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中華民族開啟長達14年的浴血奮戰。今天,一場《抗日根據地的創建與發展》專題展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拉開帷幕,298張歷史照片、約300件(套)文物講述著19塊抗日根據地軍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偉大壯舉。
展覽分「創建抗日根據地」「抗日根據地的軍事建設」「抗日根據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抗日根據地建設的經驗與啟示」四部分,以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根據地建設的歷史過程、關鍵歷史節點和歷史事件為主線和背景,選取典型人物、事件重點展現,弘揚抗戰精神。
每件展品背後都有一段家國故事。
一張老照片中,一棵大樹布滿了整個畫面,樹上或坐或站7位年齡各異的男人,樹下正中端坐一位老者,左邊站立著一位婦女和一個小女孩,右邊站立著一對中年夫婦。抗戰館工作人員介紹,照片中一共12個人,除樹下的小女孩外,都參加了八路軍,可謂「一樹的八路軍」。
照片中,站立在大樹下最右邊的中年男子名叫王正南,時任八路軍冀魯豫軍區八分區七團參謀長。在他的倡導和帶領下,他的叔父王維濤,兄弟王正梅、王正蘭、王正珠、王正菊,堂弟王正福、王正堂,表弟高立為、趙傳銀等十餘人相繼參加八路軍。1944年春,王維濤、王正南叔侄兄弟等相繼回到範縣休整,一家人為抗戰常年奔波在外,難得相聚得這麼齊全,於是和門口的大棗樹拍攝了這張珍貴的合影。「2016年11月,王正南的妹妹王雨平、侄女王彤將這張保存了72年之久的合影照片捐贈抗戰館。」抗戰館工作人員說,王正南家族十餘人參加八路軍,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者,可謂中國民眾不畏強暴、保家衛國精神的縮影。
習仲勳給八路軍總部軍工部部長劉鼎的題詞「兵工泰鬥 統戰功臣」被懸掛在展櫃中;李少言創作的《一二〇師在華北》系列木刻組畫,被譽為「美術的黃河大合唱」;紅色封皮的《遊擊戰術講授提綱》,是粟裕之子粟戎生捐贈的……抗戰館館長羅存康說, 這場為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的展覽,由抗戰館聯合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全國10家革命類紀念(博物)館共同主辦。在籌備過程中,各館深挖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根據地建設的圖片、文物背後的歷史細節,力求講好抗日根據地建設故事,用抗日根據地建設故事教育人、激勵人、鼓舞人。