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要點解讀

2020-12-24 騰訊網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冠心病的嚴重類型,為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發達國家經過數十年規範化的心血管疾病預防,STEMI的發生率已明顯下降,而我國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隨著新的循證醫學證據不斷積累,歐洲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病學會和美國心臟協會等先後對STEMI診斷與治療指南和抗血小板治療指南進行了修訂。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我國也已完成多個STEMI及相關大樣本流行病學調查和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胸痛中心和STEMI區域協同救治網絡更加完善,有了更多來自國人的證據和實踐經驗。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及中華心血管病雜誌編輯委員會立項修訂STEMI指南,以期提高我國STEMI的診斷和治療水平。

第十屆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動脈硬化與冠心病學組組長高煒副組長張瑞巖朱建華楊麗霞陳紀言,學組顧問沈衛峰教授等作為核心專家帶領學組成員在複習相關資料和研究進展基礎上,結合我國具體情況,對2015年「急性STEMI診斷和治療指南」進行了修訂和重新撰寫,高潤霖院士韓雅玲院士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于波教授等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的數十位專家教授參與了多次的討論。

2019.10.2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019)」全文發表在中華心血管病學雜誌2019年第10期, 並配發了沈衛峰教授撰寫的「遵循指南,優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臨床管理」的專家述評。該指南是目前中國心血管界在冠心病,STEMI診斷和治療領域中的權威專家們共同努力的結晶。

伴隨著指南的發布,我們特邀新版指南的通訊作者、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心內科高煒教授對指南主要內容進行解讀與述評。

高煒教授

2019 中國STEMI指南較全面的論述了STEMI的診斷和治療要點,主要包括:第一部分為診斷和危險分層, 強調STEMI患者管理從首次醫療接觸開始,應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灌注效率。建議進行缺血風險和出血風險評估;第二部分著重介紹再灌注治療,包括治療策略、PCI、溶栓和CABG。第三部分:住院治療(藥物治療、特殊臨床情況患者的治療)及併發症處理;第四部分:臨床評估、預後判斷及長期治療。強調STEMI患者出院後應積極控制心血管危險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的二級預防和以運動為主的心臟康復治療,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遠期預後。

下面就2019 中國STEMI指南要點進行解讀:

心肌梗死的定義

心肌梗死的定義與「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定義」一致,即指急性心肌損傷[血清心臟肌鈣蛋白(cTn)增高和/或回落,且至少1次高於正常值上限(參考值上限值的99百分位值)],同時有急性心肌缺血的臨床證據[5],包括:(1)急性心肌缺血症狀;(2)新的缺血性心電圖改變;(3)新發生病理性Q波;(4)新的存活心肌丟失或室壁節段運動異常的影像學證據;(5)冠狀動脈造影或腔內影像學檢查或屍檢證實冠狀動脈血栓。

但本指南主要闡述l型心肌梗死的診斷和治療,即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急性破裂或侵蝕,血小板激活,繼發冠狀動脈血栓性阻塞,引起心肌缺血、損傷或壞死。須具備心肌損傷和至少一項心肌缺血的臨床證據。

診斷和危險分層

建議STEMI患者管理從首次醫療接觸(first medical contact, FMC)開始,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應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灌注效率。應儘量縮短心肌缺血總時間,建立區域協同救治網絡和規範化胸痛中心是縮短FMC至導絲通過IRA時間的有效手段。

新指南強調對有持續性胸痛症狀但首份心電圖不能明確診斷的患者需在15~30 min內複查心電圖。與既往心電圖比較及結合臨床情況仔細判斷有助於診斷和鑑別診斷。

減少患者自身延誤,應通過健康教育和媒體宣傳,使公眾了解STEMI的早期症狀。教育患者在發生疑似心肌梗死症狀(胸痛)後儘早呼叫「120」急救中心、及時就醫,避免因自行用藥或長時間多次評估症狀而延誤治療。縮短發病至FMC的時間、在醫療保護下到達醫院可明顯改善STEMI患者的預後。

