏俐點頭接演,到中國女排全體真人出演,《奪冠》一步步走來,似乎每一步都在實現著奇蹟。

「我們不是模仿秀」,陳可辛的一句話,讓人對這部電影的「真」充滿期待。

《奪冠》面對「中國女排」和「女排精神」這個命題,通過中國女排在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與美國女排的巔峰對決與2016年里約奧運會四分之一決賽上逆轉戰勝東道主巴西隊等歷史事件,致敬幾代功勳,再現中國女排一路的荊棘與榮光,詮釋了女排精神的誕生、傳承與發展。

《奪冠》因疫情撤檔前,曾舉辦過全球首映禮,首批看片的觀眾給出超高評價。

「太燃太熱血了!」「年度十佳預定!」「會被時代記住的作品!」

曾激情解說過女排賽事、80多歲的前央視主持人宋世雄激動表示:「這部影片反映了中國女排的精神,我向創作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謝意,謝謝大家!」

《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開場10分鐘就想哭」。

那英和梁靜哭得滿臉淚水,「80年代女排奪冠時我才十幾歲,電影喚起了很多年沒有的那種熱淚盈眶」,那英說。

作為中國女排的資深球迷,馮紹峰說:「我對中國女排的感情是特別深的,他們伴隨著我的童年」更大讚「俐姐飾演的郎平形象讓我非常滿足。」

可以自信地說:《奪冠》之後,國產電影真的有了拿得出手的「體育大片」。

看完《奪冠》首映之後,刀刀對幾個名場面迄今難忘:

兩場大戰:電影一頭一尾選取了兩場比賽,一場是1981年第3屆世界盃,中國女排戰勝日本隊,拿到中國歷史上「三大球」第一個世界冠軍;另一場是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中巴經典之戰。

時隔35年,三代女排完美書寫了「永不言敗、逆風翻盤」的女排精神。

兩次落淚:從不輕易掉眼淚的朱婷,在《奪冠》裡哭了兩次,也惹哭了很多觀眾。這位天才球員、擁有鐵一般意志的女孩,在讀到郎平發給她的簡訊時淚崩了。

那條簡訊中,郎平是這麼說的:「我的學生遍布全球,你是我最驕傲的一個。大戰當前,我相信你,你更要相信自己。」


《奪冠》的編劇張冀,沒有把「文縐縐」的臺詞硬塞給女排姑娘們,而是讓她們說自己想說的,就用她們平常的語言。

正因此,觀眾才能體會與女排姑娘「同呼吸、共命運」的熱血沸騰感——「女排姑娘」如此鮮活生動,她們是令萬眾歡呼的英雄,更是如此可愛的「人」。

時代會變,但女排精神不會變。

「中國女排」,這四個字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

想必每個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答案,比如9月14日在《奪冠》「拼搏版預告」中驚喜現身的李現,他特別出演80年代國家體委科教科王幹事一角。

作為中國女排的「頭號迷弟」,李現表示「拼搏」和「不放棄」兩個詞語,是他心目中對女排精神的最佳解讀:「我們身邊的年輕人,我們奮鬥的這一代的所有人,都需要這樣的精神。」

在成就輝煌前,中國女排面對了無數的挑戰和質疑,但是即使跌倒,女排姑娘們也從未有過放棄。打不倒的女排,撐起了那個年代中國人的脊梁。9月25日,在影院觀看《奪冠》,再次回顧那段不平凡的歲月,讓女排精神不止是記憶,而成為延續至今激勵我們的精神力量。