減少院前系統和院內救治延誤,縮短自FMC至導絲通過IRA的時間。有條件時應儘可能在FMC後10 min內完成首份心電圖,提前經遠程無線系統或微信等將心電圖傳送到相關醫院,並在10 min內確診。應在公眾中普及心肌再灌注治療知識,以減少籤署手術知情同意書時的延誤。院外心臟驟停復甦成功的STEMI患者(包括未確診,但高度懷疑心肌缺血者),均應儘早通過院前急救系統轉運至有胸痛中心的醫院接受治療。

新STEMI指南建議對患者進行缺血風險和出血風險評估,且危險分層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應對高危STEMI有足夠的認知。

再灌注治療

早期、快速和完全地開通梗死相關動脈(IRA)仍是當今改善STEMI患者預後的重要措施,再灌注治療策略選擇的重點是如何儘早開通梗死相關血管,實現心肌血供,縮小心梗面積。再灌注治療時間窗內,發病<3 h直接PCI與溶栓同效;發病3~12 h直接PCI優於溶栓治療,優選直接PCI。就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治療而言,直接PCI是優選的方法,應在患者到達醫院前儘快啟動心導管室,並儘可能繞過急診室直接將患者送入心導管室行直接PCI。

新指南對STEMI介入治療的部分熱點問題也給出了建議。(1)合併多支血管病變的STEMI患者直接PCI時儘快開通IRA是臨床共識,但是否同時對非IRA病變進行血運重建,則取決於非IRA病變嚴重程度、供血範圍和操作的難易性。非IRA病變PCI時一旦發生嚴重併發症,則很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多支血管病變患者出院前應儘量完全血運重建,有助於改善遠期臨床預後。(2)直接PCI時不應常規進行冠狀動脈內血栓抽吸,但當存在較大血栓負荷時,可考慮血栓抽吸。(3)直接PCI時無複流的預防重於治療。

抗栓管理

STEMI的主要原因是冠狀動脈斑塊破裂或侵蝕誘發血栓性阻塞。所有STEMI患者均應接受抗栓治療,並根據再灌注策略選用抗血小板治療方案。新指南就PCI圍術期抗栓治療、溶栓後患者抗栓治療、特殊臨床情況的抗栓治療及出院後長期抗栓治療等均給予了較為詳盡的建議,並引用了多個來自中國的研究證據。STEMI患者DAPT的持續時間取決於患者存在的出血風險(建議採用PRECISE-DAPT評分)和缺血風險(採用DAPT評分)。

風險評估和長期管理

新指南強調所有STEMI患者都應儘早評估短期風險,包括心肌損傷的程度,再灌注治療是否成功,LVEF以及是否存在不良心血管事件高風險的臨床特徵。推薦使用全球急性冠狀動脈事件登記(GRACE評分進行風險評估。所有STEMI患者均應在出院前對殘餘缺血或存活心肌、長期風險進行評估。依據冠狀動脈造影、功能學評價或負荷試驗評估未完全血運重建患者非梗死相關血管是否需要擇期PCI及其治療時機(同次住院期間或擇期)。STEMI患者出院前,應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制定詳細、清晰的出院後隨訪計劃和指導,包括藥物治療的依從性和劑量調整、心臟康復、飲食和心理幹預、戒菸計劃等。STEMI患者出院後應積極控制心血管危險因素,規範藥物治療,進行科學合理的二級預防和以運動為主的心臟康復治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遠期預後。

相關焦點

  • 黃偉春:臺灣STEMI急性心肌梗死治療經驗
    本文就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分享本院治療經驗。一、時間就是生命  若未接受實時治療,儘管於急性期存活下來,日後並發心臟衰竭的機會也大為增高,因此儘早將梗死的血管打通刻不容緩。越是早期治療,傷害越低,且痊癒的機會越高。
  • 非ST段抬高心梗如何診斷?15點總結最新指南
    8月29日,ESC分別在其官方雜誌《European Heart Journal,EHJ》和網站上同步在線發布了「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脈症候群」、「心房顫動」等四大指南。本文特邀請京東方健康服務事業群周鵬醫生對《2020 ESC無持續性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症候群管理指南》的重中之重部分即15個「關鍵信息」予以述評,以饗讀者。
  • 急性心肌梗死後的心肌內出血
    近期 Nat Rev Cardiol發表了一篇心肌內出血的綜述文章,總結了心肌內出血的發現歷史、診斷策略及治療手段,文章要點總結如下,其後為文章的詳細編譯。冠狀動脈出現血栓性閉塞時,缺血處內皮黏附蛋白和緊密連接蛋白產生間隙,導致再灌注時血細胞外溢進入心肌層。5. 未來預防或治療心肌內出血的策略會包括微血管保護或再灌注調節。現有指南推薦,對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應通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進行血運重建,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 常被誤為「胃病」的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病對國民健康的威脅和經濟負擔真是太大了。前幾天遇到一位外地朋友,他告訴我,前不久剛因為急性心梗放了兩枚支架,冠脈血管堵了95%,死裡逃生。真到急性心梗發作的那次,疼痛劇烈、出大汗、還有噁心嘔吐,於是急診去看胃病。這種情況急診醫生見得多呢!說這是什麼胃病啊?!是心臟病!趕緊查心電圖、抽血,急性心肌梗死!急診收住院,造影放支架,冠狀動脈病變最嚴重的部位狹窄了95%。他跟我說,真是撿回了一條命。
  • 乾貨丨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負荷的處理策略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超過70%的患者沒有嚴重的冠脈固定狹窄,而是在斑塊破裂的基礎上急性血栓形成阻塞冠脈血管。 在高血栓負荷的STEMI患者的PCI術中,有10%~20%的患者出現無複流/慢血流現象,9%~15%的患者發生遠端栓塞,增加了PCI的危險性,因此對高血栓負荷的STEMI患者治療策略的選擇成為值得探討的難題。
  • ESC發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
    8月29日,歐洲心臟病學會(ESC)發布了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症候群(NSTE-ACS)臨床管理指南。診斷:檢測心臟肌鈣蛋白是關鍵,不建議檢測CK、CK-MB等就NSTE-ACS的診斷而言,心電圖或無明顯變化,可能表現為正常,其中關鍵是靠檢測血心肌肌鈣蛋白水平。指南不建議常規檢測CK、CK-MB、h-FABP或肽素用以診斷。
  • ESC2017 | ESC最新STEMI指南(中文版)口袋書
    特邀作者:劉巍 高雅楠  北京安貞醫院2017 ESC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指南——歐洲心臟協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管理特別工作組  2017年8月26日,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發布了最新版本的《急性心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管理指南
  • 急性心梗都要支架治療?這種患者不推薦!
    2.高危患者 早期介入治療(24 小時內)是可獲益的。 需注意,早期臨床研究中定義的「早期侵入性治療策略」多以 48~72 小時為界,所以在 2007 年 ESC 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症候群指南中推薦高危患者在 72 小時內行侵入性治療。
  • 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像學表現,高清圖譜詳解要點!
    目前有多種CMR技術用於診斷心肌梗死(MI),研究表明釓劑延遲強化(LGE)成像是最可靠的方法,用於檢測小的或心內膜下梗死,該方法準確性高,是診斷和評估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成像技術。 目前再灌注廣泛應用於臨床,本文重點講述急性心肌梗死病理生理學特徵的CMR表現,同時講述其臨床應用價值和指導個體化治療方案的制訂。