相關焦點

  • 60歲郎平再續約中國女排,你看她工資有多少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成就了世界女排歷史上的首個五連冠榮耀,這也是中國體壇最輝煌的記憶之一,在這五次登頂世界之巔的過程中,同時成就以球員和教練身份,四次問鼎世界盃的歷史第一,郎平的傳奇是不是後無來者尚未可知,但郎平至少已經做到了前無古人。
  • 被《奪冠》燃哭,中國女排值得
    這場比賽,相信所有人都還有記憶。這是場特殊的比賽,中國女排在主場對陣美國女排,而美國女排的教練正是中國女排的前隊員郎平。此時的中國女排已經是國家榮譽的象徵,而中美對陣也從來不僅僅是體育賽事那麼簡單。也是中國社會變遷的40年。讓小編欣喜的是,陳可辛沒有將故事停留在熱血燃燒的層面,還尖銳的映射了社會變遷的40年。
  • 難產528天後,中國女排燃爆中國!但別再捧殺《奪冠》了
    《奪冠》經歷了定檔→更名→提檔→再定檔→再提檔,歷經528天,終於和大家見面。當中國女排在日本的主場上奪冠時,那一刻,女排對於中國來說遠不只體育那麼簡單了。就像電影裡演的,女排比賽時,不管老人還是小孩,城市、有農村、大院、弄堂。
  • 當年馬雲清空女排們的購物車,最後花了多少錢?
    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網購,汽車之外的購物車也成為當下最受歡迎的存在,尤其是對於喜歡購物的女性而言,很多人都幻想著有一天能清空自己的購物車。要說最著名的一次清空購物車,應該就是2016年里約奧約會上馬雲給中國女排的承諾了吧。
  • 當年馬云為鼓勵女排奪冠,便幫她們清空購物車,那他花了多少錢?
    而這些清空購物車的故事裡,流傳的最為廣大的應該是2016年馬雲幫助女排清空購物車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中國女排在打敗了荷蘭之後,久違的進入了排球比賽的決賽,將要和塞爾維亞的女排一決勝負。馬雲當時就在現場觀看,看到這令人激動的決賽的時候,他靈機一動對女排選手說,如果她們取得了這次勝利,那馬雲就承包了她們的購物車。可以說,馬雲這話說的非常的大氣,也非常的感動女排選手的心。
  • 有一種感動叫中國女排,感動之餘,可曾想過球員的年薪是多少呢?
    中國女排球員薪資是多少呢?有說基礎月薪3000元左右,而國內大多在1500-6000元,咋一聽不免感覺悽涼,打排球真的有前途嗎?獎金也是女排球員收入中重要組成部分。天津女排奪冠後,冠軍獎金300萬元,所有教練和球員均分;MVP、50萬元,朱婷個人獲得;最佳主攻單項獎10萬元,李盈瑩和朱婷個人獲得。同時渤海銀行也有獎勵,所以天津女排主力球員可能會有30萬元左右,朱婷當然不止這個數了,作為地方球隊的標杆,天津女排球員收入也不過如此,基本上沒法和足球、CBA球員相提並論。
  • 為啥《中國女排》被刪成《奪冠》了?
    女排》拍成了《郎平傳》多少是有點忽略其他女排人的貢獻,比如陳忠和,所以改名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中國女排也隨著她的身份轉化,也進行了改革。但是很顯然,中國女排並非是郎平一個人的中國女排,電影一開始叫「中國女排」不叫「郎平傳」也肯定有更全面的考慮。
  • 看完《奪冠》,我把感動留給中國女排
    早在9月25日上映前,就有11萬人在豆瓣上標記了想看。回想八個月前的春節,大家討論走進影院看什麼電影,《奪冠》也是其中的熱門選擇。這是一部多麼適合合家歡的電影啊,幾乎每一代人都對中國女排懷抱著不同的、深厚的情感。
  • 《奪冠》: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
    ,將中國女排第一人「鐵榔頭」郎平的形象塑造得十分生動。這是運動員骨子裡散發出的狂野和不羈,氣質上的豪橫就足夠有氣勢。而新一代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幾乎都是自己飾演自己。她們把自己在賽場上的風採、職業生涯中經歷的困惑與迷茫以一種最真切的形式展現給觀眾,有種紀錄片和故事片相融合的效果,特別感染人。
  • 2016年奧運會女排奪冠後,朱婷獲贈大豪宅,如今4年後價值多少?
    ,中國女排時隔12年再次獲得奧運會冠軍,朱婷憑藉自己的出色發揮,毫無疑問獲得女排MVP和最佳主攻手的稱號。朱婷如今的朱婷,可謂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同時她也是中國女排目前的領軍人物,受到許多排球迷的關注,也隨之成為了大眾偶像。