  • ST段抬高≠心梗,還有這9種心電圖必須鑑別! - 瀟湘名醫
    以往,當我們提及ST段抬高心電圖,第一反應通常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然而臨床中有許多心血管疾病雖同樣表現為ST段抬高,但並非急性心梗。那麼究竟如何鑑別、診斷心電圖表現為ST段抬高的非急性心梗疾病?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心內科副主任醫師王勉給出了她的「獨門妙招」。
  • 爸爸和姐姐們都死於急性心肌梗死,20歲的他能否逃過宿命?
    父親42歲時死於急性心肌梗死,幾年後,大姐、二姐又先後死於急性心肌梗死。
  • 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助力巴塘縣人民醫院完成首例溶栓救治急性心肌...
    經檢查,心電圖顯示ST段抬高,醫生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隨時可能出現惡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心跳驟停甚至猝死的危險。「時間就是生命」,巴塘縣人民醫院內科立即啟動急性心肌梗死應急預案,開通綠色通道。成都市第六人民醫院黃燕醫生、任婷婷醫生和巴塘縣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共同研究病情後,決定為患者施行溶栓治療。
  • 心臟MRI對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價值
    初步診斷:    冠心病,急性下壁、側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天前活動時突發胸痛,伴大汗淋漓,當地醫院行心電圖示「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給予靜脈溶栓後,為進一步治療,來我院就診。我科床旁心電圖示:竇性心律,部分導聯ST-T段改變。心肌損傷標誌物示:肌鈣蛋白I0.38ng/mL冠脈造影
  • 急性心肌梗死搶救,醫生為什麼要強調「兩個120」?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急性事件,危險事件。這時候的心肌,遭遇了急性缺血損傷,迅速發生壞死。缺血壞死的心肌電活動就不穩定了,和正常心肌組織間的往來就不正常了,就容易發生惡性心律失常,最嚴重的就是室顫,心室顫動,心肌細胞各自為政胡亂收縮了。這樣,心臟就不能正常收縮供血了,就停跳了!
  • 冠心病常用的治療藥物
    作者:黃霄霄,陳楚雄單位: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藥學部來源:逸仙藥學V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心臟疾病之一
  • 指南到底講些啥,乾貨帶回家:2020 ESC NSTE-ACS指南系列解讀之一
    8月29日,《2020 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症候群(NSTE-ACS)患者管理指南》正式頒布,成為本屆ESC大會矚目的焦點。指南一經發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劉巍教授即組織進行了中文版口袋書編譯工作。同時,劉巍教授攜手醫脈通,推出「白話「心」指南,讓知識聽起來更有趣」系列解讀。
  • 細數ST段抬高的N種原因
    ST段抬高是判斷急性心梗的重要特徵表現,但實際上,急性心梗並非是引起ST段抬高的唯一原因,很多其他疾病甚至正常變異都可導致ST段抬高。變異型心絞痛發作時ST段抬高的同時往往伴有對應導聯ST段壓低的改變,ST段抬高有時呈單向曲線,部分患者ST段呈先抬高后壓低的表現;若發作時症狀較重,除ST段抬高移位外,還可見T波高尖,QRS波改變(表現為R波增高、變寬及S波幅度減少)。典型心肌梗死心電圖一般可觀察到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與T波形成單向曲線,並呈動態演變。
  • 中國急性心梗規範治療,5年進步巨大,但遠未達到指南要求……
    162家二、三級醫院,入選13815份研究病歷,發現在2001 ~ 2011年的10 年間,在心梗死亡住院的患者中,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佔 86.0%,因 STEMI 住院患者的人數增加了 3 倍。
  • Cell|治療心肌梗死,膠原蛋白V或是救星!
    心肌梗死(MI)是患者冠狀動脈發生缺血缺氧導致心肌壞死的疾病,具有發病迅速、病情兇險的特點,嚴重時常危及生命。急性心肌梗死發生時心肌細胞的血氧不足,缺血心肌的多種炎症因子被大量釋放,促進心室重構。心肌重構將導致心臟肥大,其過程中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過度激活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