  • 《奪冠》一天破億!鞏俐和女排姑娘們贏了!
    △ .從小練習排球的影迷範先生告訴記者,中國女排是中國幾代人共同的記憶,很有感染力。" 影片很好地還原了女排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女排的敢打敢拼,很為女排姑娘們驕傲,為中國自豪。"它太有魅力,勾得人魂牽夢繞。講述了中國女排在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這中間的跌宕起伏。以郎平為軸,時代為線,講述了幾代女排人不屈不撓的傳奇經歷。
  • 《奪冠》官宣定檔,陳可辛導演作品來襲,終於等來中國女排
    相信大家在忙裡偷閒的日子裡,除了追劇就是在期待電影的上映了,由於疫情的影響,我們的春節檔電影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上映,這讓觀眾們很是著急又期待,目前春節檔上映的有《姜子牙》,這讓觀眾們才覺得比較安慰了,相信其他春節檔也會陸續上映吧!這不,近期又一春節檔電影官宣定檔,我們又有得看了!
  • 定檔、撤檔到正式上映,電影《奪冠》如同中國女排,浴火重生
    在《奪冠》中,陳可辛將虛擬的界限模糊掉,配合懷舊感十足的年代濾鏡和頗具個人特色的宋世雄老師的解說,將那個時代的中國女排故事展現在大熒幕上。千禧年後,隨著國力強盛,人民精神世界逐漸富足,我們的寄託也早已從女排身上轉移,陳忠和教練接過這支經歷老球員退役,已經許久沒有拿過名次的女排隊伍,他帶著球員艱苦訓練,鑽研戰術,2004年雅典奧運會終於沒有辜負這群有心人,女排再次奪得金牌。
  • 《奪冠》影評:中國女排,承載了幾代人的情懷與記憶
    鞏俐所飾演的中年郎平可謂是氣場十足,逆境時的沉著冷靜、改革時的堅定不移都表現得惟妙惟肖,將中國女排第一人「鐵榔頭」郎平的形象塑造的十分生動。《奪冠》對郎平的著墨極多,球員時期的刻苦訓練、教練時期的心態變化都花了大量的鏡頭刻畫。
  • 這《奪冠》,很中國
    影片共分為7個故事來闡述,其中第三個故事講述的是中國女排奧運會奪冠,導演將視線拉回到80年代的上海,以一個小男孩的視角和弄堂鄰裡的背景回顧了三十幾年前那個舉國沸騰的奪冠瞬間,,《奪冠》的上映之路也是頗為坎坷。
  • 被《奪冠》燃哭!女排姑娘們真實的樣子,這下終於暴露了
    這樣的「頂級陣容」,來自於最近上映的電影《奪冠》。沒錯,經歷了延期、改名、刪減、提檔等一系列風波後,《奪冠》終於來了!而這群可愛的姑娘們,不僅承載著女排從輝煌到低谷,再到重回巔峰的集體記憶,也帶我們見證了幾十年間,國家從落後追趕成自信強國的艱辛歷程。「頑強戰鬥、永遠拼搏」,不僅僅是女排精神,也是我們的民族精神。
  • 中國女排《奪冠》熱映,英文名就一個單詞!絕了
    《奪冠》講述的是中國女排在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看完電影《奪冠》,無數年輕觀眾如此感慨。「真的,永遠比演的厲害。」這是影片與全年齡段觀眾產生共鳴的力量所在,也是導演陳可辛在拍攝《奪冠》時的創作信念。
  • 最美女排運動員!驕嬌二氣、愛哭鼻子,中國女排的「山口百惠」
    女排系列訪談節目《那一天》最新一期開播了,這次的嘉賓是中國女排老一代的黃金人物楊希,楊希今年已經64歲了,是中國女排1981年奪冠的核心人物之一,從1981年奪冠的中國女排,在完成五連冠時的時候,楊希擔任球隊的主攻手,參與了球隊前面兩個冠軍的爭奪。
  • 《奪冠》:這才是乘風破浪的姐姐,女排在世界頭上一記暴扣
    在此後的比賽中,中國女排再接再厲,拿下奧運冠軍。距離上一次奪冠,已經過去12年了。這一段經歷,僅僅讀文字,就能讓人心潮澎湃。每個人成功的那一瞬間都是靠無數的汗水凝聚而成中國女排有過輝煌更有過低谷在一段時間裡女排的接連失利令人扼腕,但女排姑娘們從未丟掉女排精神,正如郎平所言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不是因為勝利才談。
  • 被《奪冠》燃哭!女排姑娘們真實的樣子,這下終於暴露了……​
    這樣的「頂級陣容」,來自於最近上映的電影《奪冠》。沒錯,經歷了延期、改名、刪減、提檔等一系列風波後,《奪冠》終於來了!而這群可愛的姑娘們,不僅承載著女排從輝煌到低谷,再到重回巔峰的集體記憶,也帶我們見證了幾十年間,國家從落後追趕成自信強國的艱辛歷程。「頑強戰鬥、永遠拼搏」,不僅僅是女排精神,也是我們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